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明水师一共有着三千多艏各型舰船,而福建水师便有五百多艏,这么多舰船,如果比拼数量,驻守在东番岛的分支舰队肯定是无法相抗衡的。
只是这福建水师真的会对水师舰队不利吗?
李江觉得这应该不可能,毕竟大明现在与汉华王国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糟糕,而且自兰芳社撤离所有明面上探子之后,李江就极少管过大明之事,这样一来,大明与汉华王国之间就不存在什么解不开矛盾了。
何况,汉华王国水师是出了名的强大,这世界上几乎无国家可以匹敌,大明水师不会如此不明智的。
思来想去,李江也都觉得大明水师不会这么不明智,但是为了以防意外,他还是让王海滨尽快安排,调派一支主力舰队前往东番。
为此,他还下令,让人去福建……不!去找王骥,让他务必要看好两广地区的大明水师,不要再出现类似的误会了。
否则一旦爆发了冲突,这可就不好处置了。
…………
福建水师驻港之中。
作为福建水师总兵官的衙署之中,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正厅当中,他身着对襟齐腰甲,头戴凤翅盔,腰间挎着一柄雁翎刀,在他左右两侧,各坐着五位大将,这些可都是福建水师当中的将领,只属于这位,也就是现任水师总兵官徐琰管辖。
“大人!怎么办?咱们还要不要继续下去?”其中坐在左边的一名身穿铁甲的大将小声提议道。
“这个自然,计划了这么久,怎能轻言放弃!”坐在主位上,总兵官徐琰道。
作为徐达后人,虽然他只是旁支,但因为身份摆在那,因此在军中还是混的风生水起的。
只不过,他还想更进一步,调到应天府去,最重要的是他想立功封爵。
可如今,海外一直都是汉华王国水师为大,二大明周边值得动用水师的势力一个都没有。
哦!不!应该说有一个,那就是汉华王国。
可是汉华王国如今是大明盟友,水师即使强大无比,他也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没有仗打,自然就不能立功,不能立功,他就升不了官,不能封爵,如此这怎能让他甘心。
所以,他才会这般费心费力制定这个计划,他准备故意挑起战端,这样一来,他便可获得战功的机会了。
只是,他认为那汉华王国毕竟与大明结盟,如果事情做的太过明显,他不但得不到领兵出征的机会,甚至还会因此而获罪,因而,这项计划只有在座的一些心腹清楚。
而且这些心腹都是跟他一样,同类人,他们都不希望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他们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所以这才暂时和徐琰达成了协定。
可他们也明白,这事风险太大了,稍有不慎,这可时掉脑袋的事情。
万一被发现了,那可就糟了!
也是,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虽然现在大家同坐一条船,可谁知道啥时候会有人后悔进行告密,到时候大家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这时候停止计划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这已经上了贼船了,如何能够轻易撤离。
也许是看到了众人心中的担忧,徐琰这时候道:“大家也别担心,这次动手的是倭国海盗与大风暴,与咱们可没关系!”
“大人!这倭国海盗咱们还可以假扮,可这大风暴,咱们又不是老天爷,如何能够假扮?”
“你傻呀!这个季节可是风暴常见季节,找个好时机……”
“咳咳……今天就先这样吧!老高,你留一下”就当那人想要继续说下去时,坐在主位之上的徐琰立马咳嗽了一声阻止道。
而后他挥了挥手,让众人退下了,独留下刚刚说话那人。
此人名叫高乔,本就是徐琰家家将出身,虽然这些年独立出去了,但是毕竟是出自徐家,关系自然还在。
这不,这次真正的全部计划只有徐琰与此人两人知晓,同样也是这二人亲自制定的。
“老高呀!刚刚你可差点说漏了嘴!这事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了!这些人可并不真的跟咱们一条心!”
“大人!您的意思是这些人有人想要告密?”这人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即刻道。
“不错……不过具体是谁吾还不知,但是现在正值计划关键时期,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是!大人!”
