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三十三章旧港叛军的游击战术!
看完这封所谓的特级加急文书,李江真的是哭笑不得,原来这就是特级加急文书的内容,这都什么跟什么!那位坐在龙椅上的大明陛下还真是瞎操心。
这一次不够!还来第二次!有完没完呀!
没错,这份标明是特级加急文书的内容上并无多大事,也就说了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兰芳社设在京师分舵的负责人言说,京师内最近一段时间又传出大明那位陛下将要下降皇室宗亲女子给李江。而且还传出人选可能是那位汉王陛下的一个私生女。
先不说这事情是不是真的,就是这私生女身份,李江觉得就很不靠谱。
要知道赐婚一事关系重大,如果那位陛下真的考虑赐婚一个私生女给李江,那大明的脸面将会被丢尽。
再说,此前就算是赐婚一位宗室县主都遭到了众人反对,现如今居然将一位原本的亲王女儿嫁给李江,这会遭到多少大臣反对尚可未知,可那汉王是谁,那可是那位陛下的亲叔叔,而且还是犯了造反大嘴,已经被处死了的亲王。
对于这样的身份,赐婚一个私生女,这会让天下大臣与百姓们怎么看!
还有,毕竟这样的赐婚对于大明而言,都是一次政治婚姻,这对于天朝上国尤其是大明朝而言,是不宜大肆宣扬的,怎会这么快就闹得沸沸扬扬。
所以李江觉得这应该是有人不希望赐婚能够顺利进行,甚至对汉华王国极为反感警惕,说不定就是那位陛下自导自演的。
“看来大明那位陛下还是对汉华王国极为警惕呀!不过按照真实历史,那位应该在大明宣德十年便会英年早逝,如此看来还有五六年时间。。。。。。!”
“若是换成之后的明英宗,或许大明也会如此。。。。。。。关键还在于三杨与其他重臣的态度!”
“三杨就不用说了,典型的儒家大臣!而其他重臣之中英国公张辅应该是最为清醒的一人,他或许是知晓了放任汉华王国这般下去,迟早会掌控整个海外诸国的!到那时,对于大明而言,可是一个极大的潜在威胁!所以他应该也是极力反对赐婚的!”
“哎。。。。。。我担心这些做啥。。。。。。。莫非我是真的想要找个女人呢?”李江微微摇头,不由得一阵苦笑,没有再继续思索这些。
。。。。。。。。。。
马六甲海峡南岸,旧港。
城内,宣慰司府邸之中后厅内。
施二姐捏着一份信件,眉头紧锁,若有所思着。
尽管如今旧港与汉华王国重修旧好了,但经历了之前一系列事情之后,旧港的威望每况愈下,早就大不如前了。
如今,再加上旧港所控制的领土之中潜藏着施信这等反对她的势力存在,此时的旧港已然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
这不,麻烦来了,就在近日,施二姐收到了属下的禀告,言说离旧港城不远的离阳城来了许多难民,这些难民大部分都是从周边黎代国、那孤儿国、苏门答腊国乘船过来的。
自从三国被汉华王国攻破王都,俘虏国王之后,其三国国内的贵族根本没有想要换回他们国王的心思,他们只想着争权夺利,登上国王宝座。
更糟糕的是,这三国本就有仇,在三国产生新的国王之后,三国便开始了互相征伐,如此便产生了大量的难民。
而此时的旧港离三国是非常近的,这样一来,难民们觉得旧港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便跋山涉水来到了旧港所控制的区域。
若是放到以前,这些人的到来对于施二姐确实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些人可是免费劳动力,但是现如今,施二姐对此却是极为担忧的。
因为他们是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旦被施信等人利用,煽动他们作乱,那就不妙了。
可若是不收留他们将其驱逐出境,那对于旧港而言,其威望将会进一步降低,对于周边的影响力也会随之下降。
更重要的是,一旦派兵前往,会不会适得其反令得这些难民反抗了?
要知道那可是几万人,不是一个小数目!
