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可能被吐鲁番突破。
一直熬到了次年夏天。李儒手中兵力增加到四万,而且李儒在哈密城下,也没有闲着,不仅仅打造了大量攻城器械,还开垦不少土地,减少后勤。
在李儒觉得敌我力量发生翻转之后,突然进攻,大破吐鲁番骑兵,然后直扑哈密城下,一日破城。
让李儒以少胜多是不可能的。但是优势在我的时候,李儒也是有雷霆手段的。一日破军,一日破城。两日之间,哈密易主。
按理说,这一战打到这里,已经完成事先计划了。
只是,大明不想打了。吐鲁番汗却想打了。
不,应该说是新吐鲁番汗。也就是原来的哈密王。
哈密一战,明军摧毁了吐鲁番汗的主力。哈密王的部下更是丧去不知道多少。老吐鲁番汗回到吐鲁番一点兵,又气又急,再加上有伤在身,没有几天就去了。
哈密王临危受命,但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哈密一战,对大明来说,是边边角角的一战,但是对吐鲁番汗来说,就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大军丧失无数,不要说反扑哈密了,就是保全本国都有问题,他北方,西方都有其他汗国虎视眈眈的。内部又有各大部落也想看着败军之将该怎么办?
哈密王,也就是新吐鲁番汗在内忧外患之下,下定决心,向叶尔羌汗国借兵。只要叶尔羌汗国为他复仇,他愿意举国投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吐鲁番汗国本来就内忧外患,即便没有大明重返西域,过几年,也会被叶尔羌汗国给吞并了。甚至可以说吐鲁番汗对大明如此强硬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胆怯。
他们担心如果明军轻易夺取了哈密,会给他四周邻居一个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吐鲁番汗国,已经到了难以为继,任人宰割的地步了。反而如果他们能打赢大明,然后借大胜余威,还能维系一段时间的。
当然了,这也与明朝在西域并没有什么兵威有关系。
总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新任吐鲁番汗,觉决定将国家卖一个好价钱,同时,一方面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出一口气。
才加上请叶尔羌汗国报仇的说法。
不管新吐鲁番汗是怎么想的,他这个作法,都让本以为西域战事已经结束的大明上下,不得不迎来新的战争。
在嘉靖四十三年四十四年,是与吐鲁番汗打的,而在嘉靖四十四年之后,到嘉靖四十六年这一段时间,都是与叶尔羌汗国打的,一直打到,刘汉长驱直入夺取喀什。将叶尔羌汗国的势力赶出南疆之后,双方才算是消停,才有议和的可能。
第二十六章 得胜还朝
不过议和的事情,与丰国公李儒没有什么关系了。
他要回京了,与他一起回京的还有京营各部。有五万之众。这些人在西域打了两三年,绝对算得上精锐人马了。
当他带着大队人马艰难的翻越沙漠,戈壁来到嘉峪关前,顿时觉得,似乎换了一个世界。
因为,他在这里看见一座火车站。
对,火车站。
其实整个西域之战,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打,而是保障大军的后勤。不客气的说,只要大明几十万大军,顺利的进入西域,只要领军将领不是太笨,就已经锁定胜局了。
李儒虽然算不上名将,但平心而论。李儒也算是中平之将。当大明在西域的军队超过了十万。李儒就不大可能打输。毕竟叶尔羌汗国能投放在战场上的兵力,也不会超过这个数字。更不要说,明军各方面都比叶尔羌汗国的兵马精锐。唯一的缺点是战马。
但是西域有大量的战马。以至于大明步卒来到这里,就成为了骑兵步兵。
这一切都在于后勤。
只是他没有想到,三年的时间,居然将铁路修建到这里了。
其实,虽然说西域之战的规模超过了周梦臣的预计,但是周梦臣并不是那种死板的人。甚至借这着这个机会,完成自己一直没有完成的事情,修建了兰州到嘉峪关之间的简易铁路。
从黄河运输线能够直接运输到兰州,然后从兰州直接运送到嘉峪关。然后嘉峪关西北到哈密之间,组织了大量的驼队,将货物一点点的运输到哈密。
这一段依然是瓶颈。
但是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在西域作战了。
而这一条简易铁路为什么能这么快的修建出来,是因为这一条铁路大部分都与长城并行的,在长城以南修建的。动用了大量的士卒一起动手。
