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船主似乎是说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了,放松了一些,说道:“大人有所不知,所谓沙船帮,不是我一个人,不过是我沈老儿,在崇明有些威望,这才推崇我为主,其实大家一般情况下,都是各做各的买卖,平日都是帮人运货,自己不办货,平日有了几家吃不下来的,才推我来协调,担个虚名而已。我一家能运输的粮食,不过三五万石,但是沙船帮全体,运输百万石是没有问题的。”
    周梦臣这才了解了真实的沙船帮。
    在这个时代,帮会与后世所谓之帮会,是有区别的。这个时代帮会,更带有行会的性质。当然了,周梦臣不相信,沙船帮在抢夺生意的时候,全部不使用暴力,这年头,两个村子争水,还能打出几条人命的。更不要说,其他啊生意了。
    不过,这些仅仅是时代的插曲,沙船帮似乎更多想得是生意。
    而且在做生意上,也表现出不比福建敢冒险。听听就知道,沙船帮只帮人运货,自己不参与。其中含义也就很清楚了,在大明是海禁的,但是海禁不禁三桅船,而船上的货物又不是自己的,他们只是赚运费,遇见事情了,是可以推干净的。
    这就是非常常见钻空子法子。
    当然了,周梦臣不相信,沙船帮真是一点没有参与海贸之中。但是他们这种态度,就证明他们对国法还是有畏惧的。
    周梦臣心中暗道:“勉强够用了。”毕竟,周梦臣未必看得上沙船帮的规模,但是对沙船帮成熟的水手,确实很眼馋的,毕竟,而今的航海还是一个技术活,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
    只是周梦臣不知道,沙船帮之后规模,在万历征倭的时候,沙船帮就被明军征召运输军需,甚至有五百人直接参与了对倭国的海战。在明亡之时,更是出了一个沈廷扬力主海运,甚至打通海运。只是大明江河日下,沈廷杨最后抗清而死。而到了清朝,沙船帮依然存在,只是当时的沙船帮已经从姓沈变成了姓朱,更有趣的是,康熙年间从凤阳迁到崇明的朱家第一代家主的夫人,姓沈。
    而朱家把持的沙船帮,更是兴旺数百年,在情末民国时期,还是上海滩的大亨之一。
    历史就是这样耐人琢磨。
    当然了,沙船帮的大发展,也是因为海运大发展,而海运的大发展吗,是隆庆开关之后。而今倭寇虽然厉害,但是海贸贸易量其实并不是太大的。
    周梦臣问道:“如果要运输四百万石粮食,需要什么?”


第三十四章 大明船舶
    沈船主说道:“回大人的话,需要船。需要大船。从崇明出海,走黑水航道,十日可至天津,对于我等,算是轻车熟路,不成问题,但是沙船大多比较小。就如同我家三桅沙船,不过能载重一千石上下,我即便家中所有船一次也不过两万石上下,结合沙船帮所有的船只,一次运输也不过,二三十万石之间,连续跑上两三个月,定多运输一百万石上下。毕竟来回装卸都需要时间,而且风向也是会变的。小民等也是要吃饭的。”
    “如果用前朝运输时候大沙船,一艘可以万石上下。需要百艘上下。一次性就能运输百万石,来回几趟就完了。而且我沙船帮的别的,没有,水手却是有的。”
    周梦臣看出来沈船主的小心思。
    周梦臣没有将海运交给沙船帮当成一次简单的生意,而沈船主也没有。
    周梦臣是想以沙船帮为根基建立起水师军队,当然了,这仅仅是 其中之一,毕竟俞大猷那边其实也是水师的。只是周梦臣对江南官军是有偏见的,毕竟江南官军陆上军队,就已经烂成这个样子了,让周梦臣很难相信,官军水师能好到什么地步。
    毕竟,从管理层面上来说,江南的陆上军队与水师其实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
    都是在一套管理系统之下。
    所以,周梦臣更喜欢从这些还上有活力的海商之中招募未来的军队,当然了,太过桀骜不驯的就算了。沙船帮就很合适。即精通海上事务,又愿意向大明朝廷靠拢。
    而沈船主想得就没有那么多了,他仅仅想将海运这一件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不,应该沙船帮身上。他到没有多想,唯一想的就是吃上朝廷的铁饭碗。
    沙船帮毕竟实力比较小,比起其他海商,根本算不上什么。甚至沙船帮为什么不搞海贸,仅仅给别人运货,未必仅仅是不敢,也是不能。海外贸易最赚钱的是日本,日本金银之丰富,运输到大明就是暴利,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走西洋的贸易,也没有走东洋贸易利润高,即便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将日本航线作为经营之重点。
    而直接面对大明贸易的,不管是大友家,还是萨摩藩岛津家,都不是吃素的。这些大佬的地盘,沙船帮是进不去的。
