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人是外来户,是在十年前搬到村子里来的,据说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但对于这些,村民们并不是很关注,他们关注的是潘家出了一个读书人,是个秀才。
虽然秀才并不是官老爷,但是如果再进一步,便与他们这些泥腿子就不同了,因而大家都对潘家,尤其是潘家那位潘安平十分尊敬。
也是,毕竟潘安平是整个村子里唯一的读书人。
家中有着一儿养媳,还有着一老母,日子过得十分紧巴,潘安平手无缚鸡之力,每天也就在家苦读书,最多也就帮助自己母亲晒些药材,一家子全靠他那刚过门的妻子靠着织布纺纱换些银钱。
此时此刻,三间很小的茅草屋所在院落内,其中间正堂之中。
潘安平坐在木桌旁,对面坐着一年轻妇人,身上穿着破旧洗白的衣裳,头上的一头秀发用布巾包裹着,正是潘安平的妻子李秀英,而坐在她身旁的则是一苍老妇人,这妇人年老体衰,看上去一阵风都会将之吹倒,那正是潘安平的母亲潘氏。
“儿呀。。。。。。。今日从县城回来,你就一直坐着,也不读书,更不说话,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你说给为娘与秀英听一听,别都憋着心中,容易憋出病来!”潘氏叹了口气,看向自己儿子潘安平说道。
而这时,年轻妇人李秀英也开口说道:“夫君!婆婆说得对!你就跟妾身二人说说吧!”
“哎。。。。。。。。娘,秀英!你们有所不知,今日是县城内的陈诚陈老大人叫吾前去的,与我一起去的还有这附近十里八乡的学子!”潘安平叹了口气,说道。
“陈老大人?可是那位与郑和老大人齐名的陈诚大人!”潘氏显然不是普通妇人,她很久之前生在太原府一书香门第,自是了解朝堂之中的一些情况,后来嫁到潘家之后,潘家由原本的官宦人家,瞬间衰落,最终不得不远走他乡。
“那位老大人召集这么多学子可是为何?莫非是想支助夫君与众位学子继续考科举?”李秀英面露喜色,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
“不是的!”听得李秀英如此一说,潘安平却是一脸苦笑,回答道,而后他又说道:“老大人召集吾等只是想让吾等前往那海外汉华王国,去担任官吏,说是那汉华王国大统制求贤若渴,急需人才。。。。。。!”
“汉华王国?这是何国度?还是海外?这。。。。。”潘氏与李秀英一听,也愣住了。
潘安平所言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而这时,潘安平又道:“老大人最后单独还约见了吾,给了吾两个选择,一是继续考科举,他会支助吾银钱的,二是拿着他的亲笔信前往汉华王国,他会推荐吾得到那位大统制赏识的!。。。。。。”
说到这,潘安平又将陈诚对于汉华王国的一些情况说给了李秀英二人听。
在听完潘安平的叙述之后,李秀英二人也顿时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潘氏道:“儿呀!为娘觉得你还是继续考科举为好,那汉华王国的确是一个大好机会,但毕竟身在海外,又是东洋,那里。。。。。。。。!”
“夫君!娘说得是!吾等乃大明子民,若是出了大明去那汉华王国,虽然那里也有不少华夏子民,但毕竟。。。。。。。!何况娘年纪也大了,这舟车劳顿的,恐怕娘的身子受不住呀!”李秀英也劝说道。
听了二人之言,潘安平犹豫的天平瞬间倾向于留在大明。
然而就在第二天,陈诚却是亲自登门了,这让潘安平颇为惊讶,因为以陈诚的地位,别说是登门,就算是让他前往陈府也是他的荣幸。
“老大人。。。。。。您怎么来了!快请进请进!秀英,赶紧去烧水泡茶!娘,您赶紧出来!陈诚老大人来了!”看到陈诚与神话的老管家从马车上下来,潘安平受宠若惊,急忙将二人迎进了院子。
“坚之呀,老夫此次前来是想来劝劝你。。。。。。。那汉华王国大统制非凡人。。。。。。。你若是考科举,或许能够考中,但你也知道在大明,这种机率太小了,即使老夫支助你银钱,也很难保证你十年内一定能考中,倒是那汉华王国,若是有吾书信,凭借老夫的面子,那位大统制定会。。。。。。!”
