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力甚至都比大明都要强盛,据说其领土面积极大,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汉华王国在海外占据了多少地盘,丹作为大明兵部尚书,王骥是了解一些内幕的。
他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大明并不是这个世界绝对的中心,听说大明之外有九州,而且还是大九州,而汉华王国就占据了其中的三洲,由此可见,汉华王国的领土有多大。
“哦……是吗!那本官可得好好跟这位大统制……”
“王大人……恐怕这位大统制来者不善呀!”
“来者不善?怎么说?”王骥一听,很是不解,他望着于谦,不明白他这话含义。
“唉……此事或许跟数月之前一次口头协议有关,之前我为了平叛,答应给汉华王国一批人,但是现在算上那些叛乱之人,也还差三万人,恐怕他这次上门拜访就是为此事而来!”
“啊……不会吧!为了区区三万人,他这位大统制就亲自登门?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王骥不明白道。
确实,你说你一个堪比皇帝的大统制,居然为了区区三万人就驾临临高,这也太闲了吧!
但他哪知道,汉华王国第一国策就是移民,无论什么方式,只要能够从大明移民,不管什么都可以要。
所以李江为了这三万人不惜亲自登门实属正常。
而这于谦自然知道,可王骥不知道呀,在他眼中,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可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可能!
虽然汉华王国为了移民不惜一切,但是如这种情况,也根本不需要李江这位大统制亲自来交涉,他这次来,其实是想见一见王骥这人的。
没错,此时汉华王国东阳城大统制府内,李江已经收到了兰芳社的消息,称王骥这位文官之中少数能够带病打仗的大明重臣已经到了临高。
大统制府。
就在王骥与于谦讨论他时,此时李江也在整理着王骥此人的情报。
在李江的记忆之中,王骥此人是模糊的,毕竟他穿越前不是历史学家,自然对王骥不是很了解,但穿越至今,对于王骥这位大明的兵部尚书,还是有着一定了解的,只不过并没有去深入了解,他这次去见他,并不单纯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实还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向他传递一个信息,汉华王国不会刻意与大明为敌,他希望能够与大明携手并肩,瓜分整个世界。
至于为何李江要想他传递这样一个心思,那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是钦差大臣,回去之后,肯定会要给朱祁镇这个小皇帝汇报的,如果能够说服王骥,那朱祁镇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
十天之后,临高码头。
一支由十五艏战舰组成的护航编队护送着李江缓缓来到了这里。
此刻张怀普、于谦以及王骥三人率领着一众官员全都到此迎接。
很快,舰队便靠在了码头栈桥上,从其中一艏战舰甲板上下来一队全副武装的护卫,这些人都是汉华王国的禁军,身披铁板铠甲,手持燧发枪,腰间还憋着子弹袋与刺刀。
当这群人开下甲板之后,李江也身着便服走了下来。
见到这一幕,三人率领众人即刻迎了上去。
于谦与张怀普都是认识李江的,自然没有表现出一丝惊讶,可是一旁的王骥却面露惊讶之色。
在此之前,他就听说李江这位大统制还不到三十岁,现在看来还真是名副其实呀!
“见过李大统制!这位乃是兵部尚书王骥,王大人!”于谦连忙为李江解释道。
“嗯……王大人!”
“大统制客气了!”王骥回过神之后,也笑了笑,回道。
…………
片刻之后,南洋大臣府。
李江坐在了主位,而其他各人依次坐了下来。
大家有说有笑着,似乎一切看上去都那般和谐,但是在座的人都清楚,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罢了,大家心底各自想什么,大家各自都不了解。
第五百八十章这个世界很大!
