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植会如何处理,曹操又会如何处理,那都不关曹昂的事。
反正,这才是曹昂获益最高的做法!
张允会不会不敢回去,直接投靠东吴?
当然不会,他手下那么多人,都被曹植收了,等着他回去升官发财呢。
此时张允若是投靠东吴,那他彻底就臭了,谁要这样的人谁就败坏名声,他那手下有好几千人呢,谁对他们负责?
“先生,您看,如今我该如何是好?”
“公子在问什么,你这办得不是很好吗,缓解了粮草之忧,不多久之后,新的粮草也会筹集到来,起码哗变的事不会发生,而工期也不会耽误。”
“先生,我说的不是这个,是在问如今的局势。”
“你是问……丞相与东吴之战?”
贾诩明白了,这种劫粮草的小操作曹昂也都没放在眼里,而此次征讨东吴,才是曹昂的关键时刻,曹操给他舞台,他想知道该如何表演。
“正是,此番若是如期建成水寨,大军沿江下来,似乎我也不算多大的功劳。”
“嗯,确实如此。”
曹昂都如此功利地谈到功劳了,贾诩却不以为意。
因为曹昂是真把他当自己人了,不是自己人绝不会这样说话,肯定会唱高调。
“想要与那二位公子争锋,你的功劳还不够,世家势力凭什么支持你?”
“你无才名,也无战功,手下无名士,也没有能征善战之将。”
“甚至没有自己嫡系部属,这些荆州军也只是降将而已啊。”
贾诩一语道出了曹昂的尴尬之处,空降一个世子,你能活到几时?
曹丕曹植手下势力都拉拢那么些年了,无论是家族亲属,还是名门望族,该支持他们的也全都摆明了态度,不可能再支持一个凭空而降的曹昂。
十一年了,再怎么亲族,都会生疏。
所以曹昂甚至觉得,如果自己现在就回许都,第二天还能不能活着都不知道。
永远不要低估古代这种争权夺势,你不能说你累了就不争,那是开玩笑。
不争就死,或者是被成功者永远限制囚禁!
诗人一般都会淡然地说名利如何如何,你有得选吗?
“先生,哪怕对东吴之战获胜而归,怕是也不足以稳固根基,父亲手下名将数不胜数,名士也是济济一堂,要真打起来……我再神奇,也不足以影响战局。”
“说的是,可你有此表现,还有了丞相的意属,会许都也当能自保吧?”
“若仅能自保,也会疲于奔命,永远没有发展,因为我就没捞够与他们相争的资本!”
“这……莫非公子想凭眼下手中这些兵将,要独自攻取江东之地?”
贾诩不知道“资本”这个词,但大概意思也猜得出来。
曹昂的话是没错,如果回去仅能自保,那两兄弟就会让你一直疲于奔命,根本没机会发展自己,曹操罩着你都没用。
让你当这个世子,手下却无人支持,岂不是尴尬?
别说世子,皇帝又如何,当今天子就在曹操手上,天子身份不比世子高吗?
所以,世子这位子非但是虚的,还能把曹昂害死。
真正能仰仗的,唯有自己的实力,实力是什么,是自己拥有强大的将领军队,名家名士,有了这些,就算曹操要动你都得想想清楚。
“请先生教我,真没有办法了吗?”
“大公子还真看得起我,我就一人而已,也没有足够地位。”
“不,先生有一言兴邦之能,也定有谋国之策!”
“你……且等等,我再想想。”
听出来了,曹昂话里的意思,是真想就凭这些人干了东吴……
当然,这是敢想,还得看贾诩有没有这个能力。
别人看来这些都是扯淡,但对贾诩这种谋士来说,也并非不能。
就有很多著名的例子,名士只带着一张嘴,就可以说服一城甚至一方诸侯来降,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曹昂敢这么想,贾诩就必须得考虑一下有没有这种可能。
等曹操来,哪还有曹昂的表现机会,手下那一众名将出手就都会把功劳抢光了。
曹昂知道赤壁之战的结局,但他并不想事情会这样发展。
……
江陵,郡守府。
一封密报由卫士送进来,递到了曹操跟前,曹操眯着眼睛打开。
看过之后,曹操神情大悦,满脸喜色地放下信笺,不由得笑了起来。
“呵呵呵……吾儿之智,不下于奉孝!”
