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最好颜面。
    而今这一封书信流传出去,俺答已经将嘉靖的颜面踩在地下了。当然了,这一封书信一定会流传出去的。倒不是宫中会泄密,而是俺答既然写了这一封信过来,激将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既然激将,就不会将这一封书信保密。恐怕还会有意传播。
    倒是嘉靖如果拒战,嘉靖的脸面不是踩在地上了,而是陷入泥中了。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嘉靖虽然是皇帝,但是这里其实作为明军主将存在的。
    俺答瞄准了这一点,却也是正中要害。
    以嘉靖的智慧,岂能不知道俺答是在激将。但问题是,即便知道,嘉靖也不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让嘉靖简直是忍无可忍。
    只是这个时候出战,在军事上并不是最优选择。
    周梦臣思量道:“而今陛下需要一个台阶下。只是这个台阶怎么给啊?”周梦臣思忖片刻,说道:“陛下,此事可以付之内阁。”
    嘉靖听了,脸色稍稍平稳了一点,冷哼一声说道:“自欺欺人。”
    嘉靖立即领悟了周梦臣话里的意思。意思让内阁封还诏书。这样就不是嘉靖不想打仗,而是内阁不敢做了。如嘉靖的脸面就能保全一二了。虽然有些自欺欺人,这个台阶让嘉靖下的很不舒服。
    但是总比没有台阶下要好一点。
    只是周梦臣刚刚塞了一个台阶,想让嘉靖下来。却不想,陆炳说出一番话,却完全改变了局面。
    陆炳也知道他说的这些话重要之极,只是陆炳在嘉靖身边这么多时间,从来知道自己的定位,他是天子的耳目,不是天子的智囊,即便是天子的智囊,也不可能越过天子自己做决断。
    这一件事情,干系重大。也要嘉靖自己来判断。
    陆炳说道:“陛下,臣在仇鸾军中安插的人手,抓住了俺答的使者,一共抓住三批。臣拷打之后,供词在此。”
    陆炳将手中几张供词递给了嘉靖。
    嘉靖一愣,脸色顿时严肃起来。黄锦接过,转呈给嘉靖。
    嘉靖细细看了,一巴掌拍在桌面之上,说道:“好一个仇鸾,朕真没有想到,他会做到这个地步。”随即嘉靖好像想到了什么,又将俺答的书信拿来一看,看见开关通贡这四个字,只觉得分外刺眼。
    “本朝决计不可能和亲纳款的。”嘉靖说道:“俺答也知道。那么俺答三个条件,真正想要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关通贡,朕的咸宁侯,为俺答想的真是万分周道,真不知道,他是吃的谁家的俸禄。”
    “也不知道,他想将朕卖给什么价格。”
    嘉靖此刻倒是收敛的火气,只是大殿之中的低气压,让每一个人都喘不过起来。
    如果仇鸾在这里,他绝对会喊冤。仇鸾万万没有想出卖嘉靖的想法,也没有就开关通贡这一件事情,与俺答做沟通。只是是不约而同。
    仇鸾在大明富贵已极,作为世袭罔顾的侯爵,他还要什么?他即便是投奔鞑子,鞑子给出的条件真有大明的好吗?
    他又不姓孛儿只斤。不是黄金家族的血脉,在蒙古想要冒头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仇鸾是会权衡利弊的。自然知道怎么做,对他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吃着大明的俸禄,挖着大明的墙角,这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别的不说,晋商八大家,在清朝的日子,真比在明朝好吗?虽然有了政治特权,但是变成提款机。
    仇鸾就深明这一点。所以他才不会投奔俺答的。
    只是此刻,即便是仇鸾在嘉靖面前说这一番话,嘉靖也是不信的。
    这些人的证词,证明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仇鸾与俺答之间,的确有关系,甚至做过交易,第二,嘉靖相信周梦臣对仇鸾的指控都是真的,而且明面才有这一点,低下的事情只会更多。
    同时,嘉靖对仇鸾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他看着陆炳说道:“陆炳,你说,仇鸾该怎么处置?”
    陆炳跪下来说道:“陛下,臣汇集仇鸾军中所有的眼线,证明仇鸾的确是在安心备战,仇鸾一旦有异动,臣以性命担保吗,随即拿下他的项上人头。只是而今临战之时,更易大将,非取胜之道,臣还担心一件事情。”
    嘉靖说道:“什么事情?”
