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满清对三国演义极为推崇,中高层几乎人人看过三国演义,很多对付明朝的计策就是演化自三国演义,比如对崇祯使的离间计,生生折了袁崇焕。
  在多尔衮看来,李信和李自成早晚会起冲突,没有必要过于逼迫,逼的紧了,反而会使双方放下芥蒂,联手应对,只有不松不紧的吊着,才会诱使双方矛盾日积月累,终至爆发冲突,而那时,就是清军进击之日。
  可惜他只是摄政王,不是皇帝,对下面的呼声没法置若罔闻,特别是皇太极死后,阿济格与多铎竟渐渐地出现了离心的倾向,不再和他一条心了。
  这刻,正是阿济格与多铎叫嚣的最凶。
  不过不管怎么说,多尔衮也不认为自己会败在李信手上,无非是多损失些兵力罢了。
  “也罢,全军生火造饭,天黑之后,移营北京!”
  清军上下,立刻忙碌起来,清军驻在北京东北五十里处,即使连夜移营,也要明日清晨才能兵临北京城下。
  ……
  天际渐渐地染上了一抹嫣红,太阳也发散出璀璨的金光,李信正在朝阳城头,布置着攻打李自成的任务。
  “若我所料不差,明日清军应能赶到,所以今夜必须要把李自成这个祸胎赶出北京!”
  “今次进攻,从东西两翼的朝阳门与阜成门开始,沿城墙攻打,目标定为将顺军赶下城!”
  “朝阳门由何虎率五百前锋营与三千火枪兵主持,阜成门由费三率五百前锋营与三千火枪兵主持,速作准备,三更天准时发起进攻!”
  “得令!”
  何虎与费三双双施礼。
  自前锋营建制以来,还从未用于冲锋陷阵,主要是在南方打仗,净是不战而降,前锋营无用武之处,这还是正式打的一仗,所有前锋营战士,均是心情激奋。
  虽然冲锋陷阵,牺牲的概率会很大,但是军中也有一些流言,说什么前锋营拿着高薪不干正事,与亲卫连争宠,前锋营的心里都憋着股怨气啊!
  当然了,有一些流言是在李信的授意下暗中传播的,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是养与用之间,是非常讲究的,别养着养着,养废了,或者养成了骄兵,指使不灵,因此,李信以谣言的方式,激发前锋营将士的怨气和怒火!
  你们不是行吗?那就证明自己吧!
  “功成为大家计功,现在都去吧!”
  众人再施一礼,匆匆离去作准备,前锋营是要穿两层铁甲的,还要挥舞巨大的斧头,从朝阳门及阜成门一路奔跑到德胜门,有好几里的距离,哪怕再是身体强健,奔跑这么久也吃不消,除了大量进食之外,就是对体力的合理分配。
  因城头狭窄,实际上攻打用不着这么多人,每边的五百人就分为十队,跟在后面的,并不披甲,甲与巨斧有专门的战士帮助送动,临到战时再装备。
  经过长期的训练,前锋营战士两分钟之内可以着装完毕。
  当然了,准备的再充足,还需要将士们有一颗悍不畏死之心。
  李仙风便是担心道:“总司令,若是李闯拼死抵抗,不肯退走,一旦明日清军趁乱进城,那岂不是弄巧成拙?”
  李信看了眼高名衡,呵呵一笑:“鹭矶先生对李闯最为了解,还是请鹭矶先生来说吧。”
  “哼!”
  高名衡轻蔑的哼了声:“闯逆此贼,最为狡诈,车厢峡曾有过诈降,潼关被围时,亦曾放言,愿归顺朝庭,并为朝庭与东虏作战,孙百谷未理会,后此贼三攻开封,前两次见势不妙,立即退走,可见又是一识时务之辈。
  总司令于清军到来之前趁夜攻他,他必猝不及防,节节败退,且深夜难以探得实情,难道他就不怕被在困在北京,关门打狗?当各门失守的消息相继传来之时,他必苍皇出逃。
  他在钓鱼台有行宫,距北京只有数里,因此必去钓鱼台,若非总司令留着他另有用处,只须于德胜门外布上伏兵,或可取他狗命!”


第三零零章 主动挑恤

  三更天,城头突然爆出了震天的喊杀声,以身披两层铁甲的前锋营战士为先锋,手持巨斧,从黑暗中冲杀而出,劈烂鹿角拒马,如一道钢铁铸成的锋线,快速向前冲去。
  顺军猝不及防,防线迅速被冲破,不少更是惨死于利斧之下。
  “荡寇军攻过来啦!”