速度这才这么快。
与此同时,汪宗元的组织能力也是相当不错的。他在修建这数百里简易铁路的同时,也将西北多少卫所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而留守西域的十万大军,大多都是西北各卫精锐人马。大明在西域军事组织依然是卫所。
在哈密城下的时候,李儒就很重视屯耕。到了西域之后,发现西域的情况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虽然是汉唐故土,但是当地百姓即便是黑发黑眼,但也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了。
所以战胜容易统治难。且不是往这里移民的难度,单单说,即便是移民过来之后,他也建议汉人移民当保持军事组织,也就是随时准备战斗。
想来想去,卫所还是最合适的办法。
西域一下,西北将门有了出路,最大的阻力迎刃而解,下面都是水磨功夫了。
只是李儒上了火车之后,才发现简易铁路,还是简易铁路。首先是单车道。在路上遇见迎头的火车,两个火车司机就会下来讲数,看看双方谁拉的人多,或者谁的任务根本重要,决定谁给谁不让路。
好在这年头的火车,速度很慢。几乎还没有马快。只是胜在日夜不停的奔驰而已。
如果这还是小问题。毕竟李儒的身份地位在这里放着,从来是别人给他让路,而不是他给别人让路。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就让李儒烦恼了。
那就是一些艰难的路段,简易的铁路早就承载不住,以至于要士卒下来推车,或者抬车,让火车司机进行简易的维修。先过去,然后报给上面,让人来修。
这就让人很不舒服了,有时候一修就要大半日。
纵然李儒是丰国公,也是没有办法的。
不过,想起之前的千里跋涉之苦。而今的一点点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啊?
丰国公一路从这兰州顺流而下,到了偏关。然后从偏关到朔州,然后通过西山运河到了京师。这一条交通线已经打通了,也就是从偏关到朔州这一段路,要翻山越岭。否则就是一片坦途。
让人不得不惊叹。
在嘉靖初年,不,在嘉靖三十年之前。大明如果要对哈密动武,必须从京师发兵,先南下,然后到关中汇集辎重,然后千里转运到甘肃,然后纠结甘肃镇的兵马。
哈密不强,甚至吐鲁番汗国也不强。但是大明国力经过这么长交通线的消耗,已经是强弩之末,投放在哈密城下的兵马,不过数千上万而已,更多就没有了。
而之前卫所军还足以一战。人数纵然少一点,也不惧蒙古人。但是而今甘肃镇的战斗力与粮饷,一并衰落下来了。哈密这一件也就搁置下来了。
而今大明内部交通的改革,再加上军事改革,两者叠加,大明国力对西域的投放能力,增加了十倍不止,甚至比开国的时候要好太多了。
否则也不会如此轻松打下南疆。
当丰国公李儒回到京师的时候,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还没有进城,他就已经着人打听京师最新的情况。
他在西域打听的时候,而今最热闹的一件事情,就是内阁换届。这对大明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情。周梦臣上任首辅的时候,承诺三件事情。致太平,户部改制,治理黄河这三件事情,让很多人都有意见。
首先是致太平。
这五年之内,大明非但没有太平,反而处处征战。先打辽东,后打西域,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到底征战。
至于户部改制这一件事情,周梦臣做的很好。重建了一套大明的财政体系。虽然没有对田赋进行改革。但是仅仅是理顺财政,由中央进行预决算制度,大明调配的财力就大大增加了。
不管是打辽东,还是打西北,都是非常耗钱的,特别是西域征战。后勤最重,但是最后周梦臣轻轻松松的承接下来,甚至其中好包括嘉靖一些额外的需求,地方上的赈灾,修河等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但是户部改革之后,很多人都变成不舒服了。
因为户部改革之后,每一笔支出都是有人负责,有人监管。有人审查。可以说每一笔钱都要能查清楚,而各级衙门的灰色收入,要么洗白,列入朝廷正项之中。既然进入朝廷正项之中,那就按照上面所说的监管。还有一些被明令禁止了。如此一来,朝廷官员谋利空间,就大大减少了。
甚至有人喊出的官不聊生的口号。
当然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周梦臣户部改革。
