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贡所在的关城。大概要这个数目。如果缴纳不够,我会增加商家。”
周梦臣一边说一边上伸出手来,五指张开。晃了一下。
周梦臣这么爱钱,也是不得已。
他盘算了数次,都有发现大同的财政只能维持的份,什么也做不了。即便周梦臣想要赚钱,也是要本钱的。想做什么事情也是要有启动资金的。
所以周梦臣准备用保证金的方式,从晋商这里刮上一笔钱。
周梦臣心中暗道:“纺织业是最赚钱的。只是大同大规模种植棉花到底好不好,还要论证。但是羊毛纺织却却未必不行。即便这些羊毛不行。也可做一些粗布东西,不贴身穿未必不好。而且羊毛更是我控制草原的经济锁链。五万两大概能搞好一个摊子了。”
周梦臣如此想。
但是大同商人们却不这样想。
他们彼此对视一眼,彼此之间都看出了对付的想法。大抵是:“来了,来了。哪里有官员不爱钱的,这胃口真大,一下子要五十万两,我们到底给还是不给的啊?”
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张允龄心中算盘打得啪啪响,心中暗道:“羊在草原上,几袋谷子就能换一头。但是在北京的话,非数两银子不可,即便减去成本耗损,也百分之两三百的利润。这还是仅此一项,草原上可以说是锅碗瓢盆都缺。而且大明与鞑子断贸易也有好几年,草原上中原物件的好价格都上天了。”
“不过,这是一锤子买卖。毕竟通关时间长了,鞑子也没有那么多钱,价格都会回归正常。到时候有两三成利了。虽然不少,买卖也能做。五十万两的话,分摊到我家也不过四五万两上下,我现在有十万两现银。采购物资,明年开春就能组织第一批交易。明年秋天之前,就能赚过来,甚至有更多。”
“而且子维也说了。这周梦臣前程远大。我也要在他这里留下一个好印象才行。”
片刻之间,张允龄思忖定了,立即说道:“大人,保证金我张家出五万两。”
周梦臣一听,心中暗道:“不行,这个市场不能让张家包圆了。”周梦臣自然知道商人垄断了是什么情况,正要说话。
却听下面的商人一个个开始报价。三言两语之间,五十万的定额已经到齐了。
周梦臣这才知道,他远远低估了下面人的豪富。让他们一口气出五百万两,定然是不能的。但是搞五十万两,却不是太多的。
周梦心中立即有了底气,这五十万两在手。周梦臣就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当然了,这五十万两不是能立即到手的。这年头可没有银行转账。等五十万两银子到账也是过了年的事情了。
第二十五章 武装行商计划
虽然如此,周梦臣也是很高兴的。
周梦臣说道:“好,诸位都是朝廷义民。而朝廷也不会仅仅向百姓索取好处。凡是交纳保证金的商家。都有一个好处。就是在草原上行商的权力。”
“草原行商的权力?”一时间很多商人都镇住了。
不知道该做何表情。
张允龄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担心。
在草原上行商,如果能走下来,自然是暴利。蒙古人很多东西,在草原深处几乎不要钱,别的不说,还拿羊来举例吧。在几袋谷子就能换一头羊,甚至换羊的谷子甚至不用与羊等重。
为什么这样?
其中逻辑是,在草原上羊作为食物存在。是难以储存的。一袋谷子放上一年两年,只要注意不生虫。还是一袋谷子,但是一头羊,一旦到了冬天没有草料的时候,就是负担。
所以,牧民觉得又几袋谷子换羊,是可以接受的。
而这个价格是在边关交易时候的价格。
而如果深入草原之中。到了各部落交易的时候,一头羊根本不算什么?
