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直说道:“不用了。我的意思是,而今全部船只都交给你了,还有我座船。全部交给你指挥,我就在这里,胜了,直扑南京,我要让大明天下震动。如果败了。你我父子同赴黄泉罢了。”
汪直也是发了狠了。
历史上,汪直被胡宗宪诱降上岸,然后被杀,汪直部分分崩离析。虽然也引起一大波倭寇的反击,从江南,浙江,福建到底都有烽烟。一直打到嘉靖四十一年,才稍稍平靖。
但总体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将所有海盗在组织起来。各自为战的倭寇,自然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而汪直而今被逼狠了,之前存在议和之心,而今一丝不存,一心一意要让周梦臣看看他的厉害。
不过汪直一发狠。果然不同凡响。
汪直嫡系大多少数是商船,与寻常倭寇的船只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并不代表汪直就没有杀手锏了。他有一支数艘船的船队,全部是大船。其中有五艘船。甚至要比明军的船还要大一圈。
据说,这些几艘船有两三艘都是当年朝廷的封舟。
什么是封舟。就是朝廷使臣出使外藩用的船只。因为要弘扬大明的威严,所以船只要大,要能造多大就造多大。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和宝船似乎也有一样的功能。毕竟郑和宝船也是以外交目的出使的。
反正在郑和船队之后,大明造得最大的船只,就是封舟。不过数量也不多,因为大明需要封舟的外藩,也不过是琉球,朝鲜,至于安南。很抱歉,封舟的作用一般是册封藩属国王的。安南在大明体系之中,一直没有国王的地位。所以,安南国王在国内称帝也好,称王也罢,在大明这里不过是一个土司规格。所以用不上这么大的船。
这些封舟大多是面子工程,想想吧,朝鲜与琉球死国王的频率才多高。一般情况下,用上一次,就封存了。等下次需要用的,已经不能用了。除非两个的国王死的频率太快了。就要造新的。
而前文说过,一艘木船保养好的情况下,用上一百年都没有问题。
所以,这些不能用的大船,是真不能用了,还是被不能用了,也是一个问题。
汪直金钱开路,什么样的船搞不到。
而这些封舟上都是从佛郎机那边搞来的大炮。
这些大炮甚至比大明大炮还要精良。这也是周梦臣武器思路所导致的。除却当年在北京城下一炮轰死俺答的大炮之外,周梦臣就没有想过打造什么非常精良的大炮,想得都是大批量生产质量合格火炮。将火炮从艺术品变成工艺品。
这也是大明体量决定的。在西方一些小国,几十门精品火炮,就足够成为国防的支柱力量。但是对大明来说,天下这么多需要火炮的地方。单单九边全部换防,没有一两千门都搞不定。
汪直主力前出,在双方速度下降的时候,与官军接上战了。一时间双方火炮对轰。在双方之间的大部分海盗船都震惊莫名。因为在船上开炮准头是非常喜人的。很多火炮都误中副车。打到其他海盗船上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汪直这种举动一出来。也让大部分海盗都振作了精神。特别是明军的船只速度慢了下来。海盗船的灵活,反应快的特点也展示出来。
就在长江口外十几里的地方,双方混战成一团。
对于明军还是考验才刚刚开始。
俞大猷本部人马是最擅长水战的。卢镗所部也尚可,汤克宽所部与刘显所部,仅仅是敢打敢杀而已。而倭寇这边,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真不能打的人,都不可能在海上吃这一口饭。汪直所以能统合这群海盗,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秩序,但是这些秩序都是建立武力的基础上。没有武力根本不可能在海上立足。
虽然有很多海盗都吃了大亏,而今已经悄悄逃走,但是还有很多海盗想要坚持战斗。毕竟大部分海盗都明白,今日之战的意义,特别是官军假借海运有了这么大一支大船队,今后沿海很多地方他们都不能活动了。
为了今后能自由的打劫,今日就一定要将官军的水师给打败。让他们不敢再起这个念头。
