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马芳更是无名火起,却不知道该往什么地方发。
这个年代很多中下级军官都没有什么文化,更不要说熟读兵书了。这种军官其实才是常态。
马芳也没有功夫与他计较了,厉声说道:“开城门。”
“大人,你这是何意?”这个军官说道。
“我让你开城门就开城门。”马芳也没有解释,随即下城墙。召集跟随他来的千余骑兵。
这些骑兵一路奔驰而来,而今已经很累,都在吃干粮喝水。很多人额头上的汗都还没有落下。喘息都还没有平息。
马芳到此一声令下道:“上马,随我出战。”
这些骑兵二话没说,纷纷准备起来。不过片刻功夫,就已经准备停当了。
马芳带着千余骑兵,陡然从阳和口城门口杀了出来。一时间杀了鞑子一个措手不及。正在准备攻城的白莲教徒们万万没有想到,明军会突然杀出来,一时间手忙脚乱,被杀的人仰马翻。
马芳随即杀透鞑子军阵,直接杀进鞑子营地之中。
一路上遇见的抵抗并不强,甚至可以说轻微,等马芳杀进敌营之中一瞧,正如马芳所估计的一样,这是一座空营。敌人不在这里。
马芳二话不说,翻身杀了回去。
一场厮杀大概用了半个时辰才算是平静下来。
马芳估计鞑子留在阳和口的人马并不多,也就两千人多一点,为了保证攻势,他们战死不少人手。而今正伤亡惨重的时候,还要维持大军在此的架势。已经是攻势乏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卫所兵能够守住的另外一个原因。
也正因为还剩下一千多人,马芳带来的人也不过这个数字,再加上人困马乏,所以不能迅速的结束战斗,纠缠了一阵子,才算全部拿下。抓到手中一百多个俘虏。
马芳立即拔刀在手,放俘虏的脖子上,问道:“鞑子主力在什么地方?”
“我不知道。”这个俘虏说道。
马芳一听,居然是大同口音,心中更加厌恶。其实白莲教徒们大多都是边镇的人。甚至有一些还是前边军。都是活不下去,或者被掳过去的。
不过马芳才没有心思去品读这些人身后的悲惨故事。就好像谁的身世不悲惨一般,马芳的身世就不让人唏嘘吗?马芳内心之中只有对鞑子刻骨的恨意。对汉奸的恨意,更胜鞑子。长刀在俘虏脖子上一抽。
刀刃切入大动脉,瞬间就死了。
马芳将带血的长刀,放在第二俘虏的脖子上说道:“鞑子主力在什么地方?”
“我我我…………真不,真不知道啊?”第二个俘虏问道。
马芳随手一划,直接鲜血喷出的滋滋声,随即又传来尸体到底的声音。
“鞑子在哪?”马芳的长刀放在第三个俘虏脖子上。
“大人我真不知道,我知道鞑子是昨天中午向西边进发的。由国师带领,至于到底是去什么地方?我真的不知道啊。求大人开恩,要不,大人您问别的,我知道的我一定说。”第三个俘虏显然是吓坏了,唯恐不给他开口的机会,有什么说什么。知道的不知道。统统说了出来。
马芳一听时间,心中默默一估算。顺手一抽。在第三个俘虏脖子上划出一道血口子,不过仅仅是皮肉伤,死不了人。
马芳说道:“将这些人丢给阳和口的人继续审问,立即给大传信,说鞑子昨日中午已经不在这里,去向不明。我估计,此刻他们越过了边墙。请他万分小心。”
“是。”立即有一个人士卒听令,立即翻身上马去传信了。
随即马芳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说道:“让下面人将伤员留在阳和口,并向后续部队传令,让他们不要再阳和口了,原地休息,等我过去汇合。”
“是。”随即所有人都开始准备行军了。
第五十一章 抉择
“什么?”周梦臣大吃一惊,说道:“鞑子已经越过边墙了。在什么地方越过的,现在在什么地方?”
