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6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有一柄长枪配一把刀,就已经是不错了。
    而日本这边的武士刀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挥战斗力。
    一旦到了拼命的时候,日本这边越是疯狂,而台州兵这边自然动摇了。
    战败并不奇怪。
    毕竟打仗固然要奇谋妙策,但是最后还是拼的一刀一枪。
    虽然谭纶对失败的原因,有一些拿捏不准。但是他这一败,就受到了周梦臣的书信,狠狠斥责一番,他就是有三个胆子,也不敢再做其他的事情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守城。
    台州城在数年前沦陷过一次,而今是重新修的。谭纶对当地大族压榨不轻,所以台州城修得很坚固,也至于有好几家大家族决定先搬到其他地方,如果谭纶一直在台州,说不定这些人就不回来了。
    坚固的台州城,台州兵也知道他们身后就是家人。再加上谭纶对他们也不错。而台州百姓也遭受过倭寇的破城的苦难,所以积极响应官府号召。谭纶刚出茅庐,虽然有些缺陷,但是对于兵法也不是一点也不了解。
    于是他在城头上镇守数日,昼夜不离。
    百姓军兵用命,倭寇攻了好几次,都在台州城下败退,后来也就不攻了,在城外扎营,然后洗劫村落去了。
    毕竟倭寇上岸都是为了钱。
    也就是谭纶看到的这一幕,明明看见倭寇的阵型很乱,似乎没有一点点防备城中偷袭一样。但是谭纶只能忍着,一来他不确定这是不是倭寇的诱敌之计,另外他也不确定,这即便不是诱敌之计。他手中的台州兵,就能在混战之中打赢对方。
    再加上之前的严令。谭纶只能看着而已。
    不过,他此刻觉得眼睛一晃,似乎在远处的黑暗之中看到一点什么,有黑影在晃动。但是定睛细细看过去,只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没有。一时间谭纶暗道:“这是我的错觉吗?”


第九十三章 大军飞至
    谭纶定睛看着数里外的黑暗之中,忽然眼前一亮。
    无数火器浑然炸响。大地为一亮。无数明亮的光芒射进了谭纶的眼瞳之中,让谭纶眼瞳微微一缩,脸上出现一种复杂之极的神情。
    有吃惊,有欢喜,有懊悔,有羡慕,甚至有一丝丝的嫉妒。他知道他并没有错觉。而是真有人在黑暗之中潜行,靠近倭寇营地才陡然开火。
    这如果不让谭纶心中不是滋味。他甚至再想,如果他刚刚果断一点,下令偷袭,就能与援军里应外合,这一场胜战他也能分一杯羹了。
    谭纶倒不是想抢功。谭纶还不至于下作到那个地步,但是他的确是很需要功劳。需要一场军功还洗刷自己之前的败绩。
    不过亡羊补牢,于时未晚。谭纶立即下令,城头上点燃所有能够点燃的火把。只要有喘气的都上城,呐喊助威,更是鼓声阵阵,惊天动地。
    更是挑选五百精锐,选一员骁将带领。直冲城下作为接应。
    谭纶这样做,也是多一个心眼。担心外面的情况,是虚张声势。
    很简单,他估算过,如果按他求救信到杭州,杭州的兵丁再过来救援,这时候援军现在能刚刚通过天台山,就已经行军速度不错了。这一支援军有些蹊跷。
    经过上一战之后,他真正明白了,在战场之上,简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他也要留一手准备,他在城头上,即便是出城的将士真出了什么问题,谭纶也有信心稳住大局。
    不过,这一次谭纶属实多虑了。
    因为来的是戚继光。
    戚继光在浙江总共训练了两万新兵,这一次从新兵之中优中选优,挑选了万余精锐南下,同样是新兵,谭纶的新兵完全没有办法与戚继光比。
    毕竟戚继光身边有一批老卒作为骨干,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训练新兵足以胜任,再加上戚继光在北边的时候,就屡次被周梦臣委派练兵任务,可以说,戚继光早已成为一个练兵大师了。
    这一次戚继光亲自带领之下,新练的浙兵数日之内,奔袭九百余里。到了台州城下。更是在台州城外,不足三十里的地方,足足待了一日。
    在入夜之后,在戚继光的带领之下。摸到倭寇的眼皮底下,才突然发动了进攻了。
    当然了,突然发动进攻的只有三千人。
    其余七千人都在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面。戚继光将非战斗减员,都放在路过的府县休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军队跟不上,戚继光就安排他在后面跟上来。
    戚继光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政治嗅觉的人。所以,他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周梦臣为什么要开什么虎丘大会。但是并不妨碍这戚继光看出来,台州之战对这一场的大会的与影响。
    所以,他必须速战速决。这一次他将兵贵神速四个字用到了极致。
    不仅仅出乎友军的预料,也出乎了敌人的预料。
    此刻倭寇也乱做一团。
    倭寇的首领,谢老,也就是谢和,乃是福建人。是汪直手下海盗大头目,不过,谢和手下数千倭寇大多都是福建人。此刻大营之中留守的人数不多。
    被戚继光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黑暗之中,只听见无数爆炸之声,一声接着一声,城头在大声呐喊。城下面到处厮杀。他一时间都反应不过来。说道:“怎么回事?官军怎么会到这里?”
