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然,辛爱手下的牧群。有羊,有牛,有马,总共有数百万匹。其中最多的羊,最少的是马。而且仅仅是辛爱这里的。如果加上其他部落的羊,估计还有更多。但是辛爱不可能将所有羊都卖出去。
    毕竟羊群自然繁衍也需要足够的数量,如果今年全部卖了,明年卖什么?
    其实在游牧部落哪里,羊并不仅仅是用来吃的。还有很多种用处,比如羊奶。所以,他们牧羊方式,没有刻意让羊在同一时间出栏。故而能宰杀的羊,也就这个数目了。当然了,另外一个原因。当第二次交易之后,辛爱手中的粮食储备就已经足够了。他有了说不的底气。不过想来,在入冬之前,所有牲口都不是资产,而是耗损。
    最后一批,周梦臣都没有用粮食,而是用银两。而且周梦臣手中的粮食也不是太多了。
    也就是在嘉靖三十二年一年之中,各种渠道进入蒙古的粮食,有小一百万石。可以说,这一口奶,立即让辛爱恢复了不少元气,要不是蒙古人口太少。人员补充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年,就让辛爱尽复旧观了。
    周梦臣之所以投入这么大。就是因为太赚钱了。
    即便以而今的高粮价。周梦臣在每只羊上的成本。也不过一两到一两二钱之间。但是一头羊羊皮另算。品相好的有一两的,甚至即便品相不好在南方也是一两上下。如果再加上硝制之类的,加强附加值,仅仅是羊皮就足够周梦臣回本了。所以,一头羊按能出三十个罐头来算。剩下羊杂碎已经骨头什么的,都成为将士们的工钱。三十个罐头。即便打了折,也有二两五钱银子。也就是仅仅这里的收入,就有二百多万两银子的利润。
    当然了,而今还不全是利润。
    毕竟还没有全部卖出去。周梦臣手中还压了一些货物。冬季也毕竟妨碍交通的。不过,过年也是一个消费旺季,估计不用运太远,只要远到北京,估计都能消耗了。普通家庭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咬着牙吃一口肉的。
    毕竟看似数量很多,但是仅仅三千万罐而已。三千万斤肉。对于数亿人的市场。并不算什么。
    当然了还要算投入,别的不说,仅仅是这个工业区,说是一个区,其实整体工程并不比新修一座县城小。其实古代的县城也就那回事。规格小的县城。不过有一个十字街。综合起来,还比不上后世一些小区大。
    但是这样的工程在这个时代也不算太小的。周梦臣手中有钱,自然批出十几万两银子。
    才有而今的规模。
    周梦臣很满意这样的情况,不过,他也提出一些问题。说道:“不错,等几日后停工了,给每一个将士分十斤杂碎。对了,凡是军中将士,乃至于衙门的人都酌情分一些,也算是我过年的福利。只是有些事情也要趁着过年解决一下。并且所有参进来的将士,每人赏银十两。也就是这几个月的辛苦。”
    并不是说,杂碎不好。羊下水是有很多好东西的。涮火锅的必选之一。而是处于生产效率的考虑,无他,羊下水处置起来太麻烦了。
    周梦臣这里的人手,都是临时叫过来的将士,可以说是军队经商的典范工程。
    让他们做这些精细活,不是不行,但是效率太低了。
    所以周梦臣直接给将士们,让他们带回家,甚至处理给大同城中商贾,让他们自己处理。
    以至于,大同周围羊下水非常便宜。让大同百姓都吃够了。周梦臣只能分给其他驻军,也算是加餐。
    杨继盛说道:“这要通知总兵府,让各军自己派人来拉。”
    周梦臣说完好事情,语气一转,说道:“杨兄,你觉得这正常吗?”
    杨继盛说道:“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啊?”
    在明代将领役使士卒,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甚至这个头是皇帝带坏的。成祖皇帝令士卒修建北京城,之后北京城的种种营造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正统年间。都是京营士卒作为主力。
    甚至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知道土木堡之战为什么会败。
    弘治皇帝最多的时候役使十几万将士修建佛寺寝陵,分给王公贵族修建府邸。以至于正德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罢各种工程,禁止役使士卒。
    周梦臣做得已经不错了,给银子发福利,甚至给得银子,比他们一年赚的都多。在杨继盛看来,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能有什么错处啊?