这是程昱的密报到了,曹操看过之后自然是高兴,作为父亲,儿子巧妙地解决了这样一件事情当然会很自豪。
曹操自小尚武,一辈子以武力定天下,他要的接班人,自然也该如此!
………………………………
第五十六章 自己要有力量
消息同样也传到了曹植这里,仍然是他和杨修两人商议。
只不过,他们的消息更多一些,张允放出来的消息他们也获知了。
“德祖,你说这是谁的计谋,那贾诩吗?”
“定是他给的计策,此人素有良策,可别忘了,当初就是这贾诩,才让大公子陷于宛城。”
杨修也不信曹昂那么厉害,可以一个定计夺粮草。
不过,他们信不信的无所谓了,在这种性质的较量中,赢就是赢。
否则诸侯都招揽人才干嘛,他们上位就是最大的好处,而不应该与谋士们争夺光彩。
但贾诩绝不是个喜欢出风头的人,这点他们也都没意识到。
“那现在可如何是好,若是让父亲知道……”
曹植慌了起来,“不行,咱们不能再留着那张允!”
他是怕了,曹操什么作风,当儿子的自然清楚,如果因为这件事产生了什么不好的印象,那他以后也难有机会争取什么世子位。
但杨修却并不同意杀张允:“公子,修以为,杀张允不妥。”
“有何不妥?”
“杀他无用,他手下几千部曲,也是人心所在。”
杨修这方面还是有头脑的,“若是公子杀他,那这数千人又该如何处置?还未论及他们的家人,到时事情就不好办了,还不如笼络过来,以展示公子胸襟。”
曹植细想了片刻,才点头:“是如此,可总担心父亲能查到他身上来。”
“公子,要成事,就必须冒险,张允也是荆州水军将领,有他支持,将来与东吴之战开始之时,公子也算有了筹码,不至于无用。”
“还有,就算丞相查到这件事,也必将不了了之。”
“丞相甚至还会帮公子掩饰起来,而公子能掌握了这部水军,再有战功的表现,更有利于将来增强实力。”
杨修也认为实力最重要,主要是当今天子太惨了。
有什么身份不重要,自己掌握着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看不懂。
不过,世子身份他们还是要争的,曹昂不屑,杨修可不会。
因为对他这样的名士来说,身份名声都是好东西,看看那刘备,一个“皇叔”名号就能招摇撞骗,这甚至不是什么爵位功名。
“好,就依德祖所言,可如今,我那大哥……”
“事到如今,我们也不好再下手了,只能先等等看。”
“看什么?”
“水寨一建好,丞相就会率大军南下,届时机会更多,若是此时再出手,大……他们那边已有防备,那才是真容易出事情。”
杨修还是聪明的,他这个决策起码算靠谱,再来搞一次曹操肯定不会忍。
现在曹操还没有完全明白这件事,但如果让曹操知道,情况会和杨修猜的差不多。
但他们两人,跟曹丕比起来,还是少了智慧。
聪明不代表有智慧,曹丕在被曹昂摆了一道之后,就开始收敛。
曹丕懂进退,同时对争夺世子位也没那么着急,倒是更有才名的两个才更注重名声。
……
曹昂自然不在意什么世子,甚至他觉得此时封给别人世子更好。
这个头衔给自己那完全就是反作用,只要手里有军队有粮草,是什么都无所谓,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现在,他就为自己的实力在发愁,自己手上不能没有点力量啊。
光凭这十几个护卫,也杀不出一片天,他们武力值其实很强,可在权力争夺中,武夫之勇用处不大,哪怕是军队,用的也是“势”。
只有让那些名门豪族看得起自己,才会支持自己,这是政治游戏。
可也要自己有本事有能力,他们才会看得起你,才会支持你。
怎样才算有能力?
