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大明-第8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梦臣并没有对这些作业内容进行评审,他知道,这些内容不是万历做的,而是万历通过东厂锦衣卫得到数据,最后他自己整理出来的。
    误差有多大。周梦臣并不知道。也不在乎。
    他只是希望万历能够掌握这种看事情的角度。
    而且这些内容,基本上符合周梦臣的预期的。
    从嘉靖四十年来,大明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红薯与玉米等高产作物出现。而从嘉靖四十年到而今万历六年,一共十七年,将近一代人。
    虽然说重新制定的黄册,并不能有多准。毕竟后世人口调查,还有很多的误差,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但是即便上已经确定,再加四十五年前后,大明人口在两亿到三亿之间。
    而现在大明人口在三亿以上。
    以上多少,仅仅是估算。
    如果以数学公式计算下去,万历二三十年的时候,就会出现事情。因为百姓活不下去了。
    到时候人口能到四亿。是万历完全无法相信的数字。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也有这样那样的危机。
    北…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嘉靖朝,家产上百万的家族,并不是太多的。但是而今家族资产在千万以上的,整个大明出现了不少。更是出现了不少赤贫的工人阶级。
    而北…京虽然比不上大同,但也是北方重要的工业中心。聚集了数以十万计的赤贫工人,待遇非常不好。
    也是周梦臣当初保证所有人身权力的法令,让一些权贵不敢放肆。才好一点。
    这让万历觉得自己简直是在一个火药桶上。
    除此之外,还有大明财政与大明金融趋势。
    财政趋势是,财政结余越来越少。
    毕竟张居正好轰轰烈烈的修铁路。修黄河,提高官员俸禄,那一样不要钱?
    张居正上位之后,大明财政结余一直千万两与八百万两之极徘徊。
    周梦臣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钱太多在朝廷手中,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却知道注意了,前文说过,大明金银铜币加起来,也不过是数亿两白银而已。
    即便这十几年,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银流入,铸造成货币。
    但是民间的富豪一个个千万身家。如果将大明排名前百的富豪家产加在一起,决计是一个远远超过大明流通货币总量,也就是七八亿万两的数字。很可能在二三十亿万两。
    这才是前百富豪,下面还有更多人。那么货币总量到底是多少?真不好统计。
    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这些富豪吹牛了。
    而是货币乘法。
    但是周梦臣并不知道这个局面能不能绷得住。而万历更是对这些无中生有的钱,感到由衷的恐惧,他可是被周梦臣普及过什么是经济危机的。
    总之,一句话概括现在大明的情况。
    最好能一直繁荣下去。但是前路上有一个大坑,已经若隐若现了。
    万历说道:“老师一定要走,弟子也不敢挽留,只是还请老师留下对策。也让朕安心。”
    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很多问题都必须自己解决,不能靠别人。而且我的主意,或许并不是在误导陛下,但是有些事情老臣能做到,陛下做不到,而有些事情陛下做不到,而老臣能够做到。”
    “陛下也长大了。这就是老臣留给陛下最后一道题吧。”
    此刻的万历早就忘记了嘉靖那一件事情的心结。万历的老师们,可以说是大明最好的老师天团了。但是在万历看来,他其他老师加到一起,都不配给周梦臣提鞋。如果万历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也就罢了。
    但是万历本身比较聪明。又受到最好的教育。他只要想知道,没有弄不明白的。再接触自己其他老师,还有张居正之后,他确定,在治国之道上,周梦臣比其他高明太多了。
    即便号称能臣的张居正,也远远不如周梦臣。
    他一直想让周梦臣留下来辅佐他。但是周梦臣决计不肯坏了自己的规矩,对朝政不发一言,更不可能破掉自己的规矩。
    这让万历佩服之余,又心中烦恼之极。
    这报告是万历组织人搞出来的,他岂能看不懂,正因为看懂之后,才觉得世界上只有周梦臣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万历说道:“老师,即便老师不为了朕,为了天下百姓,也请谏言一二。”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陛下,想要解决这一件事情有很多办法,最下策,朝廷已经在做了。”
    万历一愣,说道:“已经在做了?什么事情?”