没有人能回到周梦臣的问题。
周梦臣也知道,而今局势都在变化之中,双方军队都在相对运动,不知道是正常的。但是此刻他压力山大。他之前也知道依靠早已不成体系的长城挡住鞑子南下,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在此之前,依旧是抱着一丝希望的。
而今希望破灭。
鞑子很有可能在直奔大同的路上,大同城外的粮食很可能会付之一炬。周梦臣一年的心血,很可能毁于一旦。甚至周梦臣的政治生涯也将遇到极大的挫折,严嵩等周梦臣的把柄可不是一日两日了。
“还不快去查?”周梦臣怒喝道。愤怒的表情好像是要吃人一般。
“是。”下面的人第一次看见周梦臣发这么大的火气,连忙答应一声,各路人马加派了一倍的探马,专心寻找鞑子的主力。
好歹是内线作战。
周梦臣这一年对大同的经营,也不是白给的。
一些消息也源源不断的传来,首先已经确定了鞑子潜越的长城。就孤山以东二十里左右。周梦臣一听这个位置,立即说道:“如此说来,鞑子而今在我们后面?”
“是。”从鞑子行军的痕迹来看,应该是向大同附近,而今应该在白登山附近。
周梦臣听了,只觉得头一晕,几乎要站不稳了。
鞑子大军这一次的迂回穿插,将骑兵的机动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已经穿插到了周梦臣所部之西,周梦臣所部与大同之间的位置上。
周梦臣苦笑说道:“知道了。你们都下去休息一会儿,天亮了大家都会回军。”
此刻,周梦臣一点心气都没有了。
他不是不能承受挫折,也不是不能接受失败。
而是他无法面对大同几十万百姓。而今大同周围的粮食定然是保不住了。这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性命所系。一瞬间,周梦臣有一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冲动。
所有将领都退出去了,戚继光留了下来,说道:“老师,胜败乃兵家常事。而今局面大家都知道老师已经尽力了,这根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局面未定,一切都有可能,下面人都指望老师的。还请老师保重。”
周梦臣面上有一丝丝挥不去的苦涩,说道:“我知道,你也不用安慰我了。事已如此,除非萧芹自己犯傻。否则今日一战已败局已定。不过,你放心,一两次失败还打不到我,我会让萧芹知道,有我周梦臣在,大同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你也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周梦臣脸色坚毅,显然不容动摇的。戚继光只能告退。
他其实有些话没有说,在他看来,事情不是没有转机的。只是见周梦臣这个样子,也不好说什么。
而就在这个时候,下面人也将遭遇明军夜不收,没有杀光,跑了一个,大军的位置已经泄露的消息传到了萧芹的耳朵之中。萧芹微微点头,没有说什么。而是看着手中的麦穗。问道:“大家都说了不少了。各自的意见也都分明了。我说两句。”
“我知道,大人都不想焚烧这里的粮食。看样子丰收在即,我派人预估过,大同周围的粮食少说也在二百万石上下,我们能抢上一笔。今年冬天就好过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动西就在这里,还没有成熟,我估计也就两三日之内的事情了。但是周梦臣不会等我们两三日。”
“我估计明日明军就会向我们而来。难道我们这一次南下,就是来大同收麦子的。”
“如果,周梦臣在城中,我们自然是没有办法的。而今抬头自不量力的出城作战。我们岂能不成全了?只需杀了周梦臣的,这里的一切还不是我们予取予求?”