第两百四十章瞒天过海!
潘家。
陈诚登门劝说已经过去三日之久了。潘安平始终还是拿不定主意。
他每天都坐在桌案前,默默思索着,连读书的心思都没有了。
一边是自己的家人,一边是自己的前途,这让他颇为为难。
不过,对于陈诚那日的一席话,他却是深有感触。
的确,他要想考中进士,至少也需要三五年时间,而且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若是时运不济,与前几次一样,恐怕他至少还得花费一二十年时间,算起来如今他已经二十五岁了,要是再等上一二十年,他就四十几岁了。
二十年呀!人生有几个二十年!他一介贫寒子弟,就算是入了官场又如何,没有人关照,没有人在背后撑腰,他顶天了也就一知府。
“哎。。。。。。。。吾潘安平难道就真的只能去往海外才能施展自己一身才华了嘛?”轻叹了一声,潘安平呢喃了一句。
而就当这时,屋外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开门!快开门!再不开门!老子就砸门了!”
“夫君!夫君!你快出来!那徐老爷的管家来了!应该是来催债的!”随着话落,妻子李秀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说道。
而这时,潘氏也闻声来到了正堂。
三人看着院子外一群人不停砸着院落外的竹木门,脸色大变!
这群人为何而来,他们深知。
这些年来,为了供他潘安平读书考科举,家中虽有妻子李秀英日夜操劳,但却依旧借了外债,而且不是个小数目,整整五十两。
这对于潘家而言绝对是一大笔钱!
对于这些,潘安平其实还不是最为担心的,他最担心的是这徐老爷家乃是致仕的官吏,据说其儿子还在朝堂之中担任高官,实力极大,就算是陈诚老大人,也很难帮助他们,何况那位徐老爷家的二儿子还十分好色,几次打秀英的主意,这让他极为担心。
因而潘安平思索再三,即刻站了起来,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似的,凭借着瘦弱身躯挡在了李秀英与自己母亲面前,说道:“娘,秀英,你二人躲到房间之中去!吾去会会他们!你们放心,吾不会冲动行事的!待到打发了他们,吾三人便收拾行装去县城找陈诚老大人!咱们出海去汉华王国!”
“儿呀!你真的考虑好了!”潘氏一听,顿时一愣,而后惊讶道。
“夫君!娘的身体恐怕。。。。。。!”
“秀英!你不要再劝了!为娘已经老人,只要你们二人能够没事!为娘便死而无憾了!娘知道这徐家来者不善,是冲着秀英你来的,若是不离开吉安,恐怕。。。。。。。!”
“儿呀!你去吧!为娘支持你!”潘氏说得很决绝,她望着自己的儿子与儿媳,便准备走入厨房。
这时,院落大门被砸得更响了:“开门!开门!赶紧开门!再不开门!吾等便杀进去了!”
“秀英!赶紧拉住娘,别让她做傻事,为夫去去就来!”说着,潘安平打开了正堂大门,走到院子里,看了一眼院落的竹木门外一群人,即刻上前打开了门。
眼前的是一群凶神恶煞的壮汉,领头的是一个管家打扮的中年男子。
对于此人,潘安平再认识不过了,这是徐家有名的狗腿子,专门帮助徐家干一些恶事。
“徐管家!那五十两银钱,你给吾三日!三日之后你再来取!吾连本带利一起还上!如何?”潘安平一脸正气,用瘦弱的身躯挡在门内对着院落外一众人道。
听到潘安平如此回复,这让徐管家颇为意外,但他是个聪明人,这潘安平毕竟有着秀才身份,不好来硬的,何况徐家尽管横行霸道,但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如杀人这种事,徐家一般是不会做的。
“三天?潘安平,你家拿得出五十两嘛,何况还连本带利!”徐管家却是连连冷笑,质疑道。
“这就无需你徐管家操心了!吾自有办法!三日之后,你来拿!过期不候!”说着潘安平直接将门一关,便转身朝着屋内走去。
那徐管家一见潘安平如此对待他们,尽管愤怒的不行,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逼迫,而是冷冷对着身后之人道:“走!吾等回去!去见二少爷!”
“管家。。。。。吾等就这么走了!要不直接砸了潘家得了,这潘家又不是什么有权有势人家!”
