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然马芳是天下第一流的名将。在骑兵作战上,号称天下第一也没有多少水分。但是没有马芳,周梦臣就不知道怎么打仗了吗?或许没有了马芳,但是次一等的骑兵将领,在大同车载斗量。周梦臣对军事上也渐渐熟悉了,也不是非要有名将辅佐才行。
    事到如今,按陛下削弱大同镇平衡各方实力的想法。周梦臣大同镇必然有重大的削弱,但这并不是不做这一件事情的理由。
    周梦臣心中一动,说道:“李叔愿不愿与我赌上一把。”
    丰城侯说道:“赌什么?”
    周梦臣说道:“赌丰城侯府能不能一门双侯。”
    丰城侯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你的意思是?”
    周梦臣说道:“让子文兄担任大同总兵。一旦复套成功,如马芳之例,定然封爵。子文兄将来将次子袭承爵位便是了。如此一来,天下家除却魏国公徐家之外,也只有丰城侯府一门双爵。”
    丰城侯不是没有欲望的。
    丰城侯最大挂念就是家族。很多时候丰城侯所做的事情,考虑的都不是丰城侯自己的利益,而是丰城侯府的利益。
    或许有人说,这两者有区别的?
    是有的。丰城侯如果为自己,就不会去做一些在他有生之年没有什么用的事情。他很多事情都是为了李儒,或者未来的子孙作为遗泽存在的。
    虽然丰城侯府一门双爵是万万比不上,中山王徐家一门双国公。到底比武定侯郭家强,武定侯郭家一度也有定襄伯这个爵位,不过后来因为子嗣的原因,不传。
    丰城侯微微一动,暗道:“即便不能成功复套,让子文跟着周梦臣打几次胜仗,将来我不在了,他可以直接回京继承我的爵位。我就不信两代丰城侯都掌管京营,将来这个位置还是被别家夺去不成?即便真夺取了,也是后辈无能,我也管不了了。”
    丰城侯说道:“你要我做什么?”
    周梦臣说道:“我的心思,李叔也是知道的。你我叔侄之间,也不要太生分了。我只求李叔能在陛下面前为我分辨几句,能让我留在大同。还有就是既然子文兄不回京,那么四万京营精锐?”
    李儒资历担任总兵官其实稍稍浅一点,但是毕竟有战功,后面还有丰城侯府,也是大明的苗根正红,即便是皇帝也高看一眼。区区资历上的欠缺也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在周梦臣看来,让李儒担任总兵官,对周梦臣也是有好处的。首先是京营士卒。、京营四万人,已经训练的不错了。可堪一用,最重要的是跟随京营而来的五十万两的军费。虽然只是在周梦臣这里过过手,但是周梦臣已经有很多办法沾光了。
    当然不是克扣军饷。周梦臣还没有缺德到这个份上。但是不克扣不代表周梦臣就不能用别的办法沾光了。
    虽然即便用上一些金融手段,周梦臣也弄不出多少钱,但是问题,周梦臣已经准备面对大同未来财政极端困难的局面。蚊子腿也是肉啊。
    而且李儒与周梦臣多年好友,虽然李儒打仗不太好,但是对周梦臣言听计从。而今周梦臣最担心,如果未来按制衡原则,从外地调来一个资历深不好对付的老将,该如此处置?
    李儒就不一样了,李儒的身份让朝廷与皇帝放心。
    毕竟谁也不相信,世袭罔顾的丰城侯府世子会背叛朝廷?所以李儒在大同总兵任上,天然具有制衡与监军的作用。也算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丰城侯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一件我只能敲敲边鼓,成与不成,全在陛下。不过,有一件事情我可以答应你,李儒在什么地方,京营在什么地方。”
    周梦臣心中长出一口气,说道:“一言为定。”
    丰城侯说道:“那是自然。”
    周梦臣似乎感觉渔线动了动,将鱼竿提了起来,却发现鱼钩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变得空空如也。鱼饵早就不见了。
    丰城侯见状微微一笑,说道:“看来年轻人沉不下心来,你看我的。”丰城侯也提竿,却见一条鱼着渔线提了出来,不知道这鱼怎么挣扎的。它在空中划出一道又优美的曲线,再次落到了河里。
    脱钩了。
    一场尴尬的钓鱼,两人空手而回。
    周梦臣在这里又待了一日,为了防止发现他与丰城侯之间的联系,至于丰城侯,不用周梦臣管,毕竟丰城侯作为北京的土著,如果没有办法避开宫中耳目,他就不是勋贵首领的。
    周梦臣在这里也没有闲着,总算是将嘉靖的心思揣摩出来几分。将张居正的意见与丰城侯的想法汇总在一起,也就将嘉靖的心思拼得七七八八了。
    只是从各个角度来看,削弱大同镇都不可避免的。
    在这个前提之下,如何给大同争取最好的条件。周梦臣想要的条件有二,第一更好的士卒,更多的钱粮。第二,却是更宽松的政策空间。最好有一个可以与鞑子交战的借口。或者权限。
    前者还好说,没有的周梦臣可以去想办法。积累几年,周梦臣相信自己一定会积攒足够决战的物资。但是后者就不好说了。
    先斩后奏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朝廷嘉靖真明确定下来,今后以守为主,没有政策上回旋的余地,周梦臣还真不好办。从这个角度来看,后者要比前者还重要。只是该怎么做才能争取到政策空间?


