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周梦臣之功,已经确定了。虽然比起于谦之功稍欠,但也是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功劳。是那一种可以吃一辈子的功劳。嘉靖已经许诺了连升三级。
只是周梦臣的功劳仅仅是连胜三级吗?
不,是周梦臣之后,在升迁之上再也不会有任何阻碍。即便今后不要什么破格任命,只要按照官场规矩,一任任满卓异,才能升迁。对于大多官员来说,都是不大可能的。而对于周梦臣来,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仅仅凭借这个功劳,今后没有人敢挑周梦臣的毛病。
周梦臣而今才二十七岁。
即便三年一任,在他三十六岁那一年。都能官居一品。
当然了,或许没有这么顺利。但是在周梦臣四十岁之前,肯定能成为文官大佬。而且,四十岁的文官大佬,很可能是内阁成员之一。到底有多可怕?
不用看别人,就看看杨士奇等三杨就行了。杨士奇也是四十岁上下,成为内阁的一员,然后辅佐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妥妥的四朝元老重臣。
只要周梦臣不死的太早,他很有可能影响今后数个皇帝。
当然了,其中也有很多波折,毕竟每一个文官大佬的路,是一帆风顺的。就拿夏言,严嵩,徐阶三个人来说,夏言被张璁很是折腾了一番,而严嵩在家乡养望十几年,生活困苦之极,严世蕃刚刚出生那一会儿,正是严嵩低谷期,与欧阳夫人,颇有贫贱夫妻的感觉。
至于徐阶,在地方耽搁了十年有余。其中又有多少苦闷挫折。
但是不管怎么说?周梦臣已经大大提高了一步。让人都忘却了他的年龄,乃至于之前的一些污点,冠之以能臣,名臣。
也就是说,周梦臣凭借此战之功,已经成为了文官大佬预备役。这样的人,满朝上下,谁敢得罪?
即便而今能压周梦臣一头,难道不为儿孙着想。只要没有特别大的利益冲突,很多人都会给周梦臣一个面子。甚至一些低级官员已经准备攀附周梦臣。
而今周梦臣已经成为写了一个名刺,就能让六部九卿衙门,不得不给一个面子的准大佬。
于是,整个世界都对周梦臣和蔼可亲起来。
这个变化太剧烈了。
周梦臣一身硝烟味还没有洗掉,大脑之中那一根筋都还没有转变过来。有些不明就里。
还好,徐阶过来了。
徐阶上前,说道:“周大人,陛下派我来迎一迎你。”
周梦臣顿时觉得受宠若惊,说道:“下官如何能受得起?”
这是很高的礼遇。一般来说,都是低级官员迎接高级官员,这就上下尊卑之道,而嘉靖让徐阶来迎接,明显是非常之遇。
徐阶说道:“你受得起。今日是你让北京城转危为安,如此定社稷之大功。区区礼遇算得了什么?而且即便陛下不让我来,我也要来与你说几句话的。”
周梦臣说道:“阁老请讲。”
徐阶看看了左右,让锦衣卫将文官隔开,他带着周梦臣慢步上楼,说道:“陛下,你此战之功,陛下已经许了连升三级。而今闻俺答死讯,严嵩更是请为你封伯,赐田。甚至连名号都选好了,是武昌伯,不知道周大人意下如何?”
周梦臣听了,心中有一些发热。
这个名字太好了一些。
武昌是周梦臣的故乡。甚至很多人都在称呼周梦臣为周武昌了。这也是明朝的管理,比如夏言为夏贵溪,徐阶为徐松江,严嵩为严分宜。而且武昌这个名字也是很好的。正合了周梦臣军功封爵的功绩。
只是周梦臣不是傻子。
他一听就听出来徐阶话中有话。
周梦臣连忙说道:“下官年轻识浅,不知道其中玄机,还请徐阁老指点一二。”
周梦臣未必完全相信徐阶,但是这个时候却明白,徐阶不会害他的。
徐阶说道:“这要看你想走什么路了?如果你今后就想成为成为大明勋贵之首,郭勋,仇鸾的角色。你就可以受封了,只是如此一来,你再也无缘大明中枢,即便你再得皇帝信任也一样。仇鸾堂堂平虏大将军,武官之最。那有如何?能在严嵩与我面前大声说话?”
