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在山地之中,鞑子骑兵的优势。也未必能发挥出来。
不过,这个想法仅仅是记在周梦臣笔记之中。毕竟而今大同上下可以说马瘦毛长。哪里有心思进去。最少先恢复元气再说。
于是,周梦臣一行人沿着长城一路向东而去。
长城不仅仅是一个防御体系,也是一个交通体系。在群山之中,沿着长城前进省却了翻山越岭的功夫。只是长城上年久失修,有很多地方都有问题。有的干脆倒了一片,成为一堆乱传碎石。
有的中间被挖断了。看来鞑子从这个挖断的地方突入过关内。
周梦臣一一都记下来,知道长城也是需要一次大修的。既然大兴土木,大同也需要一个水泥厂了。
一路上从周梦臣过了好几个城堡,这些城堡都在长城南不远。可以留大队人马驻宿,省却了野外扎营的烦恼。只是总体上来说,这些城堡也是有一种凋敝的感觉。
每一个城堡之中兵额都不满。该一个千户驻守的有二三百人就已经不错了,该百户驻守的有二三十个人就不错了。而且还是老弱病残。守城还可以,其他的想都不用想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另外一方面,就是周梦臣将下面的精兵强将都抽调到了自己手中。让自己手中有一支可以一战的重兵集团。让下面更加凋敝来了。即便周梦臣大量训练民兵,也是在大同周围,而不是这里。
周梦臣一系列新政,其实都局限于大同附近,根本没有深入到大同的各地。
这才有而今大同周围地区与这里形成的鲜明对付。
这让周梦臣感到任重而道远。
很快周梦臣的心思就不在这上面。因为要面对鞑子入侵的主要方向,也就是大同正北边一片区域。
长城都是因地势而建的,周梦臣之前走过的山脉,算得上阴山余脉。但这里却是阴山余脉与燕山余脉的分割点。
大同东侧最主要的河流,也就是御河,就是从长城外面流到大同的。于是大同正北方向,御河与御河西岸一段距离,到东边的阳和口,这近百里距离之内,不能说没有山。但是山都是很矮小。
甚至还好几个缺口。
所以里的长城没有了地理优势,不过是一道城墙而已。再加上长城上防守缺额严重,兵力都是老弱病残。根本守不住。鞑子很容易就从这里越过边墙,突入大同城下。
周梦臣甚至觉得大同这个城池,之所以在这里,未必没有当两山之缺的心思。
这一片区域之中,各种城堡密集。都是前几任的大同总兵巡抚修的。周梦臣细细考察过这里的地势之后,也有一种在这里修建几做城池封锁住这个方向的冲动。
只是他很清楚。
城池修再多也没有用,最根本的还是人。
周梦臣再往东走,就是阳和卫,在这里,周梦臣找到了铁矿。周梦臣亲自到了矿场看了看,开采难度并不是太高的。至于煤。整个大同从来不缺少煤矿的事情。周梦臣都不用怎么走,在大同附近就有煤矿。
只是周梦臣并没有找到那种庞大的露天煤矿。
“怎么样?”殷正茂说道:“就在这里吧。这里的铁矿品相不错,周围也有煤矿。至于其他配料也都不缺。我将人叫过来,用不了一个月,就能产出第一炉铁。”
周梦臣看着这铁矿。沉默了一会儿,微微摇头说道:“不行,这里距离长城太近了。如果在这里修建军器监的话,风险太大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军器监修到这里,所有原材料运输都要靠马车吧了。这个负担太大了。”
第一个原因是安全因素,如果军器监修到这里,就意味着要重兵把守。否则让鞑子抢去了,那可比攻陷一两座城池还严重。毕竟这可是大明最顶尖的冶金技术团队。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原因的。
众所周知,洗煤,炼焦,冶金都是需要大量的水的。而这里不是没有河,有一条河流入宣府。因为再往东了镇虏卫就是宣府了。与大同境内的桑干河流域不相干。
如果统合宣府境内的铁矿与煤矿的话,这一处煤矿未必不能用。但是从大同的角度来看,却有一些积累了。
殷正茂说道:“这么说,这里不能用了?”