都说蒙古人热情好客,其实也是生产生活一个影射。不管他们手中有多少牛羊,遇见白灾黑灾,死一大片,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种不确定性,让蒙古人对财物不大看重。准确来说对牲口在乎又不在乎。
在乎是,牲口作为他赖以生存的物资,自然非常在乎。牲口死多了。他们也没有活路。
而不在乎,如果牲口足够,根本不在乎一两头。因为家财万贯带毛不算。有客人杀几头羊也是小事。反正不杀了吃了。谁能保证这东西能活到冬天?所以,真要能到部落之中。说不定几坯布,就能换好多东西。
这简直不是暴利可以形容的。
但是这其中风险太大了。需要在蒙古各部都有交情,而且手下要有能打得人。毕竟草原上行事,很多时候钱是没有用的。唯有刀枪才能说话。
张允龄心中暗道:“今日真赌对了。如果真能成,不要说五万两保证金,就是每年出五万两都行。只是这样做鞑子答应吗?”
张允龄担心鞑子不答应。
原因无他,这其实动了辛爱的蛋糕。
如果辛爱与朝廷通贡,其实是辛爱组织商队将物资运到交易的关口,而如果允许草原行商的话。辛爱会少很多利润的。
不用,张允龄问。就有其他人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大人,鞑子那边对此是什么想法?”一个人商人问道。
周梦臣说道:“不用管他们有什么想法?我已经将这一件事情确定为谈判条件之一了。他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做到什么地步。为了诸位在草原上的安全,可以在大同招募护卫。如果大同军的士卒,愿意打一个零工,朝廷原则上是不干预的。不过,谁要是亏待了将士们。闹起来,我们都不好看了。”
“诸位明白吗?”
此言一出,顿时给了这些人一颗定心丸。
其实是周梦臣默许用军队护送了。
周梦臣这样做,原因有三。
第一,正如周梦臣所说的,是给将士们寻一个外快。
毕竟大同将士太苦。大同将士每年十二石粮食。真要折合起来在内地也不过四五两银子而已。对于达官显贵还没有一顿饭钱。但是却要买将士一条命了。而且很多将士都是拖家带口的,纵然给了田地。但是旱田的收成并不是太多的。
与其让这些商人自己去寻找护卫。还不如这样吧,所谓的士卒们有空,其实是成建制的行动。当然了,商队的规模也不会太大,最多有一个百户护送就不错了。
第二,平息将士们的不满。
这个一点,与上一点,其实是二而一,一而二的。
前文就说了,大同将士对于鞑子谈判是相当不满的。一来是血海深仇,大家打了这么多年,谁没有沾鞑子的血,而鞑子又何尝没有沾大同百姓的血。对于这些将士,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们只知道,杀过鞑子,不就了了吗?
当然了仇恨不能当饭吃。单单是仇恨没有利益,有时候也很能成事的,毕竟大多少人都是要过日子的。
但是与鞑子大战,其实是有利益的。
不信请看,白登,兔毛川,朔州三战下来,斩首近两万。朝廷发下赏赐加起来,有一百万两上下了。分到大军之中,虽然有多有少,有厚有薄,但是大家都看见了一条路,一条升官发财,改换门庭的道路。
毕竟,这是大同。让大同百姓读书考进士,实在是难为他们了。但是让他们上阵杀敌,杀出一前程来。就很合他们的胃口。
而马芳封爵这一件事情,也给了大同将士很大的刺激。
马芳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马芳从小被掳到草原,十五岁杀人夺马而还。从此跟随周尚文征战,而今也不过是十几年,就从一个奴隶到了伯爵。简直是现成了励志样本。
大家都在嗷嗷地想杀出一个前程。做下一个马芳。忽然朝廷说,不打了,议和了。
可以想想这些将士是什么感想。
或许底层将士是真不想打。但是中层将领却未必这样想了。
也是周梦臣威望高。如果换别人。兵变都未必没有。
这其实也是悖论。能打仗的军队,一般都是骄兵悍将。
周梦臣总是要给一些别的来钱的路子才行。
第三,也就是对草原的熟悉。毕竟将来总是要打仗的。再加上草原行商计划,几乎是重启丝绸之路计划的前置计划。毕竟周梦臣不可能放下身段去经商。总是要培养出来一些敢打敢杀敢冒险的商队来。
即便将来周梦臣夺取河套之后,这个计划也不会停留的。一方面利用经济利益将草原各部牢牢的绑在大明的战船之上。毕竟周梦臣很清楚。夺取河套是可以的。毕竟青城一带,是可以种植的。是能开发成农业区的。
但是其余草原却不可能作为农业区的。即便是有一些地方,也是零星的存在。
这就意味着以大明而今的统治模式是不可能统治草原的。那么该怎么尽可能统合草原,减少大明的边患。周梦臣有好几个想法。而今仅仅是想法而已。
以册封附庸加上商业控制。或者让草原各部提供雇佣兵。让晋商雇佣,向西开辟商道。将祸水西引。反正俄罗斯能将商道开辟过来,难道我大明就不能开辟过去。而草原各部也能在西进运动之中得到利益。
他们自然觉得抢谁不是抢,西边虽然穷了一点,破了一点。但是南边实在事情抢不动啊。
甚至这种模式,未必不能在复制到南边。
当然了,这是后话。
一番谈话之后,这些商人晕乎乎地走了出来。
王恩说道:“张兄?你觉得周大人说的靠谱不靠谱?”
