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言闻立即听出来了,乃是顾问的声音。
    却是李言闻这个动静太大,引起了顾问的注意。
    顾问与李家关系很亲近,也算是李大郎的长辈。自然拦不住他。
    李言闻知道,顾问不是那种不知道礼数的人,即便来到这里暗中观察,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如此作态。显然是有什么东西,想要提醒李言闻。
    李言闻强行按制怒气,说道:“失陪片刻。”转身离开了。
    一进内室,自然看见顾问。问道:“顾兄,你这是……………”
    顾问说道:“外面那个道士,就是陶仲文的弟子吗?”
    李言闻说道:“正是。此辈焉能娶我女儿。”
    顾问说道:“我也算是看着丫头长大的,自然不想看她入火坑。不过,李兄也要注意分寸。陶仲文不是寻常人?”
    李言闻说道:“顾兄,这是何意?陶仲文固然是北京有些名声,结交达官权贵,但也不能将手伸到武昌来。”李言闻这一句话,说着说着,就没有什么底气了。自然是想起了吴县令的下场。
    不过,即便如此。李言闻也是有自信的。
    自信李家不是吃素的。
    毕竟他经手的达官权贵,也为数不少。别的不好说,一点点的香火情还是有的。足以庇护李家了。
    顾问说道:“你可知道,湖广二金?”
    李言闻沉吟片刻,说道:“可是戴大人与石大人?”
    顾问说道:“正是。”
    这湖广二金,不是两个金块,也不是两处金矿,而是两个人名字里面都有一个“金”字。都是湖广本地的高官,戴金而今官至大理寺卿。一向以敢言事,也曾经巡抚四川平定当地叛乱。乃是汉阳人。
    石金也是如此。
    胡士宁揭发宁王心怀异志,被下狱。石金奔走营救,被贬责。嘉靖初年从王阳明平定广西,也算是文武双全。国家柱石之臣。正是黄州黄梅人。
    与刘天和一般,都是湖广士林之中的领军人物。
    顾问说道:“你知道石大人流戍宣州吗?”
    李言闻知道石金已经被罢官了。但是具体情况就不大明白了。毕竟李言闻努力往士林圈子里面混,但本质上他还是一个郎中,隔行如隔山。
    李言闻说道:“还请顾大人指教。”
    顾问说道:“石大人见陛下沉迷修道,上奏疏请陛下以国事为重,远离道士,这其中的道士,就是邵元节与陶仲文两人为首。结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这一句韩愈的诗用在这里,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
    韩愈是上书是劝谏皇帝不要迎佛骨。而石金劝谏皇帝远离道士,禁法事,几乎是一样的。
    李言闻倒吸了一口凉气。
    很多事情,只是无知者无畏。
    李言闻只知道,道士在京师的地位高,但是到底高到了什么地方,却不知道。在他想象之中,即便道士地位再高,能高过朝廷命官,国家大臣?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之外。
    石金这样功勋大臣,说被贬就贬了。
    对方如果捏死自己一家,能有多大的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王永宁知道周梦臣与黄锦有关联,依旧敢报复周梦臣的原因。盖因这些事情在王永宁内心之中,根本不是事。即便是黄锦也要给他们面子的。严嵩见了邵元节恐怕也要叫一声老神仙。
    李言闻口中干涩,说道:“顾兄,我就这一个女儿。”
    顾问叹息一声,说道:“我并不是让你将丫头嫁给他,而是万万不能得罪了,否则丫头能不能嫁出去是一回事,我怕李家遭灾。”
    人皆是为了女儿。
    顾问的女儿很快就是李二郎的妻子,如果李家不幸,顾家的女儿也逃不过的。
    虽然顾问内心中也万分看不起对方,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低头。人在屋檐下,就是如此。
    如此两个中年男人,相对无言。唯有叹息而已。
    当李言闻出来之后,客厅之中,只剩下王道之,周梦臣,王永宁三个人。
    王永宁一甩拂尘,闭目养神,真是仙风道骨,神仙中人。而王道之却靠近周梦臣,说道:“周兄,你知道我为什么来求亲吗?”