在座的诸位不是南洋大臣府的官吏,就是如于谦这等聪明人,所聊其实都是一些早就商量好的事情,而于谦与王骥也懂得分寸,什么东西该说,什么东西不该说,他们心中已然有数,所以这次会面,大家都十分满意。
李江就不用说了,于谦已经答应在接下来三个月内尽可能满足之前的移民协定,而李江也投桃报李,答应会增加与大明的贸易合作,包括军事上的合作。
甚至将早期燧发枪的制作方式交给了于谦。
并且派人专门教会给大明的工匠。
对于燧发枪,于谦自然早就听说了,只不过大明根本不会,也没有仿制出来,如今李江亲口承诺会将这种火铳技术教会大明,这让他很是激动。
虽然他是文官,但是对于兵事,他还是极为了解的,自然清楚一种强大武器对于战争结果的影响,而如今乃是火器时代,燧发枪这种比之火绳枪还要强大方便的武器,他非常期待,他相信当今陛下也会为之高兴的。
一旁,王骥听到李江的这个承诺,也暗自欣喜,他是见识过燧发枪发射的,这种不同于火绳枪点火方式火铳是大明无法制造的,这让他一度为之遗憾,现在好了,有了汉华王国的技术,相信在大明很快就能制造出来。
一旦制造出来这种燧发枪,以大明庞大的国力,军队之中所装备的燧发枪将会大大提升,而战力也会突飞猛进。
到那时,即使大明周围没有什么威胁,但是这还是能够让大明获得更大利益,毕竟此时的大明不再是昔日的大明了,因为在大明的朝堂乃至是朱祁镇都明白,这世界很大,大明并不是唯一的帝国,也不是其中心所在。
与原本时空相比,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因为只有到了后世差不多万历年间,大明才有机会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只是即使如此,那些士大夫,那些儒家弟子还是不信,他们觉得大明依旧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周围都是蛮夷。
这种心态其实是阻隔大明与周围各国各势力个各文明交往的阻碍,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最大的阻碍。
当然,这些都扯远了,还是说说此时,当李江承诺完这个之后,很快他又抛出了一个大招。
他说道:“于大人!王大人!不知尔等可听过非洲?哦不!应该说是三宝太监去过的最远的一片大陆,那里被窝称之为非洲大陆!”
一听李江这么一说,二人顿时一愣,因为他们虽然是朝廷高官,但对于三宝太监之前的航海行动是不支持的,自然也就不了解三宝太监也就是郑和带回来的航海图,更不知道郑和到底去了哪些地方,最远到达过哪里。
不过,于谦倒是从临高的海商口中知道一些,所以他道:“郑大人之事我等虽不怎么了解,但是也知道那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气候炎热,且当地土著皮肤很黑,形似昆仑奴!”
“不错!其实两位大人,那是一片很大的大陆,比大明还要大,而其北方与大秦也就是我所说的西欧各国相望,所以那里的文明程度相对较高,其中一个名为埃及的王国甚至在三四千年前就建国了,比吾等华夏文明还要早”
“什么!竟然还有这等国家?”二人一听李江此话,不由大为震惊,如果说之前他们还算只是惊讶,那此时他们简直就是不敢相信。
在他们的认知观当中,虽然华夏不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但要说文明,还是华夏最古老,最宏达的,最让人自豪的,这也是身为儒家弟子的自豪。
可现在李江却说海外还有这等国家比华夏都要古老,这让他们无法相信。
但他们见李江说得有鼻子有眼,不像是在说谎,再加上李江的为人,他们也算了解,所以知道李江是不屑于说谎的,因此他们也不得不相信了。
而随着李江的讲述,他们也对这片广阔的大陆有了一番了解,甚至知道了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史书上所记载的大秦位置,而且此时大秦已经不叫大秦了,昔日的大秦早就分崩离析成为了许多国家,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国家拜占庭帝国。
除此之外,他们还听李江讲述了不少有关中亚,西亚等等国家势力,文明习俗各类常识,听得他们是大开眼界,心中极为震撼。
到了此刻,他们才真正明白,这个世界很大,各国各民族各势力都衍化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文化,也有着自己的文明,不仅如此,他们还有着自己的各自宗教信仰,利益等等。
也明白为何帖木儿帝国为何不向东扩展了,更知道为何丝绸之路已经断了。