    周梦臣说道:“缅甸?”
    万历立即反应过了。在万历三年,殷正茂已经忍耐不住了,将缅甸种种悖逆之举上报朝廷。朝廷派人申斥,而缅甸王不以为意。
    于是,朝廷下令征讨缅甸。
    殷正茂已经带西南几十万大军,打了两年多了。殷正茂想要长治久安,才打得这么慢,因为殷正茂花了很长时间修路,想要修出一条,从云南直到大金沙江的官道。
    在热带雨林之中修路是多困难的事情,好在而今有很  多钢筋水泥材料。只是进度慢了一些。
    总体上来说,进展还算是顺利。
    万历也是很聪明的。立即说道:“老师的意思是,开疆扩土,移民实边?”
    这是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的办法。周梦臣之前给他讲过。
    周梦臣说道:“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仅仅是转移矛盾,而并没有解决矛盾。如果陛下有一天觉得没有其他办法了,就用这个办法吧。不过。要注意节奏,须知国虽大,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万历立即说道:“弟子明白。请老师放心。”他当今下定决心,要给殷正茂加派人手,并派出更多的百姓去云南屯耕。但是怎么做,一时间还没有想过。
    不过,周梦臣这一言奠定了万历一朝的主旋律,也就是战争。
    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一个办法好用的事情,就会一直用。万历也不奇怪。


第六十四章 新的开始
    自从当年跟随黄锦立即武昌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而今看起来有几分物是人非的感觉。
    即便是周梦臣轻车简从,不允许任何地方官接送。但是当他到了武昌城码头上的时候。整个武昌城人山人海,武昌士绅,不,不仅仅是武昌士绅,是整个湖广的士绅,乃至于楚王一系的所有郡王都涌上了码头,一时间人山人海。人潮汹涌之极。
    周梦臣见状,也有些无奈。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情面是抹不开的。
    周梦臣的晚年定然是在武昌渡过的,与武昌府的头面人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将事情弄得太尴尬了。只能赴在黄鹤楼上的接风宴。
    黄鹤楼的位置还没有变,但是现在的黄鹤楼已经不是当初的黄鹤楼了。是重新翻修过的。用了大量的钢筋水泥,故而黄鹤楼更加雄伟了。
    周梦臣在酒席之上,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含蓄了几句。当然了没有人敢勉强周梦臣。
    湖广巡抚,武昌知府,江夏知县,乃至于各级衙门的属官,周梦臣一个也不认识。他舅舅已经不在了。舅舅的几个儿子,已经被周梦臣安排在军中。
    此刻大多都是水师之中。
    同时还有周家的远支族人,周大同麾下那一支私军,就充斥  着这样的人手。毕竟这年头宗族意识还很重的。
    所以,武昌虽然是故地。却没有什么故人了。
    连楚王都换了一个了。
    周梦臣安顿下来之后,闭门谢客,非常的低调。时间长了。周梦臣回到武昌的波澜就渐渐平息下来了。
    周梦臣这一段时间,陪着周母,看了看钟鼓楼,看了看当年的十里长街。看了看故宅。也看了蛇山上面,周家的祖坟。
    周家虽然是武昌土著。但是周家祖坟的规格是很小的。但是而今却不一样。周梦臣多次立功,封妻荫子不知道多少次。而今,周家祖上从周颠之下,全部追封了官职。
    既然有了官职,自然要有相应的待遇。
    于是,官府早就准备修周梦臣祖坟了。
    本来,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周梦臣过来主持的。但是,周梦臣忙碌无比,也只能让刚刚成年的周图南。来了一趟,回去之后,倒是给周梦臣呈上一幅图。
    但是周梦臣当初仅仅是瞄了一眼。
    而今看来,却是大为惊叹。
    整个周家祖坟占据了半个山头,数十个陵墓以昭穆排列。蔚为壮观。最近的一座大坟,就是周父的坟墓。
    陵墓以墓碑为中心,两面展开。有各种石碑石雕。甚至山脚下,有专门守墓的房子,有整整一排。
