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他即刻下命令道:“除了留守人员之外,其余各营即刻集结,前往占城国与柬埔寨国边境,水师封锁占城!”
“是!总兵大人!”
…………
与此同时,身处在旧港的李江也得到了柳升大军瓦解成两部分的消息,他在沉思片刻之后,立即下达了全军一级警戒的命令。
除此之外,他还严令兰芳社密切关注大明军队与黎利施信联军。
但随后,他又下令兰芳社暹罗国分部重点关注暹罗王锁统帅的那十五万大军。
这时候,数个势力都集结到了柬埔寨这一片区域,大战是一触即发。
为了随时应对局势突变,李江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以免被弄得措手不及。
只是他不曾想到,就在他下令全军进入战斗警戒时,北方大明京师以北大同边疆重城,草原之上的瓦剌大军已经开始聚集在城下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摩擦不断!
瓦剌,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元朝时期称为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漠西蒙。
瓦剌的意思是邻近者;后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
最初,这支蒙古族分支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地区),到了元朝时期便开始南下,定居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
到了明朝前期,瓦剌在蒙古高原争战鞑靼部,明廷赐以汉文官印,命其统辖诸部,后多次进贡。也先取代北元皇帝脱脱不花而建瓦剌帝国,达极盛阶段,他被杀后瓦剌诸部分散于西域。
这就是原本时空瓦剌的历史,李江也仅仅只是知道这些,至于具体细节,他就不清楚了,何况这时空因为李江的到来,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起码上次宣宗击败朵颜三卫时,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的瓦剌虽然如历史上那般击败了鞑靼,但因为大明此时死了皇帝,新帝刚登基,所以瓦剌大军急不可耐的开始了南下袭击大明边疆。
要知道如果放到原本历史时空,瓦剌需要到十年之后才会大规模南下,而且那时候还酿成了明朝时期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大同府外,偏东一百五十里处,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不急不缓的南下,观其人数至少有三万大军。
而这时候,大同府另外一个方向,又是三万骑兵。
两支大军一明一暗,互为犄角。
而此时大明的九边重镇其实还只是一个雏形,并未建立,只有到了弘治年间,大明九边重镇才正式设立。
而如今,北部边境从辽东一直到宁夏则是由九大藩王镇守。
要说这九大藩王的设立,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大肆分封藩王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南京建国之后,由南控北治天下,北元残部依旧侵略骚扰着大明的北方。因此朱元璋特地设立塞王拱卫中央,防守边塞,抵御蒙古入侵。他们有着开疆拓土之责,据要塞而守进行屯田生产。
而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有着军事指挥权,王府护卫少的有3000人,多的达到20000人,而且这共有九位九位这样的藩王,因有着防御蒙古女真等侵扰的众人,所以拥有着大量的军队,盘踞在北方。
就李江所知,明太祖分封了秦王朱樉,建藩陕西西安府;晋王朱棡,建藩山西太原府;燕王朱棣,建藩北平府;代王朱桂,建藩山西大同府;肃王朱楧,建藩平凉府;辽王朱植,建藩广宁府;庆王朱栴,建藩韦州;宁王朱权,建藩大宁卫;谷王朱橞,建藩上谷宣府;韩王朱松,建藩辽东开原。
而兵力最多的是燕王朱棣拥兵十万,还有宁王朱权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为诸王之最。建文帝时期塞王格局就变得不同了,前有建文帝削藩,后有燕王登基称帝,迁徙塞王。
