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福建承宣布政使是个守成官员,虽不昏庸,但也不怎么管事,而且还有点贪财的小毛病。
其次,福建历来就是人多地少,山地众多,产粮很少,因此特别的穷困,如果不是靠海,百姓们恐怕都活不下去。
尤其是明初禁海,那日子根本没法活下去,先不说海盗袭击,就是这禁海也让不少渔民无鱼可捕。
如今还算好一点,毕竟禁海已经不那么严苛了,偷偷捕鱼下海都没有人再管,而且随着海贸繁盛,不少人都赚到了钱,日子也一天天好过了起来。
但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那些不考海的山区山民,几乎穷的连饭都没得吃,只能靠打猎混日子,如果运气好,还能活,靠着山货与猎物能够活的下去。
可是要交税呀,交了税,一年到头就没什么了。
何况,福建可不平静,山匪众多,虽然不怎么伤人,但是劫掠是时常的,而当地官府又不怎么管事,再加上士绅们大多也各扫门前雪,因此当地百姓还是很难生存的。
除此之外,李江选择福建为突破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此时福建正在闹灾!
洪灾!
其原因很简单,今年的风暴众多,许多地方都淹了,粮食也是颗粒无收。
虽然当地官府还是及时拨付了救济粮,可是杯水车薪,今年福建各府县都遭了灾,哪还有更多的粮食。
不仅仅是福建,就连两广也是,好在两广靠近安南,粮食能够筹集得到,王骥也是爱莫能助,只能兼顾两广。
如此一来,今年福建肯定互会有很多灾民,这些灾民自然就是李江的目标。
也是,对于灾民,朝廷历来的处置办法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就是移到它地安置,至少不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否则闹出乱子来,谁也无法担当得起责任。
而这次,朝廷与当地官府也不例外,当福建受灾的消息传回到朝廷内部之后,于谦亲自向朱祁镇汇报了情况,朱祁镇想了想,便让于谦按照以往办法进行解决。
可是就当这时,不少灾民之中却流传了一个说法,说是只要到达泉州,他们便可前往海外。
这消息本身没什么,因为这类谣言历年都有过好几次,不少人根本不信,再加上当地官府管控严苛,并没有多少人想去试上一试。
可接下来,当地官府的做法却让他们十分寒心,因为这次朝廷拨下来的救济粮与救济款都被扣押了大半,真正到灾民手中的极少。
而原因嘛!
也很简单!
一开始大家都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内幕,还是有人在传,说是被此时的福建承宣布政使给私吞了。
这下,灾民们不淡定了!他们原以为自己还能如以往那般,得到救济,现在居然连这点粮食与银子都贪污,这让他们极为愤怒。
不过他们并未选择造反,而是不断有人朝着泉州而去,而且还是拖家带口,一往无前。
因而他们已经对当地官府绝望了,他们只求那个谣言是真的,他们能够前往那传说当中的汉华王国。
当然,这样的人一开始并不多,不少人还是选择了观望,他们坚信朝廷不会不管的,一定会有人下来查探并重新下发救济粮的。
事实也的确如他们所料,朝廷得知消息之后,很快就派了钦差下来查探此事。
可是那福建承宣布政使却故意阻拦不说,还差点暗杀了钦差。
这样的举动自然让钦差极为愤怒,他一边迅速上报,一边开始以钦差身份准备调动少量钦差卫队准备去抓捕那位布政使。
但是结果却是对方一口咬定是钦差先动手的,这下,局势陷入了僵局,而且那位承宣布政司也与当地驻军勾结,对峙了起来。
官府都自顾不暇了,灾民的处境可想而知,如此这般,不少人没了办法,只得往泉州而去。
据后来的布政使查探,这些人至少有三万人。
而这时候,朝廷也不是盖的,很快就查清楚了此事,朱祁镇立即下令将那布政使押回京师受审。
但此时已经晚了,因为官府这等荒唐事,救济灾民一事已经被耽误了整整一个月之久。
如此泉州自然聚集了不少灾民,这些人让泉州府衙极为头疼,正巧这时候,有许多海商找上门来,一番贿赂之后,泉州府衙的人便迷失了,很快这次灾民共五万人呗移民到了旧港,而后分散到各地去了。
而此时才过去了半个月,待到新的布政使得到消息时,早已经晚了。
至于朱祁镇与于谦在得到消息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此时还有一个消息也随之传来。
