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都以为闯关东这样的情况,是在清代才有的,其实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在靠近鸭绿江一带,在明初几乎是一片空地,但是在后金起兵的时候,宽甸八堡已经成为人烟稠密的地带,说起来,也就是万历年间,被大量人口迅速填充的。
在山西有大量人口出关,投奔蒙古人。这决计不能仅仅说大明政治黑暗。
而在西南的确,土司屡叛,几乎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一直有土司造反。
如果从朝廷的角度来看,就是这些土司狼子野心。不安分。但是在土司看来,一方面是大量人口流入,增长了他们的实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汉人增多,同样动摇了他们的统治。让他们有了各种各样的反应。
这其实背后都是人口问题。
甚至反过来,在嘉靖年间开始的,一直到清朝灭亡,都在持续进行中的福建广东等地百姓出海这一件事情,百姓不知道南洋不好歹,不仅仅是疾病。甚至还有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乃至于死亡?
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是义无反顾。
无非是,在家中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周梦臣忽然觉得他的海外扩张计划,实际上是刻不容缓。他到底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些地方底层的百姓的绝望,绝望到几乎每一代人都会造反。用死亡来抗争。
周梦臣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我三思。”周梦臣虽然明白了这一件事情的急迫性,但是做事依然要按部就班的来办。很多事情着急也是没有用的。
“下官明白。只是下官………………”唐顺之一时间更咽了。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毕竟,周梦臣所说的他都知道,而今征日在即,你忽然说这个一件事情,总不能打断征日计划吧。即便现在开始筹备这一件事情,也要数年来办了。
周梦臣说道:“你刚刚卸任,朝廷还没有安排。不过,我有一个位置,你愿意不愿意?”
唐顺之说道:“大人请讲。”
周梦臣说道:“其实,你也看出来了,我有经营海外之意,不说别的,就是让百姓有一个去处,也必须好好的经营一二。但是当今官员,重京师,而轻外官,更不要说是海外了。故而,我将来准备奏请百姓,设北洋巡抚与南洋巡抚,总…理各国,督促各国朝贡,并清理海外,管控海上,与海外军队。你有意乎?”
唐顺之听了,顿时激动起来,他立即感觉到,这南北洋巡抚,就如同汉唐西域都护一般的官职,对内管军民,对外管藩国。对于一般人或许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对于唐顺之这样胸中有沟壑的文武全才,实在太有吸引力了。
唐顺之立即说道:“请大人放心,下官任大人调遣,当以班超为榜样,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周梦臣说道:“何须如此。朝廷用人也不会将人往死里用。不过,你回去收拾一下,就准备从我一起出海吧。”
唐顺之说道:“是。”
周梦臣本来对外海统治,并没有那么急迫的想法,毕竟周梦臣很清楚,很多事情做得太快,阻力也就越大。只是听了唐顺之的话,内心之中难免有几分急迫。
他内心之中,对海上管理有很多想法,但是最后还是模仿清代的南北洋之分。准备设立两个巡抚。将中国临海分为两部分,其实这也有贸易有关。
而今大明海上贸易,也就是东洋与南洋两条。两个巡抚衙门分别管理一条。作为双方的财源。
毕竟,任何衙门都是要有钱来维持的。
不过,如此一来,南洋衙门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了北洋,而北洋衙门也不可能驻守在天津了。
周梦臣想了想,对身边的人说道:“让胡宗宪来见我。”
胡宗宪很快就到了。见了周梦臣恭恭敬敬的行礼。
周梦臣见了胡宗宪忍不住说道:“胡兄清瘦了。”
胡宗宪说道:“为大人办事,敢不尽心尽力,焉能不瘦?”