“闭嘴!回去!”还未待到身后的狗腿子把话说完,那徐管家立即吼了一句,转身带着众人离开了。
一刻钟之后,潘安平见院落外没了动静,便立即回到了屋内,招呼自己的妻子李秀英与自己母亲收拾好行装,待到天黑之后,即刻前往吉安县城,待天亮开城门之后,即刻去找陈诚帮忙离开吉安。
。。。。。。。。。。。。
三日一晃便过去了,待到那徐管家一行人拥护着一年轻公子到达潘安平家门外时,却发现潘安平一家早已不知去向。那年轻公子不禁破口大骂,大骂了那徐管家一顿,而后即刻让其四处派人查找潘安平一家下落,但他们注定查不到潘安平一家去向了,因为此时他们一家人早就被陈诚安排前往广西,在那里有陈诚安排的人,那人会帮忙联系前往东阳港的商船,让他们一家子顺路前往汉华王国的。
。。。。。。。。。
当然,与他们一起同行的还有二十人,这二十人都是陈诚认定为有才之人,尽管对于考科举不在行,但他们对格物颇为感兴趣。
除此之外,陈诚还安排了第二批人前往广西,这批人是工匠,不过大多都是一些木匠以及其他不重要的工匠,至于火药火器工匠,陈诚花了大力气,也只搜寻到了四个因为各种缘故不受待见的火药工匠。
办完这两件事之后,陈诚这才长长松了口气,他这已经算是完成了李江交代的两件大事了,如此就只剩下结交宫中之人这件颇为棘手的大事了。
“哎。。。。。。。!这最后一件事,即使是老夫,也十分为难,闹不好吾陈家恐怕就。。。。。。。。家翁!家翁。。。。。。。应天府传来消息,说是陛下下了旨,让郑和老大人与王守备即刻前往福建,准备有一次下西洋之事!”
“哦。。。。。。。!陛下真的下旨了?”
第两百四十一章吃了熊心豹子胆!
汉华王国东阳县城。
议事大堂后厅之中,又是新的一天,一大早,李江就来了这里,坐在桌案前,望着桌子上一大堆文书,他就一阵恶心头痛。
自建国以来,虽然他设立的各司各局都在正常运转,但其上并未设置如大明那般的内阁,因而他这个大统制需要处理许多大事,尤其是一些棘手的事情,他都必须过目处置,即使是尚阳也只能将问题整理成文书递到他这里来。
“唉……看来不得不设立一个类似大明内阁的机构了,否则这天天处理各种公文,准得累死,这皇帝的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难怪古时候的皇帝都死得早,敢情是操劳过度累死的……”
一阵苦笑过后,李江嘀咕了几句,不由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
过了一会,他觉得好多了,便拿起了那一本本奏折式的文书查看起来。
“咦……新浦县东阳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典礼?尚阳让我去?这点小事,他也让我去!这家伙不知道我日日忙的连饭都吃不好吗?”骂了一句,徐长生随即在其上写了几个字“由你代吾前去即可!”
批复后,他便将手中文书放到了一侧,而后又拿起了另外一份文书,一瞧发现是方国民的奏报,他在奏报之中向李江要大量煤炭,说什么泥炭不够,新浦县运来的泥炭不足以供应日夜壮大的工坊冶炼需求了,还说泥炭品质不足,导致冶炼出钢铁易脆。
“煤炭品质不高,产量也不足?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目前新几内亚岛以及周围都没有什么大型煤矿,看来只得去安南把未来那个鸿基煤矿给占据了,那里的煤炭开采容易,产量高,而且品质十分不错……”
“不过运输倒是比较麻烦……算了,先将其拿下再说,我记得蓝英发来情报说这区域暂时还处在大明征南军控制下,运作一番,占据那煤矿应该没什么困难,大不了给柳升送去一些军械火器……!嗯!就这样办!”
自言自语说了几句,李江又拿起了第三份文书看起来,片刻之后,他发现这文书上所写的是造船坊出现的一些问题,自从王海滨与郑全二人前往倭国探查航路后,这造船坊之事就被李江临时任命的市舶司主事陈古所管理着。
他一上任,便开始对郑全在任时所定下的一些规矩做了一定改革,而这些改变,他都写在了这份文书奏报之中了。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