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看,周瑜要先除掉他和张允就顺理成章了,因为他们在会给东吴很大压力。
看来,蔡瑁张允都是史书低估的人。
不过这个吕蒙似乎来头也很大,曹昂吩咐道:“这几日你再探,多方打听,一定要把这个人更详细的消息打听出来。”
“还要打听?”
“对,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查得越仔细越好。”
蔡瑁在长江水系混了那么多年,也应该有点手段吧,一些实时情报他搞不到,但几个武将的背景资料也应该能查到的。
他不知道曹昂是什么意思,只管答应下来:“好,大公子放心,属下一定办好!”
现在蔡瑁已经把曹昂当靠山了,他和张允对曹昂的称呼都有所改变。
称大公子,自称属下。
反正私底下不能因称呼搞得太生分了,将来曹昂若是定了世子,他也水涨船高。
蔡瑁刚想走,贾诩忽然叫住:“慢!”
“先生可还有吩咐?”蔡瑁立马又站住,回头问。
他可是知道,这位先生是曹昂尊敬的,从曹操身边要来的。
虽然曹操对贾诩未见得有多重视,可曹昂重视啊,现在他们如果认主公,那只能是曹昂,甚至都不是曹操,当然这不可能说出来……
依附曹操是不可靠的,蔡瑁张允这些日子来遭受的冷遇就足够寒心了。
贾诩慢悠悠道:“蔡将军,将你部分成三批,每日袭扰对面。”
“先生是说,要拿下对面的东吴军?”
蔡瑁细细想了想,“也不是不能,只是损伤会有点大,毕竟他们守,我们攻。”
“不,不需要拿下,只需要作势,尽量让他们以为我们要打,每次增加一点兵力,使其觉得你举棋不定,又退回来。”
曹昂听着一愣,这是佯攻,不真打,只逼对面的吕蒙,这是为什么呢?
真逼急了好吗,东吴会不会增兵?
………………………………
第三十六章 东吴孙仲谋
曹昂疑惑,但他也不会当着蔡瑁的面问,于是对蔡瑁点点头。
既然贾诩要这么做,就必定有他的道理,先让蔡瑁执行了再问。
等蔡瑁出去,曹昂忍不住问了:“先生,为何如此?”
“大公子,你说如果我们逼那吕蒙,他会如何?”
“他……会求援,毕竟只带来一千余人。”
吕蒙的一千多人,其实不少了,让蔡瑁去,他本部能战的精锐也就几千。
号称十万大军只能拿出几千人作战,是扯淡吗?
当然不是,任何作战都需要后勤,民夫协作等等,再加上夸张的部分。
还有,张允要保障后面船队继续运输物资,也要带着本部几千兵力护卫运输线。
就这,还不一定稳得住呢。
几千人对一千多,硬打的话,对方守寨其实也就五五开。
当然带来建寨的一些兵士也可以加入精锐一起打,这就是真正开战了,可以增加到几万兵力,可现在这些兵士需要建设更大的营寨等曹操主力呢。
“他若是求援,大公子觉得我们应该怕吗?”
“怎么说,毕竟他在对岸威胁,若是偷袭得手,我们建寨也有压力的。”
“不,他不会出手,甚至再多的兵力于河对岸对峙,也不可能出手。”
贾诩笑道,“若是对荆州降军出手,东吴之损失不可接受,他们的敌人是丞相。”
曹昂豁然开朗,对啊,他们要对付的是曹操大军,荆州军是降军,他们要打了肯定损失不小,而曹操丝毫未损,有什么好处呢?
看那周瑜,一开始还想着策反蔡瑁张允的水军,显然是觉得没必要打。
以为打游戏呢,从小喽啰打起?
真正的智将,肯定会减少自身损失,打的是关键点,毕竟这损失又不是游戏里的血条,是活生生的一个个将士,这些是东吴稳固的基础!
“先生的意思,是让他们负担更大的损耗!”