“江彬许泰,也是封爵了。但是结果如何?武宗一去,身首异处。”
“阳明公一世英明,结果为小人所算,受了新建伯,一辈子都只能在地方上颠沛流离。你可要想好了。要不要重蹈阳明公的覆辙。”
周梦臣心中一冷。只觉得一盆冷水当头泼下来。
他瞬间冷静了。
大明的爵位是相当香的。如果能世袭罔顾的话,更是一家人几辈子的饭碗。
周梦臣其实是心动了。只是听徐阶一说。瞬息想明白了其中的坏处,大明文官封爵不多。但是每一个封爵的,下场都不是太好的。王骥被指为王振余党。差一点被牵连进去。王越身经百战,可以是文武双全的帅才,但是好像是一个夜壶,边境有事拿来用用。王阳明的事迹就不用说了,最后还是抱病平叛死于路上。
可以说,他们三个人没有一个能到中枢掌控大明的。
是他们的能力不够吗?
未必。
拿杨一清的履历与王越对比,杨一清未必比得了王越。但是为什么杨一清最后能为内阁首辅?其中门道很多,但估计每一个士大夫都不希望一个勋臣来与他们分享权力。特别是文官封爵之后。说好听是文武双全。说不好听,是不文不武。勋贵不会当他为勋贵,文官不会将他当文官的。
周梦臣低声说道:“下官受教。”
徐阶微微点头,他其实也只能指点一二。如果周梦臣不听,他也没有办法。不过周梦臣听得进去劝,就说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汝好为之。”
朝阳门城楼不大,几个说话的功夫,就已经到了。
徐阶只是浅浅的谈了两句,就不说了。
周梦臣在明朝读了好多书,自然知道徐阶这一句话的出处,出自道德经。
周梦臣心中暗道:“这是让推掉赏赐吗?”他心中隐隐有揣测,一方面是正如这一句话所讲,自己不居功,反而能让嘉靖记得,所以这个功劳一直会跟着他。其次,就是周梦臣自己的问题了。
周梦臣根基还是太浅薄了一些。
官升三级,对周梦臣来说,已经是够了。三品已经很高了,在朝廷之上,都能被称为重臣了。
以周梦臣的人脉与资历,这样的官职对他来说,已经有些难以执掌了,再高又怎么样?给周梦臣一个内阁大学士,他也玩不转。不过是内阁之中当徐阶的跟班而已。
第一百一十九章 捧杀
周梦臣心中的思绪随着登上朝阳城楼而收敛了。
因为嘉靖就在前面了。
周梦臣见了嘉靖立即行礼,却不等跪下。嘉靖已经几步上前,握着周梦臣说道:“周先生让朕好等。”
周梦臣说道:“陛下……………”
嘉靖根本不听周梦臣说话,而是挥手向身边的示意,说道:“都看看,这是朕的大功臣。”
严嵩第一个说道:“臣为陛下贺,为周大人贺,贺陛下有此功臣,从此边患无忧。贺周大人,有此奇功,垂命青史上,羡煞我等老朽。”
嘉靖皇帝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周先生,今年边患,鞑子入寇,群臣束手,唯有卿,示警在先,破虏在后,俺答好生嚣张,不是死在北京城下。赖卿之功,朕这一口恶气,算是出了。”
这才是嘉靖最欢喜的地方。
周梦臣这一次胜利,直接到导致了鞑子内讧。而今退兵已经成为必然了。
或许对于军事上的一些事情,嘉靖或许不了解。但是对于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周梦臣却是再明白不过了。只需一听俺答生前的一些安排,就知道辛爱的大汗之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坐稳的。甚至鞑子撤军之后,在关外也有一段时间折腾才能尘埃落定。
这让北京城的安全威胁,荡然无存。
对于这一点,嘉靖虽然高兴,但并不是最高兴的。
因为嘉靖之前虽然被吓得够呛。但是在内心深处,嘉靖并不觉得北京城能被攻下来。他的内心之中一直有侥幸心理。而今周梦臣解除了这个威胁,他回想起来,不会去想周梦臣的功劳有多大。而是想,他更多是自己吓自己,或者被下面人危言耸听。
周梦臣自然是有功。但是没有周梦臣,北京坚城,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下来的。
嘉靖最高兴的事情,是俺答的死。
俺答那一封国书,让嘉靖恼火之极。觉得在“啪啪”打他的脸。这是嘉靖万万不能接受的事情。以至于在原本的历史上,俺答终于完成了封贡,却是隆庆时期了,也就是嘉靖驾崩之后的事情。
可见这一件事情,让嘉靖记了一辈子。
周梦臣说道:“陛下谬赞。这是臣应该做的。”
嘉靖说道:“好一句应该做的。如果天下群臣都如卿一般,朕复有何忧?”随即微微一顿,说道:“论功行赏,先生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来,朕无不应允?”