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之中,这个时候,明军的炮火起了作用,数千门小炮,数百门大炮,虽然在周梦臣看来,火炮数量还有不足,那种仅仅能打一百多丈的小炮,打到对方船舷上有时候连一个痕迹都不留下来,算什么炮。
真正能起作用的大炮,一艘船才有两门。实在太少了,奈何,大明这个少,倭寇哪里更少,大部分海盗的火炮都是自己添置的,一小炮都要上百两银子。而军器监的出产价,不超过十两。
而大炮,即便最五百斤的大炮,最少也在百两以上。而在海盗这里更是有价无时的东西。
成本上的差距,让大部分海盗都不舍得太多钱,而且他们也不觉得需要太多火炮。无他,火炮这东西,在海战之中对付强手才有用。但是对于一般商船,有与没有,都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还浪费钱。
但是他们这样想法,在这一战大大吃了苦头。
虽然在混战之中,明军一度处于困境之中。但是总体上,没有丢一艘船,但是船长水手死伤不少,靠的就是密集的近防火力。证实了俞大猷的观点,海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炮胜小炮,小炮胜无炮。
不过,面对倭寇的灵活机动的战术。明军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在这一片海域之上,一千多艘船混战成一片,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面对这个局面刘显坐不住了。
刘显是不大擅长海战的。他倒是能在船上站稳,他仅仅是用守城的角度来打的,总之,在倭寇的围攻之下屡屡被动。甚至刘显的座船,还一个不小心被围住了。有一群海盗冲了上来。
这反而让刘显大展神威,手中长刀挥舞,虽然只有一身轻便的锁子甲,但是大开大合,有进无退,简直是一刀一个,片刻之间,就将这些冲上来的倭寇都给杀了干净。
刘显只觉得每个汗毛都敞开了,非常舒服。心中暗道:“这才是我刘某人要打得仗。”
这种近杀搏杀,小规模厮杀,才是刘显最喜欢的。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显的突击
刘显的战功就是在西南搏下来的。而在西南山地之中,大部分火器都不大好用,好用的还是刀子。而且也不是列战而战,因为山地之中很难有容纳大队厮杀的土地。更多是山头上,峡谷里,等等边边角角的厮杀。
刘显更是冲杀在前,一刀子一刀子砍出来的。
他习惯的是,带着数百亲兵,让亲兵背着十几把刀子,他亲自带队,冲进苗人寨子里。一刀一个,直到砍到卷刃,然后换刀继续砍,一连攻下数个寨子,直到带着所有刀子全部卷刃为止。
而今日的打发,却是明军仗着火力,不与海盗打接舷战。打了好几个时辰。刘显的刀子刚刚沾血而已。
刘显心中暗道:“不能按照这个打法来了。这样打下去,我岂有功劳。”他目光看见汪直核心的数艘大船,立即将掌舵的拉过来,说道:“看见汪直的船吗?冲过去。”
掌舵的水手一看,立即说道:“大人,冲不得。倭寇的大炮太多了。”
刘显二话不说,将染血的刀子,压在这个掌舵的脖子上,说道:“你可以再说一遍。”
“是……… 是…………”正掌舵的脸色苍白,话都说不囫囵了。
于是刘显的船只转了方向,向汪直的方向而去。
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毕竟而今陷入混战之中,怎么打的都有,甚至还有一些船只起火了。大家都有各自的对手,没有功夫来管别人。当然了,也有几艘海盗船纠缠上了刘显。
刘显依然不顾,咬住了方向,不管遇见什么情况,都向汪直方向冲了过去。
刘显麾下毕竟有五十艘船,而今虽然已经失去了指挥能力,但是见刘显如此举动,一个个也跟随而来,于是刘显的举动也就很明显了。
毛海峰其实也没有保存实力,他一直在与俞大猷本部对抗,不过,他一直留了一个心眼,他才没有直接冲上接舷战,而是用他们的火炮吸引官军的火力,让其他海盗冲上去接舷战。
而刘显忽然冲过来,毛海峰一方面躲避,一方面让人去阻挡。他依旧咬着俞大猷。将俞大猷所部当成胜负的关键。
毕竟俞大猷的名声赫赫。定然是官军的主将。岂能不引起海盗的全部注意力。
