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洋超级帝国-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占城港其实乃是原本是占城国一个港口,也位于马六甲海峡入口处,当汉华王国军队占领这里之后,就将其划定为了汉华王国固有领地,这里处于旧港管辖,港口不算特别大,但也不小,每天来往的商船有许多,大多都是前往临高,或者安南的。
  李江之所以要到这里来,是为了一个人,准确的说是一个接近七十岁的老人。
  在古代,六十就算是高寿了,何况是七十岁的老寿星。
  而此人名唤塔拉巴,是个占城人,李江到这来亲自接见他,其实是为了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因为他在占城国已经是神话般人物。
  就拿他前半生来说吧,他本来是当地一个部族的继承人,可是因为自己弟弟谋权篡位,导致他不得不出逃,而在出逃途中又遭遇了风暴,来到了琼州府,后来结识了当地的黎族头领,而后他又返回了占城,夺回了属于自己的部族,后来他曾经辅助过好几任占城国国王,每一次都是自动请辞,到了如今接近七十了,身体还很硬朗。
  而占城港附近的领地原本就是他们部落的封地,之前李江派人将大部分当地人以各种名义移出大半之后,剩下的当地人就隐隐以此人为首了。
  对于这样的人,李江深知其影响力,所以选择了拉拢,而对方似乎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主动配合,否则当地的的许多人如何会乖乖的前往李江给他们安排的地方。
  然而现如今,李江听说此人已经久病在床了,看来也是命不久矣,所以李江来此就是为了作秀,接见一下他,以安当地人的心。
  而对方对于李江的到来似乎也不意外,没说两句话就咽了气,临终前,还发布了一份命令,让当地人全都归化为汉华王国国民,并且世代不得背叛,甚至可以主动学习华夏文化,成为真正的汉华人。
  此人这般识趣,自然是李江所没有料到的,事实上汉华王国占据的占城国领地其实只是占城国南部一些区域,这些区域靠近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李江为了稳固汉华王国的统治,一方面大肆移民,移出当地人,移入大量的汉华王国华夏人,另一方面则是收买当地人,教化他们华夏文化,可之前因为这老头存在,一直都不是很理想。
  现在这老头下了命令,当地的一些上座教僧侣等宗教人士也纷纷配合,当地人也自然没有了抵触情绪。
  不得不说着老头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如果能够在临终前配合李江收拢当地人的心,李江也肯定会投桃报李,不会再限制当地人了。
  这是阳谋!李江也不得不感叹这老头极为明智!
  好在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李江也乐得自在。
  稳定了占城港附近的民心之后,李江又马不停蹄的乘船一路向西,沿着马六甲海峡开始了巡视,这一次他准备前往缅甸靠海的几个港口,那里虽然不是汉华王国的直属领地,但也是海外领地,也就是所谓的殖民地。
  相比之下,与原本历史时空不同的是,汉华王国的殖民地其实并不建立在殖民当地人的基础上,而是以商路交流开道,所获得的财富几乎全都是商税或者原材料的方式,不仅当地人赚了钱,富裕了起来,就连汉华王国本身也获得大量利益,可谓是双赢。
  也因此,不少当地人纷纷跑到了汉华王国所在的海外领地来谋求一丝发财的机会,而这也间接导致汉华王国的海外领地人口暴涨。
  其实不仅仅是缅甸的海外领地,其他汉华王国的海外领地同样如此。
  或许唯一利益受损的还是那些奴隶主或者部族,毕竟损失了大量人口,这才是他们损失最大的一笔财富。
  可是他们会在乎吗,这些奴隶主与势力根本不敢反抗,更不敢说不,毕竟汉华王国的实力摆在那,而且他们也因为商路畅通获得了大量物资与奢侈品,让他们的生活大大提高了,因而与自己美好的生活相比,他们干脆就直接忽视了人口流失这个重大问题。
  当然,人口的暴增,既给了海外领地迅速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就比如治安问题就是一个让当地汉华王国官员头疼的问题,为此,李江还亲自过问了此事。
  这不,当李江乘船在水师舰队护送下返回到旧港时,就遇上了一件事。


第五百五十一章学政的奏折!