战功不必多说,手下得有自己的力量,有了“实”,才会有“名”。
贾诩帮着他去想办法,怎样才能从赤壁之战中捞更大的功劳,当然也不是贾诩自己在想,跟曹昂也有过商量。
名将,谋士,曹昂得有。
但还是那个问题,人家该站队的,都已经站了两位公子,还没站队的,现在也不会轻易支持你,实力还得自己创造出来。
晚上,贾诩依旧在谋划,他凝视着墙上的地图久久不语。
曹昂也在发愁,手底下还没算收服文聘那伙人呢,就算能收了,今天那一番话已经折服了他们,也依然不够。
文聘和蔡瑁算什么,都小角色,达不到足够的分量。
他们手下几千人不能说少,如果都能有虎豹骑那样的战力,当是足够了。
然而,虎豹骑哪是一般的军队,是曹操精心培养出来的虎狼之师!
“大公子,这东吴可不好对付,哪怕丞相大军亲至,也未必能胜。”
“这我也知道,先生,我要的,未必是全胜。”
“哦?”
贾诩微微一愣,这倒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啊,曹昂要的不是一统江东,而是从江东身上捞功劳……
正在此时,外面蔡瑁请示:“大公子,有军情急报!”
“进!”
曹昂把蔡瑁叫进来,蔡瑁看了一眼贾诩,再看曹昂。
见曹昂没有什么神色的变化,他就直说了:“大公子,河对岸……似乎有援军来到。”
“什么,他们还往这增兵,不是送粮草的吗?”
“似乎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的人大概探了一下,约有数千,皆为精锐!”
竟又来了数千精锐,在这个时代,数千精锐可不是开玩笑的!
能一直养着数千精锐的,也就底子厚的几个诸侯,其他的不过是招揽一些民夫乡勇悍匪而已,甚至曹操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将领是谁,有旗号吗?”
“因为正是夜里,因此看不清。”
曹昂微微点头,也没再问什么,吩咐道:“你让江面上多加戒备,明日再探。”
蔡瑁应诺出去,贾诩才慢悠悠道:“吕蒙新败,换将或是增加人手也是必然,东吴也不可能坐视不管……咦,似乎有办法了。”
“先生,什么办法?”
“你说的,让我替你想办法获取更大功劳,看来,就得应在这赤壁!”
贾诩眼中难得冒出了精光,“虽不易,但试试也未尝不可。”
………………………………
第五十七章 瓦解东吴之计
曹昂被贾诩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面增兵,和自己的大计有什么关系。
“先生是说,如能再战一场,就可获取更大功劳?可也不知是谁来了啊。”
“公子,不论是谁,你且听我说。”
贾诩终于坐了下来,“我原就不赞同此时出兵东吴,奈何丞相也未听吾言,但此时或许是一个机会,丞相若是出兵不成,公子才有机会啊。”
“父亲出兵不成……怎会出兵不成?”
“那自然是水寨没建好,工期被耽误了。”
原来是打这主意啊,有点意思,听起来好像是故意和曹操对着干。
但曹昂也不会怀疑贾诩在卖私货,因为贾诩就不想太过拔尖,随便跟曹操说了点自己的看法,曹操无论是否采纳,他都不会再吭一声。
打不打东吴,对贾诩都没什么影响,他在曹操手下已经不想争什么功名了。
若不是曹昂将他捞过来,贾诩都是打算混吃等死的。
他很清楚,曹操就算战败,也无人能撼动。
但现在的建议很有意思,如果换成曹操,他这么说肯定会被怀疑。
就算是曹昂,如果不清楚那些历史动向,也会怀疑贾诩有什么私货谋划,你拐弯抹角不让曹操出兵是什么意思,会不会心向东吴?
然而他在曹昂面前居然说这话,也不好说是不是在故意试探。
贾诩想试试,曹昂是否如曹操一样多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