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然……这世子不做也罢!
可来都来了,曹昂现在说不做,曹操还是会硬给机会,依然还是那两兄弟的眼中钉。
那十万人该怎么养活?
此时,蔡瑁的战船也回来了。
船在临时的码头一靠岸,蔡瑁立即就来禀报。
“大公子,对岸又增兵了,新入住的兵卒约有两千人,他们总人数到了八千!”
蔡瑁皱眉道,“虽说这八千并不都是精锐,可若要攻打还是很难的,此时不易战,我们还要建水寨需要人手。”
他以为曹昂一心要打一仗呢,现在如果打,那兵力会捉襟见肘。
别看有十万,牵一发动全身,整个工程会停下来,会影响曹操的进度。
“什么,有八千人?”
“对……大公子,若是真要打,谋划一下也未必不可。”
蔡瑁看曹昂如此“动心”的样子,以为他想要这个功劳。
现在曹昂就是他和张允的唯一指望了,想安身立命就得哄好曹昂。
所以如果曹昂一定要打,蔡瑁也会尽力,其实也不是不能打,就是得承受点损失。
“不,不打。”
曹昂摇着头,也没看蔡瑁,只遥看着对岸。
想起先前贾诩的计策,不断逼对岸的吕蒙,让江东不断增兵,在这里就有用了。
对岸的兵多了,粮草自然也多了啊。
所以在曹昂看来,此时对岸不是八千人,而是供应八千人的粮草!
通常情况下,部队出征不可能只带十天半个月的粮草,那是有特定任务的,而江对面的吕蒙并没有攻击任务,只是驻扎在这里跟曹昂耗而已。
所以,他们八千人的粮草,也应该够曹昂这边十万人顶十天半个月吧。
眼下就只有他们了,曹昂实在想不出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粮草。
“大公子,不打……我们的战船是不是可以收回一些来?”
“不,压力还是要给,你随我进去。”
曹昂有了个大概的想法,又对贾诩说道,“先生,咱们再商议商议。”
眼下情况是有点危急,但不能不解决,最近的粮草就在对岸,纵然再不多也够曹昂缓解一时,或许到时候就有办法了呢。
要实在没办法,也可以给曹操留够时间筹集粮草。
起码保证接下来不出什么大问题,就算不立功也不能搞砸。
曹昂只能现实一点了,这十万人一乱,那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战场上厮杀曹昂没觉得有什么,他没有这个圣母心肠。
可要是自己乱了士兵枉死,那多可惜。
………………………………
第四十章 牵一发动全身
到了曹昂的营帐内,先把事情跟蔡瑁说了一遍。
蔡瑁也是才知道这件事,顿时就慌了神:“大公子,这如何是好?”
“该怎么办,我们慢慢来,首先要将这件事隐瞒起来。”
曹昂沉沉地说,看着蔡瑁忽然发问:“你与张允将军关系很好?”
蔡瑁一愣,顿时了解了什么意思,立即回答:“属下一切以大局为重,我与张允只是在荆州同为将领,并无太大的关系。”
果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这时候立即就能明白。
出了这种事,首先怀疑的是内鬼,运输粮草物资的时间为什么能让东吴军掐得那么准?
要知道,东吴军过来沿江截断,如果不是掌握了时机迅速解决,一旦暴露就会被曹操主力灭了,东吴凭什么敢,曹操不攻过去就算他们走运。
所以,他们必然是精准的一击,万无一失的进行了袭扰。
那他们凭什么敢说自己出击必中呢?
蔡瑁都心里明白,那肯定是这边有人泄露了消息……
所以,不论怎么可靠,张允都有嫌疑。
曹昂知道,最有嫌疑的还是曹植,指不定就是杨修想出的主意。
但他并不肯定张允到底有没有被说服,因为直至此时,曹昂也没有明确把蔡瑁张允收入麾下的,那么他们心里是不是没有安全感?