  汉华王国如今已经算是海外第一强国了,唯一限制汉华王国发展的或许就只有人口太少这个大问题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汉华王国内部就没有任何隐患了,就拿李江最近遇上的一事来说吧。
  汉华王国因为领地太广,过于分散的缘故,所以一直以来各府各县上报的奏折都会走加急快船送达。
  这天,由于李江本身没有处于东阳城,所以从祁阳府而来送信的快船不得不将书信文书等送到了旧港。
  至于他们为何不交与政务堂处置,那是因为这份书信乃是祁阳府的学政江大人亲笔书信,要求必须送达李江这位大统制亲自处置,所以尚阳与徐海东一商议便决定原封不动的转成给尚在旧港的李江。
  李江得到这份书信的时候,一开始也很纳闷,对于祁阳府的学政,其实他并不了解,作为一府专管府内教育的官员,他的品级不算太高,这样的人,李江是不会有什么印象的。
  可是此人为何一定要让李江亲自看这份书信了,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秘不成?
  李江想了想,也没有想出这其中的关键,于是他随即打开了信,发现里面有着不少信纸,信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至少也有数千字,因为都是文言文,所以内容相对很多。
  在信中,这位学政详细言明了他要说的问题,原来自从李江下令在各府各县设立县学堂,府学院之后,各地也陆陆续续开始了修建,至于教瑜,也是从东阳城学院调拨,倒也勉强够用。
  然而这位学政却在信中指出,这些教瑜因为不熟悉当地的情况,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还很严重,如果处理不慎,将会出现负面印象。
  而这也是这位学政亲笔书信,并且报给李江亲自处置的原因。
  原来,此人在信中指出,当地许多很早就归化的部族虽然都融入了华夏文化,但是一些习性还是没有改变,而后又随着汉华王国开国,许多土著将领如格纳斯,菲利普等从龙之臣步步高升,一些归化土著也开始变得骄阳跋扈起来,尤其是在学堂时,因为上课的需要,从东阳城调拨的教瑜时常会与之发生冲突,甚至在祁阳府还发生过有当地归化土著冲击学堂的事件发生。
  尽管最后都完美平息了,可是因为开国功臣之中又不少形成的勋贵家族,导致这种分歧依然存在。
  其实,这不仅仅是汉华王国的问题,实际上在华夏,每一次开国,都会多多少少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些开国功臣后裔或者开国功臣的家族,都会因为自己祖先或者某某是开国功臣,仗着其威名大肆胡来,不管是汉朝初期,还是唐朝初期,即使是如今的大明开国之后,也都是如此。
  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无法避免的,毕竟历史上那些关陇门阀与山东豪强都是这样形成的,也正是如此,历代统治者都对其十分的不满,也正是如此,这位学政才会上书李江,想要李江对此警惕。
  没错!
  这位学政其实根本不是说学堂问题,而是间接说的是开国勋贵之后或者家族肆意妄为的问题。
  而对于这些,李江自然也看出了这位学政所表达的其中含义。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李江也明白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他一直没有去深究,因为这些开国勋贵背后的家族或者后裔虽然有些地方做的不好,但也没有犯下什么大错或者天怒人怨的事情来。
  可现在看来,李江觉得是时候有必要敲打他们一下了!
  否则,待到将来更加过分的事情惹出来,到那时就不不好处置了!