“看看吧,先备案。去其他地方看看。说不定有更好的,如果没有的话,再定这里不迟。”周梦臣沉思了一会决定道。
第三十四章 桑干河上
周梦臣巡视过天成卫之后,就转道南下,重新来到了许家堡。
此刻许勇听说周梦臣要来了,立即出堡相迎。客客气气的将周梦臣迎到了许家堡之中。
周梦臣笑着问道:“老者,这又是何必?当初,你可不是这样的?”
许勇跪地说道:“草民当初不识大人天威,死罪死罪。今日得知大人乃天下名将。海内重臣。自然不敢怠慢。”
周梦臣哈哈一笑,也就不为己甚了。
只是许勇在酒宴之上。频频夸奖许家儿郎勇武,恨不得令两个许家儿郎真刀真枪在席上拼杀,好得周梦臣青眼,选入军中。
可惜今日不如当初。
当初,周梦臣刚刚入大同两眼一抹黑,所以才大开方便之门。而今周梦臣并非不缺精锐士卒。但是已经定了规矩,就要按照规矩来办。大同那边一直有招募士卒。但是正兵要求比较高。
而且入伍之后,也要从基层做起。
哪里有当初亲卫的待遇好。
周梦臣而今不能破自己的规矩。除却许虎臣而今周梦臣的亲卫之中,许家的人一个也没有留下来。
周梦臣随即南下,到了桑干河上,弃马登船,带了百余亲卫,其余的先渡河南下。周梦臣先与之前勘探桑干河的外门弟子汇合之后,放舟东进,不过一日功夫,顺水而下,就到了太行山西麓。
到了这里周梦臣就不敢乘船了。而是该登山了。
选了一座高峰登上去,周梦臣看得很明白,桑干河从太行山之中滚滚东去。这一段河流冲击在太行山中,将山脉给深深的切断,水流湍急,乱石暗礁不断。他用望远镜看下去,就有一种心惊的感觉。
这就是桑干河最棘手的问题,这四五十里的太行山区航道不行。
如果这里能够修建好。恢复通航的话,对朝廷,对大同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毕竟水运要比陆运要节省太多了。
一个外门弟子说道:“弟子在北京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古代江南有一位高僧,他许下宏愿要修建一处寺庙。但是该修建到什么地方?他说船止则止,他从江南登船,一路向北,走到了西山下面,因为船到这里不能走了。”
“而他最后就是卢沟河之上,也就是这里向东大概五十六里左右。”
周梦臣说道:“你们勘探了这么长时间,可有什么想法?”
这个弟子说道:“弟子愚钝,没有什么办法?这里不能通航,因为两个原因,水流落差大,湍急的很。船到这里不能控制,二来就是礁石特别的多。”
周梦臣说道:“如果,我说如果,将这里的水位抬高一些?抬高多少才能通航?”
周梦臣想的很清楚,不管是水流湍急还是礁石,都是水浅。如果在下面修建一座大坝,让水流挡住,人为的推高水位。是不是就能让这里水流变深,速度变慢了?