在外的兵力越多,消耗自然就越大,派兵越远,损耗当然也越大。
曹昂以为贾诩意图就是更大程度地消耗东吴粮草兵力,让他们疲于奔命。
然而,贾诩的思考更长远。
“大公子,容在下先卖个关子,今后你自然会看到妙处。”
……
曹昂率领水军驻扎赤壁的消息,自然传到了东吴,孙权压力开始大了。
当然,还没到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东吴还没有人人自危。
“这曹操……还有个长子,他没死?”
“主公,如今曹操的意图愈加明晰,他要的是江东。”
周瑜说道,“这先期派来建造营寨的十万荆州水军,只是作势而已。”
说起荆州水军,孙权倒是有些不屑:“什么十万水军,荆州有多少兵力我能不知?只是这曹操……他到底有没有下决心,公瑾你怎么看?”
“主公,曹操怎么想的,我不知,只知道那曹昂似乎也不简单。”
“要打他这十万荆州水军……我们是不是不太划算?”
孙权也这么觉得,曹操打荆州太容易了,无端端多出了那么多降军。
现在一声令下,降军来威逼东吴,打得死去活来曹操也不心疼啊。
而且若是灭了这些荆州军,回头激起荆州地界更大的愤怒,照样还能招揽到一支队伍与曹操联合,到时候他们的战斗意志会更坚决。
周瑜想了想说:“瑜以为,不能现在打,只消派人盯好他们。”
孙权还是为难:“若现在不打,等营寨建好曹操挥师南下?”
“主公,曹操若降挥军南下,也无须先遣这一军来到。”
“对,公瑾以为曹操这一步是为何?”
“那当是曹操并未完全下决心,或是在一众谋士中也未达成一致。”
“那……我们该如何让曹操打消这个念头?”
作为东吴,他们兵力肯定不能跟曹操比,就算不号称百万大军他们也比不了。
哪怕就这些荆州军,明面上都可以和东吴军五五开。
江东和荆州是我打不下你,但你要来打我也不可能,算是势力平衡。
所以他们不在乎曹昂这一支军队,肯定是打不了东吴的。
怎么让曹操断了这念想,其实周瑜也一直在考虑。
“主公,赤壁暂且增兵,以防曹昂轻举妄动,可以增加一些杂兵。”
“嗯,威慑住就好,起码给他一个人多势众的感觉。”
精兵谁都不多,但杂兵多啊,随便招募就有,不用训练的。
只要你摆那么多人在战场上,其实也是威慑,不光敌军会忌惮,自己人看着也有信心。
所以,贾诩这一计高明就在这里。
东吴的精兵要防止曹操突破,就只能招募很多杂兵充数,号称带甲几十万。
事实上,三国时期真正有几十万常备军的,也就曹操。
再添一点,曹操实际上真能拉起百万大军,只是地盘太大,曹操怎么可能都带过来。
贾诩要的是东吴增兵,但又没有实际上的战斗力。
这点就比曹昂老道多了,既然敌人都到了河对面,不给点压力怎么行,就不让他们舒服。
周瑜看孙权点头之后,自己又想了想。
“主公,若是无法打消曹操的这个念头,他就真来了。”
“公瑾这是何意?”
“主公麾下名士众多,曹操势大,届时定会有人畏惧,所以主公还是先有所准备才好。”
“公瑾的意思是,曹操真会来?”
谁不怕,孙权自己也是怕的,以曹操这些年打仗的风格,可谓是果断坚决。
等曹操大军顺江而下的时候,实力对比似乎就变成了很容易的数学题,大家都会算。
周瑜叹息一声,看来主公是真的怕。
虽有曹操赞誉“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其实孙权的勇悍根本不能跟他哥和他爹比。
孙坚孙策多有进取心,到了孙权这里他表现再怎么好,其实废了。
想固守家业,有那么容易吗?
都说刘禅很废,但其实孙权又强到哪里去呢,他们都一样,想偏安一隅。
周瑜叹了口气就说:“一切未明,还不好说,主公有个心里准备吧。”
“公瑾,不如……咱们动雷霆之势,一举将那曹昂拿下,以此威胁曹操,可否?”
………………………………
第三十七章 都惦记着曹昂
孙权能想到主动出击,活捉曹昂为质来要挟曹操,也算锐意进取了。
但真的如他所想那么轻松吗?
