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舒自然知道曹操是让徐庶与司马懿一起掌兵,原意是要相互牵制,却不想司马懿心狠手辣,借口徐庶谋反,将其斩杀而独掌兵权。想起徐庶等人,赵舒又不禁黯然,他们都是为了救出自己才惨遭毒手。
刘备也看出赵舒神色伤感,便问其故。听赵舒如实回答,刘备也不禁想起徐庶此人,两人颇有交情,也跟着赵舒叹息不已。孔明在旁,见二人如此,便举杯道:“经纬若能破得上庸,再与关将军一起攻取樊城,北进宛,洛则可为元直报此大仇。”
赵舒这才猛然省悟,刘备不仅是想攻下上庸,而是要遥助关羽北上。说到与关羽合作,孔明,法正却都不合适,却只有赵舒因为关凤干系,才可以和关羽一起征战,而少出纰漏。这就难怪刘备营中众人不用,独要他去攻打上庸。于是赵舒也举杯谢道:“多谢军师吉言,舒必不负主公重托。”
刘备也陪饮一杯,便问赵舒攻打上庸需要多少人马。赵舒低头默算,上庸虽然没有多少兵马,但是曹洪有五万军马驻扎在汉水。自己军马带少了却是不行,正要开口,法正却先道:“上庸山城何需多少兵马?有高,郭二位将军相助,主公再拨一万人马即可。”
高平部下只有万余降卒,郭淮只身投降并无兵马,刘备再给一万,也不过两万。曹洪却有五万大军,又有汉水阻隔。法正此言岂不是摆明了要自己好看?赵舒狠瞪了他一眼,看来最近风头太露,对方已经把眼光转移到自己身上了。
刘备微点了头,道:“曹操大军在此,三弟,孟起都要在此拒敌。确实不能多分兵马与经纬,就由封儿引一万军马,随经纬前去。”赵舒大感不满,便还要开口多要些兵马,却见郭淮私下向自己使眼色,只好答应领命。
酒宴散去,赵舒回到营中,心里不住盘算如何以两万兵马破曹洪五万。郭淮却又在外求见,赵舒正有疑惑,急忙延请入内,匆匆问道:“席间泊济向吾连使眼色,不知是何用意?”郭淮见左右无人,才笑道:“淮观先生欲多求兵马,又知先生求而不得,故使眼色阻止。”
赵舒却是不信,问道:“泊济何以知吾求而不得?”郭淮再看左右,小声道:“先生以为是法正欲去先生兵马?”赵舒仔细回想,席间是刘备先向自己提出兵马的问题,不觉答道:“难道是主公?”郭淮见他想透,遂笑道:“先生聪明人,淮自不必多言。自来为君者,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先生与张将军,马将军携手征战多日,主公岂能再让先生与二人一起?至于高将军,与先生是故旧亲信,主公也不能强行调开。拨来相助先生之军马,却又以少将军统领。其中意思先生还不明白么?”
这一席话让赵舒豁然开朗,还以为刘备会信任自己,却哪里知道他无时无刻不在防范着手下众人,自己与法正,孔明都是一般无二。只是曹洪五万大军驻扎在汉水,占尽地利,军马又多,区区两万人马如何可破?郭淮见其面有难色,笑道:“兵不在多,只看为将者如何调度,两万兵马未尝不能胜敌五万。”
赵舒见郭淮成竹在胸,于是问道:“泊济有何妙计教我?”郭济笑着拿出汉中地图,指点道:“曹子廉用兵谨慎,又闻魏王大军退回斜谷,只要请高将军带部分军马,大张旗鼓到汉水与曹洪隔岸相峙,作出进攻之势,其必不敢妄动。先生却与淮带军马去取上庸,谅此小城,何足为惧?”
