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一台蒸汽机的价格还在千两级别,如果加上运费,少说几钱两,再加上其他的费用,一个工厂,最小的工厂,一万两是起步。
    虽然晋商,徽商,江南那些商人,一个个都很有钱的,但是具体到每一家,能够一口气拿出一万两的商人,总就是少数的。更不要说,这些成功的商人,不管是做什么成功的,都是有路径依赖的。他们之前这样做成功了,就不会轻易改换路径。也不愿意尝试新东西。
    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大部队富商对周梦臣这一套东西,不吝啬自己的称赞与感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周梦臣就很郁闷了。
    有钱的不想投,没钱的想投却没有钱,周梦臣搞出大部分工厂都是国家或者皇家了。周梦臣太清楚这些作坊的特性了,他们不管而今做得再好。最后总就会堕落下去的。
    倒不是周梦臣对国营企业有偏见,他只是对大明朝廷的管理能力有偏见而已。不像私人的工厂,做不好就倒毙。这些工厂的负责人都是想当官的,要捞钱的,哪里在乎这些。再加上大明对这些企业监管几乎是空白。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推进程大位去给皇帝查账。
    倒不是周梦臣想讨好嘉靖,而是他想建立起一套对这些国有的,或者皇室有的工厂,一整套审计监管流程。
    周梦臣一辈子,从现在开始,不停的建立工厂,不停的建立工厂。最后能有什么用处?无非有是一个洋务运动而已。所以,他要打通环节,让民间自己有通过工业生产发财的欲望,激发民间的主动性,才能让大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
    所以,给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环节,这就是其中重要一项了。
    当然了,而今黄河银行大部分贷款都没有想这方面来,但是周梦臣敢肯定,将来一定会往这上面来的,原因很简单。农民的贷款不仅仅小,而且少,这么多钱不贷出去,他们就觉得在亏钱。也只有工业投资,这个大池子,能够吸纳这么多银子了。
    这将是大明工业发展一大助推。
    在这么面前之前,一点点小风险,周梦臣并不在意,总不能因为风险很久不做事了。什么也不做,大明将来还会迎来李自成的。而且周梦臣从来不小看古人的聪明才智。即便有问题,就解决不了了吗?
    只是这些东西,周梦臣不大好给张居正解释,周梦臣说道:“张兄所言极是,但却不能因噎废食。世界上做什么没有风险,天灾人祸。总是有的。而且我也相信,总能解决的。不要为后人操心。而今要担心的是现在,是而今朝廷局面。钱的事情不解决,各种事情纷叠而来,恐怕局面越发难以收拾。这才是当务之急。”


第八十七章 资本问题
    周梦臣反问道:“张兄觉得我的办法不好,张兄有什么好办法吗?”
    张居正微微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周兄的意思。只是土地兼并,乃是朝廷大患,而如果,这些商人因银行之故,集中了大量钱财,这不是朝廷之大患吗?”
    “我知道,周兄从来不觉得,天地之间财富是有定数的,我也承认周兄说得有道理,但是我说的并不是定数,而是比例,银行如此赚钱,将来将大部分财富吸引过来,到时候贫富之间差距越发巨大,该如何处置?”