“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统制不愧是大统制!吾等多谢大统制为吾等讲述这天下诸事了!不过,不知大统制为吾等讲述这些是……”于谦这时候似乎也察觉到了李江为他等简述这些事情的目的,试探着询问道。
“呵呵……于大人客气了,其实,我是想与大明合作,一起开发非洲大陆,要知道当地土著几乎文明程度都不是很高,但人数众多,能吃苦耐劳,且矿产丰富,尤其是金矿,非常多!如果能够……”
“这个……大统制!此事不是吾与于大人所能决定的,吾等必须上奏陛下才能……所以……”这时候,一旁满脸惊愕的王骥赶忙说道。
实在是这些消息让他有些无法回神,他愣了一下之后,即刻回答道。
“是呀!大统制!这等事情不是吾等能够做主的,还请大统制等待一段时间,吾等上奏陛下之后才能给出答复!”于谦也连忙道。
“无事!”贺云摆了摆手道,而后他又接着道:“对了!不知于谦于大人可知晓李东阳。”
“李东阳?不认识,大统制为何询问此人?莫非是大统制相熟之人?”于谦听到李江询问,想了想摇了摇头看向李江道。
“呃……没事没事!随便问问!”李江说了一句之后,心中似乎记起来什么,没有再说下去。
第五百八十一章于谦调任!
李东阳,三朝老臣,曾经贵为内阁首辅,也是大明历史上,最出色的内阁首辅之一,或许只有张居正才能与之媲美。
当然那是正统之后成化年间的事情了,此刻的李东阳其实还未出生,只有到了正统十二年,李东阳这位神童才出生。
而且因为朱祁镇比原本时空还要更早继位,因而李东阳至少还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出生,也就是说,此时的李东阳根本不存在。
再说此时,当李江正与于谦、王骥二人大谈世界各地趣事风俗时,此时的大明京师皇宫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自从于谦的捷报奏折传到京师之后,朝堂之上顿时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他们也没有想到,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这还未到达两广,这叛乱就被于谦给平定了,而且时间之短乃历年之最。
这让他们震惊之余,也不禁感到一丝羞愧,之前他们屡次攻击嘲讽于谦,现在却没料到于谦竟如此有魄力,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平定了叛乱,维护了一方稳定,这样的功劳极为耀眼,是他们怎么也无法抹掉的。
因此,当第二天朝会之时,朱祁镇刚提出要嘉奖于谦,所有大臣都缄默不语,算是默认了。
只是接下来朱祁镇这位小皇帝的操作就让人有些看不懂了,原以为朱祁镇对于谦的嘉奖,不是升官就是赏钱,可是朱祁镇大手一挥,直接将于谦调到了两广。
没错,就是两广!
朱祁镇直接下旨,将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与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合并成两广承宣布政司使司,而于谦将成为两广的布政司使,至于其他两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两大高官,却是空缺。
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空缺只是假象,其实这三大高官的职权全都集中在了于谦一人身上,这般权利已经堪比封疆大吏,相当于州牧或者后世的总督了。
如此权利,在大明是前所未有的,自然就遭到了朝堂之上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当然要除了三杨以及英国公张辅四人,因为无论是反对或者支持,这四人似乎都不在乎,并未发言。
对此,朱祁镇却是不顾朝堂重臣的反对,一意孤行,而朝臣们没办法,只能一天天上书,希望朱祁镇能够收回成命。
可朱祁镇年龄很小,性格又倔强,只能不会理会朝臣们的上书,甚至他们越上书,就越让朱祁镇坚持自己的主张,所以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
数日之后,当李江离开临高的那一日,于谦调任两广的消息传了过来,与之一起传过来的还有关于合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以及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的消息。
说实话,对于这个消息,连于谦本人都十分惊愕,因为他也没想到这次朱祁镇会如此看重他,不仅亲自下旨将两广合并,而且还让他担任布政司使,虽然看似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