思来想去,施二姐觉得还是将其驱逐出离阳城,将他们安置到旧港所能控制的边境区域,任凭他们自生自灭。
可是施二姐却不曾想到,此时离阳城外难民营之中,他们似乎都得到了什么指示,开始了串联,很快当天夜里,一场冲击离阳城的袭击便发生了。
这场袭击似乎是预谋已久的,在经过里应外合的双重攻击之后,离阳城被攻陷了。
而且很快,施信宣布接管离阳城,开启了又一轮反攻施二姐的叛乱。
施信这次组织的叛军相比之前那次似乎要弱许多,但是这一次他学聪明了,并未立即率军去攻打旧港城,而是率领着麾下精锐与许多乌合之众开始攻打周围城镇与渔港,而且根本不计较一城得失,他似乎有意获得更多人口。
如此一来,他麾下叛军人数越来越多,不到十天,他就攻占了十多个小城镇,七八个渔港,席卷了近四万人。
尽管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但精锐也有三千人,算是一股极不小的势力了。
对此,施二姐自然立马组织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水陆两相夹击,可是换来的而是施信避开了旧港宣慰司主力大军,专门袭击薄弱地区,令这次征讨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根本不起作用。
宣慰司府。
得知战报的施二姐一拳捶在了桌案上,大骂道:“混蛋!”
“去!将水师统领章将军叫来!就说吾有要事与其商议!”暴怒的施二姐稍稍冷静之后,随即对着外面的守卫喊了一声。
“是!大人!”
很快,章恒便匆匆赶来了,他刚一见到施二姐,就听得施二姐道:“章将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不是说你的水师即使没有你指挥也能打败施信吗?为何这战报说水师连施信叛军的踪迹都没摸到?”
“宣慰使!这。。。。。。。!”面对施二姐的责问,章恒低着头,迟疑了许久,脸色很不好看。
第三百三十四章大明的移民贸易!
章恒额头直冒,他低着头,不敢直视坐在上方的施二姐。
说真的,对于能否灭掉施信,他真没有什么把握,实在是施信太狡猾了,他所率领的水师对于战局根本没有什么帮助。
而且不仅对战局影响不大,反倒耗费钱粮众多,已经引起许多旧港宣慰司的大臣抱怨了。
也是,这水师耗费钱粮相比陆战士卒要多许多,难怪有许多大臣抱怨。
“章将军!章恒!你就直言相告,能否一战平定施信所率领的叛军?”施二姐冷冷盯着章恒,大声呵斥道。
“这。。。。。。。宣慰使大人。。。。。。末将末将。。。。。还得看负责陆上作战的刘将军意思。。。。毕竟他才是主将!”章恒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随即回答道。
“哎。。。。。。你退下吧!”听到章恒如此一说,施二姐算是明白他的话中意思了,叹了口气之后,随即言道。
。。。。。。。。。。。。
对于旧港宣慰司的尴尬,此时的李江却是不知,而且就算他知道,他也没有什么心思去管这些闲事,因为他此时正在为其他事情而烦恼着。
原来,就在昨日,东阳港来了一艏从祁阳府而来的快船,快船是送信舰船,远在北美洲的菲利普送来书信,言说急需移民前往金山港!而且至少是移民五千人!”
对于他的书信,李江左看右看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五千人说多也不多,但说少也不少,尤其是将其运送到北美洲去,这么远的路程,先不说移民们会不会愿意,就算强制性要求,这么多运输,需要的舰船可不少,而且路途遥远,恐怕从这里移民到北美洲,海上的死亡率会很高。
当然,这事情必须完成,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此时此刻,李江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毕竟这些可都是华夏移民,每死一个,李江都觉得很心疼。
“哎。。。。。。。。算了!算了!反正这事迟早也要办!长痛不如短痛,怎不能一直这样拖着,迟早是要走出第一步的!”