    汪直选定此地袭击,并非没有思量。首先,福建的地头蛇太强大,都忙着做生意的,甚至有一些福建人还是汪直货物的供应商。自然不能将战火烧到福建去。而今江南一带,周梦臣布置的铁桶一般,那上岸之后,估计一下子撞见官军的大队人马。
    而台州,温州这两地,距离浙北就比较远了,而且地形上相对独立,从海路进攻,很是方便,但是陆上支援,就要翻山越岭而来。
    大明军队正常行军的速度,都被倭寇看不上,更不要走山路。
    谢和见台州府守得牢固,估计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而且海盗就是海盗,本身也没有什么一定要攻下某地的想法,见此地攻不下来,就想着让大家伙到下面抢劫一番,也不算空手而回。
    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节骨眼上,明军居然到了。到了也就到了。明军居然敢夜间进攻。这太出乎谢和的预料的。在他看来,大部分官军在夜里都是看不见的。是睁眼瞎,怎么可能夜间进攻?
    却不知道这个问题对于周梦臣从来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费钱而已。多吃动物肝脏就行了。戚继光修炼士卒数个月,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不过,而今没有人来给谢和解答这个问题。
    “老大,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谢和左右纷纷说道。
    谢和见状,也不由一叹,咬着牙说道;“走。”随即收拢身边的数百人精锐,趁着夜色走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边逃走谢和心中还一边想:“这官军怎么大不一样了?”他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今后再想上岸就难了。
    戚继光见敌人并没有组织起什么有效的抵抗,也松了一口气。说实话。
    千里飞跃,这戚继光的风格,在大处上敢弄险,但是在小处上反而谨慎。无他,大决断看似大,但其实问题并不多。毕竟,长途行军是一直戚继光训练的要点,他对下面了解,知道,即便是差也差不到什么地方。但是一些小战斗,反而要谨慎。
    无他,围棋尚且千古无同局,打仗更是如此,在战斗之中影响的因素太多,一个弄不好,败都不知道怎么败的,实在是倭寇的阵型太过诱人了。
    毕竟,倭寇本来纪律都不太行。多年以来,也有一种骄狂之气。再加上大军四处,台州城之中,又死守不出。自然不担心敌人来袭。很多地方的守备,就是敷衍。
    对戚继光来说,就好像一个美女脱了一半衣服半推半就的。
    戚继光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上了。因为他训练新兵太多了,明白新兵该怎么用?新兵第一仗,一定要是胜仗,只要打出得胜之气了,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而一旦打败了,恢复士气就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新兵刚刚训练出来,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只要得赢,第一仗打赢了,下面只有越打越好,士气越高昂,对士卒来说作用越大。
    可以说这些新兵在训练场只学到三成本事,士气高昂的情况下,就能发挥出五成八成块,甚至更多。
    所以,第一战至关重要。
    戚将军最后决定,他亲自带队夜袭。
    不过,这一场夜袭并不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说问题很多,戚继光带队冲进去之后,打得敌人大乱,这些新兵见状,居然痛打落水狗。至于是先交代的灯光信号,如何相互配合,都抛到九霄云外,所以这一战,就是一场乱战。