第七十四章 变法的必要性
    周梦臣说道:“军队就是要打仗的。一日三训不可能。但是三日一训,却一定要保持的。而今这些士卒已经在这里好几个月,重新回到军中,之前学习的东西,又能记住多少。”
    杨继盛说道:“让他们重新训练便是了。”
    “这是需要时间的。而鞑子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吗?一纸文书,真能束缚住辛爱吗?”周梦臣说道。
    杨继盛一时间无言,说道:“周兄的意思是?”
    周梦臣说道:“之前是事急从权。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军队就是军队,只是负责打仗。这样的事情尽量少让军队做。大同这几个卫所士卒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退伍一部分,加入这些场子。另外将也要重新招募一些人手,明年是淡季。这些事情都要去做。”
    杨继盛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有一点,咱们大同人手不够的。虽然能从南边的州县招募一些。但是大同就这些人口,不会有太多人的。人口的问题,还是要从外面想办法。”
    周梦臣说道:“我想想。先从那些难民之中招募吧。这里的活,也有一些比较轻的。其他的我尽可能找吧。”周梦臣觉得,今年整个北方大灾,大同有足够的条件,也是可以招募不少人手的。
    而且大部分都是壮丁,这些壮丁在有些时候,也能转化为大同的军事底蕴。
    其实嘉靖三十二年异军突起的罐头生意,不仅仅鞑子有了过冬物资。而二百万两这个数字,其实也是够周梦臣打一仗的经费,唯一的问题是大同的粮食储备有些低了,几乎在警戒线上。
    不过明年只要丰收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周梦臣也知道难民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老人孩子。他这样说话,恐怕要有很多未成年的人都会在这里工作了。奈何一个时代说一个时代的事情,而今这样对这些孩子们。虽然有些残忍,却也是一个出路。
    因为现实对他们更加残忍。
    杨继盛说道:“反正还有明年上半年大半年的时间。有时间去筹备。”
    周梦臣说道:“其实,最不正常的事情,就是我一个巡抚,你一个知府,却来为这些商贾事。”
    杨继盛听了,苦笑一声说道:“的确不正常。但是有些事情总要人做的。”
    周梦臣说道:“是啊。总要人做的。但是怎么做却是问题?今日你我在这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将来怎么办?你又不能一辈子在这里,这一摊子该如何处置?”
    周梦臣并不是歧视国有企业。一来缺乏经营性人才,二来,周梦臣担心官府搞下去,会好好的事情搞坏。不是周梦臣杞人忧天,而是他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官僚底素养是什么样的。
    其实就这个问题,周梦臣也很迷茫。
    他自己经营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不可能一直在这里,甚至不可能保证大同巡抚位置上,一直是自己的人。而且即便周梦臣保证这个位置上都是自己人。但是自己人就不会搞坏了。
    而今周梦臣派系之中,人并不多。已经有不少事情了。
    等周梦臣地位越来越高,恐怕很多周梦臣派系的人周梦臣自己都认不完,到时候该怎么办?
    至于如之前铁炉一般拍卖。
    周梦臣也不甘心。之前是不得已。周梦臣其实对罐头行业并没有非要掌握的想法,毕竟这技术问题虽然有。但是门槛不高。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更是没有保密可言。今后遍地开花的可能性非常大。
    只是商人是什么好人吗?