“且不可本末倒置。”
“只要打了胜仗,什么没有?何必念大同外面的粮食。”
戚继光说的就是周梦臣做错的一个预判。那就是鞑子南下,会烧了良田。将成熟的麦子烧到地里。
其实这不然。
倒不是说,鞑子不会烧杀劫掠。他们是会的。但是他们主要目的还是获得战利品。这个战利品也是优先级的。粮食固然重要,但是粮食不好运输,靠着马驮能将多少粮食拉回去?根本不多。
于是鞑子将运不走的粮食给烧了。这也是常用的事情。
而今,却不一样,整个大同北部,除非大同周围田地之外,其他各部都坚壁清野,当然了,这种工作做的并不是太到位,但奈何去年鞑子蹂躏的太厉害,而今还没有恢复元气。不坚壁清野也没有多少东西。
也就说,这一次南下,鞑子想要有收获。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继续深入,深入到之前没有到过的地方劫掠,这样才会有收获。另外一个就是盯死大同的粮食,劫一批粮食回去。虽然收获不算太大,但是总比没有好。
鞑子很可能不会烧了农田,而是在成熟之后,抢收一批粮食,剩下的才放火烧了。
只是戚继光对于这个判断也不是太自信的。
其实,就萧芹本人来说,他是看不上大同的麦子的。原因无他,丰州滩上的屯田都是萧芹主持的。也就是蒙古人粮食大权都在萧芹手中,就粮食这方面,萧芹才是富翁。
这些东西运回去,对萧芹来说,价值不大。他其实也想一把火给烧了。
但问题是,萧芹也要考虑很多人的意见。
这一支军队,不是萧芹的一言堂,而是一支联军。其他蒙古部落跟随萧芹南下,固然一部分是辛爱这个大汗的面子,更重要的是想从这一次南下中,狠狠的捞上一笔。
所以,面对大同坚壁清野的情况,这个战利品分量就重了。
没错。仗还没有打完,这些蒙古人已经将大同城外的粮食当成自己的战利品了。
而萧芹考虑的与他们不一样。
他这一次来可不是仅仅为了在大同城外放一把火,而是为了削弱大同镇的实力,什么是削弱大同镇最好的办法,不是别的,就是击败大同镇,最好覆灭大同镇的主力,杀了周梦臣。
特别是杀了周梦臣这一件事情,会给萧芹带来很大的政治声望。毕竟杀了周梦臣就是为俺答报仇。
这一件的优先级,远远在烧大同田之上。
于是萧芹的选择也就理所当然了。
在周梦臣发现他的同时,他也大概察觉了周梦臣部与马芳部的相对位置,更是发现了周梦臣居然与马芳分开的。在他看来,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于是有了刚刚那一番话。萧芹继续说道:“只要杀了周梦臣,大同城外的粮食是我们的。大同镇的主力不存在,我们也能在明境多待几个月,更深入一段。少不了大家的好处。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番话激起了所有蒙古人兴趣,一个个都放下了对大同粮田的渴望。
一个蒙古将领问道:“这么说,我们明天不向大同城,而是调转向东?攻周梦臣。”
“对。”萧芹说道:“我刚刚得到了消息,有一个明军夜不收跑了,估计这个时候,周梦臣也得到了消息,他明日必然前来,倒是我们在半路之上,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给老汗报仇雪恨。”
“对,给老汗报仇雪恨。”一时间蒙古人群情激奋。
俺答在蒙古各部的声望还是非常高的。特别很多蒙古人的受过俺答的恩惠。为老汗报仇,这个口号足以激发底层蒙古人的士气。
第五十二章 白登山下
如果说,双方对这一战事没有心理准备的话,那是假话。
但是这一战的仓促与突然,还是大大出乎双方的预料。、
周梦臣担心大同周围即将成熟的粮食,这个问题一直悬在周梦臣心头。为了争取最后的转机。不惜一切代价包围粮食。周梦臣冒着极大的风险,下令再次分兵。
就是周益昌与刘浃两部骑兵先行出发,不惜一切代价纠缠住鞑子主力。他又派人绕道传令,让麻禄整顿军队白登山进发。一定要在此地与鞑子决战。
又传令给马芳不惜一切代价,奔赴战场。
对于这个命令,周梦臣其实知道其中有太多的不妥当的地方。本来就少于对手,又被鞑子骑兵拉扯开来,分成数部,而今在分兵,很容易让鞑子各个击破。但是没有办法。
这一季粮食如果能保住,明年大同的元气就恢复的差不多了。不敢说扩军十万,但是恢复到周尚文时代的兵力,却是有希望的。
但是如果这一季粮食保不住,明年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死在大饥荒之中。这是他宁死也不愿意看到的。
周梦臣这个举动,就好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一般。
而周梦臣这个不理智的举动,恰恰打了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鞑子多年对明军作战,士气日骄。虽然萧芹说周梦臣很厉害,但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而且仇鸾带领大军,根本没有鞑子怎么交战,一直在后面护送而已。即便有敢进攻鞑子的,也是磨磨蹭蹭的,不集中优势兵力,是绝对不敢的。
在鞑子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