第十五章 反客为主
    就在周梦臣从西山运河回来。来到家中。还不等坐定。徐渭就匆匆来见他。徐渭屏退左右,对周梦臣说道:“刚刚我通过锦衣卫经历沈炼,得到一个消息,一队鞑子使臣,已经从宣府入关了。正在来京师的路上。说是要议和?”
    周梦臣心中咯噔一声,说道:“确定是新爱的使臣吗?”
    徐渭说道:“如此大事,我又怎么不打听清楚?断断是不会有错的。而且这个消息也瞒不过人。而今内阁六部都知道了,再过一两日,恐怕北京城中妇孺皆知了。”
    周梦臣听了,心中咯噔一声。暗道:“不好。”
    周梦臣最担心的是,朝廷在政策上限定了他自由发挥的权力,也就是在此战之后,除非鞑子南下,周梦臣主动进攻鞑子,就是擅启边事。这已经够麻烦了。不过在周梦臣想来,不是没有办法的。不过是一时间没有办法而已。
    无他,大明多年与鞑子打打停停。即便大明这边想要太平,鞑子就想了?未必,周梦臣将来总是会找到机会的。
    但是而今鞑子居然想要议和。
    一旦和议达成,以周梦臣对大明朝廷的了解,维护这个和议就会成为大局。周梦臣根本不可能再动兵。
    周梦臣问道:“具体议和的条件,你知道吗?”
    徐渭说道:“这个不清楚。只是想来鞑子败得这么惨。不会开什么不可能的条件。”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这如何是好啊?”
    徐渭作为周梦臣的谋主,这一段时间没有参与到周梦臣与朝廷重臣的交涉中,也是因为徐渭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幕僚。很多场合,他是没有资格待一边的。比如周梦臣与丰城侯的密谈。
    不过,周梦臣对徐渭也算信任,他内心之中谋算想法,从来没有向徐渭隐瞒过。当然了,有些事情,没有告诉徐渭。不是有意隐瞒徐渭,还是觉得徐渭不大理解。比如关于气学的一些事情。
    毕竟徐渭是江南人,在心学的熏陶下长大的。
    徐渭说道:“大人,我在路上,也在想这一件事情。想来想去,我想到一着险棋。”
    周梦臣说道:“说来听听。”
    徐渭说道:“反客为主。”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如何反客为主?”
    徐渭说道:“大人进京以来处处不利,到底都有掣肘之处,无非是大人的想法,不入朝廷诸公之心。而议和这一件事情。大人以为朝廷诸公做如何想?”
    周梦臣微微苦笑,说道:“举双手赞同,甚至以封贡之事,为大功。”
    这一点就不用周梦臣猜,历史上张居正与高拱这个组合在隆庆年间一项功劳就是封贡。与俺答部达成了和平。从此边关有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评价。
    周梦臣不是说封贡不好,只是而今有余力为之。而今不做,不过遗患于后世。
    清之初生,也就是横扫漠南,得了漠南蒙古之力,才逐渐壮大起来的。如果而今大明占据了漠南蒙古一部分,即便将来还有清朝。清朝在草原上的扩张,就必须与大明硬打几仗,而不是轻取林丹汗了。
    而今朝廷上的诸公,更是因循守旧。严嵩与徐阶两人,是比不上张居正与高拱的。所以在这一件事情上,他们更是举双手赞同。甚至不惜将一些在战场上得到的利益放弃。
    徐渭说道:“大人英明。这和议是必成的。但是这和议由谁达成,却是很重要的。大人何不争取此事?”
