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继盛说道:“正在安排抢收,这一次只有大量一两千亩旱田,被鞑子骑兵或烧了,践踏了。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旱田与水浇田都好好的。今年虽然不是丰年,但是也算是平年,明年的粮食绝对没有问题的了。”
周梦臣长出一口气,看着一眼看不到边的麦田,心中忽然一丝感动,直觉此刻,无数的牺牲都有了价值。自己冒险一搏,不管其中有多少险相还生,生死一线,在这个时候,这个时候都不枉了。
周梦臣说道:“走。去看看。”
周梦臣让戚继光带着大队人马沿着管道继续前进,他与杨继盛百余骑兵来到了路边麦田。
周梦臣下马,抓了一把麦穗,用手一措,一把新麦出现在手中,用鼻子一闻,一个清新的麦香扑鼻而来,诚然,这个时代麦穗因为种子还有化肥等原因,远远不能与后世的庄稼相比。
即便最大的麦穗,也不过是比小指稍稍粗壮一点。仅仅有二十多个麦粒。
周梦臣将麦粒塞进嘴里,咯咯吧吧的咬了起来。这才让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之中缓解下来。心中暗道:“原来,我也能吃上新麦了。”
虽然战事已经是数日之前的事情,但是激烈厮杀,眼见成千上万的人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以命相搏,周梦臣内心之中一直崩得一根弦,一直崩着,甚至有一种松不下来的感觉。
此刻才算是恢复了几分。
周梦臣忽然说道:“杨兄,为防止夜长梦多,军中没有伤势的人,全部去收麦,你我也下田试试?”
杨继盛说道:“周兄,既然有雅兴,我自当奉陪。”
于是,整个大同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只能能走到路的人,全部下田收麦。周梦臣也与杨继盛选了一个块麦田。亲自收割。
其实收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没有联合收割机之前,每一个人都弯腰用镰刀一下一下的割麦。如果仅仅是一会儿,还是能坚持的。但是要整整弯腰一天,两天,甚至更多天。
一番劳作下来,你只会觉得,自己似乎本来就不会站直身体。腰更是疼得不像是自己的。
但是无论如何辛苦。周梦臣都甘之若饴。因为种种辛苦,都是胜利的苦恼,与丰收的辛苦。比起战事之中,周梦臣没有杀一兵一卒,但依旧心力憔悴相比,不知道好了多少。
周梦臣这里正在秋收。但是报捷的红旗急报,已经传到了京师了。
“好。”聂豹正在兵部侍郎杨博说话。看了捷报之后,忍不住站了起来,说道:“我本以为徐华亭将宝压在周梦臣身上,是看走了眼,却不想这周梦臣真做到了。如果这是战的,那就是本朝第一大捷。足以告慰祖宗了。”
杨博也看了捷报,目光之中有些复杂,说道:“如果没有聂尚书鼎力支持,派出精兵强将。也不会有今日的局面。”
自从去年之后,边事已经被朝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且这徐阶因边事上位,在内阁之中专门负责这一块,更是要将这一件事情办好。不能让严嵩挑出毛病来。
于是乎徐阶在这一件事情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今的杨博,就是徐阶挑出来的边臣。甚至在聂豹看来,这杨博在边事军略上的才华,应该当在周梦臣之上。毕竟周梦臣是因为北京城下一战成名。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这一件事情难免是有一点点侥幸的意味,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周梦臣的勇气好,还是周梦臣的能力真的好。
而杨博不一样,他是嘉靖八年的进士。除却第一任为知县之外,一直在军事体系之内任职,先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后来跟随大学士翟鸾巡边,受到了翟鸾的提拔。当然了,也因为翟鸾下台之后,杨博也受到了牵连。
他前任官职是甘肃巡抚。与仇鸾有很多矛盾,后台也倒了。他母亲去世,他就回家服丧了。
徐阶遍选边臣。自然发现了他。将他召入京师,亲自询问,一问之下,果然有才华。就任命为兵部侍郎。协助聂豹处理好兵部事宜。
本来,想要外放的。
只是聂豹觉得周梦臣不靠谱。毕竟嘴上无…毛,办事不劳。大同关系重大,直面鞑子第一线,怎么能完全相信周梦臣。他一边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周梦臣一些照顾,但却没有全力支持。
另外一方面已经准备了代替周梦臣的人手。
