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这种力量打造出来的银币。与现代的硬币或许有些差距。但是绝对不用担心仿造。只是这种机器这么重要。要用行政法令拘束在铸币上,未免太可惜了。
周梦臣说道:“既然方叔有意,我自然要奉陪,只是这种机器用处极大。不能外购的话?”
方钝说道:“这事没得商量。我在户部上一日。这一点就不能改。”方钝微微一顿,说道:“你不知道民间滥铸铜钱到了什么地步。我身为户部尚书,责无旁贷,这事情都是要负责的。”
周梦臣一愣,顿时明白。
方钝将心思钉死在铸币上,他不仅仅要铸金银币。还有铸铜币。为的就是钱息。
虽然铜币面值低,但是铜币流通广,而且数量庞大。甚至还有不知道多少人家窖藏了多少铜币。真要将铜币都换一遍。大明能从这一次换币行动之中,赚上一笔。
只是周梦臣也知道,铜币与银币不一样。
银币虽然不少,但是距离普通百姓太远了一点。
大部分普通百姓都是用铜钱的。一般都不用银子。故而银子上的改动,影响的是官场与商贾,而铜钱却是深入千家万户之中。一旦有错,是要出大问题的。
周梦臣张张口,最后终于没有说什么。
无他,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
方钝入仕小三十年,到了而今的位置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容易,什么难。方钝要比周梦臣清楚。想得也很清楚。周梦臣并不觉得自己说了有用。
“好在,这种冲压机而今也就是军工上用,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周梦臣心中暗道:“如果将来有了专门的铸币机,这种机器也都没有禁止的必要了。”
方钝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很难。但是在他看来大明铜钱太乱了。甚至大明几乎不铸造铜钱。大明一朝造的铜钱,甚至比不上宋朝一年铸造量。几乎完全放弃了铜钱市场,自然带来了很多乱象。
方钝之前没有机会也就罢了。而今有机会。又有了新技术的助力。他岂能不想清理一下铜钱市场。也算他户部尚书没有白当。
而且宋朝在铸钱上一年几十万贯上百万贯的钱息都是有的。而今不要多的。只需还有这么多的钱息,对大明朝廷来说,又是一件大好事。
随即,方钝取了所有样品,与周梦臣各自回家,先换了朝服。然后一并去紫禁城拜见嘉靖皇帝。从来不喜欢见人的嘉靖皇帝对关于钱的问题也很关注,几乎是立即召见。
第九十章 龙洋
嘉靖看着手中的银币,一个个看了过去。说道:“周卿,果然是当世一流的理财之臣。多少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你看来,不过是一挥衣袖的问题。看来,朝廷的这个大管家,此早要让你来当。”
周梦臣听了,感觉言外之意,似乎是要让他回户部。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似乎他越是表现,就越事与愿违。只能说道:“陛下,臣只是有一愚之得,还是方老尚书经验丰富,如果没有方老尚书指点,臣也想不到这一点。”
周梦臣这边想将功劳推给方钝。但是方钝却不想要。
无他,方钝与周梦臣而今的叔侄相称。这个功劳虽然不小,但是方钝作为兵部尚书,差一步就已经位极人臣了。这一步的提升,决计不单单是功劳的问题了。方钝估计自己要在户部尚书位置上坐到退休,最多再调任吏部,或者礼部尚书。但也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多这个功劳不多,少这个功劳不少。
既然他如此。他又何必争啊?
在他看来周梦臣还年轻。正是缺功劳的时候。让给他正合适。
方钝立即说道:“陛下,周大人这是在谦虚,老臣年纪大了。也就有一些经验阅历。其他的不过平平,大人看这一策中,奇思妙想不断。岂是臣能想到的?”
