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兔毛川一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仗,也是一场政治上的胜仗。有这一场胜战作为底气。丰城侯就有了更多的想法。
他心中第一个想法就是将京营从大同调回来。即便不全部调回来,也将一部分经过实战的京营军官与士卒带回来,以这一部分士卒为核心,扩建成军。他没有太大的想法,只有一个小目标,将京营士卒扩建到十万。
有十万能战之军,丰城侯也觉得对得起朝廷了。
只能能做出这一点,他就能功成身退。毕竟他很清楚这一件事情,是一件非常得罪人的事情。要硬生生的从很多勋贵口中,扣出他们贪污的钱,最少每年百万两的经费。没有一百多万两,根本支撑不起这十万大军。
当然了,丰城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准备这一次将李儒给调回来。
让李儒在这一次扩军之中发挥出影响力,那么重建起来的经营,丰城侯府的影响力就能超过了成国公府,英国公府。成为勋贵之首,这就是子孙数代享用不尽的财富。
丰城侯强忍着病情,开始在书桌上写信,开始推行他的计划。
写完书信之后,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随即叫来仆人,说道:“让老大媳妇带着孙女多去周巡抚家里走走。看看我那孙女婿到底怎么样?多带一些礼物,顺便让报给喜。让周夫人高兴高兴。”
下面仆人领命下去不提。
整个北京, 不,整个大明都觉得有今日之胜,鞑子就要消停一阵子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青城。
辛爱脸色铁青的坐在主座上,看着下面跪着一地的人。说道:“你们就这样撤军了?没有将伯颜的尸体带回来,面对数千士卒,居然不敢进攻?”
“大汗,不是我们不敢。实在是不行,硬冲上去不过是送死而已。”一个蒙古贵族将领,跪在地面上,将头深深的埋在地面之上,不敢抬头,但此刻却不能不回答:“明军火器厉害,一旦发射,狂风暴雨,毫无停歇的时候,三百步之外,都在杀伤范围之内。不管冲上去多少人,都杀不了明人一个人,特别他们还有鬼神庇护,有一种木柄雷火,能在空中爆炸,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人都死了。根本不是火器,这是魔法。诅咒。必须请萨满驱邪才行。我们凡人绝对不是行的。”
“只有请长生天或者活佛庇护才行。”
这些将领一个个都吓坏了,简直是语无伦次。
也不能说他们的素质太低,而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理解能力就是这样的。动辄言及鬼神。连李自成攻开封城的时候,还搞出了阳门阵对阴…门阵的事情来。这些蒙古人平均文化水平,自然是比不上当时的两军。
蒙古人不是没有见识过火器,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火器的威力能大到这个地步上。甚至不愿意承认这是火器之力所致,毕竟如果是明军动用了超自然力量,他们也可请他们的超自然力量,长生天与藏传佛教的活佛。
但是如果明军动用的是实实在在的火器,意味着他们今后真的不可能打得过明军了。
所以,他们宁肯相信明军定然请了高人。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火器之威。
只是可惜,本文是历史文没有超自然的力量。这些只是他们在打击之下的妄想而已。
辛爱听了,脸色更是难看。他几步走到这个蒙古将领身前,说道:“你说的对。”瞬息之间,拔出腰刀,一刀从这个跪伏的蒙古将领背上刺下去。冷冷的说道:“就劳烦你去向长生天禀告一二了。”
这个蒙古将领还想说什么,但是根本来不及,只来得及咯咯两声,就伏地身亡了,鲜血从他的身下一点点的流淌出来。
见这个蒙古将领这个下场。其余蒙古将领身子微微颤抖,更不敢说话了。
辛爱目光扫过全场,冷冷的说道:“明军的火器,你们不是今天才知道的。今后再敢以什么鬼神之说,扰乱军心。以此为鉴。明白吗?”