周瑜摇了摇头:“主公,且不说曹昂那十万兵力的虚实,曹操也有几支大军在侧,我们得分兵以拒,一旦抽调太多兵力战于赤壁,曹操必会趁虚而入。”
“他就不担心他儿子?”
“曹昂?呵呵,曹操这个长子,十年前的宛城就以为死了!”
“可江陵传来的消息,曹操相当看重这个儿子,要立世子!”
“呵呵,曹操此人,诡计多端,不可轻信。”
周瑜根本不信曹操的人品,“主公你看,曹昂率领的是荆州军,这是降兵啊!”
“让一个消失在外多年的儿子率领降兵,你觉得曹昂能有多少自己的势力?”
“光是这些降兵,就足以威胁到曹昂,曹操这都舍得。”
“所以他会在意一个儿子的生死吗,与之相比,整个江东不是更为重要?”
一番说辞下来,孙权也信了,和江东地盘相比,一个儿子确实不重要。
能获得江东那么大块地方,丢个儿子怎么了,再说这儿子都已经死过一次。
刘备为军心还自己摔呢……
周瑜又道:“如何应对,主公心里该早有谋划,在下为辅佐主公也会尽到职责,尽力让曹操打消此念头,尽人事,听天命。”
对于孙权,周瑜是有些看不起的。
如果换做是孙坚孙策,会有这种担心吗?
那必然不会,换了江东小霸王,那直接就点兵跟曹操杠起来!
可惜啊,倒不是周瑜摆架子,摆什么老资格,而是孙权真不如他爹他哥。
说完这些他直接就走了,只留下内心惶恐的孙权。
外事不决问周瑜嘛,他就有这样的资历。
此时,孙权身后忽然走出一个衣着艳丽的少女,走路带着风。
“兄长,那曹昂有什么了不起,非英雄也,我在江陵见过他,他甚至不敢与我一女子厮杀,兄长与我两千人,我定将他人头带回!”
“休得胡闹!小妹,这些日子你就回去禁足,直至江东无忧之后方可解除!”
“兄长!”
“马上回去,不可再生事了!”
……
江陵,曹操也收取了不少曹昂这边的消息。
此时还是程昱单独在他身边,并没有其他人。
“仲德,你认为,吾是否让子脩涉险了,他才回归,当年……”
“丞相,若说危险,只要从军就必然要面对,但大公子并非身如死地。”
其他人都不在这里,曹操也很明白,因为他那两个儿子,所以身边这些武将谋士都多多少少有站队的倾向。
而曹昂才回来,他的事当然不能随便跟那些人议论。
程昱就是比较稳妥的一个,跟随曹操太久了,很多时候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将他派到东吴跟前,如何不险?”
“东吴也会有所忌惮,丞相的大军就是大公子安全的保障。”
“那吾儿会安安稳稳地把事情办好?”
“恐怕,这也不是丞相的初衷吧……”
程昱说出了曹操的心思,或许只有他敢这么说话,当然只能是两个人的时候。
曹操淡淡地看了程昱一眼,道:“吾之心思,你以为如何?”
“丞相这是护儿心切,大公子才回来,若是现在返回许都,倒不是最佳时机。”
“大公子当年……的事,以至于他如今身边没有势力,也无功劳。”
“此番对江东的战事,正是大公子的机会!”
说了,也没说透,不过他们都懂的。
曹昂身边没有势力,回许都甚至都没有赤壁安全……
所以,在这一战里立功,是曹操对儿子的希望,威名打下来了,就好收拢势力。
否则曹操硬分配给曹昂的势力,根本拿不住,谁看得起身无寸功的人呢。
“是啊,光是一次出征,就有重重阻碍,子脩也不易。”
“丞相无须过虑,我看大公子颇有灵性,这等事情还是能应付的。”
不就是建寨吗,又不是直接攻打东吴,只要东吴不敢动,那曹昂就平平安安地赚个大功劳,他还是先锋,先锋的功劳显然是最大的。
曹操却冷笑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