还有高拱的作为。周梦臣根本管不了高拱,高拱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做主的。高拱今日内阁之中,分管吏部与刑部,他自然对官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对刑部,在刑部之中清理旧案,可是将很多官员给拉下马了,对官员进行了很多新的规定,连张居正的考成法的创意,高拱也借鉴过去了。
总之,大明官员遇见这个眼睛之中不容沙子上司,自然是不好过的。
不过,也得力于此,正因为官员在高拱的鞭子下面,战战兢兢的工作。周梦臣很多改革才能很顺利的推行下去。在这上面周梦臣还要谢谢高拱的。
但是周梦臣做得事情越多,反对他们的声音也就越大。
而今这种反对周梦臣力量,在周梦臣到任之前,形成了强大的反对力量,正在酝酿着什么风暴。
丰国公李儒想这么快的回来,也是因为京师之中的风云变幻 。他并不是为了周梦臣,而是为了自己,毕竟他在西域的所有都是在周梦臣支持下才不能做到的。如果换了首辅,他即便有嘉靖的支持,他也担心有什么意外。
第二十七章 嘉靖的心病
李儒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就知道,而今京师最大的新闻,是景王死了。
李儒也大吃一惊,景王算起来才三十出头吧。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去了?不过,随即一想,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因为景王的作风,天下人都知道了。
好色如命,旦旦而伐,死在女人身上,也是迟早的事情。
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
不过单单是景王死了,还不至于让朝廷内外议论纷纷。能让朝廷内外议论纷纷的原因,那就是嘉靖病了。
历史上的嘉靖因为二龙不相见的原因,对自己的儿子很是淡漠。但是这个时代的嘉靖虽然对自己两个儿子,做不到很多百姓父母一般,但好歹是亲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又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更不要说,嘉靖这几年身体也开始慢慢不好了。嘉靖毕竟六十有一。在古代,这已经算是高寿了。甚至大明诸多皇帝之中,朝过嘉靖年纪的也没有几个。也就太祖成祖在他之上。
再加上嘉靖年轻的时候,是如何糟践自己身体的。而今想要补,也不是那么好补回来的,身体每况日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受到如此刺激。再度病倒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
只是,嘉靖这一次病倒,让很多人都意思到了一件事情,嘉靖的天年或许快到了。即便不是这几年,也不会超过十年了。
不知道会不会有嘉靖五十年了。
人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发生微妙的变化的。
即便是丰国公李儒对皇室绝对忠诚,这个时候,也想去烧烧太子的灶了。毕竟他忠于的是大明皇室,大明皇帝,而不是某一个皇帝。
好在嘉靖虽然病了,但还不至于不醒人世。
听到李儒从西域回来了。
嘉靖还是立即召见了李儒。
李儒见到嘉靖的时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陛下,臣臣…………”一时间说不出来话。
嘉靖苦笑说道:“朕老了,吓到卿了。”
此刻的嘉靖所有头发都白了,连胡须都没有几根黑的了。斜躺在床上,就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李儒对此自然有几分伤怀,他与周梦臣都是在嘉靖初年出生的。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这一出生大明的年号就是嘉靖,用了这么多年了,忽然发现或许要换年号了。
内心之中各种滋味是难以描述的。李儒说道:“臣无能,西域战事连绵不绝,让陛下担忧了。”
嘉靖淡淡一笑说道:“我担心什么,周梦臣一点也不担心,我又担心什么。有时候我都佩服周梦臣这一手。”
那一手,自然是借打仗的时候,解决大明内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