    周梦臣没有回答他,只是冷冷的看着他。
    王道之轻轻一笑,也不用周梦臣回答他,声音微微压低说道:“就是因为周兄你啊,我就是想看看周兄你看上的女子,是什么样的人?也好让我狠狠出一口恶气,我就是喜欢看周兄如此愤怒的样子。就好像当初一样。”
    随即王道之的声音又低了,说道:“不会吧,不会吧,你以为我真会娶李家的女儿?不过是玩玩而已。”
    这一句话,周梦臣怒气上涌。猛地握紧了拳头,一根根骨节突兀起来。似乎下一秒,一拳就打这欠扁家伙脸上,只是周梦臣强忍着说道:“无耻之徒,你我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恩,以至于做到如此地步?”
    周梦臣也万万没有想到王道之事这个心思。
    如果仅仅是情敌的关系,周梦臣虽然看王道之不舒服,但也不至于有别的想法。毕竟,周梦臣心胸还没有那么狭窄。而知道王道之内心的龌龊之后,周梦臣杀了王道之的心都有了。也暗暗下定决心:“今日,不管如何,也不能让王道之得逞。”
    王道之说道:“谁让我一时不舒服,我让他一辈子不舒服,深仇大恨?是你对我,不是我对你,我就是喜欢看你这个样子,不住愤怒,挣扎,却无能为力的样子,真好。”
    王道之从小过得很辛苦。如果王家有办法,王永宁也不至于去当道士。
    毕竟真要说起来,当道士并不是什么正途。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活着就不错了,谁还管什么前程不前程的。就好像有人打工人很难年入百万,要大家都去创业一般,呵呵。
    王道之从小没有读过书。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也是七八年前,王道之都十一二岁了,王永宁忽然发达了,这才供王道之读书。
    王道之这才能到附近的私塾读书。
    只是,底子不好又是暴发户,与同窗在一起,总是被欺凌,被嘲笑的人。一个个都瞧他不起。王道之也是非常努力读书的,但是有时候人与人的天赋是不同的,王道之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有一个好成绩。
    好容易考中一个秀才。很多人都觉得这是王道之走了门路。只有王道之知道,考秀才那一次,的的确确是他的超长发挥。
    但是这种怀疑,从来是让人欲辨不能的。
    王道之也知道自己在科举这一条路上,很难成就了。于是到处找门路。各处碰壁,花了不知道多少冤枉钱。只能奔赴北京投奔叔叔。
    一到北京之后,知道是陶天师的徒孙辈,上到阁老尚书的公子,下到六七品的京官,有一个是一个,都千般拍马,万分恭敬,一瞬间王道之从被打压被欺负的人,变成了人群之中最靓的崽。
    只要他欺负别人的分,没有别人欺负他的分。
    如此一来,王道之内心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或者他的本性暴露出来。
    将自己的过去视为耻辱,似乎唯有将这些欺负过他的人,一一个按下去,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这种经历。
    吴县令仅仅是其中一个而已。当然了,也是王道之仇人之中最显赫的一个人。
    但王道之最恨的人不是吴县令,盖因王道之知道,吴县令这种人,很容让他跪下来唱征服的。他最讨厌的是,那种府学之中各种天才。读书非常好的人。明明特别难的东西,他们却觉得非常之简单。
    但是这些人,王道之自然自己动不了他们。
    这些都是未来的士林种子,谁知道后面有什么人撑腰。
    但是有一个人,也在其中。那就是周梦臣了。


第九十章 赌约
    当初的场景在王道之内心之中一次一次的浮现,
    每每想起好像天书一般的数学题。周梦臣张口就来,而且一想起当初周梦臣看自己的眼神,王道之就有一种深深的刺痛感。似乎感觉周梦臣在嘲笑自己。再看不起自己。与之前看不起自己的人一般无二。
    王道之就从内心之中升出一种强大的想要撕碎一切的愤怒。
    而此刻这种怒火却能宣泄出来了。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一句话也不说了。因为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道之却满脸堆笑,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却听见沉重的脚步声。却是李言闻走了出来。
    不过一会儿功夫,李言闻好像老了好几岁。整个人精气神都溃散了不少。
    李言闻落座之后,说道:“失陪片刻。见谅。”他看了一下这三个人,说道:“王真人乃是得道高人,而这位周小哥,也是我家世交,答应谁都不好,这样吧,两位的心思,我今日就领了。”
    “此事关系着小女的终身大事,而今我实在是没有心思,待小儿婚事之后。再做计较不迟。”
    王永宁缓缓的睁开眼睛,说道:“令郎的婚事定在那一日了?”