不过这次是喜事,沐昂率领的大明与乌斯藏联军一举击溃了德里苏丹大军,俘虏了三万人,杀死了两万人,只有三万多残兵狼狈逃回了德里苏丹,至于其他人,则逃散了,不知去向,可在高原上,这些人大多都是成了土匪,或者干脆就冻死饿死了。
沐昂大胜,朱祁镇本来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次沐昂不仅大胜了,而且损失还非常小,一共才损失了四千多人,这其中还只是死了两千多人,包括之前那些因为高原反应死去了的神机营士卒。
而且最重要的是,乌斯藏宣布将会彻底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一部分,并且让大明进驻官吏,划分府县。
可是当福建的事情传到朱祁镇耳朵内时,他一连摔了好几个瓶子,也不知道他是为了汉华王国“趁火打劫”生气,还是为了当地官府腐败无能而生气。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如今那五万多灾民已经离开了大明,大明再也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了,至于那些海商,朱祁镇本想杀一儆百的,可想想还是算了,因为这根本没什么证据,他即使下令,也会适得其反,倒是当地官府,他觉得必须严惩。
第六百二十三章挑拨离间?
大明正统四年十一月下旬,朝廷正式下旨,剥夺福建官场上四品以上所有官员的官帽,并且将其押送回京师,交由三司会审,至于具体结果会如何,朱祁镇已经暗示过了,全部斩立决。
没错!
朱祁镇下达的就是这样的命令,他希望能够以此来杀鸡儆猴,达到警告其他人的目标,让各地官府都明白,他朱祁镇对待那些明知故犯,贪赃枉法,倒卖人口的人是深恶痛绝,绝不姑息的。
当然,朱祁镇这一做法直接就遭到了于谦反对,在他看来,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在不可行,应当按照大明律令办事,而不是光凭个人喜好厌恶程度。
于谦的想法当然没错,可他还是低估了一个帝王应有的霸道,作为皇帝,这天下江上的主人,有时候并不能保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皇帝想要杀人,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这次朱祁镇会这样轻易放过那些人嘛?
答案当然是否!
谁让他们这么巧撞到了枪口之上,朱祁镇要的就是将这些人当作典型给处置了。
如此,于谦即使极力反对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这件案子很快就被朱祁镇授意三司给办妥了,连秋后问斩都没有去等,审完之后,十天之中便相继将这些人验明正身直接砍了脑袋。
如此做法,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可是此时此刻,不管是朝廷各位大臣,还是民间都没有办法阻止朱祁镇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祁镇一点点摧毁文官势力。
而且,更让他们崩溃的是,就在昨日,朱祁镇下令礼部将举行的科举考试改为一年两次,秋季与春季各一次,后来还是于谦极力劝阻,最终打消了朱祁镇这个想法。
可朱祁镇本身就是一个爱折腾之人,他虽然取消了之前的决议,可还是要求接下来将会开恩科,广纳人才,并且将进士名额给提升了,足足增加了一百名。
所谓恩科就是朝廷在例行年月开设的特殊科举,是朝廷特意开设的,目的就是广纳人才,一般没有定额,全凭当今陛下的心情。
这次开恩科的消息一经传出之后,大明举国沸腾,不少士子都纷纷为之欢呼,他们三五成群,都在称赞着天子圣明。
而这自然是当今陛下朱祁镇最为乐意看到的。
他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希望能够凭借此选拔出一批有能力且忠心于他的大臣来,到那时,他便可以将此时朝廷当中那群只知道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大臣一扫而空了。
…………
就当朱祁镇忙着如何将原本朝臣一一排挤出朝堂时,李江也在为汉华王国将来的发展而深思着。