“我等明白。”下面的蒙古将领齐声说道。
第一百三十七章 输不起的辛爱
辛爱其实还不是太理解,仅仅是区区一两年之间。明军的火器就变得这么厉害了。却不知道,这是周梦臣厚积薄发的结果。
从周梦臣执掌军器监那一日开始算,那已经是好几年前了。周梦臣就开始对大明火器的优胜劣汰。整合归并。最后剩下的火器,都是周梦臣亲自参与设计的火器,这些火铳火炮不敢说有多厉害,威力多高。但是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皮实耐操。
周梦臣同时对射击与使用流程做出了一些改进。让火铳发生步骤大大减少。
但是这样一来,虽然让火器威力大增。但并不足以让鞑子束手无策。
毕竟军事指挥是一个整体,单个武器威力增加,如果不能有效的调整,反而有害于整体军事实力。
这个任务,让戚继光完成了。
虽然戚继光的答卷,还没有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是可以已经是军事近代化,就是以人力为胜,马力为胜,开始向火力为胜方面转化了。
整个改革看似缓慢,前后用了好几年时间。到了今日才算是战场上一展雄风。告诉了整个时代,战争已经进入崭新的模式之中。
当然了,这仅仅是时代的先声。因为除却大同少数几支军队之外,大部分军队都还在冷兵器时代,包括大明也包括蒙古。
其中种种情由,实在是辛爱所不能理解的。
不过,有一点他很明白。万万不能让人将明军的火器附会上鬼神之说。因为蒙古人虔信鬼神,一旦这个说法流传开来。到时候,蒙古各部再次面对明军的火器,恐怕是没有进攻的勇气了。
这是万万不能的。
辛爱三令五申之后,传令侍卫,将这些伯颜的部下拉出去打鞭子。
这些蒙古将领反而松了一口气。
无他,失陷主将。不管在那一方的军队,都是死罪。只是蒙古的家底就这么多,再加上很多蒙古将领都是贵族,与很多部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真杀这么多人是万万不能的。
打他们鞭子,意味着他们仅仅需要吃一些皮肉之苦,这一件事情就算是过去了。
只是这一件事情,对于辛爱来说,是远远不能说过去的时候。
听着外面一声声清脆的鞭子响,还有人沉闷的哼声。
辛爱想了好一阵子,一跺脚说道:“国师,张先生,本汗尽起大军南下,与周梦臣决战。不管付出什么样的结果,都要杀了周梦臣,折了明人这股锐气。”
萧芹听了,立即说道:“大汗,还请三思。”
辛爱说道:“之前你不是一直劝我必杀周梦臣吗?”
萧芹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在此之前,我万万没有想到鞑子火器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臣之前以为大军南下,与周梦臣决战,胜负之数,我占七,敌占三。足以一战。但是而今看来……………。”
话虽然没有点明,但言下之意却很明显了。
这是实话。
萧芹一直以周梦臣为眼中钉肉中刺,一直想让辛爱全力进攻大同,诛杀周梦臣。消除周梦臣未来的威胁。
但是萧芹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时间尺度,似乎与周梦臣时间尺度不一样。在萧芹看来,大同元气大伤,想要恢复过来非三五年不可。等三五年后,大同恢复到了全盛之时,就周梦臣威胁到青城的时候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周梦臣在大同履新不到两年。就能做出如此大事。
他之前以为一场决战,周梦臣定然不是对手。但是而今看来,却是未必了。
到了这个时候,萧芹反而缩起来。
“国师所言极是。”张惠说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臣不通兵事,但数万骑兵围攻官军一部,反而折了主将,余部皆怯懦不敢战。臣以为已经可以说明了官军的实力。大汗这个时候南下,就是孤注一掷。胜自然是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败了,大汗当何以自处?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拾?”