    周梦臣一时间吃惊地说道:“我主持和议?”他并没有理清思绪,有些想不明白徐渭想说什么。
    徐渭说道:“陛下还是有雄心的,又爱惜羽毛,自然是想要议和的。但不想失了朝廷的体面。所以,大人以战功之故,主持和议之事,想来鞑子也不能在大人手中讨了便宜,这一件事情,陛下并不会反对。”
    周梦臣说道:“我如果要争取的话,真有几分能将此事情争取到手中。只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周梦臣是最讨厌议和的人了。此刻要亲手达成和议之事。这事情听起来怎么这么荒谬?
    徐渭说道:“大人,这就反客为主。大人想要留在大同,自然有很多不便,但是以主持和议之事留在大同,想来没有人反对。甚至陛下也会允许的。大人请放宽心,和议即便达成,也不是不能撕毁的。”
    周梦臣摇摇头说道:“我大明又不是蕞尔小国,关于国家信义岂能出尔反尔?”
    徐渭轻轻一笑,说道:“大人您误会我了。我大明岂能背信弃义,背信弃义的是鞑子无疑。至于为什么就要看大人主持和议的手段了。管子可以不战而下鲁楚,大人何不效仿之。”
    “鞑子不愿意反,就逼反。”
    徐渭最后一句话,语气很轻,却很坚决。
    一瞬间,周梦臣从徐渭身上看出几分毒士的风采。
    不过,徐渭这个想法,实在让周梦臣心动。
    周梦臣很清楚,不管鞑子议和有多少条件,有一个条件是必须谈的,那就谁通贡。毕竟蒙古人经济体系十分薄弱,几乎是依附在大明市场之上的。鞑子经济结构特点让他们不能缺少大明的物资。取物资的办法,要么是战争,要么是贸易。
    而大明在经济体系之中的优势,有太多可以做手脚的地方了。
    徐渭举的例子,就是管仲对付鲁国与楚国的手段。鲁国多生产丝绸。于是管仲以千金买之,鲁人人人织布,都不种粮食了。结果忽然管仲不要了,鲁国经济顿时崩溃了。对楚国也是同样的手段。高价买楚国的鹿皮,然后一下子不要,让楚国库存大量鹿皮,结果没有粮食。也是哀鸿遍野。
    周梦臣心中更有很多经济战的案例。要搞得鞑子不得不用战争解决问题。简直是小菜一碟。
    此刻周梦臣顿时豁然开朗。
    只要他主持和议,将来负责与鞑子对接。等他觉得大同准备好了,这边一动,就让鞑子不得不起兵南下,到时候是鞑子破盟,与周梦臣毫无关系。周梦臣作为边臣,面对鞑子南下,自然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的权力。他不过是在防御战中,一个不小心追得有一点远了,把青城给拿下来。
    皇帝知道了,还真拿他怎么样吗?
    一想到这里,周梦臣眼睛似乎在发光,嘴角带笑,说道:“徐先生之谋,鬼神难测。估计辛爱将来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我这就进宫。与陛下说这一件事情。”
    徐渭说道:“大人您不向陛下服软,你是进不了宫。”
    周梦臣说道:“那就有劳先生为我写一封奏疏吧,核心就两点,为马芳请封。还有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天下虽大,列国有疆,苟能止干戈,岂在多杀伤?”
    如果单单听周梦臣这番话,似乎是周梦臣转向一百八十度,一下子从一个必灭鞑子而后快的大臣,变成了一个和平爱好者。
    这就是反客为主。顺势而为,掌控了主动权。剩下的剧本,周梦臣就有足够地发挥空间了。
    徐阶更是深明周梦臣之意,二话不说,洋洋洒洒数千言。从白登之役说起起,一直说到朔州之战,一边为马芳诸将请功,特别为马芳请伯爵。另外对鞑子使臣到来这一件事情,发表了意见。表示大明内忧外患,不是大动干戈之时,只是国威不可损,将士的鲜血不可白流,议和可以。但是请朝廷记得当日北京城下之事。


第十六章 宜春宫中
    这一封奏疏按照流程先到了内阁。
    严嵩先看了,他有些失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