微微叹了口气,李江想起了前两日徐海东报告说有一批五千华夏移民将会从小琉球移民到东阳港。
这批人大多都是福建人,而且以渔民居多,他们之中都是因为当地土地太过缺乏,加上鱼税严重,不得不来到小琉球岛讨生活的。
后来他们看到了汉华王国高标准的移民条件,一狠心,便有许多人直接带着一家子出了海逃了出来。
而随着逃亡的渔民一多,当地官府自然是发觉了不对劲,于是巡检司等当地官员即刻一查,便发现了小琉球岛上有着外藩之人占据一事。
此事其实本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那小琉球岛,当地官员虽有所耳闻,可对于这等海外蛮夷之地,当地官员根本看不上。
但如今此事涉及到了大量渔民外逃一事,当地官员不得不一边派遣水师前往小琉球岛责问,一边上报了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很快,此事的前因后果也跟着被查了出来,对此,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一瞧此事关系重大,涉及到了汉华王国,立马就上奏了朝廷。
朝廷的一众重臣对此是议论纷纷,联名上奏,劝说那位陛下即刻派遣水师前往小琉球岛追回那些渔民,并且通报汉华王国,让其做出解释,若不能做出合理解释,那就开战!
当时,李江为此还做了重要批示,严令格纳斯密切关注此事,并且派遣舰队迅速北上,若是大明真的开战,那就战!
好在,当时那位陛下还是比较冷静的,他们只是让汉华王国下不为例,并且私下将国内许多人贩子给抓进了大牢,并且严令国内任何人都不准再做汉华王国的生意以示惩戒。
这样的经济制裁,李江当时气得直咬牙,但也拿大明没有办法,毕竟此时的大明虽然不想再下西洋或者东洋水师远征了,但是保不定那位陛下不顾一切真的对汉华王国开战。
要知道,如今汉华王国与大明的番国与宗主国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甚至可以说已经只差一步便会变成敌对国。
如果这时候汉华王国或者是大明再做出刺激双方的事情来,那战争便是一触即发。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李江尽可能的平息了此事,做出了一定让步,他不仅送了一批银钱给大明,而且还送了一批淘汰的火炮送给大明。
如此,大明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那位陛下也顺着这个台阶下达圣旨此事就此了结。
但对于赐婚一事,再也不提了,甚至连一丝风声都没有再传出来了。
而且,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大明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令得几乎所有大明官员都把目光吸引到那些大事上面去了。
原来,就在大明宣德四年刚刚到来后不久,也就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北方瓦剌、鞑靼等各蒙古部落开始大规模袭击大明北部边陲之地,长城附近烽火四起,战报是一个接着一个送达京师,令此时的大明官场极为头疼。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广西四处两地的番民起义再次死灰复燃,让那位陛下已经顾不得东南海外那小岛之事了。
事实上,除了福建的官场还有些人在议论纷纷,大部分人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其他地方的官员,都没有在说起此事,似乎这一切从未发生过。
其实也是,对于汉华王国,如果不是经常接触或者是朝廷内的官员,亦或者是那些大海商,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汉华王国,更不知道在那遥远的海外是个什么模样,所以他们对于汉华王国移民一事根本就不关系。
倒是一些福建广西、广东境内的乞丐或者混不下去的人,对此极为心动,毕竟汉华王国的移民政策他们多少也听说过一些,他们觉得汉华王国的移民待遇实在太高了,高到他们都有些不敢置信,这哪是移民呀!这根本就是去做大地主呀!
安置费每人十两,无论是男女老幼,而且到达汉华王国任何地域之后,都会送与每人二十亩土地,前三年免赋税,种子等都是汉华王国官府为其提供亦或者使用很低廉的价格租借。
这样的待遇,对于他们这些无家可归之人而言,你说他们能不心动吗?
所以,即使大明朝廷以及当地官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向汉华王国移民是重罪,但也挡不住大量乞丐以及十分贫困的人出海的念头,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这几个沿海地区的人。
而且随着徐海东精心准备的移民待遇越来越高,甚至对那些大海商或者其他大牙行的人开出天价,这样的移民生意更加火热了。
这不,就在这一个月时间内,在广西、广东、福建三地许多偏远的小渔村,都出现了许多神秘的大船,而且这些大船停靠在渔村的这几天,会陆陆续续有不少人被运送到这里来,他们大多都是一些乞丐或者穷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