…………
而就在徐琰二人交谈时,那众多水师将领离开总兵官衙署之后,其中一人走出大门,却并未往家走,而是拐进了一条小巷子。
这条巷子很窄,仅仅能够容纳一人经过,这人进入其中一间院落之后,很快就推开了其中一间房子的大门。
“指挥使!你来了!怎么样?”
“已经查探清楚了!就是那徐琰再捣鬼他想要挑起汉华王国与大明之间的战争!”
第六百五十八章:逃离了!
擅自挑起战争,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无法容忍的,而且这事还是事关汉华王国,所以必须应该予以揭穿,上报大明朝廷,让其自行处置,至于汉华王国越俎代庖,李江已经说了,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也就说这次李江不会擅自插手大明的内政,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于公于私都不便掺和进去。
于是,就在几天之后,福建布政使衙门以及两广布政使衙门,乃至是大明内阁都相继收到了一份折子。
折子上的内容自然不言而喻,这是一份举报信,详细举报福建水师总兵官擅自密谋挑起两国战争之事,信中还写明了许多关键性证据。
福建布政使衙门得知信件之后,不敢怠慢,立即封锁了消息,并且通知都指挥室衙门,派兵严阵以待。
而两广这边,王骥也是极为震惊,他正琢磨着如何对付地方上的贪腐问题,现在出了这么档子事情,虽然福建不在他管辖范围当中,可是因为这毕竟是邻省,因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关系的,比说这万一真的挑起了战争,收到波及的还是两广。
至于大明内阁,因为收到折子已经是最晚的了,所以此时内阁首辅于谦,也是颇为着急,他立马去了皇宫急着找朱祁镇汇报情况。
这会,朱祁镇正忙着选妃了。
没错,此时他正在太监的帮助下查看着一些女子的画像。
虽然大明选妃并不是大张旗鼓,也不是娶那些高贵女子,但是就算如此,朱祁镇觉得至少也得温柔贤淑,品格端正,相貌过得去吧。
至于是否是平民百姓,那基本上不可能,至少也的是八品以上官员的女儿。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没有强大的外戚出现,也能够不至于皇帝的妃子是文盲。
而且,这次朱祁镇因为是被迫选妃,所以妃子的人数定在了四人,而皇后宝座,他更是不会轻易定下,因此选妃时,王振都是格外小心,选取的人基本上都是极为合适的人选,没有任何其他心思。
他清楚,选妃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掺和,否则将来万一出了事,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半个时辰之后,朱祁镇挑完了四个人选,并对王振说道:“就这四个吧!你尽快跟礼部去商议一下,把此事定下!”
“是!陛下!”
王振应了一声,正准备离开,忽然一名宦官匆匆走了进来对着朱祁镇回禀道:“陛下!内阁首辅于谦于大人急着求见陛下!”
“哦……于卿家如此急切想必应该有要事!去!请他进来!”朱祁镇一听,想了想,随之道。
对于于谦,他还是十分满意的,至少他不迂腐,为国为民,一心一意为他办事,是个忠臣。
“是!”
宦官应了一声,即刻出得了大殿,很快,一道人影跟着那宦官走进了大殿。
“参见陛下!”于谦立即见礼道。
“于爱卿不用多礼!这么急着见朕,有何要事?”
“陛下!出事了!福建水师总兵官徐琰密谋麾下水师众将,将要擅自挑起对汉华王国的战争,这是密折,还请陛下亲自过目!”
于谦这一席话一出,坐在上头的朱祁镇顿时一愣,随即道:“王振!将折子呈送给朕!”
“是!陛下!”感受着朱祁镇心中的怒气,王振不敢有丝毫怠慢,立马将折子接过来,呈送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看完之后,大为震怒,立马将折子往地上一扔,大骂道:“真是乱臣贼子,这常山王后人竟如此无耻!为了战功,竟然置这天下百姓安危于草芥!”