水战比起陆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所有人的位置都不是固定的,而是移动着。这也是为什么双方打成混战的原因,这种不断移动的队形,太考验将领的指挥能力,与下面水手操船的能力了。
毕竟这与车辆不一样,一辆车,在陆地上相停就能停,但是对船只来说,在水面上停下来是很难。更花时间,不过是抛锚停下来,还是拉锚起动,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再加上整个船队的水手都是从沙船帮调过来的。是要承认,这些水手都是好水手,经验丰富。特别是沙船这种船型,更是明了无比。奈何他们有一些人是见过血的。但是依然不能理解战争。
相互配合有问题之后,俞大猷也能放弃指挥,只能各自为战了。
同样的问题也在汪直这边,汪直亲自上阵,也只能维系住海盗这边人心不散而已,更多的指挥也是茫然。毛海峰能指挥的也不过是汪直的嫡系而已。而且这些海盗也未必能完全执行毛海峰的决策。有时候未必是想抗命。纯粹是做不到而已。
他们的船只与官军大船一比,就差了一两丈的高度,更不要说刘显将刀子架在水手脖子上,整个船简直不要命的撞了过来,大部分海盗本能的保命,躲开了刘显的船。
当他们暗自庆幸躲开一劫后,他们才发现,刘显的船撞向汪直的座船。
一时间,毛海峰立即管不了俞大猷那边,下令调转炮口向刘显的船开炮。
大概有十几门重炮聚集刘显座船。即便刘显的船很坚固,但是面对这样的轰击,也有几分吃不消。一门门大炮在刘显的座船上开一出一个个窟窿。而甲板上更是一片狼藉。坚固的硬木船舷,就好像被狗啃了一样,一个缺口接着一个缺口。
刘显咬着长刀,蹲在船舷后面,将一根绳索拴在自己船上,另外一边系了一个活套,在相距数丈的时候,本来被压制的火力,一瞬间喷了过去。
因为官军船只之中最多的是小炮,而这些小炮在远距离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有靠近了,近到几丈远,才有用。
刘显长身而起,将绳套扔圆,猛地扔了出去,绳套很稳的套在对面桅杆上。
朝廷的封舟大多是福船型,福船与沙船最大的区别就是,沙船是平底的,吃水浅,而福船是尖底吃水深,所以封舟的体型比沙船大一些的情况下,双方船舷高度差不多。
刘显咬着刀子,拽着绳子,一个飞跃,居然跳到对面船上了。
这个举动,将双方都看呆了。
一方面,海盗一直想与官军打接舷战,但是官军这边一直不想,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有人会主动跳过来。而刘显这边更简单。
刘显而今不是之前的百户千户了。多多少少已经是一个高级军官了,他居然这样,根本没有想过,他如果战死了,他这一船人,一个好下场都不可能有。丧失主将,即便不死也要扒层皮了。
于是不用命令,刘显的亲兵就将刀子再次架在掌舵的脖子上,要求撞过去。
问其他亲兵,也学着刘显,无论如果也要冲过去。
而刘显此刻却须发皆张,长刀挥舞,杀得浑身是血,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在刘显面前走过一个照面。甚至有几个在刘显看来,奇装异服,在船上居然要穿着木屐的怪人。手中握着细长的刀。
刀法倒是很犀利,但依然不是刘显一合之敌。
原因很简单,刘显才不与他们拼刀法,因为是在海上,刘显没有穿重甲,只有一层锁子甲。这锁子甲乃是层层铁丝与铜丝编制出来的,刘显这样的人在自己身上是舍得下本钱的。这就是武侠之中,那种刀枪不入的软甲的原型。
能不能刀枪不入,刘显不知道。但是在战斗的时候,配合好卸力,拿捏好方位,挨上对方一刀,就好像挨了一棍。而刘显一刀就能要了对方的性命。
这种以伤换命的手段,刘显最熟悉不过了。
随即刘显感到脚下一晃,却是自己的船撞了上来,刘显的亲兵就好像疯了一般冲了过来。一瞬间就将船上一两百人 杀得干干净净,除却有几个人坐这小船逃命之外,没有一个生还的。
刘显微微晃着自己的肩膀,刚刚挨得那一刀,虽然挡住了刀刃,但是力道太足了,刘显而今火辣辣的疼。他似乎不在乎,下令说道:“将这一艘船给烧了。我们去下一艘。”
刘显的思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