所以这时候,大明北部边境,虽然藩王势力还存在,但是实力已经大为被削弱了。
而且随着永乐后期,太宗朱棣数次北伐,藩王所属士卒进一步抽调,实力早就大不如前了。
本来这对于大明皇室而言是一件大好事,毕竟大明皇帝都深知藩王势力过强会威胁皇帝的位子,远的不说,就拿太宗朱棣,便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不管是后来的仁宗还是刚刚驾崩的宣宗,都对边境的藩王极为提防。
也正是如此,导致这些藩王不得不将心思转移到享乐之上,如此便违背了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镇守边境的初衷,从而让边境局势急转直下。
李江记得,原本时空似乎就是在宣宗后期,英宗初期,这段时间,北部草原势力再次强大起来,到了弘治隆庆等时期,草原势力依旧十分强壮,只有到了明末时期,随着女真族崛起,草原势力才逐渐走向了衰落。
“看来必须得防备了!对了倒是可以引诱那些女真部落的女真野人让他们去劫掠草原战马,这样一来便可……不行……这样做效力太慢了……”
“呃……算了!我在这里操什么心,大明都没有操心了……”李江这时候不禁苦笑了一声,没有再继续深究下去。
此时此刻,他非常清楚,就算汉华王国想要帮忙,也是有心无力,这中间隔的实在太远了。
何况汉华王国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并不好,这时候就算汉华王国想要帮忙,大明也不会同意的。
…………
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内,李江一直坐镇在旧港,每天看着兰芳社送来的战报,他的心思也逐渐放到了接下来的大战之上。
就目前情报来看,汉华王国与大明对上的机率并不大,因为大明军队在那位英国公率领下一直停留在了金边,便没有继续进行追击了。
而柳升等少数人马被追击到了海边,依靠暹罗国的力量这才撤到了暹罗国境内。
而逃往占城的另外一部分柳升麾下士卒则被安排到了满者伯夷国,去管理那些土著去了。
他们的人数虽然只有三千多人,但胜在都是精兵,有着这些人存在,满者伯夷国的那些土邦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而施信与黎利则率领数万大军驻守在占城国边境,已经好几次跟汉华王国军队交战了。
但每次都是惨败而归,可他们并未放弃,而是在大明的支持下,数次冲击汉华王国所占领的区域。
对此,李江亲自下了命令,让水师一路北上,滋扰安南所在区域,顺便还袭击了琼州岛,掠夺了一多万人口。
当然,这事做的十分隐秘,就算大明一方知晓,也拿不出证据。
何况,大明一方似乎也不想正面跟汉华王国开战,而只是支援黎利与施信,希望他们能够担当这个先锋,与汉华王国交战。
黎利与施信当然也不笨,他们拿了好处,也只是做做样子,并未大规模进攻。
第四百四十九章各怀心思
边境摩擦持续了一个半月,直到一支使团到达旧港,这样的摩擦才停下。
来者乃是大明的使团,只不过其中还混入了黎利与施信派来的人,这一支混合使团前来目的自然不言而喻,李江也没有跟他们摆谱,直接接见了他们。
旧港原本的宣慰司衙门之中,一番行礼之后,李江打量了站在他面前的三道人影。
领头之人,李江刚好认识,张辅的侄儿张林,而其后一个是黎利派来的使者一个则是施信派来的使者。
那二人,李江自动忽略了,张林此人心机颇深,李江明白他这次作为使者,必定是有备而来。
果然,张林见到李江之后,就首先开口了:“拜见大统制,此行英国公派吾等前来为汉华王国与大明和平而来……”
“停……!我可以答应!但有条件!”
还未等张林说完,李江便开口了。
事实上李江也猜到了他来的目的,所以根本不给张林继续说下去的时间。
“大统制请说!”张林对此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不慌不忙说道。
“若要和平很简单!双方合作移民,大明国内只要是流民或者是罪犯均可移民到我汉华王国来,我汉华王国可以给物资给钱!就算是将柳升交到尔等手中也可以!”李江望着底下站着的三人,微微一笑,沉沉说道。
“哦……此事关系重大,容吾向英国公禀明……不如吾先与大统制商议柳升问题!”
张林说完,他身后的两名使者顿时闪过一道异色,但很快就消失了。
不过这还是被李江给捕捉到了,他惊异的扫了这二人一眼,默默不语。
片刻之后,他道:“柳升并不会在我汉华王国之内,据我汉华王国查探,他此时已入暹罗国,贵使何不如前往暹罗国!”