周梦臣听了,内心之中微微一笑。他知道胡宗宪是为什么瘦,决计不是因为他办事。虽然说,整理卫所这一件事情,让胡宗宪得罪了很多人,在东南几乎是骂声一片,东南士绅都说胡宗宪是奸臣,但是胡宗宪前前后后,为周梦臣提供,七百多万两的军费,可以说,浙军,江南军,闽军,等军队的改造资金。周梦臣打台州,江北,长江口,以及福建等多次战事的经费,都是胡宗宪给的。
有了这一笔活钱,周梦臣在很多事情上,才有腾挪的空间。
胡宗宪在上面是有功的。虽然名声难听了一点,但这些事情,其实是难不倒胡宗宪。
真正让胡宗宪清瘦的是,他夹杂在周党与严党之间,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此刻的胡宗宪不容于严党。其实严嵩并不是没有胸怀,但实在是胜利者才能宽容,如果严党而今形势一片大好。严嵩决计对胡宗宪宽容有加,不计前嫌。而今严党屡战屡败,虽然还没有到树倒猕猴散的地步。但也对胡宗宪也没有那么宽容了。
而胡宗宪本身也是很机灵的人。他也看到了严党的危机,这种危机是根深蒂固的,随着严嵩年纪越来越大,是没有人能接住严党的盘。
胡宗宪也在内心之中琢磨出路。
他甚至担心,周梦臣不接纳他。让他成为了孤魂野鬼,那就不好办了。
大明风气就是这样,即便周梦臣势单力薄的时候,也要托庇于徐党之下,可见无党无派看似轻松,实际上都是边缘化的孤魂野鬼。
这可不是胡宗宪所想要的。
这才是胡宗宪衣带渐宽的原因。
第三十一章 筹备出海
周梦臣说道:“而今,江南四府,浙军,闽军已经改造完了。你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你接下来的差遣?可有什么想法吗?”
胡宗宪说道:“全凭大人做主。”
周梦臣说道:“我跟你说一句实话,对于你我惜才的。但是而今的情况,你也知道,中枢那边斗得厉害,你如果离得太近,难免被拿出来,作为引子。到时候谁胜谁负不好说,但是你的下场却是注定的。”
“我给你的建议,是重耳在外则安。”
胡宗宪心中暗道:“我有今日,有一半不都是你逼迫的吗?”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他也知道,虽然有周梦臣的诱惑与逼迫,但是胡宗宪自己也是动摇了,而今说这些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他说道:“大人的意思,是我先避避风头?”
周梦臣说道:“正是如此。这一次征日,我不准备仅仅打了就走了。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如果仅仅打过就走,不出十几年,就又要翘尾巴,故而我准备在日本留下一些人手,常驻日本,弹压当地海盗。”
“你可有意?”
胡宗宪心中凄然,在他看来,这就是发配了。
而且一脚发配到了海外。日本情况如何,他还不知道。恐怕到时候连一个落脚点都没有。那么什么弹压啊?只是周梦臣已经说出来了。胡宗宪还能说什么?
什么也不能说。
胡宗宪只能说道:“请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为大人尽心竭力办好这一件事情。”
周梦臣说道:“那好,你就准备一下吧。跟我出海。”
胡宗宪说道:“是。”胡宗宪也知道说到这里,谈话也就结束了。缓缓的退了出去,忽然被周梦臣叫住,周梦臣问道:“你与罗龙文还有联系吗?”
胡宗宪说道:“早就没有了。下官最后一次见他,还是去年的事情。他忽然想要求仙问道,问我海外仙山,哪里有这东西啊?”
周梦臣不置可否,挥挥手让胡宗宪出去了。
周梦臣默默思考了一会儿,暗道:“难不成严党哪里又想用什么神神鬼鬼之说,来迷惑陛下?”