    李言闻说道:“尚没有排算黄道吉日。还没有定下来了。”
    王永宁说道:“我在武昌留的时间不长,恐怕等不了了。”
    李言闻心中暗道:“我就是想拖得你回京。”但是他自然不能说实话,而是叹息一声,说道:“这样就是小女配不上令侄了。”
    王道之说道:“何须如此麻烦,今日之后,恐怕也没有武昌人敢向令爱提亲了,今日也不过是我们两家而已。只要令一方退出不就行了。”
    周梦臣说道:“听王兄的意思,是有成人之美了?”
    王道之说道:“自然不是,不是黄道吉日没有定下来,就你我两人来提一个黄道吉日,看谁的更好,败的那个,也就不用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说起来,周梦臣这个阴阳官,也是有批黄道吉日的责任。一般来说,如果县里有重大活动,都要让阴阳官定日子,这要考虑气节,还有当时天气什么的。保证在某些日子不出现恶劣的天气。
    当然了,古代并没有那么精准的预报。就形成了一套黄道吉日的体系。
    不仅仅是太阳在黄道上的相对位置,还要参考当地的气候。确定某些人日子在大概率上不会出现,或者会出现某日日子。比如这一段时间,每年这个时代常常有雨,就是不宜出行的时候,最典型的就是北方清明前后。
    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
    只是时间一长,这些东西就脱离了原本的科学依据,变成了一套玄学系统。
    就好像很多规定都是按照北方大部分地区而定的。放在其他地方,西域或者南方,都是不适应的。
    周梦臣对这一套体系有过了解,也仅仅是了解而已。
    在周梦臣看来,这黄道吉日体系,已经误差到了近乎无稽之谈的地步,根本不值得耗费精力。
    而道士们一般也给人批个日子,对黄道吉日这个体系,是非常的了解的。这看似很公平,
    周梦臣说道:“不行,婚姻大事,岂能犹如儿戏一般。”
    王永宁根本不在乎周梦臣说些什么,而是对李言闻说道:“李先生,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那就这么来吧。就定一个黄道吉日,让大家来评一评吧。”
    李言闻睁大了眼睛,嘴唇不住在动,却说不出一个“不行”来。
    其实,顾问在后面说得那些话,虽然没有明得说要李言闻答应下来。实际上其中涵义,却再明白不过了。
    比起李家传承,区区一个女儿算得了什么?
    只是不好明说而已。
    李言闻握着茶碗的手不住的的颤抖,茶盖与茶碗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之声,总就一句话也没有说。
    王永宁根本就好像走过场一般,说道:“道之,今日上半年,那一日最好?”
    王道之说道:“自然是四月初一,正逢建日,又有朱雀明堂相照,乃是上上大吉,本年下半年还有几个差不多的黄道吉日,但上半年最好的就是这个了。”王道之微微一笑,看着周梦臣说道:“周兄以为如何?”
    王道之这就是明晃晃的欺辱周梦臣。
    黄道吉日的推定,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说容易,给一本历法,上面每一个日子都标了吉凶,照搬便是了。
    比这个更高一层的人,就是合日子,将黄道吉日的与人的八字摆在一起看,看看有什么犯冲,或者相成相克的。
    更高一层,就是命理学大师了。
    历书就是这一类人编的,他们有自己一套命理学理论,以之与天象相匹配,就形成了在他们眼中的黄道吉日了。
    整个黄道吉日体系,在汉代就开始发端了,早就成形了。最后这一种人也是少之又少了,几乎没有了,一般来说,都是前两种人了,既然是在历书之中挑日子,最好的日子,也是有限的。
    王道之先开口,就占据了正确答案。
    王道之就不相信了,而今周梦臣还能玩出什么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