曹洪在汉中战中,一直都以坚守的原则,现在曹操退军,只要高平声势造得足够,谅他也不敢出战。当下赵舒与郭淮又商议一翻,计较妥当。见天色已晚,郭淮便起身告辞。赵舒送至门口,郭淮转身又道:“古来派系之争不断,魏王手下嫡系与旁系将领,膝下诸子争夺嗣位也都十分厉害。”再看赵舒一眼,道:“司马懿能终于手握兵权,乃是他能忍,不露锋芒却暗招人才,一旦有机便大展宏图。”
赵舒也看着对方,脸色肃然,长揖到地,道:“舒受教。”郭淮哈哈大笑,又道:“先生客气了。淮得先生活命,军中众人莫不视淮与先生一系,命运与先生休戚相关。”言罢转身离去。赵舒看着郭淮背影,不禁摇头苦笑,刘备手下派系争斗,连一个新降之人居然都能看得出来。
………………………………
第一百一十章 墙头草里应外合
次日赵舒引兵出征,也按与郭淮商量好的计策,请高平引五千军马只到汉水下寨,与曹洪隔江相对。自与郭淮,刘封二将倍道行军来取上庸。及至城下,高平也使人来报,言其故意做出渡水决战的姿态,曹洪果然不敢轻举妄动。赵舒闻之大喜,便命军士扎下营寨。
第二天,赵舒打着刘备亲赠的锦旗,与郭淮;刘封带人马到城下挑战。关凤,容儿二女也是一身甲胄跟在左右。刘备知道两人都有武艺,更知道赵舒需要保护,也就睁眼闭眼,当是给他两个亲卫。刚城下摆开阵势,只听城内也鼓声大作,杀出一彪人马。赵舒见为首那将,心中不由一惊,却也认得,正是孟达。
赵舒与他素识,便打马上前欠身道:“孟将军别来无恙?”孟达适才在城上见川军旗帜“汉军师将军赵”心里疑惑,忙下城一探究竟,见果然是赵舒,脸上颇为惊讶,也行礼问道:“先生何以在此?”赵舒笑道:“吾奉主公军令来取上庸诸地。”又打量孟达一身魏将服饰,故意问道:“倒是将军何以在此?”
孟达脸上微红,低头答道:“某当日为赵云追杀,逃出关外。后闻霍将军为赵云所杀,心知孔明容不下某等,便来投降魏王。”赵舒早就知道他是两面三刀之人,也不是十分惊讶,但现在上庸郡由他镇守,却不得不好言相劝:“舒素知将军忠义,乃是不得以而降曹。今曹操已尽失汉中之地,退兵斜谷,上庸孤城,舒又提大军五万前来,不日可破。将军若念旧情,复归主公。舒当力保将军无恙。”
孟达仰天大笑片刻,才道:“某新降魏王不久,再复降皇叔,岂不为天下人耻笑?况魏王不以某新降之人,以此地相托。某受知遇大恩,安忍再叛?”赵舒还要再劝,刘封却已抢上前来,大骂道:“此背主之贼,先生何必多言?”挥刀便杀向孟达。孟达闪身避过,乃道:“某也是被赵云所逼,迫不得已。”
刘封却哪里肯听他说话?举刀又砍。孟达再让过,也不禁勃然怒道:“某念在故旧之情,不欲与汝刀戎相见。汝却如此相逼,乃自寻死耳。”也舞刀相迎。刘封因见孟达还手,越发恼怒,两人就在阵前撕杀起来。这二人武艺本在伯仲之间,交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败。赵舒知道刘封未必能胜,遂大声喊道:“少将军且住手。”刘封自己久战不下,也不似刚才那般冲动,听赵舒喊起,只好虚晃一刀,退了回来。
孟达也知不能取胜,并不追赶,只是冷眼看着赵舒。赵舒见他不被言语所动,也冷然道:“孟将军,吾念昔日情谊,不愿挥军攻城。上庸城小兵少,若提兵攻打,旦夕可破,到时玉石俱焚,将军还要想好将何以自处?”孟达略微一想,答道:“先生给某三天时间考虑如何?”赵舒知他心意,冷笑道:“这也无妨。只是曹洪大军已被主公调拨军马阻拦,恐不能分兵来救援将军。”孟达被他说破心事,顿时脸色大变,强笑道:“先生哪里话?某并无此意。”赵舒也笑道:“如此便好。就请将军回城好生考虑。”孟达又欠身行礼,才带军马回城。赵舒也自引军回营。
是夜郭淮又来求见,赵舒请入帐中,问其来意。郭淮答道:“今日在阵前,先生不曾看出孟达心思么?”赵舒遂笑问道:“泊济可曾看出什么?”郭淮见他胸有成竹,也不禁微笑道:“却是淮多虑了。但先生既然看出其心意,却为何至今没有动作?”赵舒叹气道:“孟达降曹也是迫不得已。他今既有意弃城而逃,吾也不想赶尽杀绝。”
郭淮默然看着赵舒,当日他便是以这颗仁义之心释放自己,现在却又对孟达将仁义。可是他难道不明白,在这乱世之中,仁义二字只能在口中说说,当真事事如此,难免日后吃亏。过了好一阵,郭淮才道:“既然先生不打算斩杀孟达,却也应早作准备。一旦孟达弃城而去,我军便可即刻入城。”