这个弟子计算了一阵子,说道:“师傅,我估计要一百丈。”
周梦臣大吃一惊,说道:“一百丈。”
这个弟子说道:“我这仅仅是估算,毕竟大同地势要比北京那边高太多了。”
周梦臣还没有提出海拔的概念,但是测量相对高度的办法,却已经传授下去了。这个弟子的判断,北京地势与太行山西边的地势最少差了一百丈,也就是三百米。
但是一百丈的高度,实在太高了。
这个时代的水泥决计不可能修建这么高的大坝,更不要说,这么高大坝还过船?这也是一个难题,不知道要用几级船闸。
最最重要的是,桑干河毕竟是北方的河流,他的水量其实并不大。通行的船只也只有一些小船而已。费这么大的功夫,只能通行一下小船,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划算。还不如在太行山上沿着桑干河修建栈道,通过这几十里不能通航的区域,然后到了下游再装船。
只是周梦臣低头一看,高山深谷,实在是难以施工。
这个方案也不知道要死多少民夫。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就拜托你们了,我会给你徐师兄写信,让他派人从桑干河下游摸索,你们从上游摸索,必须将这一段河道搞明白。只要这一条河道打通,也是大功于国。”
“不过也要注意安全。”
这些外门弟子说道:“弟子遵命。”
周梦臣又看了一眼,下面的深渊流水。叹息一声,下了山。没有详细的地形图。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是他已经预感到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
是一个大工程。
周梦臣一行人离开桑干河之后,一路南下。从蔚州广灵,到了浑源州。在这里再次发现了铁矿。
这里的铁矿与阳和卫哪里的铁矿不一样。
阳和卫哪里的铁矿根本没有经营,周梦臣要先开发,还有从头开始。但是这里铁矿都是有人开采的。不过规模并不是太大。从矿石成色来说,比阳和卫那里要差一点。
这也说明了问题所在。
阳和卫哪里兵危战急,即便不是年年征战,但是这些年来,十有七八都有有战事的。没有战事也有防秋重任,正常人都不会去那里做生意。而浑源州就不一样了。
浑源州虽然不是大同最南边的州县。但是浑源州也是一个小盘地的形态,只有三个通道可以进入浑源,一个就是周梦臣这一次从蔚州广灵而来,一个是从应州而来,再有就是正南方向从灵丘而来,除却这三条道路之外,都是山脉,即便是山势不算险峻,也能给人安全感。
不过,周梦臣稍稍一打听。就发现浑源州的铁矿其实远远不如灵丘的铁矿。而灵丘也是大同治下。
周梦臣自然不用多说了,他立即去了灵丘。
果然一入灵丘就听到了家家户户的打铁之声。稍稍一打听,就知道这里铁业兴盛之极。
殷正茂稍稍考察就问道:“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周梦臣稍稍汇总一些资料,皱眉说道:“灵丘好像没有煤矿。而且这里交通实在不便利的,不符合水运原则。这里的铁大多都是销售到河北一带的。我也打听了一下,大部分铁矿背后都是有人的。不大好办啊。”
灵丘往东不远之处,就是大名鼎鼎的紫荆关。往东南不远之处,就是大名鼎鼎的倒马关了。从灵丘往东南是一路下坡,而从灵丘往大同运输,却有些不大方便了。
周梦臣这一次准备大展拳脚,不想小打小闹,这对交通的要求就非常高。毕竟这种重工业对运输要求也非常苛刻,选址上少算一点,成本上就要窜上一窜的。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存档吧,等我巡视过整个大同再做决断。”
殷正茂笑道:“按你这个办法,你只有去桑干河两岸找了。只要桑干河两岸才能符合你的要求。”
周梦臣听了之后,微微一愣,忽然站起身上来,说道:“对啊,你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本末倒置了。”
的确,整个大同府地方水系都是以桑干河为核心的,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符合周梦臣的水运的标准。周梦臣直接在桑干河沿岸寻找便是了。
周梦臣想明白这一点,二话不说。立即打道回府了。也不去紫荆关外的广昌县看了。从灵丘回到了浑源。从浑源沿着浑河西出,就到了应州。在这里浑河流入桑干河之中。
不过应州这里地势平坦,是屯田的好地方。这里也有一个屯田卫所。想找煤矿铁矿却不是太好找的。
第三十五章 朔州监
古代与现代不同。
现代探勘技术发达,而且采矿技术也发达,在地下煤矿铁矿都逃不出现代人的眼睛,而且从经济角度来看,也是可以开发的。
但问题在古代,煤铁这东西最好都是露天的,这样成本最低。大同固然是煤田,但是真正露天煤矿有多少?周梦臣也不知道,就好像应州这个地步,或许应州地下就没有煤矿。但是可惜。
没有现代的勘探技术是发现不了的。
周梦臣目光从地图上扫过。看到了山阴,马邑与朔州三个州县。
这里的煤太多了。
周梦臣只需稍稍一打听,打听出来,却说在朔州西北数里,有一大片煤田,全部是黑的,都是煤。谁家用煤直接去挖便是了。
周梦臣听了直接越过山阴马邑来到朔州。
过朔州不入,直接到了朔州西北这一片所谓煤田。
周梦臣这才看见了壮观的一面。这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大概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