“好了。”嘉靖轻轻一笑,说道:“别人都争功,你们是在让功。只是朕没有老眼昏花,该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你们两人都是有功之臣,个个有赏。”
“陛下,凡是事后再赏不迟。”周梦臣说道:“今日之事,不过是一个雏形。到底要办成什么样子,甚至能不能办成,臣等也不知道。万一有出乎意料的地方,岂不是伤了陛下之明?臣等也不敢居功。”
周梦臣担心,嘉靖脱口说出让他调任户部侍郎,就大大不妙了。
私下里周梦臣拒绝已经是拂了嘉靖的面子了。如果在外人面前,还拒绝的话,就太不懂事了。嘉靖恼羞成怒起来,周梦臣也没有办法应对。
只是先截下来。
嘉靖未必不明白周梦臣的用意,他深深看了周梦臣一言,说道:“好。等此事功成之后,朕一并赏赐。方尚书。”
方钝说道:“臣在。”
嘉靖说道:“朕这就下令,宫中所有的银两都换成银元,一两换一元,些许钱息,就当是给户部拨款了。”
方钝虽然不知道宫中到底有多少钱,但是决计不会少于二百万两。听了嘉靖这话,只能立即谢恩说道:“臣谢恩。”
嘉靖点点头,说道:“此事还有什么关碍?”
方钝说道:“陛下,臣准备重组宝泉局,并在外城找一块地方修建新址。还需要调军器监熟练工匠。并对铸币用的冲压机下禁令,但凡民间持有,罪同藏甲。”
大多少古代不禁刀弓,只禁弩甲。藏有一定数量就是罪同谋反。
周梦臣听了心中暗笑:“方老尚书还是不大理解这机器,有这机器,还要什么甲胄。简直要多少甲胄,就能打出来多少甲胄。”
嘉靖似乎根本没有细听方钝说一些什么。他捏着一个银币,在手上玩弄,说道:“准。”
方钝说道:“还有一事。就是这钱样还没有定下来?”
嘉靖看着手中的银币,放在红木托盘之上,说道:“就它了。”
周梦臣一看,却是七钱团龙图案的银币。
方钝立即接过说道:“臣遵旨。”
这个时候,黄锦匆匆进来。在嘉靖耳边耳语几句,嘉靖的脸色顿时一冷。随即恢复了正常,让周梦臣一度觉得,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嘉靖从黄锦手中夺过一封奏疏。
细细看了一遍。不见脸色有什么变化。只是轻轻地扔到了桌子上。随即抬起头来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一听此言就知道是送客的。方钝与周梦臣即便有事情,此刻也只能当做没有事情了。立即起身告退不提。
等两人走了之后。
嘉靖脸色再也维持不住正常的神色,随即一甩衣袖,将桌子的奏疏与茶碗笔架等东西都拂到了地面之上,语气之中夹着冰茬子,说道:“东厂与锦衣卫都是死人吗?这么大的事情,朕居然从奏疏上知道?”
黄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自己给自己掌嘴,说道:“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嘉靖冷笑说道:“好了,你死不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万镗的事情是真的是假?算了,定然是真的,而且是铁证如山。否则徐阶不会如此出手,徐阶是什么时候筹备这一件事情的。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手,还有谁参与进去了?”
黄锦怎么知道?他只能连连磕头请罪。
事发突然,黄锦知道之后,第一时间就过来。很多手尾都还没有来得及查。这些如何能知道。黄锦而今知道,未必比嘉靖多多少。
嘉靖冷笑说道:“还不去查。怎么让朕请你?让陆炳来一趟。”
黄锦立即起身。下去忙活了。
嘉靖看着泡在茶水中的奏疏,忽然有一些黯然神伤。这是一个七品言官的弹劾。里面洋洋洒洒千余字,给万镗定了很多罪名。什么在江西囤货居奇,倒卖粮食,江西人死于道路,万家富贵万年,此为不仁。什么为了起复,为了严嵩送了巨额贿赂,这才一跃而起,成为吏部尚书。
其实这都小问题。
这些嘉靖都知道的。
但是致命的有两条,就是在居丧期生子。按儒家的规矩,父母死后守孝三年,不准夫妻同房。但是到了嘉靖这个时代,放荡形骸的士大夫更多了。有些人不遵守规定也是有的。
而且说实话,你真要做出什么丑事了。只要遮掩的好一点,也没有人知道的。毕竟这年头信息交流不如后世。江西乡下的事情,只需遮掩好。谁会知道啊?