  “荡寇军攻过来啦!”
  顺军仅略一抵挡,就飞奔而逃,边跑边叫,偶尔回头开枪射箭。
  弓箭打在钢甲上叮当作响,全无威胁。
  燧发枪虽然能在近距离射穿7毫米厚度以下的钢甲,可是别忘了,前锋营穿两层,子弹携带的巨大动能打穿一层就会衰竭大半,而且两层之间还垫有软布和棉花,可以吸收部分动能,第二层无论如何都打不穿。
  早有准备的荡寇军,以身披铁甲的前锋营以为先锋,一路势如破竹,顺军措手不及,被杀的节节败退,丢下了一具又一具的尸体。
  “哈哈哈哈!”
  “痛快,痛快!”
  何虎狞笑着,挥着斧头大叫痛快!
  “什么?荡寇军打过来了?”
  李自成还未入睡,正秘密接见着多尔衮的使者。
  白天他不敢接见,生怕传出去,被人唾骂痛恨,好在多尔衮足够温柔体贴,派来的信使夜间入城。
  这是一封劝降信,封李自成为关中王,统辖潼关以西的广大地域,不用剃头易服,条件优厚到李自成都不知道怎么拒绝,但必须打开北京城门,让清军进城。
  一众文臣武将为此争论不休,大体上文官和谋士赞成向多尔衮投降,多尔衮须以皇族至亲为质,武将则多数反对,尤以高一功和李双喜反对最为激烈。
  正当吵的脸红脖子粗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荡寇主动发起了进攻。
  所有人刷的站了起来,牛金星更是失声惊问。
  太意外了,明日一早,清军四十万大军就要抵达北京城下,顺军的每个人,都认为李信必然要严加戒备,绝不敢于此时挑事,可偏偏,就发动了突袭!
  李自成都惊的半晌说不出话。
  还是高一功叹了口气:“李公子素来善于以奇兵突袭,就如小袁营,完全是措手不及,被活生生打散,到现在袁时中都没法恢复,今夜,又故伎重施了。”
  “皇上,皇上,东直门失守啦!”
  “皇上,西直门也失守啦!”
  就在满屋的人还震惊的时候,又传来噩耗,东西直门相继失守,距离德胜门和安定门,也就数里了,再以荡寇军的进攻速度,怕是不到半个时辰,两门也会不保,导致北京的所有城门都会落入荡寇军手上,关门打狗。
  本来顺军既便失了城门,也不是不堪一击,但他的辎重粮草和接近半数的兵力在城外的钓鱼台,问题的关健在于,明天清军就要来了,而李自成和重要将领被困在北京,很难想象,内外消息隔绝会发生什么。
  李自成是非常忌惮李信的,他不敢奢想能于天明之前打破荡寇军的封锁。
  “皇上,当务之急,是速速退出北京,赶赴钓鱼台!”
  牛金星急忙劝道。
  刘宗敏不舍道:“难道就这样放弃北京,那皇上从西安一路打过来还有什么意义?”
  “哎~~”
  牛金星叹了口气:“人算不如天算呐,自从李信进了北京,局势已不在我等掌控之中,今又有清军奔来,形势更加复杂,与其固守城内,退回钓鱼台,以静待变,不失为一上策,况且有李信在城里,清军未必敢来攻我。”
  李自成也是一果断之人,恨声道:“他娘的,算那小子狠,传令,立即撤出北京,东西都别带了!”
  “得令!”
  有亲兵匆匆而去。
  不片刻,队队顺军一窝蜂般从德胜门与安定门蜂涌而出,直奔钓鱼台,李信也不是真要和李自成鱼死网破,连忙命令放慢攻势,却制造出更大的动静,把城中的顺军惊走,因走的匆忙,一部分还未运出的拷掠金银未来得及带上,落入了李信手里。
  渐渐地,天亮了,李信也回到了城外,登上丘陵顶部,望向正北方向。
  约隔着十里,近四十万人马稳步而来,那林立的旌旗,飘扬飞舞,那雪亮的刀枪,反射着慑人的寒光,蒙古骑兵与关宁铁骑分别布于两翼,中军是满洲八旗,汉军八旗与老百姓殿后,阵与阵之间,相隔着一里左右的距离,恍如一个庞然大物,令人望之生畏。
  高桂英道:“这才是清军的精锐,与之相比,图尔格所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噢!上帝!”