“未虑胜,先虑败,这是兵家至理。臣请大汗三思。”
张惠说出这一番话,内心想的自然与口中说的不一样的。张惠对周梦臣对于大同的治理是很有信心的,他看得出来,只要给大同几年安稳日子。在周梦臣的带领之下,攻陷青城都未必不能。
前提是给大同时间。而不是这样无休止的打仗。
另外一方面,张惠到底不是军中之人,也不清楚大同军而今的战斗力到底是到了什么程度了。而且鞑子多年来对边军的强势,也让张惠担心,万一战败了,如果是这样,周梦臣作为败军之将,不可能在大同巡抚任上再待下去了。
所以,他这一番话,表面上,是在为辛爱担心,实际上是想为大同争取时间。
辛爱怅然一笑,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但是你们到底不是蒙古人,不知道蒙古人是怎么想的。我登上汗之后,一连两次战败,去岁还能说是国师的错,今岁又如何说?如果我不立即还以颜色,我的地位就会动摇。我必定要打一仗,不是对明,就是平叛。”
“这一战,是必须的。谁也不能阻挡。凡是敢劝说者,本汗必杀之。”
不同民族之间,到底是有文化隔阂的。
大明上下并不是没有聪明的人。比如徐阶与严嵩,谁敢说他们不聪明。但是他们到底不是蒙古人,想当然的就以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衡量蒙古人。但问题是蒙古人的政治生态与大明,不,与几乎所有的汉人王朝都不一样。
他们的生态就是由重健壮,轻老弱的根基上发展出来的。更类似于狼群的结构,当头狼能给大家带来好处的时候,所有狼都对头狼忠心耿耿,甚至不惜以生命护卫头狼。但当头狼身体衰弱了。不足以带狼群取得胜利的时候,也就是要更换头狼了。
当然了,人与动物必将有一些不大一样的。
但问题是俺答死的仓促,辛爱为了汗卫将俺答子嗣之中能威胁到自己的人,杀得杀,放逐的放逐,囚禁的囚禁。可以说,他的汗位的正统性是有缺失的。
当然了,蒙古人对这个并不是太看重的。但是俺答辉煌无比的战绩在前,辛爱惨不忍睹的战绩在后,很难不让人有其他的联想。
而且辛爱也感受到了威胁。
他了解伯颜,伯颜是他左膀右臂之一,在打仗上有自己的一手,骁勇善战,绝不贪生怕死。他带领四倍于敌的兵力,都没有吃下明军五千人。那么辛爱觉得,自己也未必能够吃下来了。
辛爱在草原上能调动骑兵不过十几万而已,其中还有不少附庸。
如果明军的步卒都是这个实力,那么明军数万大军向青城开进,辛爱也觉得,他估计也未必能啃得下来。倒是青城怎么办?板升怎么办?
虽然辛爱本部还是骑兵为主,但是板升提供的粮食兵器,乃至其他物资,已经成为了蒙古重要的财政来源。是他万万不能放弃的。
今日一战,有太可怕的象征意义,让他忍不住想到了曾铣,与曾铣的复套计划。以及关于周梦臣情报中,周梦臣与曾铣夏言的关系。如果周梦臣大举复套,辛爱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
必有一战,而且是胜算不大的一战。
既然如此,何必等周梦臣准备妥当。不如就趁着现在,趁着周梦臣还没有准备好,来分一个胜负生死。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大同军,不战大同镇
萧芹听了,内心之中轻轻叹了一口气。
不能说辛爱的决断错了。但是辛爱终究不是俺答。不知道是年轻气盛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总之沉不住气。能胜不能败,而人与人差别,并不在一个人在顺境之中怎么做?而在于一个人在逆境怎么做?
辛爱说的问题存在吗?
存在。
就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了吗?未必?如果真按辛爱的办法,刘备与刘邦都是屡战屡败的主,但是人家部属早就造反了。虽然有文化基因不同,但道理并非完全不相同的。
有句话说得好。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辛爱如果能软下身段,长袖善舞,愿意与其他人分享权力。这危机未必能过去。
可惜,这种手段俺答还有几分。但是辛爱是绝对没有的。
他只会用这种强硬的手段回应。
萧芹不打算劝,一方面虽然而今大同实力今非昔比,但是蒙古未必没有自己的优势。所以大战之前,胜负未分。二来,南下一直是萧芹的主张,他从不怕蒙古与明军大大出手,最担心的是双方和平相处。再加上辛爱已经将话说到这份上了。
萧芹何必去触辛爱的眉头。
萧芹说道:“大汗既然这样说,老臣岂能不助是大汗一臂之力。”
辛爱脸色立即变了,变得亲切几分。虽然这笑容有一些假,但是也看得出来辛爱一直在努力学习如何做一个大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