    第二日天光大亮之后,戚继光才重新掌握自己军队的位置,有一支只有十几个人小分队的,追着倭寇,一股闹追道十几里之外。才斩首来报。
    这种胆气,寻常老兵都不敢做。
    戚继光一肚子火气。因为优势在我的情况下,打成击溃战,谁也没有兜住,大部分倭寇都跑,留下的尸体只有一千多具。
    而三千士卒第二日,才陆陆续续归建。也就是说,从戚继光下令进攻,到第二日天亮之前,戚继光唯一能做的是捏着自己的亲卫们,作为大战最后的预备队。


第九十四章 谢和
    也就是这一段时间,但凡有一个敌人反扑,戚继光就只能拿手中数百人来抵挡,不能控制的兵力,有与没有,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
    戚继光心中暗道:“训练不够,不仅仅是训练不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军官不行。看来,要对师傅建议在南方也建立一所大同书院了。”
    戚继光自我检讨,他觉得他最大的问题,就是高估他下面的军官们了。
    戚继光下面的军官,一部分是戚继光带来的亲兵,一部分是世家子弟投军,这个世家倒不是江南世家,而是卫所军官世家。这些人几辈子都在军中,而今卫所一个个撤销,总是要给出路的。
    挑选这些家族年轻弟子入军,也是一个缓和的办法。
    戚继光也同意,不管这些人怎么样,大体都是识文断字,对军中的一些事情是有概念的,比一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要强上了不知道不多少。
    再有就是戚继光从士卒之中选拔出来的将领。
    在训练场是看起来不错,但是一打起来,就一片混乱。与大同那边的军官团体,要弱了不知道多少倍。在戚继光看来,之所以这样,固然是因为边地出将才,但也与大同书院的兵科脱不了干系。
    不过,戚继光不顾肚子里有多少火气,但是也知道,而今是气可鼓而不可泄的时候。于是戚继光立即入城,与谭纶商议一番,以总兵府的名义借了台州府的银子,随即大赏三军,人人有伤,即便一个人都没有杀。也是有赏的。
    一时间,浙兵士气鼎沸,求战若渴。
    在这一战之前,在这些军队之中一些人,对倭寇还有畏惧感,但是而今却完全没有了,一个个都在想:“原来倭寇这么容易打,倭寇分明都是赏钱。”
    戚继光却也知道,他这一战,占了夜袭的便宜,还有火器的便宜,毕竟一开战,各种火器就让倭寇给懵了。并不代表新兵真能与倭寇对阵。
    不过,经此一战之后,就不一样了,见了血与没有见过血的军队是两个样子的。
    戚继光心中暗道:“倭寇还有很多人散落在各地,正好用他们的性命,来磨砺大军。”于是,戚继光并没有多追击已经逃到海边的倭寇。
    因为追也没有什么用处。
    大军远道而来,已经有一些疲惫了。再来一场追逐战,消耗精力不说,倭寇到了海边,很难追到了,不顾将倭寇去劫掠的各军,一一围剿来得实惠。
    毕竟他手中的兵马真正练了出来,才是戚继光今后最大的本钱。
    所以,周梦臣与谭纶写了一封军报,先将军情报上去,后面再详细的将战斗经过一一写明白,然让人送到总督衙门。
    这也是军中惯例,捷报要快,越简单越好,简明扼要。但是后面必然有一封奏疏,将所有的军情一一说明。
    而这个捷报就是周梦臣看到的。
    且不说明军这里。单单说谢和,沿着灵江一路退了下来。
    灵江就是台州府内主要河流,从上游发端,在台州这里入海。这一次倭寇过来,也是座船沿江而上。一路几乎直接打到台州城下。
    毕竟台州是临江的。
    如果不是灵江上游狭窄,谭纶又在江水之中弄了很多东西,比如拦江铁索了,大木桩了,让倭寇只能半路下船步行。连伏击倭寇的地方都找不到。
    谢和等上了船之后,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才觉得自己的性命保住了。
    他二话不说,不管岸上的倭寇了。整合了一下船队,就急匆匆的沿着灵江入海,他在江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