    晋商在历史上做出了什么事情?周梦臣可是记得的。而今虽然是合作关系,但周梦臣也不可能无条件倾斜。
    杨继盛说道:“周兄的意思是……………?”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且这样做吧。等几年之后再说吧。”
    周梦臣心中暗道:“这几年这还是财源。等将来复套之战打响,军费短缺了卖出去便是了,毕竟技术扩散之下,估计不会有一家占据整个市场,到时候让人收税便是了。”
    周梦臣越发感觉大明朝廷的无力与迟钝了。
    面对工业化的浪潮,其实大明根本没有应对的能力,只有被动招架之功。即便周梦臣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功业,在大明这个体系之中,也是难以找到继任之人。甚至周梦臣做得越多,占在大明朝廷反面的人也就越多。
    别的不说。如果大明官府掌控罐头生意,发现生意不行了。自然会禁止其他人进入这个生意,只能他自己做,他们自己又不会在乎什么产品质量,最后这个生意很可能就废了。
    这会将因为罐头生意得利所有人一股都得罪完了。
    而这些工人很有可能,摇身一变,就成为起义军了。
    如果说周梦臣之前感觉大明需要变法,而今却深刻的感觉到,如果他不能主持大明变法,或许这样的大明朝都等不到崇祯皇帝了,三千年之未有之大变局,却是周梦臣亲手种下的种子。
    此刻正在发芽。
    周梦臣担心的事情还很远,但是因为周梦臣赚钱太多的祸事,很快就来了。
    藤祥求见周梦臣。
    周梦臣不明就里,见了藤祥之后,藤祥立即将一封奏疏递给了周梦臣。周梦臣一看,却是有人弹劾周梦臣里通蒙古,证据就是近一段时间,大明出关一百万石粮食以及各种物资。
    还有其他捕风捉影的事情。比如周梦臣养贼自重。并拥兵自重。种种各种杀头的罪名。
    周梦臣一愣,翻过来一看,问道:“唐汝揖是何人,我看他是右春坊的,是太子的人吗?”
    右春坊乃是太子下属机构,周梦臣自然要这样问的。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他不担心严嵩的弹劾。他担心太子如果对他有成见的话,这事情可就大条了。毕竟嘉靖的寿命终究是有尽头的。大明下一任皇帝就很重要了。
    说起来,周梦臣是对太子有恩的。没有周梦臣的努力,而今的陛下还信什么二龙不相见。太子还是裕王,哪里有太子的名分。但是周梦臣在嘉靖这么多年,最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希望皇帝念什么恩情。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恩大成仇。
    藤祥说道:“此人乃前兵部尚书唐龙之子,也算是名门之后,而今是严阁老的人,说是义子,但是咱家却听过,此人乃是小阁老的同靴兄弟,两人是开过无遮大会的。”
    即便是太监也对花边新闻特别感兴趣。
    周梦臣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太子的人就行。不过,他下意思也觉得,似乎应该与太子搞好关系了。毕竟变法这样的事情,越急就越容易出问题。最怕是两个皇帝政见不一,出现了反复,那真是北宋的模本了。
    对眼前的事情,周梦臣反而不太担心。毕竟严嵩与周梦臣敌对不是一天两天了,严嵩出手搞他,根本是家常便饭。
    周梦臣问道:“黄公公是什么意思?”
    “干爹说,这都是小意思。不过给你提个醒。”藤祥说道:“这一件事情不算完。特别是你在罐头上大赚一笔的事情。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周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你明年任满吧。”
    周梦臣默默一算,他嘉靖三十年出任大同巡抚,而今嘉靖三十二年末。明年任期就到了。也就有一个非常合理地调整位置的时机。


第七十四章 财祸
    周梦臣很明显自己的处境。
    怎么说,大同镇越弱,周梦臣就越有可能留在大同镇。无他,嘉靖需要的是一个让他放心的北方防线。大同镇削弱了。有周梦臣这个名将镇守,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当然了,大同镇强大了。周梦臣就没有必要留在这里。如果一心留在这里,嘉靖内心之中或许就要一丝丝嘀咕了。周梦臣想做什么?
    嘉靖三十二年的时候,周梦臣在北京过关的原因。其实就是北方大旱。这种遍及整个北方的大旱,很容易出问题的。担心鞑子南下,也担心内部流民起义,所以有周梦臣这样可信的名将,掌控一支军队,还是让人放心的。哪里出了问题,随时准备让周梦臣去平乱,或者抵御鞑子南下。
    另外朝廷的后手,也就是大同的经济问题。
    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几乎库无一月之粮,这虽然是严嵩的刁难,但也是朝廷的集体意志,用来制衡大同军。毕竟不管是嘉靖还是朝廷,最重视的就是制衡与平衡。
    即便徐阶也是。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