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是东宁伯先开口,却是因为年纪。
北京勋贵,从来是以英国公,成国公为首的。但是奈何当代英国公与成国公都小字辈。他们嘉靖十五年上下先后袭爵。而今虽然十几年了。但是丰城侯与仇鸾,还有东宁侯这一拨人都是在嘉靖初年袭职的。
说起来是两代人。
这样一来,在话语权上。英国公与成国公也要让一让这些长辈们了。
“哎,焦叔别先记得下结果。要想清楚了。周梦臣可不是别人。问是天子近臣。这到底是周梦臣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要搞清楚。”武定侯说道:“不管,你们怎么想,我是怕了。小侄没有本事。只想将这个爵位安安分分传给儿子,真是陛下开口,小侄即便是倾家荡产,也不敢说一个‘不’字。这一件事情上,万万不可会错意。”
武定侯这么一说。
这些老狐狸们都不说话了。
第一代东宁伯乃是焦礼。成名与正统天顺之间,镇守辽东,又有带兵勤王的功劳。才有这个爵位,所以武定侯称呼这东宁伯为焦叔。
而现在的武定侯,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勋之子。他父亲与张璁交好,一度封为国公。又在政争之中跌落尘埃。所以而今的武定侯府正是夹着尾巴过日子的时候。才有武定侯这番话。
不过,各家勋贵却是都有几分感同身受。
毕竟咸宁侯府的下场,就在眼前。他们的确有些兔死狐悲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周梦臣想做什么?
诚然,这些勋贵们,当初对仇鸾很看不上眼。双方暗地里不知道扯过多少次后腿。仇鸾也是罪有应得。按理没有什么话说。但是仇鸾下场太惨了。
仇家本来人丁不多,仇钺也是过继之后,才发达的。诛仇鸾的三族。一下子将仇家的血脉给斩尽杀绝了。更不要手,仇鸾本人的下场,自杀了还不下,还要智啊光天化日之下,开棺戮尸,最后弄得一个死无全尸。乱坟岗草草埋了。
这个下场,在很多勋贵看来,几乎是永世不得超生了。
嘉靖皇帝又一次想天下昭示了自己的权力。
而且这还不是结束。
仇鸾以下,以兵部尚书翁万达为首的十几位文臣武将都在看押之中,都是在与鞑子作战之中作战不利的将领。此刻还在论罪之中,听情况下场都不会太好。
“诸位多虑了。”英国公忽然说话。他说道:“这一件事情,说难办也难办,要容易办,也容易办。”
东宁伯说道:“不知道英国公有何高见?”
英国公说道:“派人去宫里打听一下不就得了。”
东宁伯说道:“你是不知道陆炳的厉害,这个事情去打听,而今外松内紧,不就是送上门去?”
丰城侯沉吟片刻,说道:“好办法。正是要送上门去。”
成国公这才有所醒悟说道:“对。对。我等一片忠君之心,却是要让陛下知道才是。”
东宁伯这才想明白英国公的算计。
他哪里派人去宫中打探消息,分明是想找个渠道告诉嘉靖。只要嘉靖一句话,他们愿意乐捐百万石粮食。同样想让嘉靖给一个准话。毕竟这么多勋贵联手大出血。皇帝总是要给一些补偿的吧。
否则今后,谁会愿意为朝廷分忧解难。
也就是说,如果这一件事情真是皇帝的意思,那么他们绕过周梦臣这个中间商,直接与皇帝交易。周梦臣就是一个来执行的人。如果说,这一件事情不是皇帝的意思,是周梦臣的意思,那就要好好掂量一二了。
勋贵们在北京的势力可谓根深蒂固。此刻又仅仅是传一个话而已。很快陆炳就将这一件事情报了上去。
嘉靖听了,猛地一愣,说道:“周梦臣这是想做什么?一百万石粮食,这个数目,朕都下不去手。”
倒不是嘉靖下不去手,而是嘉靖虽然占据整个大明最顶端。但是他依然要按照政治规则办事。比如说,而今嘉靖真从勋贵手中搞出一百万石粮食,事情到此就完了吗?没有。
嘉靖必须想办法给勋贵一些好处,这些好处可以不是经济上的。可以是政治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甚至要付出的远多与一百万石粮食。
这是嘉靖不愿意的事情。
毕竟,而今虽然困难。但是大明朝廷还在勉强运作,熬过今年下半年。等明年税款到了。朝廷也就慢慢的缓过劲来了。根本不需要做这些得不偿失的事情。
陆炳在一边说道:“陛下,周梦臣出宫之后,去了一趟军器监,又去了一趟丰城侯府。虽然很多细节不大明白。但是臣判断,这一百万石就是为了修外城。”
嘉靖说道:“一百万石粮食,修外城够吗?”