    周梦臣说道:“现在不已经是这样了?很多地方都是富贵者,挥金如土,贫贱者一餐难继。”
    张居正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他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再斟酌语言,说道:“实在是太快了。太快了。”
    周梦臣顿时理解了张居正的意思。
    大明而今固然,贫富差距巨大。
    但是实际上,这是二百年的演变造成的。农业社会的财富积累。没有其他办法,都是从一粒米一颗麦子上积累起来的。即便是有特权,在很多事情搞钱也不会太快的。
    可以这样说,而今大明社会上,凡是家中富豪的,都不是从他这一辈起家,最少是从祖辈开始起家的。就比如张四维家中,他母舅王崇古,王崇古是进士出身,即便当时成亲的时候,没有中进士。也定然是书香门第,一个商人家族想要娶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小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很有钱才行。
    也就是说,张四维这个大富豪,最少三代之前就是富商了。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他手边一直有一个册子,上面拥有三千亩土地的地主,都在册。而这些人都倒霉了,被朱元璋在地图上一扒拉,到此迁徙,耗尽家财。起到了西汉迁关东富户填充关中作用。
    站在这些人角度来看,朱元璋定然是暴君。但是朱元璋却完成了一次平均土地。
    也是朱元璋这一次壮举,到了一百多年后,成化年间,土地兼并才有呈现,到了嘉靖这里才算是非常严重,不得不从政策上进行限制。
    这是二百年的轮回。
    但是工业社会的却未必是这个样子的,改革开放三十年,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何等地步,或许说这是因为中国有几十年走了人家几百家的道路,但是即便论起比较原始的工业模式,他的财富积累效率,也不是农业可比的。
    所实话,而今大明的社会结构,土地兼并情况,已经通过赋税,财政等各个方面显露出来了,不能是非常危险,但也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但是怎么解决,却是一个问题。如果再加上工业化的财富分化效率,将要面对的局面。的确是很危险。
    周梦臣细细思考张居正的思路,顿时也觉得不好办,他此刻有些理解,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了。
    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基础,而是中国太大的,中国的国家治理难度,与西方国家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工业化的负面效果,在西方这些小国之中,能被很有效的压制,但是在中国这样大国之中,再加上中国本来有一些弊端,就变得非常麻烦与棘手。
    而且,还没有看见工业化的好处,就先看见工业化的弊端。自然会让很多政治家止步。
    而没有朝廷的支持,单单商人想做出这样的大事,根本是不可能的。、
    周梦臣虽然了解张居正所说的隐患,但是周梦臣依然不改初心,因为不进行工业化,不进行工业革命,就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所以,周梦臣就不纠缠与这些弊端,
    周梦臣听出来,张居正其实自己对这些弊端也未必多了解。并不是说张居正不聪明。而是双方受到的教育不一样,周梦臣虽然没有专研过经济学,但是好歹在后世读过思想政治,也亲身经历了现代社会。
    对一些经济常识还是了解的。所以他能想明白这些。
    而张居正的接受是传统儒家的经学教育,而今他能敏锐的从其中发现不对,已经是张居正对政治经济非常天才的嗅觉了。具有分析,就差了一点了。
    给张居正讲,未必能讲明白。真讲明白了,张居正定然会成为自己的反对者。那是何必啊?
    周梦臣说道:“叔大,如果让你主政,你准备怎么做?”
    张居正沉吟片刻,说道:“清丈田亩,整顿吏治。改变朝廷风气。如果可以,我还要行一条鞭法。”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我明白。只是,你觉得你会遇见多大的阻力?”
    张居正说道:“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也,飞熊,我其实并不是反对你的很多政策。只是,大明天下,九鼎之重,不是你手中的一个实验,也不能用来做实验。”
    周梦臣恍然。他明白了,张居正的想法。
    张居正对周梦臣所有的意见,就是这一句话。
    是的,大明天下,亿万生民,是不可以用来做实验的。而在张居正看来,周梦臣搞出很多政策,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简直是离经叛道,匪夷所思。
    风险太大了。
    历史上的张居正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看似改革派,但是骨子里却是很保守的人。他推行的政策,考成法,一条鞭法清丈田亩等等,大部分都援引旧法,有所改易而已。
    可以说,张居正的举动,根本称不上上变法,只是将之前大明地方工作一些先进经验推广到整个大明而已。
    不过,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正如张居正刚刚说的,大明天下,亿万生民,不能用来当实验品。
    周梦臣说道:“这里只有你我两人,我说一句真心话,自从汉之后,坐拥天下三百年王朝,少之又少。今年大明立国多少年了?”
    张居正一算,说道:“一百九十二年,如果算上吴年号,就是一百九十四年。”
    周梦臣说道:“大明到了而今这个地步,已经百病在身了。如果不进行一场大改革,那么你们孙辈,或许就能看见国家倾覆之日。”
    张居正立即压低声音说道:“慎言。如此话,岂能乱说?”