这一条是不孝。
另外一条,却是今年的一件事情。
在嘉靖二十九年的时候,鞑子兵临城下。当时朝廷通过了一个特别条款,那就优先选善于用兵大臣与武将。这一个条款,就让很多知兵的升迁,进入了快车道。
甚至周梦臣的升迁,未必没有沾这个的光。
但是而今,时过境迁。北边太平了。而南方虽然乱。但是倭乱给大明代来最大的影响,其实是财政上的。所以万镗上奏请求终止这个特别条款。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也算是吏部尚书职责范围之内。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奏疏之中,将这件事情与汉武帝轮台诏联系起来了。
或许万镗的本意是,息兵罢战,先平内患。不希望在边疆大动干戈,还想约束边将,其实说的就是周梦臣。
这一封奏疏,嘉靖也有印象,他瞄过一言,也没有觉得怎么样。
但是上奏的人文章即好,一看就不知道摔打过多少次了。简直是一字不易,引用了万镗的原句,加以发挥,就得出了万镗本意就是指当今陛下,有如汉武之晚年的结论。
让嘉靖愤怒无比。
一方面他纵然知道,万镗或许是无心之失。但是依然愤怒。毕竟万镗是进士出身。嘉靖才不相信他是笔误的。有笔误的人,根本过不了科举考试。
另一方面却是愤怒,下面的人敢从这个角度来编排自己。如果他们心中没有存了这个意思,他怎么能从万镗的文字之中,读出这个意思。
当然了,这并不是嘉靖最愤怒的地方。
第九十一章 风波渐起
其实嘉靖最愤怒的事情是,在嘉靖内心深处,觉得或许他们说对了。
汉武帝前期,毫无疑问是一个明君。而汉武帝后期,也毫无疑问是一个昏君。也就是最后能幡然醒悟,留下霍光这个辅政大臣,给自己收拾了烂摊子。
否则的话,汉朝说不定就没有四百年天下了。
很多人都愿意自欺欺人。但是嘉靖这种聪明人,自己是骗不了自己的。
如果在夏言在的时候,嘉靖还能自我安慰。觉得大明盛世。天下太平。但是而今谈什么天下太平,即便周梦臣对外大胜,遮掩了几分丑态。但是大明根子里出了问题。
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财政问题。嘉靖三十二年的各种天灾,将户部府库花光之外,也连北方稍稍富裕一点的府县都搜刮一空,这还是方钝调配得力,才算是没有什么大乱子。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太平盛世的样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嘉靖未必没有想过。自己将来的评价,或许与汉武帝,唐玄宗一般无二,都是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这个自知之明。嘉靖是有的。
但是这一件事情,嘉靖自己有所领悟便是了。不需要别人提醒。
更让嘉靖生气的是。
看奏疏上罗列的罪名,可以说严丝合缝,必然是准备良久的。而锦衣卫与东厂居然没有一点点的消息。这很不正常的。嘉靖虽然想将过错都推到了下面人身上。
却也知道,这不仅仅是东厂与锦衣卫的原因。
是他自己懈怠了。
他太清楚下面人是什么样子了。他这里紧一分,下面就会紧一分。他这里松一分,下面就会松十分。嘉靖自己都忘记,他多久没有详细问问严嵩与徐阶的情况了。
下面的人岂能不懈怠?
嘉靖忽然身形有些颓然,心中暗道:“我真的老了吗?”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求见。”外面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道。
“传。”嘉靖说道。
陆炳进来之后,直接跪在地上,说道:“臣向陛下请罪。”
嘉靖说道:“罪不罪的,事后再说。陆炳为什么这个时候动手?”
陆炳说道:“臣不知道徐阁老为什么这个时候动手,却有一个猜测。”
嘉靖说道:“猜测?”
陆炳说道:“礼部尚书欧阳德命不久矣,臣在医院看过欧阳德的脉案,情形非常不妙。”
嘉靖听了微微一顿,说道:“原来如此。”
徐阶是先发制人。欧阳德作为心学大佬之一,天然地倾向于徐阶。是徐阶的盟友之一。而欧阳德一去。严嵩怎么能让徐阶轻轻松松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在欧阳德死后,或者不用死,身体既然不行,自然也要告老还乡。
在礼部尚书争夺之前,先给严嵩一下子。让严嵩没有心思去想礼部的事情。
很多事情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关联紧密。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