周梦臣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赏罚大权,非臣可以与之的。”
嘉靖笑道:“知道先生谨慎,首辅,你的意思是……………”
严嵩说道:“臣的意思,陛下是知道,周大人立此非常之功,定要有非常之赏,不如此不足以昭显陛下之明,不如此不足以朝廷之胜。不如此不足以激励天下将士。臣以为周大人应封武昌侯,赐田千顷,加恩父祖三代。总督京营。”
周梦臣一听,立即反应过来。
这是捧杀。
如果仅仅是前面那些话,周梦臣即便被徐阶打了预防针,内心之中还是有一些动摇的。但是最后一句话,却让周梦臣骤然惊醒,甚至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为什么?
因为那是京营啊。
嘉靖用周梦臣,不就是看到周梦臣有军功,能打仗。但是再能打仗的人,到了京营都是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的。除非朝廷能对勋贵一次大清洗,那么朝廷能对勋贵进行一次大清洗吗?一切推到重来。
自然是不能的。
即便勋贵在没有用,但是在皇家这里还是足够信任的。因为与皇室生死与共。与国同休的同时,也是确定了他们与皇家同存亡的本质。
虽然勋贵大多时候都不怎么能用。但是有些关键时候,忠诚要比能力重要。
在皇帝那边看来,勋贵的忠诚属性是点满的。至于能力如何,可以看看吗?
周梦臣对京营印象深刻,也是他的老师刘天和在兵部尚书任上,就想过搞京营。结果是他自己致仕了事。
即便现在周梦臣也不觉得官场上的弯弯道道,他能比得上他的老师。
周梦臣也是从这一个官职之中,一下子看到了严嵩的险恶用心。
总督京营一般,是英国公家族,或者成国公家族的世袭官职。当然了而今还有一个挂兵部尚书衔的官员专管。但是很显然严嵩不是让周梦臣去当兵部尚书的。一旦周梦臣答应下来,他就被钉在勋贵上面。
更不要说,嘉靖用他是看他能打的,如果他整顿几年京营。有一天要用的时候,京营还是不堪战。周梦臣在嘉靖那来还能有这样的待遇吗?
周梦臣立即说道:“陛下,臣不过是些许微功,不足以受此封赏。”
严嵩说道:“周大人,此言差矣。我知道周大人高风亮节。但是你不受赏,让下面人怎么办啊?总要多为京城上下想想吧。”
严嵩这是阳谋。
周梦臣炮毙俺答,虽然这一战明军打得多难堪,但是在官方文书上,也会定性为胜仗。虽然是惨胜。一来是俺答这个战果,足够向天下人交代,二来,嘉靖好颜面,让他有一个粉饰太平的选择。他怎么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这一战大概已经有名字。就叫朝阳门大捷。增加若干春秋笔法,再不更改大部分事实的情况,足以让人知道,这是明军大胜。
既然是胜仗,就要封赏了。
周梦臣是首功,周梦臣与他的部下纷纷受赏不去说了,但是北京城中的文武百官没有功劳难道没有苦劳,这苦劳多了,岂不是功劳?很多人都想从这一战中分一杯羹。
所以周梦臣封赏越高越好,有周梦臣的顶格赏赐在前,下面的人赏赐才不显得那么显眼。
这种情况嘉靖其实心中有数的。说是陋习也好,说是官场风气也好,很多官员总是劳心劳力了。比如丰城侯,比如徐阶,难道一点赏赐都不给,嘉靖颜面保住了。也不介意给下面一些汤汤水水。
周梦臣心中转了好几个圈,内心之中闪过很多念头。要怎么处理才好。
周梦臣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一想起这一件事情,周梦臣只觉得不吐不快。周梦臣说道:“陛下,可知我今日之战,何以为胜?”
嘉靖问道:“哦,大功臣细细说说,朕在城头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