    陆炳说道:“这焉知不是俺答死间之计?为的就是仇将军?”
    嘉靖眉头一跳,说道:“你是为仇鸾说话?”
    陆炳说道:“臣不敢,臣只是以事论事。陛下想要仇鸾的人头,只需一声令下,臣保证在半个时辰之内,将仇鸾的人头送来。只是,如果臣的猜测是真的。臣担心陛下清誉。”
    嘉靖听了,也犯嘀咕。
    看着手中的供词,与书信。暗暗揣测:“难道,这真是俺答的离间计?”
    嘉靖是聪明人,聪明人就容易多想。
    就好像是现在。嘉靖越想越觉得,好像有些不对劲。但也不知道哪里不对劲。只是让他现在处置仇鸾,他反而不肯了。
    陆炳暗暗松了一口气。他最怕嘉靖任性行事。而且他在锦衣卫当差这么多年了。对仇鸾的情况也有所把握,最少认为,仇鸾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少没有叛国之心的。
    既然如此,这个时候,最好不要临阵换将。
    即便要弄死仇鸾,也等退兵之后。
    嘉靖思量片刻,摇摇头说道:“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朕一想到城外大军,心怀鬼胎,仇鸾不知道什么心思。就不能容忍。”嘉靖连走几步,忽然停了下来,说道:“朕决定了,俺答不是约战吗?朕准了,令仇鸾带着城外大军,倚城列阵,与鞑子交战。”
    陆炳说道:“陛下。这………………”
    周梦臣听了,也立即说道:“陛下,这一战恐怕难以取胜……………”
    嘉靖说道:“朕不需要取胜,反正是倚城而战,败又能败到哪里去,更不要说,不动用京中守军,即便败了,也无碍于城中大局。我要看的是仇鸾的用心。仇鸾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朕宁肯宣大军大乱,也要杀了此獠,否知朕不能安枕。”
    嘉靖的疑心病从来是很重的。
    他能容忍仇鸾到而今,已经是极限了。嘉靖的理智一直在压制嘉靖的疑心,而今嘉靖一想到供词上面的文字,就想到建文帝守南京的时候,如果建文帝能安排好守城人选,以南京坚城,成祖皇帝久攻不下,或许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如果仇鸾开门迎鞑子入城。
    他岂不是与建文帝一个下场。
    嘉靖一想到这里,就无法容忍。
    或许失去了城外大军,京城守得艰难一点。但是如果仇鸾还在,这种难以琢磨的未知风险,能让嘉靖疯掉。
    所以他宁肯打一场必败的战事。
    只是周梦臣觉得嘉靖根本不懂军事,嘉靖似乎觉得一场败仗,说得很轻松。甚至能在城下收拢败兵,损失也不会太大了,殊不知,天下间最难打的仗,就是败仗。
    能败而不溃,败而重聚的军队,都是天下间数得着的强军。而以城外明军的素质,一场胜仗估计都能将人打没了。不是死了,而将建制跑散了,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道大军在哪了。
    让他们打一场败仗,就好像一个脑筋急转弯,树上七只鸟,用抢打下一只还剩几只,就好像一场败仗,死了三千人,还剩下多少人?


第九十章 君心如铁
    树上有七只鸟,开枪打了一只,还剩下几只鸟,答案是一只也没有。
    同样战前不管多少大军,一场败仗仅仅战死了几千人,还剩下多少?是将战前大军减去这几千人吗?不,绝对不是。
    战争论中,给出的结论。在战事相持的时候,双方死伤相当,甚至优势一方死伤更多。更大的杀伤是在一方总崩溃后发生的。一旦兵败,很可能失去了组织。极少数军队能在溃败之中,维持住不崩溃。而失去组织的军队,根本不能称之为军队,只能称为乱兵,溃兵。
    或许能慢慢整顿出来。但是在当时,这些人,有还不如没有。
    所以,看似一场小败,但是以城外大军的素质,很有可能,是满山遍野撒丫子。
    即便没有死多少。在军事上,这些人也不存在了。
    只是这些道理,很难在短时间给给嘉靖说清楚。
    嘉靖也未必有心思听得下去。
    周梦臣还是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要不请内阁诸位大人商议一二。”事到如今,周梦臣也能指望内阁几位大佬,能够拦得住暴怒的嘉靖了。
    嘉靖这个上司,真是很难伺候。
    嘉靖也知道,这样的大事。不可能不与内阁通气。就自己做决断。他淡淡的说道:“那是自然。”
    片刻之后,内阁四位就被请了过来了。
    嘉靖见俺答的书信拿来,让他们看了,不等他们回话,就说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决心已下,令仇鸾在城下与俺答一战。”
    “陛下。”徐阶抢先一步跪在地面之上,说道:“此万万不可。小不忍则乱大谋。俺答此举正是诱大军出战,一旦失利,则大事去矣。奈祖宗社稷何?臣以为,当派遣一使臣,面折俺答,行缓兵之计。拖延一二十日,待勤王大军到。再还以颜色。”
    嘉靖说道:“不行。朕忍不了。”嘉靖语气微微一缓,说道:“朕也知道。朕不过让宣大军在北京城下,与俺答小战一场。怎么,这一点要求都不行啊?”