  想到这,李江随即决定返回东阳城,召集诸位心腹大臣,开始商议此事,务必想出一个解决的方案,至少得让这些开国勋贵知道,不要以为自己是开国功臣就可以让自己的家族为所欲为。
  于是,当李江一返回东阳城,就开始召集了尚阳等数位心腹重臣商议如何限制开国勋贵背后家族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番将,也就是所谓的归化土著,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夏威夷,也就是汉华王国祁阳府归化的土著。
  这些人原本是非常淳朴的,可是环境能够改变人,当他们的生活富足起来之后,家族或者说部族之中有高官之后,他们的心态就变了,这也是人之本性,李江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这次只是敲打,而不是提起屠刀。
  当然,对于开国勋贵,武将是一方面,文臣也是一方面,作为政务堂的两位大佬,尚阳与徐海东无疑是绕不过去的两位重臣,而他们二人也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功高盖住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在朝议之后,就迅速回到了家中,告诫自己的亲人与亲戚,务必要低调行事,否则他们将会大义灭亲,绝不留情。
  尚阳更是在回到自己家中之后,画了一副唐朝郭子仪的画像摆在前厅,让自己的子孙每天瞻仰,以时刻谨记郭子仪家族的家训。
  。。。。。。。。。。
  经过这一番整肃之后,李江通过复兴社的密谍得到了最终的结果,说真的,李江也没想到这些开国勋贵家族有这么多问题,但同时也没有料到这些开国勋贵这般狠心,许多人一回到家,直接就叫来自己家族所有人,亲自一个个询问,一旦查出一丁点问题,绝不姑息,该交官府的交官府处理,该罚钱的罚钱,没有一个人姑息。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江惊讶之余自然也十分满意,这样一来,你好我好大家好,他也犯不着背上一个屠杀功臣的坏名声!
  而且,汉华王国目前处于平稳上升期,若是过分处理了这些功臣,那将会使得整个汉华王国处于人心惶惶之中,到那时就别提发展了,恐怕连维持稳定都不行。
  然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李江却得到了复兴社一份情报,有一名勋贵撞到了枪口上,而这人也是唯一一名不识趣的勋贵。


第五百五十二章商议出兵朝鲜王国

  这名勋贵乃是一位从夏威夷也就是祁阳府跟随李江一路西来到达东阳城之后,并且建立了汉华王国的从龙之臣,此人名唤休宁亦,名字很奇怪,但是这只是他之前的土著名字,后来他改了一个汉姓名为张桐伟。
  改名之后的他很快就时来运转了,不仅升了官,而且还被调到了大明辽东以北参与了对瓦剌的战争,而后因为战功卓著被再次越级提拔,到此时已经是总兵了。
  而总兵在汉华王国军中已经是极为高级的军将了,就汉华王国所有大军而言,总兵这一级别的也就三十多人而已,而且他还是总兵之中为数不多的番将。
  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如果不出意外,将来会成为副都督乃至是都督存在的,只可惜他本人因为在军中多有傲气,脾气很坏,虽然勇猛无敌,但是情商有些不足。
  如此性格,自然有着很大缺陷,而偏偏他对家中的一些情况根本不管,所以导致其妻舅肆意妄为,甚至还伤了人,伤人之后,他的那位妻舅也知道自己犯下大错,便迅速找了他这位姐夫,原本张桐伟是准备不管此事的,但拗不过自己那位妻子在一旁吹枕头风,因而他冒了一次险,暗地里帮助他搞定了当地官府,平息了此事,可他却并不知道此事虽然被他掩盖了过去,但还是被复兴社的人查探到了,最终也报到了李江这里。
  李江对于此人并未有多大印象,但是作为一位老人,如今却因为一时冲动而犯下大错,这让李江极为可惜,但是那又如何,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犯下大错,那就必须得到惩罚,否则国将不国了。
  于是,他即刻下令复兴社收集罪证,而后交由大都督府特有的判罚部门进行判罚。
  最后,李江得到了最终的判罚结果,其本人被罚俸禄三年,赔偿当事人十万钱,由总兵降职为参将,而他妻舅也因此被关入大牢之中,牢狱三年之后,再流放五年。
  这样重的判罚不可谓不杀鸡儆猴,也因此不少勋贵都开始颤颤巍巍,夹着尾巴过日子。
  好在接下来的日子,李江也是打一个巴掌送一颗甜枣,让众人松了口气。李江下达了一份旨意,每年会评选出一批五好勋贵,除了给其升爵外,还会赐予田地与大量银钱。
  这样一来,大家你好我好都好,勋贵的焦躁的心一下子就稳定了,李江也随即将目光投到了大明辽东以北,准确的说是朝鲜国之上。
  也就在朝鲜王国与大明边境的区域,建州女真近三千勇士直接攻破了朝鲜边境地区的好几个县城,甚至还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