    周梦臣说道:“我可以慎言,但是历史不会说谎的。财政是国家血脉,而今朝廷的血枯症是何等的严重。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今尚且有办法,但是今后就会越来越没有办法。”
    “就要房子大修,如果想要房子不倒塌,就需要托梁换柱。而这种办法就需要比平日更大的力气。在朝廷,要对下面动刀子,就需要比平日更多的钱财。”
    “而今朝廷局面,尚可做一做,将来朝廷缺钱更厉害,该怎么做?什么也做不了了。”
    “而今你的办法,本质上是修修补补的。”
    “只是修修补补够吗?”
    张居正一时间也陷入沉默之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修修补补够不够?张居正也是不知道的。周梦臣同样不知道,他不知道,如果历史上张居正改革的成果,被万历皇帝完全的继承与维护,大明会不会在几十年之后灭亡?
    张居正叹息一声,说道:“有些事情当不得真的,毕竟两宋也四百多年吗?”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两宋可以算一个朝代吗?”
    张居正听了不由苦笑,无他北宋与南宋算一个朝代吗?这个问题足够让历史学家争论很长一段时间了。


第八十八章 烤鸭论英雄
    张居正说道:“我不是来和你争这个的,我也赞同,大明要动一动了。你我来一个君子约定吧。”
    周梦臣说道:“哦?什么君子约定。”
    张居正说道:“如果你当上了首辅,我就是俯首称臣,为你所用。如果我能捷足先登,你就甘心听命?如何?”
    周梦臣说道:“这不是旧事重提吗?我答应。”
    此刻的周梦臣有自信比张居正更快一步,原因很简单,周梦臣已经自成一派了,而张居正还在徐阶手下。没有自立门户。这就是两人之间的差距。
    随即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这话,如何让别人听了,都会笑我们狂妄了。”
    张居正一点没有笑,说道:“不然,我明白老师的心意,他到了一点时候,是会主动退下来的,到时候就是你我的天下了。”
    周梦臣说道:“那严嵩啊?”
    张居正哈哈大笑,说道:“严嵩老矣,今年看似严嵩咄咄逼人,但其实已经将手中的牌用尽了,更不要说,他们已经在消耗陛下的情分了。咱们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是最清楚的。严嵩年老体衰,很多事情,都是严世蕃在管了,严世蕃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和光同尘,什么叫做默契,一味咄咄逼人,取死有道。严嵩一死,严党必然被清算,可怜满朝半江西,近两百年,到了而今恐怕今后江西不会在朝廷上有太多的位置了。严嵩将江西人给坑苦了。”
    周梦臣听了,也不由暗暗点头。
    严嵩喜欢提携江西人,虽然说江西籍的官员,未必都是严党。但是严嵩对江西官员总是心慈手软,能放一马都放一马。一方面百官被严嵩肆意打压,另外一方面最多是罚酒三杯,轻轻摘过,就可以想象其他官员对江西官员的怨念了。
    如此一来,严嵩倒台之后,相当大一部分江西人都会被清算,别牵连。
    张居正说道:“为了朝廷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老师门下各方分化。”张居正随即指指周梦臣,又指指自己。
    周梦臣瞬息明白,他与张居正,都是这类人。
    “还有另一类,就是太子的人。”张居正说道:“陛下一定会为太子铺路的。只是这个时间,不大好判断,毕竟陛下养生有道。”
    周梦臣也下意思点点头,比起周梦臣这种苦心积虑,在干事业的人,嘉靖的日子好不轻松惬意,甚至一些人的退休生活都比不上人家嘉靖。
    特别是迷上养生之中,那是每日雷打不通。历史上嘉靖四十五年,这其中有很多丹药的问题,而今的嘉靖不丹药,又努力养生,周梦臣都明显的看出来,嘉靖的气色越来越好了。
    如果嘉靖真活了七八十岁,周梦臣也是一点的不奇怪。
    只是如此一来,未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