陆炳没有回答,他知道这一句话,乃是嘉靖的自问自答。
嘉靖沉思了一会儿。似乎琢磨着周梦臣的思路。
陆炳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这一件事情怎么应对?”
嘉靖沉吟了片刻,说道:“就当不知道吧。”
不表态,也是一种表态。
嘉靖说过要支持周梦臣的,而且他也好奇周梦臣准备怎么办事。所以等等看。不过嘉靖也不想担上这一百万石的债务。他来了一个模棱两可。也算是对周梦臣最大的支持。
嘉靖暗道:“我倒要看看,周梦臣到底有几成本事。”
嘉靖的回应,很快就被勋贵们知道了。
同样是丰城侯府。这些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嘉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丰城侯说道:“诸位,听我一言。而今陛下的意志不明,这周梦臣我们万万不可得罪了。即便不说,周梦臣是陛下的宠臣。单单周梦臣在城外那一战,就是值得我们关注。我的意思是,与周梦臣谈?”
东宁伯说道:“有什么好谈的?”
丰城侯说道:“自然是有的。”随即周梦臣,将周梦臣房地产计划。水泥配方,与丰城侯自己的建立京营的王牌部队,神机营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
英国公先开口,说道:“李叔,这京营折腾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这一次,真有效果吗?”
丰城侯说道:“我敢开这个口。自然是有几分把握的。这用炮之术,说到底是一门学问。让自己子弟上阵厮杀搏命。我们家是做不到的,但是能踏踏实实学一门学问的人。都没有吗?嫡系没有,各家这么多人,一个也没有吗?”
“鞑子都打到北京城外了。这个时候,这样的事情,难道还要经历一次吗?”
一时间鸦雀无声。
勋贵之中,不是没有明白人。但是更多人虽然知道这样不行,但是已经没有前进的动力与勇气了。
百年富贵,将人彻彻底底的养废了。
英国公说道:“丰城侯说的没错。总是要谈谈的。一百万石粮食,各家凑凑在附近州县调集一些,总是有办法的。只是虽然周梦臣前途无量,但是想要空手套白狼的话,却也是休想。”
成国公与英国公从来是同气连枝。更不要说两人年纪相仿从小都认识,说道:“我也赞同。我们可以给周梦臣一些方便。但是公中亏损太多,我们也是难以向家里交代的。给陛下一个面子,谈可以谈。但是到什么地步,却不是周梦臣说了算。”
丰城侯等的就是这一句话。
他内心之中已经有了腹稿了。说道:“我这里有一个方案。大家可以听听。这些条件不敢说让大家多赚多少,最少不怎么亏。”
东宁伯小声嘀咕了一声,道:“知道,你与你那贤侄关系最好。”
丰城侯也都听见了。却当做没有听见。将周梦臣方案调整了一些,说给这些人听。
涉及利益上面的事情,几个爵爷没有怎么说话,转眼叫来一些掌柜的。让他们开始细细商量。总算是商量出一个方案来。丰城侯看来很是苛刻,却也是没有办法了。
他总是要勋贵这个圈子里面混的。他即便是向着周梦臣,也不能太过分。在座的都是百年交情的世交,也不好得罪。
丰城侯看着这个方案,心中暗道:“我算是尽力了。却不知道周梦臣能不能答应,如果不能,我也没有办法了。”
于是,让丰城侯世子李儒立即去找,周梦臣。
约了一个时间,在丰城侯府上会面。
李儒去传话,预定次日中午会面。
周梦臣终于得道了准信。却是松了一口气。
丰城侯说是明日,其实多用了一日。周梦臣也没有闲着。他休息够了之后,立即开始处理好政务。清点了顺天府的库存,只有可怜几千石粮食。他只能咬咬牙,先在城内,已经城门口开始赈济灾民。也就是放粥。先保证人活着。
不过,这么多难民,几千石粮食,根本支撑不了多长时间。至于其他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办法展开。事情几乎走进了死胡同。
必须有新的粮食,不管情况有多难,周梦臣这一次都必须谈下来。
第一百三十三章 谁冤?