  凡纳莎捧胸惊呼:“太可怕了,一次战争竟然出动这么多人,我们英格兰的战争,通常只是几千人规模,既便是放在大陆上,西班牙曾有一次发动两万军队攻打荷兰,都震动了整个欧洲呢。”
  李信淡淡道:“大明人口达两亿之众,而欧洲以千万人口的小国居多,战争规模自然要小的多。”
  凡纳莎不解道:“司令官阁下,为何蛮族人口少,反而能派那么多的军队,而明国有两亿人,前来迎战的,却只有您这数万军队呢?”
  说完,那碧绿的眼珠子里就闪动起了狡黠的光芒,抬头看向李信。
  李信微微一笑:“我们中国自古有句名言,兵贵精不贵多,打蛮族,我这数万人马足够了!”随即转头厉喝:“弟兄们,先给鞑子吃个下马威!”
  “得令!”
  全军应声如潮。
  荡寇军留了两万人守北京,蒙古骑兵与剩下的两万人驻扎在城外,按照事先既定的作战计划,两个炮兵团,各81门117与093,一个枪兵旅,两千荡寇军骑兵与三千蒙古骑兵开始向前行进。
  这真是让人意外,清军已经压来了,你不好好固守,还敢派小股部队出来送死?
  多尔衮站在高架车上,紧紧盯着前方的军阵,沉吟不语。
  “二弟,南人太过张狂,我愿领八旗精锐,出阵给他点颜色瞧瞧!”
  阿济洛猛一拱手。
  多尔衮没有吱声,看向了站身边的洪承畴。
  洪承畴捋须道:“人都言,信贼擅出奇兵,昨夜刚把闯贼赶出了北京,今早就以小股部队挑恤,如今我军营寒尚未扎下,闯贼数万人马又扎在城西钓鱼台,心思难明,信贼料定我军不敢倾力相向,故而出阵挑恤。”
  范文程从旁道:“摄政王爷,信贼挟持了部分蒙古人驱之为用,如今王爷亲领四十万大军前来,那些蒙古人哪能不心惊胆战,因此信贼主动挑恤,也有做给蒙古人看的意思,以示他不怕王爷。”
  “哼!”
  阿济格轻蔑的哼道:“你们汉人就是心思多,明明简单的事非得搞那么复杂,那信贼挑恤也好,壮胆也罢,他只有这么些人马,在我满洲铁蹄面前,如土鸡瓦狗,二弟当挥全军,以辗压之势进击,任他千般谋算也是个屁,至于闯贼,二弟可命三弟以本旗兵力阻截,那闯贼不来也罢,来了叫他有去无回!”
  多铎被夺走的牛录随着多尔衮掌权,陆续还回去了,在临清城下损失的三十牛录,也东拼西凑得到了有效补充,实力恢复到了全盛时期。
  不得不说,阿济格的提议具有相当的诱惑性,多尔兖都有些心动,举目向四周张望了一番,前方的荡寇军纵然兵强马壮,但数量太少,不足为虑,他最忌惮的,还是驻扎在钓鱼台的顺军。
  毕竟顺军也是汉人,而且和吴三桂的关宁军不一样,是从未和满人接触过的汉人,对满人既歧视,又痛恨,谁知道会不会为了民族大义,暂时与李信联手,合击自己?
  甚至他都怀疑,昨夜顺军被驱逐出北京城,好象过于轻松,会不会是双方演了场戏给自己看呢?
  虽然信使是昨夜顺军被赶出城的亲历者,但信使所见未必就是真实的,三国演义上有蒋干盗书的一幕。
  多尔衮眉心越拧越紧,颇为举棋不定。


第三零一章 吴襄在此

  (谢谢好友泽泽9236的月票,好友书友20190308165550398的两张月票~~)
  多尔衮是一军统帅,此次南征,不仅关乎着大清国运,数万满州健儿的性命,还关系着他个人的政治生命。
  历史上的多尔衮可谓鸿运齐天,不费一兵一卒,迫降了吴三桂,再以吴三桂为先锋,与李自成在一片石决战,到双方都精疲力尽之时,满洲兵突然杀出,顺军大乱,溃败而逃。
  李自成逃回北京,匆匆称帝,第二天就率部离去,清军尾随而至,轻轻松松占了北京。
  古来得天下者,从未如满洲这般顺利,就象是捡来的一样,这也是大清能够轻取华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儒家信奉天数气运,如此轻易的得到天下,不正是气运深隆的体现么?
  清朝能够被士大夫阶层接受,未尝与轻取北京没有关系。
  但眼下的多尔衮陷入了困境!
  有荡寇军在,顺军也未溃散,基本保持着完整的建制,而且顺军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