赵舒点头答应,但知孟达今夜尚不敢妄动,也担心自己有所行动。只要今夜无事,明夜他便会弃城逃去,所以明日安排也不算迟。郭淮见他已有主张,就要起身告辞,却见关凤进帐说道:“城中来人声言有要事求见。”
赵舒不由和郭淮互望一眼,都是满脸茫然,难道孟达当真愿意投降?急忙与二人来到中军大帐,见刘封已经在帐内,不住向一个着下人服色的汉子问话。那汉子却只是摇头不答,见赵舒入内便急忙上前参拜道:“小人见过将军。”赵舒并不认识此人,便问道:“汝是何人?”对方却不回答,只是微向左右打量,欲使赵舒摈退众人。赵舒笑道:“此吾中军大帐,有事但说无妨。”那人方才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起身上前道:“小人乃是上庸都尉申耽家人,这是家主送与将军的书信。”
听到申耽这个名字,赵舒不用多看这封信,便能将内容猜出七八分。孟达既然要弃城而逃,而申耽乃是本地之人,自然不愿与其一起,是以修书投降。赵舒看他信中言到明日晚上,在孟达弃城之前,便开门迎川军入内,里应外合,献了上庸。
赵舒将信递与郭淮等人,又对来人道:“吾已知申都尉之意,汝回去可上复贵主人,可就按信中所言行事。若能取得上庸,吾便保举他为上庸太守。”来人再三拜谢,起身便要回去。赵舒又想起一事,唤回他问道:“房陵都尉可是贵主人兄弟。”那人急忙点头道:“正是。”随即又道:“若是家主修书,定可使二老爷来降。”
脑子反应挺快,赵舒点点头,命人取财物重赏,才打发回去。看着那人千恩万谢的离去,赵舒摇头暗道:孟达,可不是我不愿意放过你,而是你自己太轻信于人。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上庸汉中人选
次日入夜时分赵舒就与郭淮,刘封带人马潜到城下。没过多久,果然见城上有人举火,接着城门大开。赵舒便要上前,却听郭淮劝道:“先生不宜亲自前往,恐其别有诈谋。”要是旁人赵舒还真有些担心,但这二申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墙头之草,那边风大那边倒。今日见自己势大,他二人定然不敢有诈,赵舒遂对郭淮笑道:“无妨,吾为主将自该身先士卒。”不再等其劝告,径直带人马来到城下。
远远就见一员武将带人等在城门口,见赵舒前来,急忙上前拜道:“小将申耽参见将军。”赵舒心中极为鄙视其人品,并不下马还礼,就让他起身问道:“城内情况如何?”申耽急忙答道:“城门已由末将亲信把守。孟达正在府中整备行装,欲三更弃城而走。”赵舒自己不愿意动手去杀孟达,便对刘封道:“少将军可带人马随申都尉去捉拿孟达。”刘封深恨孟达背叛,欣然应声便随申耽而去。
孟达带着家正收拾东西准备出城逃走,却听人来报,都尉申耽引川军入城,真是又气又急,也不再收拾东西,便出府上马欲只身逃遁。没有走出对远就见,正遇见申耽带着刘封杀来,孟达自知不能敌,又要拔马后逃,却早被身后数员裨将一起打落马下,捆了个扎实。孟达乃是新降之人,在此地本无威信可言,现在却又要弃城而逃,城中将士多是本地之人,实就不愿意相从,今见川军入城,申耽降敌,自然也就跟着投降。
赵舒刚入城不多久,就听申耽来报,言已经将孟达擒获。赵舒派刘封前去,就是想让他动手,自己实在不愿亲自下令斩杀孟达。结果现在是将孟达生擒,看这个杀人的命令还是要由赵舒自己下达,便让申耽引自己至孟达太守府中升堂,片刻就见刘封带人将孟达押解上来。孟达一脸沮丧,心知不能活命,低头不发一言。
孟达这个人赵舒本来也不喜欢,两面三刀,反复无常,典型的二五崽。但是这次投降曹操的确是被赵云所迫,而且还与赵舒多少有些关联,心中还是想给他留条活路,当下便问道:“孟将军可愿仍归降主公部下?”孟达抬眼看着赵舒,满是感激,正要开口说话。刘封却在旁边道:“这种人还要他做甚?先生好意能饶,父亲能饶他么?”
孟达浑身一振,只得叹气道:“先生好意某心领了,就请给某一个痛快吧。”遂转身大步而出。赵舒也只得下令将其斩首,又请过申耽好言安抚,命其修书劝降其弟来降。如今上庸既得,高平便不须再与曹洪对峙。赵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