    这还是周梦臣专门叮嘱过的。如果真按照周梦臣的国公规格来修建,这一个山头都打不住。
    周梦臣心中的惊讶不用多说了。而周母看到这些,更是泪流满面。
    周母在周梦臣与李云珍的搀扶之下,缓缓地跪在周父的坟前。说道:“夫君,你从来说儿子是一个有出息的。但是你就是去得太早了。没有想到一点清福。你走的时候,我狠下心来,草草给你办理了后世,就是为了给儿子留下二百两银子。而今朝廷给你修坟了,我的心才算放下来了。才觉得没有对不住你。”
    周梦臣这才知道,原来当年二百两银子,至少其中一部分是从父亲丧礼坟墓上省下来的。
    一时间,周梦臣的眼睛红了。
    说实话,周梦臣对周父周母的感情,是有一些别扭的。
    毕竟他的意识是一个成年人的意识。对周父周母不可能真正如一个孩子一般。但是周父周母却给了他最纯粹的爱,而今的周梦臣已经到了总结一生的时候,他忽然觉得俯仰一生,从不觉得愧对谁。
    即便是嘉靖,周梦臣也敢说自己不愧于他。
    但是对周父周母,周梦城内心之中,却有无限的惭愧。
    周母哭过了周父,亲自看看留给自己墓穴。与周父的棺材只有一墙之隔。对这里的一切,周每都是很满意的。似乎这一次上坟了结了心结。
    周母回去之后,就病了。
    缠绵病榻三个月,周梦臣与李云珍衣不解带的照顾。但是还是在万历六年的冬天去了。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三十多年前,周父的丧事,也就十里长街上的街坊邻居,以及父母族人参加。而三十多年后,周母的丧事惊动了天下。
    有皇太后,皇帝的赐挽联。自内阁首辅张居正之下,几乎各地官员都送来了挽联。这也是因为周梦臣严厉拒绝任何财物,但是挽联这仅仅是一个礼仪。而且科举出身的人,一个个文笔极好。几乎一挥而就。
    所以,送挽联的最多。
    而周母出…殡那一日,更是十里长街处处挂皤,无数纸钱飞舞,似乎武昌城中下了一场雪。灵柩所过之处,家家户户都出门路祭。
    周梦臣带着两个儿子,几乎是一步一磕头。走完了十里长街。
    其实,很多人建议周梦臣无须如此。毕竟而今周梦臣的身份是国公,怎么能给那些泥腿子下跪。但是周梦臣根本不在乎,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周家在长街上生活了十几代,今后很有可能也要生活十几代。都是老街坊了。当年周父葬礼上,周梦臣都是这样的。
    总不能而今,周母葬礼就区别对待吧。
    不过,丧礼最折磨人了。
    尤其周家人丁不兴旺。只有三个男丁。很多事情都要安排。最重要的是,不能假手于人的。一场葬礼之后,周梦臣病倒了。
    一连养了两三个月才算大好。
    等病好之后。
    周梦臣再次来到周家祖坟的时候,已经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周梦臣提了一壶酒了,来到父母合葬坟前。先祭拜过后。背靠着墓碑缓缓地坐下来,说道:“爹,娘。其实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很有可能,你们的儿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不在了,而我不过是从后世而来孤魂野鬼而已。窃取了你们儿子的身体,也窃取你们对儿子的爱。这一件事情,是我永远的亏欠,我对不起你们。放心吧,我知道你们想什么,我一定会让周家发扬光大。”
    “武昌周氏,从我之后,一定是天下有数的门第。你们放心吧。”
    只是这些话,如何能抵消周梦臣内心之中的亏欠。于是周梦臣就搬到了守坟人的房间去住,决定在这里守孝三年。
    不过,周梦臣也不会像这个时代人那么自苦,虽然不近女色。但是其他都没有多在乎。而是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做学问。对。做学问。
    多年以来,周梦臣已经认识到一些问题。
    他当初为了将科学技术融入儒学语境之中,很多地方都是过于牵强的。甚至周梦臣看来,而今所谓的气学,在很多地位,未必有理学自恰。
    而今他静下心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再出发。不去想中西方哲学的分歧,而是想中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