    徐阶说道:“陛下,夫战,士气为先,京营将士久不征战,全靠士气撑着,一旦城下挫败,很容易牵连城上,一旦京师有失,则江山社稷不稳。臣请陛下三思。”
    嘉靖说道:“若我非要如此?”
    徐阶说道:“请恕臣不能奉诏。”
    徐阶梗着脖子,此刻一丝也不避让。在周梦臣看来,恍惚之间。有一丝夏言的影子。
    可惜嘉靖没有理会徐阶。徐阶是徐阶,永远成不了夏言。
    嘉靖问道:“怎么你们也不肯奉诏?”
    张治咳嗽一声,也跪下来说道:“陛下,而今关系天下安危,一动不如一静。臣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忍一时之恨,俺答必有后至之诛。请陛下三思。”
    李本也跪了下来,说道:“请陛下三思。”
    文官们发对嘉靖,未必是这一战没有胜利的希望,而是这一战有失败的可能,他们都不想接受。官僚们天生厌恶风险。最好一些都能按照他们的安排来,而是用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更不要将江山社稷压上赌局。
    故而千载之下,也只有一寇准敢孤注一掷。
    只是嘉靖目光落在严嵩身上,说道:“严阁老,你的意思是?”
    严嵩内心之中转了十万个圈。他是万万不肯违逆嘉靖的意思。但他也担心,这一件事葬送北京城的城防力量。他说道:“陛下明见万里,老臣远远不及。只是战事之事,臣以为当询问一下咸宁侯。”
    “陛下,老臣也没有上过战场。此事当问前线之将帅。”
    这已经是严嵩委婉的反对了。
    毕竟严嵩估计,仇鸾是万万不敢与鞑子交锋的。如果之前严嵩可能为仇鸾担待一二。但是他察觉嘉靖对仇鸾那一点点微妙的感觉,自然不肯再为仇鸾背锅。
    嘉靖听了咸宁侯这三个字,嘴角勾出一丝丝莫名的微笑,说道:“好,宣咸宁侯。”一边说,一边在龙椅上往身后轻轻一靠,不知道是放松,还是严阵以待。
    仇鸾很快就到了。
    仇鸾骨子里是政客,而不是将领。
    到了北京城中,自然是在城中的时间,比在城外统领大军的时间长。揣摩上意,打听朝廷内幕。走动关系上花费的心思,也比在军事上花费的心思大。几乎将皇宫当成家了,虽然不是随叫随到,但也相差不大了。
    仇鸾来了之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嘉靖当头给了一棒,嘉靖让人将俺答的书信,递给仇鸾。让他看过,立即说道:“主辱臣死,朕辱之大矣,卿愿意为朕赴死吗?”
    仇鸾听了嘉靖的问话,立即感觉不妙。但是嘉靖将话说道这个份上了。他还能说什么?他只能按照套路来说道:“臣敢不为陛下效死。”
    嘉靖振衣而起,说道:“好。有卿这一句话,朕就放心了。俺答约朕会猎城下,这一战,朕就交给你了,望你勿坠咸宁侯府家风。勿失朝廷大将风范。发扬大同之战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仇鸾不知道是自己听错了,还是领会有些错误,他总觉得嘉靖的话里,有一丝嘲讽的味道。
    只是他无心去想了。
    因为他知道,这战事,是打不得的。
    因为必败。
    仇鸾对自己大军有几分成色。是非常清楚的。他此刻内心之中转了不知道多少个弯,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俺答气势汹汹  ,当避其锋芒,击其堕归,此战分明是俺答激将之计。臣一身生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