“陛下!如今不是生气之时,还是得尽快处置这等凶徒,否则事情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爱卿说得对!立即下旨,着锦衣卫协助,派遣一队神机营士卒乘船……不!还是立即派人携带圣旨让福建衙门做好准备,再通知王骥!让他做好随时进入福建平叛准备,让南京徐国公也亲自出马前往福建,这毕竟是他徐家之事!”
朱祁镇这样安排也是迫不得已,毕竟福建离京师太远了,大部分精锐士卒都在北方,南方万一生乱,就只能就近调兵了。
福建最强大的无疑是水师,而周围驻扎的都是卫所兵,不堪其用,但应天府是有兵的,而且还是精锐士卒。
“是!陛下!”
…………
很快一队人马便出了京师,几乎没有人知晓,正是因为这一队人马的出城,导致了接下来一系列的反应。
而身在东阳城的李江也没有想到事情会突然急转直下。
原来,他在得知兰芳社的汇报之后,也十分震惊,不过他还是冷静了下来,没有进一步举动。
可接下来的十多天之内,李江再次收到了消息,称福建水师舰队发生了大乱,徐琰此人带着不少人居然裹挟了不少舰船离开了港口,逃跑了。
而所逃方向正是倭国!
原来,徐琰在锦衣卫到来之际,就发现了一丝不对劲,于是,他立即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并且笼络了一批愿意跟随他冒险的人,还抓了一批水师士卒的亲属,胁迫他们跟着自己一起行动,待到福建水师派兵与锦衣卫抓他时,他立即裹挟了近百艏战船直接离开了港口,而后转向前往倭国本州岛。
可他并不知道,那里其实已经是汉华王国控制区域了。
可事情偏偏就这么凑巧,也许是天不亡他,就当这时,本州岛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动,驻守在当地的汉华王国士卒不得不退往几处港口。
而那些暴动的倭国民似乎还得到了不少九州以及京都等地区倭国权贵的支持,甚至其他汉华王国驻守之地也依次遭到了袭击。
如此一来,对于徐琰等人的登陆,汉华王国水师都自顾不暇了,自然也没有能力阻止。
何况在徐琰驶向本州岛时,驻守在那里的汉华王国水师其实事先并不知道。
而且就算知道,因为倭国发生暴动,他们也没有能力阻止。
相反,如果他们知晓,他们反倒希望徐琰能够与这些倭国暴民发生冲突。
第六百五十九章:故意纵容?
其实对于倭国,汉华王国本来有好几次机会将其彻底灭国的,但是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而且又是岛国,所以最终李江也没有办法彻底控制倭国。
所以这次的暴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李江故意纵容的结果。
要说李江为何要如此?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
李江觉得既然你人口众多,反抗者众多,那正好,给你众多机会,让你自己跳出来,而后汉华王国退出,只保留几处港口,而后让他们内斗,这样一来,便可做收渔翁之利了。
反正此前,倭国天皇一系正统传人已经被秘密干掉了,如今倭国众多地方都是大名做主,这些人都是权贵,是上层人员,野心是存在的,此前因为有汉华王国这个主要敌人在,他们只能团结一心,而现在,汉华王国故意纵容,加上主动退出,自然让这些大名有了新的想法。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徐琰这一伙人的登陆,更加让本州岛倭国的局势复杂起来。
徐琰这一伙人人数虽然不要多,仅不到五千人,但是不管是战船还是武器,都不是倭国人所能比的。
在得知倭国的复杂形势之后,徐琰当即决定要占据倭国本州岛,建立自己的势力。
他把自己的打算给麾下与他一起叛逃的人讲了,那些心腹自然是欣喜不已,而那些被胁迫之人虽然有些担忧,但现在他们身在倭国,也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只能跟着徐琰一条黑路走到底了。
徐琰的决定很快就导致了本州岛形势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因为就在他率领一众士卒攻打附近的城池,并迅速横扫了周边各倭国大名之后,本州岛的其他大名开始恐慌起来,他们联合起来,组织了三万多人准备联合攻击徐琰,可徐琰也不是吃素的,他带着水师舰队在途中抄了敌军后路,打的对方溃不成军。
这不,一个月之后,徐琰竟然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