如果在这个时候,曹植派人来跟他说了那么一句,没准就投靠过去了。
如果张允成了曹植的人,那他就有了搞鬼的动机。
“没有最好,我只是在这里提醒一下,出了这种事,一旦查清不会留情面。”
曹昂斩钉截铁地说,谁下了这种黑手,那和自己就必然是不共戴天。
蔡瑁此时单膝跪地严肃道:“大公子,蔡瑁愿追随大公子麾下,此生必不背离!”
“好,这是你说的,我记住了。”
曹昂微微点头,这算是回应,“你先起来,我们还得考虑如何应对这场麻烦,还有,这大帐里发生的事,你不得与任何人说。”
“是,大公子放心,属下以性命担保!”
“那就好,德珪,以你看来,此事当如何解决?”
这一问,直接就把蔡瑁难住了,这好像挺难解。
他作为领军大将,行事自有一套办法,那都是固定的,如果说要有什么变化,那也是临敌时的战术,对于粮草这种事……后方不能解决吗?
“大公子,属下以为,此时当缩减军中用度,否则难以支撑,同时与丞相密报此时,让江陵再筹集一批粮草缓解燃眉之急……”
“不,再筹集那么多粮草怕是来不及,先筹集一批以应付。”
“筹集要时日,运过来也要时日,此番怕是要多运几次了,路上也要增派兵员保卫。”
他能想到的就这样了,没错,再筹集那么多的话,这边等不了。
先缩减这边的粮草供应,以便能支撑更久一些,然后江陵那边紧急筹集一批就往这边运,可以没有原来那么多,但能撑几天是几天。
起码要让前线的将士看到希望,如此军心才能稳住。
曹昂微微点头,蔡瑁想到的这些,也算是应急之策,运气好能应付过去。
为什么说是运气好呢?
因为既然有人出手夺过一次粮草,谁说不会有第二次呢?
还有,对岸会傻愣愣看着吗?
再有,动摇军心的谣言对方不会用吗,肯定会有流言四起。
一旦缩减了军中用度,这岂非不打自招?
所以,现在一切如常就是最好的流言粉碎机,但同时,让将士们看见粮草进账才是真实的。
“德珪,这回,咱们怕是要自己先解决粮草了。”
“这……大公子,何处有那么多粮草?”
……
江陵的郡守府,曹操也在跟程昱讨论这件事。
倒不单单为了曹昂,这一步关系着曹操进军江东,可能参与讨论的也只有程昱。
因为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立场,论及几位公子争夺世子位的事情,多多少少屁股都不会正,能和谁商量?
荀攸已经表现出来了,蒋干也不合适,难道找徐庶?
“丞相,若不能及时解决,怕是这一步棋就白走了,先锋军得马上撤回来防止意外。”
“吾知也……若是此时紧急征集,亦可缓解先锋军的燃眉之急,可东吴已经盯上他们了,此时怎会坐视不管?”
用后世的话来说,没有容错率了,现在征调粮草过去不是不能解决。
可要反复几趟运送才能赶上被劫的那次,中间东吴只要再动一次手,那就完蛋。
人家已经得手了一次,继续来一次也是可以预见的。
程昱愁眉深锁:“丞相,此番事大,东吴何能探知我方消息?”
“这个……仍在查,仲德可有更好的办法?”
“丞相,此时怕难了,粮草可不是想有就有的,若是从其他几支部队调过来,也会影响全盘计划,可若是大公子领兵再撤回……进兵东吴之事就不可能了。”
曹操自然也知道,如果曹昂灰头土脸回来,再提进兵就很不合时宜。
其他人没想过这个环节,曹操不能不想,他大军开到这里,如果不能再进逼东吴的话,就是血亏。
“仲德,以你看,先锋军还能支撑多久?”
“就看大公子能否镇得住了,哎……这可全都是荆州军,军中仅有十八人是他自己的护卫,若是军心不稳,非一般人能压得住啊!”