“大统制客气了!若是汉华王国与吾大明一起联合进攻,大明必当划一半地域与人口给汉华王国!”张林说着,突然抛出了一个惊人的条件,这时候他后者两名使者顿时有些着急了。
但就当二人正准备开口时,却见李江道:“贵使可做主?”
李江这么一问,张林依旧不慌不忙答道:“自然可以!”
听得此言,李江再次陷入了沉思当中,一会之后,他看向了张林身后二人:“黎利与施信也是这意思?”
听得了李江询问,那两使者面面相觑,见张林也望了过来,他们低下头,似乎也在沉思。
些许之后,他二人却是一个摇头一个点头。
点头的是那黎利派来的使者,而摇头的则是施信派来的使者。
黎利之所以没意见,是因为他本就不想掺和暹罗国之事,而施信不同,他的地盘夹在黎利与汉华王国中间,如果长时间下去,肯定是会拖死,所以他需要另找地盘。
可是现在很明显他派来的使者底气不足,所以在摇头之后,他又连忙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大统制容吾回禀吾家主翁!”
“咳咳……还真是有趣!既然尔等无法做主,那便回去吧,派个能够做主的前来难道不好吗!”李江的嘲讽让在场几人都有些微怒,但没办法,他们身在汉华王国地盘之上,必须小心谨慎,以防自己身家性命被人取了。
…………
李江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赶走张林三人,而是容许他们派遣下人返回禀明,再作商议。
三日之后,三方都得到了消息,又是两日之后,三名使者皆都得到了恢复。
驿馆之中。
张林微微一笑,拿着回复,似乎并未出乎他预料,而另外两名使者便不同了,他们的脸色顿时大变,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生了大病了。
第二日,这两名使者灰溜溜的离开了,只有张林留了下来,继续和李江商议大明与汉华王国和平并且合作事宜。
而时间这一晃便是半个月过去了,在这半个月之内,西洋非常安静,各方势力都未有所异动,半个月之后,大明军队开始向暹罗边境集结,而施信与黎利的联军则迅速北上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这期间,两人都十分警惕对方,好在双方都克制住了,并未互相偷袭。
他们也非常清楚,这时候开战无异于自寻死路,给别人捡便宜,所以他们回去之后,一边大肆掠夺,一边扩充军队。
弄得整个安南是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但没办法,现如今他们两方最主要的就是扩军,谁还去管麾下老百姓死活。
如此一来,安南民间的百姓大量逃亡,开始向安南南部占城或者逃向南掌亦或者是琼州。
但这些人都是2有一定势力之人,而那些低沉考百姓,就只能躲进丛林山上,根本不敢在城内或者是村落之中了。
其实,不仅仅是安南,如今的占城,除了汉华王国所占据的地盘还算安稳,柬埔寨,南掌等两国早就人烟稀少,百姓四散逃亡了。
而南掌王室与原本吴哥王朝王室更是没有了继承人,已然快消失了。
至于那暹罗国,也是麻烦不断,不仅仅是柳升,国内许多野心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再加上大明军队陈兵在边境,让暹罗王大为苦恼。
而这时候,汉华王国水师也开始封锁打压暹罗国好不容易建立的水师,一连好几天都在击沉暹罗国舰船。
暹罗王这时候明白,汉华王国与大明联合在了一起,而他们打出的口号便是让暹罗王交出柳升,否则他们将进攻暹罗国。
暹罗王那个气呀,你说大明打出这个口号也就算了,还说得过去,但你汉华王国可是与柳升有过深度合作的,这时候翻脸,不可谓不无耻,而且此时柳升那群人对于暹罗国来说也是入侵者,他巴不得柳升被剿灭了,你们干嘛进攻暹罗国,一起合作不好嘛!
这明摆着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嘛!
但那又如何,暹罗王很清楚自己根本不能指望大明会退步,因为大明这时候打出这个口号,明摆着就是想入侵暹罗。
第四百五十章攻城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