次日,快到午时。周梦臣换了一身正三品大红官袍。带了全套的仪仗。
甚至还带数十名周家骑兵作为仪仗。
其实周尚文留下的骑兵,大部分已经跟着马芳走了。没错,马芳这个大同总兵已经走马上任了。毕竟,而今边境的局面实在是太困难了。
如果说北京这里的困难是一,大同哪里的困难就是十。
首先边镇大量物资,特别是粮食都是由北京送过去的。而今北京都自顾不暇了。哪里有心思管大同那边的情况。
其次就遭受鞑子蹂躏的程度,大同是远超过北京的。毕竟鞑子虽然到了北京,并没有在北京久留,但是在大同城下却不一样了。
再三大同的底子是远远比不上北京的。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心。
北京内外人心好歹是大明的。但是被仇鸾蹂躏一番的大同,民心到底在谁哪里,还很难说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仇鸾的严苛处置,还是有好处。最少挽回了不少大同民心。
但是整体局势却没有太大的改观。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需要得力的名臣干将,去坐镇大同。所以马芳几乎在仇鸾死后,不久就去大同上任了。周梦臣也用不了多少骑兵,就将周尚文的亲兵送给了马芳。马芳也是能服众的。只有几十个年纪大了,不操劳的,或者受伤的士卒选择留下来。
周梦臣也需要一些看家护院的人,也就留了下来。
如此一看,周梦臣真有几分高官的模样。
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自己还是被堵在路上了,本来不习惯坐轿子的周梦臣,掀起帘子问道:“前面怎么了?”
“少爷,前面说杀好像大官。为首的姓翁。”周大壮说道。
“翁万达?”周梦臣问道。
“对。”周大壮说道。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等等吧。”
这个消息,周梦臣也听说了,一个兵部尚书,一个侍郎,数个知府,还有巡抚。总之一大批人,都被处斩,可以说是可怜之极。特别是翁万达,他其实也是有些能力,但是这一次鞑子南侵上举止失措。
却不完全是他的问题,前线的仇鸾他控制不了,后面的严嵩他对抗不了。名义上兵部尚书。但只能管管后勤。什么话都不管用。后期更是徐阶侵夺了全力。如果说翁万达是真正的指挥者。造成这个结果,他死而无憾。结果。这一件事情,根本不是他做的。他却要来承担这个后果。
听说,翁万达在牢里一直喊冤。
看起来很冤,但是以政争的角度来看,翁万达上了严嵩的船时候,承受了多大的好处,就该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也算是他自己选的。没有什么冤不冤的。只是严嵩将翁万达废物利用。将很多事情都甩锅在翁万达身上。让本来可以轻判的翁万达,死与极刑。
的确有一些过分。
周梦臣无心与死人抢道。
只是这个时候,他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周梦臣一看,发起那不是王世贞吗?总是同年一场。却见王世贞与身边有一个人,相貌相当。大抵是兄弟。
周梦臣一跺轿底,说道:“落轿。”
周梦臣立即出来,到了王世贞身边,说道:“王兄,你这是?”
王世贞一身寻常青衫,只是头上绑了一指宽的白布,好像是戴孝,又好像不是。
王世贞说道:“周兄。”只说了两个字,就双眼泪流。说道:“严嵩狗贼……………”说了四个字,又哽咽了。
王世贞身边的人,是他哥哥王世懋,说道:“严嵩以我父与鞑子作战不利,导致通州仓被焚,损失粮食百万石之众。下令论死。这……………”
周梦臣听了,说道:“岂有此事?”
周梦臣对通州之战的内情,也算是了解的。的确火烧通州仓,是王抒做的。但是当时有不得已。再加上王抒临危受命,没有一兵一卒,到通州主持大局。能将局面弄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