周梦臣内心之中真有一些担心,嘉靖迷信是根深蒂固的。即便接触了一些科学知识,依然迷信。可以说,嘉靖根底就是一个道家信徒,即便再加上了别的一些知识体系,依然不能改变这一点。
不过,周梦臣觉得海外仙山这个梗有一点太老了。
周梦臣也一直将海外的一些情报,以密奏的形式上奏嘉靖。嘉靖对海外的地理还是有一点的了解的。而且地球是圆的,很早周梦臣就有定论了。
嘉靖也是知道的。
虽然周梦臣而今还不能将地球仪上所有空白填满。但是大明附近这一片地方,赖大明百姓数千年的探索,根本没有什么神仙之说。
即便有人捏造,周梦臣也能给他拆穿。
周梦臣微微摇摇头,也就没有当回事,保持关注。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出海这一件事情上。
大军出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各部军队到位。一共五万余人,如果再加上水师与征召的水手。说十万大军,也不为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商船准备跟随在船队后面。
这也是周梦臣暗示的结果。
一方面让这些商船承载军用物资。减少军队船只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却也是对付日本的另外的手腕。
周梦臣从来没有灭日本的想法,虽然他而今有十万之众,战船数百,但是如日本这样大国,想要用这一些人消灭并不是太可能的。而且日本立国千年,国家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了。想要灭日本,必须反复争夺数年,也未必能够打下来。
所以,周梦臣征日,秉承着三个目的,第一惩戒战争,一战立威,让所有日本人都看好自己的港口,不敢再支持海盗。
第二就是在日本,或者日本附近占据一块土地,建立一个据点,用以将日本堵在海上。形成战略封锁。隔绝日本从海上与大明的直接联系。
第三霸占日本与大明之间的航道。让中国商人占据这一条航线,并从这一条航线之上征收赋税,用以维系在日本的驻军。
所以,一边打仗立威,另外一边也要对日本抱有一些怀柔的态度。大量中国货物涌入日本,填满日本关于大明货物的市场空白,这也算是一手软了。
除此之外,周梦臣还希望能够建立一套模板。就是军事征战与商业想结合。
为商业利益打上一仗,在西方人看来,简直是理所应当。不管是鸦…片战争,还是樟脑战争,香料战争,等等等。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在大明的语境之中,却是说不通的。
但是中国人有权变之说,不管说通说不通,有前人这样做了,有很好效果,那么接下来就会有人效仿。
周梦臣就是准备开一个先例。
故而筹备这些事情,都筹备了好长时间。等一切筹备好了,已经是中秋了。
虽然这个时间,台风爆发期已经过去了。但是而今已经是北风哗啦啦的吹了。这样的情况之下,从大明到日本,一路逆风。
并不是一个好时节。
俞大猷也就此事,向周梦臣建议,要不要到明年开春,风向转过来之后,再征日不迟。
周梦臣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决定这一段时间征日。
原因很简单,忌讳台风。
元朝征日两次台风,让周梦臣有些担心。虽然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没有什么神风庇佑,不过是历史的偶然事件而已。
但是周梦臣内心之中依然有几分担心。
如果而今到日本,或许要花费时间长一点,到了日本就是冬季了,从冬季用兵打到明年夏季,其中有近九个月的用兵时间。而如果明年出发,虽然快一点,但是仅仅有四五个月的用兵时间了。
周梦臣知道古代用兵的节奏。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将日本给打服了?周梦臣有些怀疑,担心时间并不够用。
而今冬季去日本,是不顺风,又不是不能去。
前文说过,中国船善用八面风,这个时候去日本,估计不能直接去,在海面上要走“之”线,通过不断的调整船只与船帆的方向,来借到各个方向的风,甚至可以是迎面风。
不过,如此一来,船只就要在海上飘荡很长一段时间了。
根本不看能走舟山到长崎这一条捷径了。只能走琉球,沿着琉球群岛次第北上。然后再到日本,要花上一段时间了。
周梦臣最后还是确定了这个路线。
嘉靖三十七年农历九月,上海码头之上。
此刻上海码头已经被封锁了,所有民船都只能转移到其他港口之中。吴淞江两岸被官军的船只占据了大半。水师自然都准备好了。
而陆军之中,浙军闽军各营也准备好了。他们乘坐的就是装在粮食的大沙船,一共有二百多艘,都在这里。为了做到这一点,往辽东运输粮食这一件事情,都换了其他民船。
此刻,大军正在次第上船。
周梦臣也是检查过船舱的。虽然船舱狭小。但是总体上来说,已经给了士卒最大空间。每一个士卒都有一面吊床。而在船舱之中,也有一个吊床空间。
即便如此,让这么多士卒在船上待一个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