程昱想了想又说,“若是正常计算,大公子也仅能维持不到十日,或许更少,若是我所猜不错,他此时军中必有流言四起,东吴手笔不会只有这一招。”
谋士的视角,当然看得更全面。
粮草如果还能撑十天,那么就必然撑不到十天,因为还有人心在里面。
如果一个困死的黑屋里有两个人一缸米,那他们打起来的时候绝对不是米缸见底的时候,人能预见到那个时候的危急,所以冲突早就开始了。
“如此说,今年是必然不能对东吴用兵了?”
曹操带着遗憾叹息一声,他知道,今年动不成,那未来几年也不可能。
调动大军哪里是那么轻松的事,难道东吴只能放弃了?
“除非……大公子自己,有办法稳住。”
………………………………
第四十一章 都指望曹昂了
曹操肯定不甘心,想借着这次出兵机会连东吴一并收了。
但现在的情况,假如曹昂真的率兵再退回来,加上粮草物资的损失,就真的难上加难。
一去一回,今年就过去了,可不止是过去一两个月,还得另行拟定计划。
可这段时间里,大军人吃马嚼不也是巨大的消耗?
“仲德,你觉得……子脩他真能自己解决吗?”
“这不好说,我觉得大公子此番归来,让人更捉摸不透。”
程昱就单纯觉得这个大公子有种没见过的气质而已,莫名地就有种期待感,“更别说他带着文和,或许能出些主意。”
“文和……”
曹操忽然也觉得有戏了,贾诩在他看来还是很厉害的。
虽然在曹操心里,谁也比不过他的郭奉孝,但贾诩的手段就摆在那里。
想了想,曹操道:“不行,仲德你去一趟!”
“丞相,去何处?”
“去先锋军,以此事为契机,就说是作为联络之用,但……不要参与定策。”
程昱一愣,让自己过去,还不让自己给曹昂出谋划策?
那曹操是真想看看这个儿子有几分本事啊,如果先锋军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对曹操整个大军来说都是巨大的影响。
当然,程昱也未必有什么良策解决粮草的事。
这件事谁来都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力问题,谁也不是神。
但不准程昱出计策,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丞相是想……让大公子决定此次出兵的成败?”
“是,吾意已决,他有何要求你就上报回来,至于别的,仲德你看着就好。”
都说得这么坚决了,就是命令,而不是曹操征求谁的意见。
那程昱只有领命而去,他要去到曹昂身边,就相当于给曹操盯着曹昂的一举一动。
实际上也是个考核官,帮曹操看看这个继承人到底能不能选。
曹操自己就有计谋,所以他未必要听取哪个谋士的意见,这点跟其他诸侯势力不同。
程昱出了郡守府,脚步一顿,他似乎也明白过来。
如果曹昂这一次真出了问题,那怎么挽救恐怕都来不及了,真以为粮草那么好筹集吗?
时间上来不及,这次荆州兵一旦乱了,曹操就失去了进兵东吴的可能性,至少几年内不能动手。
如果没乱,让曹昂给带回来了,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起码这个进军的立足点没有了,耽误的时间也找不回来,消耗依旧是巨大的。
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在外,每天的消耗都十分惊人,尽管实际上兵力没有那么夸张,但动员的人数绝对有百万,每一天得吃多少啊。
假如曹昂真的搞砸了,那曹操怎么挽救都无助于大局。
所以,曹操只能等着曹昂的消息了,不行,就撤。
“但愿大公子能……哎,怕是再有智谋之士也难解决吧,又怎能指望大公子。”
程昱叹息一声,加快了步伐。
曹操要求他赶往曹昂身边,借口是当个联络人,曹昂有什么要求就对程昱说,程昱再上报曹操,这等于是开了特殊通道。
别看这距离行船要两天,如果是程昱单枪匹马过去,也一天不到。
水路的优势不是快,而是运载量大。
……
曹昂此时当然不知道曹操已经躺平了,打这一仗的希望就在他自己身上了。
他还在营帐里和蔡瑁讨论怎么弄到粮草的事,贾诩在一旁观看,基本上不吭声。
虽然对蔡瑁还没有完全信任,但很多事情曹昂不能不跟蔡瑁讨论,因为他得有个人去执行,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