    但是与朝廷合作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沈船主根本没有想过,要什么报酬。要得是政治特权,海运给沙船帮带来的利益,可以参考漕运,给运河上下带来的利润。
    别的不说,单单说一项,就是南北货运夹带。
    而今沙船帮运输货物到北方,想要卸货就要避着官军,很多事情都不方便,贸易量也大不了,而为官家运漕粮就不一样了,就意味着他们有特权,可以自由的来往崇明到天津这一条航道,毕竟运输夹带,从来是惯例了。就能让沙船帮赚足了。而且这种特权,如果没有例外的话,是可以世袭的。
    周梦臣说道:“一百艘船,这数目……………”
    在周梦臣看来,这个数目是有一点点少。毕竟,周梦臣可不想将船只仅仅用在运输粮草上面。
    可以运输粮草的船只,其实也是上好的运输船,也是商船。郑和下西洋的船只之中,就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沙船船型。可见这样的船只使用潜力很大。
    “不知道,沙船武备如何?或者改造沙船作为战舰的潜力如何?”周梦臣心中暗道:“如果说,沙船有很强的改造潜力,那么百艘何足用。”
    大明造船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开国到下西洋被叫停为止。这个高峰就不用说了,而第二个高峰,就是从嘉靖中后,到万历中。
    这就是为了抗倭。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造船这东西,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很多船只要等候木料什么的,一年是造不出来的。再加上朝廷规划拨款,等等,都需要时间,从有需要,到船只造出来,中间隔了数年,一点也不奇怪。
    即便没有周梦臣。
    因为倭患的原因,大明海防力量也得到极大的加强。比如浙江一省,在最高峰,也就是万历初年,有战船九百二十一艘,这仅仅是浙江一省的兵力,合计沿海数省,大明战船有数千艘,不在话下。在万历征倭之战中,还有一船只增补,在次之后,就是摆烂了。
    只是这些船只也有一些问题,那就是船型比较小,没有郑和那样的大船了。原因也很简单,是需求决定的。因为这些船只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击海盗。
    而很显然,大明没有深入大海的作战计划,那就是说,这些战船都是基于近海防御的。而海盗的船只,怎么说?最少在嘉靖年间,海盗船其实都不算大。包括西方人的船只。
    别的不说,如果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船只规模,再看一看麦哲伦全球航行的船只大小,就知道为什么了。
    所以,对付这些船只,不需要太大的战船,而且船只越大,在海战之中的反应就越慢,在火炮还没有占据决定性位置的时候,船太大,并不意味着战斗力。再加上,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船只也大小不一。这个高峰期最大的船,也不过长十五丈,也就是四十五米,其实也不小了。只是与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的规模,根本没有办法比了。
    其实周梦臣已经看过了,各地造船计划,可以说,现在,也就是说,张经了,赵文华了,这前任的造船计划,总和有二百多艘大小船只在建。
    只是前文说过,按照常规流程,从准备木头处理木头开始,到船只造出来,需要时间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富裕的江南,被挥霍的一空,以至于周梦臣接了一个烂摊子。周梦臣在京师的时候,就准备大建水师,自然要提出一个庞大的造船计划。
    总体上准备建立一支地方防御的水师,一支远洋战斗水师。而建立在这一切上面的,应该是一个庞大之计的造船计划,虽然数量上,未必比得上历史上的造船高峰,但是在质量上定然远远超过。
    所以,一百艘船,即便船型比较大,承重万石上下的船只,换算到现在的船只,也是一艘载重一千二百吨上下的船只。其实也就比这个时期造得最大的船只,也就是刚刚说过的长十五丈的船只,相差不大了。
    但是在周梦臣的造船计划之中,仍然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已经是沈船主能拿出来的绝对实力了,沈船只见周梦臣这样说,立即说道:“大人,百艘万石船,已经是沙船帮,能承受的极限了。如果船只再多,小的已经拿不出来这么多钱了。只求大人帮忙联系一些龙江船厂。能尽快出船。”
    周梦臣说道:“谁让你卖了?”