不是别人,就是杨博。
只是杨博到大同任职有一个关隘之处,那就是杨博是山西人。一般来说,这种高官都是要回避的。杨博是山西人,怎么能到山西当巡抚啊?虽然大同巡抚管不到蒲州。所谓的蒲州就是现在的山西运城。
不过,总是有些不合规矩的。
到了事急从权的时候,也就不算什么了。但今日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吗。
聂豹欢喜过后,说道:“而今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总要核实一下首级,不能让下面人糊弄了。”虽然聂豹口中这样说,但是他并不觉得周梦臣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聂豹说道:“今年有此一战,也算太平了。这样我就不留你了。过年前你就去遵化上任吧,北京西北,有周梦臣,北京东北,有你在,京师就高枕无忧了。”
虽然俺答之死,鞑子分化更加厉害,蓟州镇正对着草原各部,渐渐已经不鸟辛爱了。而且俺答就是从蓟州镇入关的,所以蓟州镇这个二线军镇。受重视程度一下子不一样的。
聂豹一直想着派得力重臣去蓟州镇坐镇。
只是当时选的不是杨博。
杨博说道:“多谢聂大人提拔。”
杨博未必不知道聂豹之前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他想去大同。首先大同镇比蓟州镇重要多了,其次,杨博是晋人,而且不是一般的晋人。他家在运城,运城什么最有名?自然是盐。
而晋商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因盐运发家的。
杨博是晋商之中重要一员。作为晋商一员,垂涎边贸生意可不是一日两日。到了大同之后,他比周梦臣有更多的筹码与回旋的余地。毕竟而今晋商并非没有插手边贸之中。只不过有些人吃相太难看了,晋商不能借助地利吃上大头而已。
而今杨博这个念头落空了。他很能平衡心态。不过依旧对周梦臣有了极大的兴趣。
这兴趣不仅仅在于周梦臣会打仗,也在于周梦臣会赚钱。
“周梦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杨博心中暗道:“看来也要让家里人走一趟大同看看了。”
第六十五章 捷报传来
“皇爷。皇爷。”黄锦小心翼翼的叫醒了嘉靖。
嘉靖这才睁开双眼,打了一个哈欠说道:“出了什么事情?”
黄锦说道:“皇爷大喜。大喜啊。周大人在白登山东南与鞑子三万余骑狭路相逢,双方鏖战一日 ,周大人以少胜多,斩首三千五百七十三级。鞑子溃不成军。望风而逃。”
嘉靖一愣,猛地起身说道:“拿来。”
黄锦立即将军报递给了嘉靖。
嘉靖细细看了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好,今后朕就能睡一个安稳觉了。”
黄锦说道:“这都是陛下慧眼识人,才将周大人简拔出来。没有陛下破格提拔,没有陛下撑腰,周大人也不会有今日。”
嘉靖说道:“没错,但是不能不赏。内阁的人在吗?”
黄锦说道:“严阁老与徐阁老送来捷报后,就在外面候着。”
嘉靖说道:“传。”随即一招手。
立即有太监宫女,如行云流水一般,将铜盆,毛巾,等各种洗漱工具拿来出来。嘉靖根本不用动一下手指头,下面的人都给服侍的妥妥当当的。
嘉靖清理过之后,从后面出来。却见严嵩与徐阶已经到了。
严嵩立即行礼说道:“老臣拜见陛下,老臣这一次来是向陛下请罪的。”
嘉靖说道:“首辅何罪之有?”
严嵩说道:“有能臣而不能用,就是老臣之罪,老臣没有想到周梦臣有如此天纵之才,用兵仿佛卫霍。老臣得到喜讯之后,后悔之极,如是早知周梦臣有如此用兵之才,老臣早就将他安排到边关了,也不会有去年之事。这都是老臣的罪。”
严嵩一番话,其实是给周梦臣上眼药。
严嵩一方面将周梦臣捧杀去,一方面暗示周梦臣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去年的危机,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这才让朝廷陷入危局之中,然后再来力挽狂澜。
严嵩其实也知道,嘉靖未必会因为今日这一点事情去处置有功之臣。严嵩也没有想过将周梦臣怎么样?但是诋毁人,也是一个长长久久的事业。不要想一击必中。要时时刻刻不望这一件事情,水滴石穿,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乃至于三百次,四百次,嘉靖不相信,但是时间长了,总有相信的那一天。
当然了,这也是需要技巧的,需要让嘉靖听出来也不过一笑置之。
比如而今,其实这一番话,还是在拐弯抹角的拍嘉靖的马屁。
果然嘉靖虽然听出来,他是给周梦臣上眼药,但也轻轻一笑说道:“首辅何罪之有,周梦臣之才。不置于囊中,其锐谁知啊?”