目前汉华王国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轨,要人才有人才,要兵有兵,要钱有钱,李江现在唯一担忧的还是各地人口数量太少了。
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此前李江已经多次想过办法弥补当地汉华王国人口过少的问题了,可是现在到此为止,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汉华王国占领了这么多地方,可总人口才不到三百万,这点人,撒到这么广阔的区域,依旧还是地广人稀。
如此一来,地方的掌控力度便会大大降低,便宜的还是那些当地土著。
可是如果光是一味的吸收归化当地土著,这又不怎么现实,毕竟文化完全不同,要想让他们归化,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而且归化的土著依然很难管理,所以李江已经给各地下令,尽可能的减少归化民了。
只是这样一来,还是无法解决人口过少的问题,于是李江左思右想,最终在鼓励生育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挖掘另一个人口大国的潜力,那便是号称小中华的朝鲜王国。
此时的李氏朝鲜,一切都参照中华礼仪之邦来治理国家,汉化程度极高,百姓们也对汉文化极为认同,因此这些人只要能够吸纳进来,完全能够增加不少人口。
只是李氏朝鲜毕竟是大明番属国,如果强行动武,那绝对不是明智之选。
再且,即使动武,也不能大动干戈,而是悄悄的动手,以掠夺人口为主。
于是,李江想到了通过海盗劫掠与人口走私买卖两种方式。
鉴于这两个方法都名声不好,李江只能让王海滨秘密动手。
不过此事急不得,李江觉得必须筹备妥当,计划周全之后才可行动,这事一旦泄露出去,所造成的影响可是空前的,绝对不能因为泄密而造成事情失败。
若是如此,那汉华王国在脸面上就丢尽了。而他李江,也会被人耻笑。
所以这件事最为重要的还是保密,只要保密,才能让计划至少成功了一半。
…………
十日之后,大统制府,李江正坐在书房当中看着舆图。
忽然门外传来了一声通报:“启禀大统制,王海滨都督求见!”
“哦……他这时候来了!莫非是计划周全了?”李江暗自嘀咕了一句,随即对着门外道:“让他到后厅等候,我这就前去见他!”
说着,他收起了舆图,而后打开房门来到了后厅。
此时王海滨也刚刚坐下,见到李江到来,他连忙行了一礼:“见过大统制!”
“嗯!你来寻我可是事情已经准备妥当!我可告诉你!这次必须弄来至少二十万朝鲜人!”李江道。
“大统制!别说二十万!就算是十万,吾也没法保证,毕竟装扮成海盗根本劫掠不了这么多人口,不过吾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装扮成倭国人,去袭击朝鲜,或许能够弄来……”
“等会!你刚刚说装扮成倭国人?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直接挑拨这两国开战,而后咱们从倭国人手中获得俘虏的朝鲜人如何?”李江这时候忽然想起了什么,立马说道。
的确,李江的这个想法,听上去有着很多好处,这其一便是可以不必担心汉华王国是为朝鲜人口而来,别人更不会说三道四。
第六百二十四章谋朝鲜王国!
挑拨朝鲜与倭国再次开战这事,李江越想越觉得可行,毕竟这样做既然达到目的,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且,李江这辈子最喜闻乐见的就是看到倭国被肢解,被削弱,所以这件事他会不遗余力派人去做的。
“王都督!这想法,你怎么看?”李江道。
王海滨坐直了身子,低着头,暗自沉思着李江刚刚所说的话。
王海滨其实这会也没有想好,目前倭国的情况他也是了解的,经历了汉华王国陆续攻打之后,倭国实力早就大不如前了,目前只能掌控一半领地,而且各大名还互相敌对,甚至在汉华王国间谍挑拨离间下,还大打出手,并未形成统一的政权最为关键的是此时倭国已经没有天皇了。
天皇早就被汉华王国偷偷给干掉了。
不过后来,倭国北部的一些大名又悄悄立了一个傀儡天皇,虽然不知道真假,可是后来事情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名不认可这个天皇,认为这天皇是假的,他们又推出了另外一个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