    沈船主说道:“那大人您的意思是……………”
    周梦臣见状,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沈船主的心思,周梦臣刚刚不明白,而今却揣摩出来几分。一时间有些失望。心中暗道:“私心太多,难堪大用。海运主事人,不能是他。”
    沈船主始终将自己放在沙船帮帮主的地位上来看事情,这样看不是不行,但是周梦臣就不能将让沙船帮在海运上有太多的权力,毕竟看沈船主的做法,今后非将海运成为他沙船帮的自留地不可。


第三十五章 王宗沐
    就好像运河上下的既得利益绑架国家政策,只能走运河,不能走海运一样。
    可周梦臣对海运的看法,只是权宜之计。在周梦臣看来,他希望有生之年,漕运这一件事情走到尽头。原因很简单,你看后世中国有主管漕运的部门吗?
    自然没有的,原因很简单。交通发达了。各种交通方式都方便,大规模物资运输难度变低,根本不需要专门去负责了。
    周梦臣已经开辟了铁路运输,而今又要开启海运,而海运其中的近海运输,也能释放出庞大的运输量,这个时候漕运的重要性也就慢慢降低了。
    但是这个时代,不会是一下子到来,估计要很长时间的奋斗。周梦臣用沈船主,简直是给自己找麻烦。
    不是不用,是要限制使用。
    只是沈船主不堪大用。那该用谁?
    周梦臣思索这个问题,又问了沈船主一些问题,最后将沈船主打发了,他看着手中一个姓名,那就是王宗沐。周梦臣问徐渭说道:“王宗沐到了吗?”
    徐渭说道:“已经到了。而且与汪大人见过一面了。”
    周梦臣说道:“哦。”这一句有些意味深长。周梦臣对自己麾下各种关系网,也只能掌握而已。不能轻举妄动,王宗沐是汪宗元推荐的。他们两人走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周梦臣说道:“我要见他。”
    很快周梦臣就见到了王宗沐。王宗沐年轻的让周年梦臣有些吃惊,算算年纪,王宗沐而今与周梦臣年纪差不多,而算算科名。王宗沐还比周梦臣要早,而在此之前,王宗沐已经是提学副使了,也算是省级干部了。二十岁上下中进士,三十岁上下就身居高位。让周梦臣有些侧目。
    周梦臣是开挂了,而人家王宗沐可没有开挂。
    而且周梦臣也见到了王宗沐的才华。
    之前周梦臣见别人,一般人见周梦臣,主动权在周梦臣手中。而此刻,周梦臣似乎觉得,这里是王宗沐的主场。王宗沐洋洋洒洒数以万言,将海运河运之利弊,一一言之,然得出,海运之必行之,又将海运种种难题,一一分辨,从船只,航道,风向,等技术问题,又到船队组织方式,如果防范海盗,防范海难,等问题剖析明白。又将自古海运前例,一一说明,特别是在元代海运方面的技术细节,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汪洋
    简直是雄辩滔滔,一泄汪洋。
    可见是在海运之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周梦臣本来就是想要海运的,听了王宗沐的话,顿时觉得,王宗沐是他心目中主持海运的人选。
    第一个有利条件,就是王宗沐本身的意愿。
    因为周梦臣知道,海运有很多波折,别的不说,运河沿岸的人,是绝对不会支持海运的。周梦臣知道这一次海运会被批准,原因很简单,粮食运输得晚了,说不定北京就要断炊,即便不断炊,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
    事急从权。这没得说。但是在事不急的情况下,就不好说了。就海运之事,朝廷之上非要有一次争论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