这一句话,嘉靖是对别人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他也没有想到,周梦臣这么能打。
以步对骑,以少胜多,更何况有这么多斩首,已经胜过了嘉靖一朝以来所有的胜战,即便是刘天和的黑水大捷也比不过。
“陛下,赏不逾时,而今将士们浴血奋战,有此战之胜,朝廷也有些表示的。三千五百七十三级。自然要派人去检点,但赏赐的事情,也需要准备了。”徐阶说道。
嘉靖听了说道:“不错。”只是他说过之后,但是他一估算这是一笔大钱。以鞑子人头,一级五十两的悬赏,这一笔赏赐要小二十万两。
这可是一笔大钱,要知道整个大同镇一年的经费,将粮食都折合进去,才百万两一年了。
嘉靖问道:“户部可曾准备了?”
严嵩苦笑说道:“陛下,这消息来得太快太急了。臣还需要一定时间去筹措。”
嘉靖说道:“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这一笔钱绝对不能短了去。”
严嵩说道:“是。”
徐阶说道:“陛下,士卒的赏赐就可以定下来的。但是将领的赏赐怎么说?下面报上来,有功的大小将官有三十五人之多,至于战死的将领也有二十多人之多。其中,周益昌,刘浃,李儒,戚继光,马芳这五员将领,还是需要陛下御笔才是。”
嘉靖听了几个名字,微微皱眉,说道:“这周益昌,刘浃是什么人啊?”
徐阶做足了功课。
嘉靖一问,就将这些人的底细一五一十的说了。
嘉靖点头说道:“都是有功之臣,升一级,加世职,各赏白银千两。令有司重用之。不过,这李儒可是丰城侯家的那个?”
徐阶说道:“正是。”
嘉靖内心之中想着,这里有没有水分。是不是因为丰城侯世子的身份,让周梦臣给他虚报战功了。只是他内心之中这样想,口中却说道:“出息了,没有想到勋贵子弟之中,还能出几员战将。”
气可鼓而不可泄,嘉靖与京师勋贵之间虽然有很多矛盾,但是有一点却是没有错的。那就是嘉靖与勋贵之间的共同利益比矛盾要大得大,嘉靖其实也希望勋贵之中出现几个能打的将领,否则他怎么会一直从勋贵这个圈子里面挑出一些掌兵的大臣。
可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有才华。
黄锦忽然说道:“皇爷,刚刚下面人说了,丰城侯就在外面求见。我本想议事之后,再禀报皇爷,不过而今是不是见见?”
嘉靖说道:“哦,让他进来吧。”
很快丰城侯就进来,行礼过后说道:“臣这一次来,是向陛下报喜的。”
嘉靖说道:“白登大捷吗?朕已经知道了。”
丰城侯说道:“陛下,臣报的不是白登大捷中周梦臣之功,而是京营将士之功。”随即双手将一本奏疏递了上去,黄锦将奏疏拿来交给嘉靖。嘉靖打开一看,却有一些不明就里。
上面都是有些人名,密密麻麻写了好多张,从最开始的百户,什长,这总旗,小旗,到后面的都是大头兵。不过每一个人的履历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最开始都是北京,或者北京附近的人,而最后都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战死白登山下。
前面的军官还有一些描述,比如与敌同亡,力挫敌锋而死等等。而最后只有一个“死”字。
嘉靖问道:“这是?”
丰城侯说道:“这是阵亡名录,周梦臣带了三千士卒去大同上任,这一战中,京营是中流砥柱,折算三一之数,依旧死战不退,不失京营之威风。故而臣请陛下赏赐抚恤京营将士。”
嘉靖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兵书还是读过的。尉缭子云: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次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十一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