张允龄说道:“其实在此之前,也有人在草原上行商,不过都是偷偷摸摸的而已。富贵险中求,今日朝廷开口子,即便我们不做,也是有人会做的。”
王恩说道:“张兄,我问的不是这个。我问得是,周大人所言的有可能实现吗?”
张允龄说道:“我哪里知道啊?这种国家大事,我们这些人只听听响就行了。所以我才说富贵险中求,即便今日真谈好了,将来翻脸了,在草原上行商的人,也免不了遇见战事。哪里有真的安全。而今我们只能求谈判快点敲定下来,今后能维系的时间长一点了。”
随即两人相对一视,长长一叹。
在外人看来,他们身家百万,都是一等一的上层人士,但是他们才知道,他们在大明政坛都是不入流的。
第二十六章 言语已尽
随着周梦臣与晋商初步达成协议。
虽然说没有落于纸面之上,但是以这个时代的商人的信用,与官府的权威,他们也不敢失信。
随即周梦臣将很多与晋商商议好的条款都加入谈判之中。
连续三个月的谈判。
双方该谈的都谈,能妥协的都妥协了。
剩下的都是不能谈的东西,或者是赵全做不了主的事情。
殷正茂品着热茶,说道:“赵兄,该说得都说的。我们也不用在这里消磨时间了。要我说。你还是回青城一趟,与贵上好好说说。看看能不能答应,如果不能答应的话,趁着今冬休养生息,明年夏秋之际。咱们再谈不迟。”
殷正茂说的客气。
但是言语之中的威胁之意,毫不掩饰。
为什么说明年夏秋之际再谈?春天与冬天是不大适合用兵,夏秋之季是最适合用兵的时候。可见殷正茂说的谈,不是如今日这般谈了。而是用刀剑火药发言了。
赵全还想反唇相讥。只是这话却说不出口来。
诚然,赵全口才或许比不上殷正茂。但并不是没有反驳的话语。奈何外交场合之中。双方说话的底气,是双方的实力,不管赵全如何说,鞑子朔州之败的伤口,不是那么容易恢复的。
而今辛爱最多动用三五万部众南下。可以说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弱的时候了。
赵全没有底气放狠话。
赵全看着手中的文书,第一封归义王。第二交出白莲教,第三通贡。这已经谈得差不多了。谈不下来的就是最后,通贡附加项之中,允许汉人商队带武器经商。青城方面不仅仅不能阻止并要保护的义务。其中保护义务特别说明。如果出现一支商队全部死亡的时候,大同会派人协同青城方面一通查清楚的。
另为了督促青城履行此项义务,大明会派一个官员在青城常驻。同样,允许青城方面派一个人在大同常驻。
还有册封一些细则,辛爱必须自己,或者派血亲去北京朝见陛下。也算是重申青城方面与北京方面的君臣义务。类似于质子。
这样大大小小,超出赵全权限的事情,还有不少。
赵全说道:“此事我须回青城一趟。还请殷大人见谅。”
殷正茂说道:“请吧。”
赵全随即起身,带着人离开了会场。
殷正茂端着手中的茶细细地品了一口,身边的人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这些周大人也没有一定要他们答应。大人如此强硬,会不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