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往往谣言比起现实更加可怕,这汉华王国还未曾打过来了,臣民们便开始逃离,不得不说,汉华王国的威名真可怕。
而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现在最为重要的是,随着德里苏丹国的臣民逃亡,士卒也人心惶惶,开始逃离。
你说一个国家连士兵军队都没了士气,那还怎么打仗!
所以当李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此时的李江,因为消息还没有传来,自然不知道。
此刻的他正在书房当中,整理着书架上的一些文件。
这些都是最近一段时间查看的文件,里面大多都是一些重要大事,如果是一些琐碎小事,一般是不会被送到他这里来的。
否则,他根本忙不过来。
“咚咚咚。。。。。。。!”
“父亲!父亲!”
就当这时,李江的儿子快速奔跑了过来。
“扑通。。。。。!”
然而因为奔跑太快的缘故,他顿时摔倒在了地上,这让他眼泪瞬间就出来了。
“呜呜呜。。。。。。。!”
“你这孩子!就知道哭!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这样轻易哭了!你说你都好几岁的人了!赶紧起来!”李江一见这一幕,立马板着脸,呵斥道。
作为现代人,溺爱是李江最为看不惯的,所以即使是他李江的儿子,他也一直严令约束,不得搞特殊化,而且与平常孩子一样,都是送到学堂去读书的,而且是隐藏了真实姓名,为的就是让他明白,他现在也只是一个小孩,不能顾忌自己的身份,更不能依仗自己的身份搞特殊化。
李江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到那时,他宁愿不要这个儿子,也不会让他为所欲为的。
“吾要娘亲!吾要娘亲!”
“哥哥。。。。。。羞羞!羞羞!”这时,门外忽然踉踉跄跄走来一小女娃,那正是李江的女儿。
此时的她手中拿着一根糖葫芦,走都走不稳,她对着李江的儿子,也就是她哥,嘟起嘴巴道。
“哼!臭香香!坏香香!”这时,李江的儿子看到自己妹妹说自己,也是一脸生气,不禁说道。
看到这一幕,李江哭笑不得,都是自己的儿女,虽然平时李江对他们十分严厉,但是他心中却是极为心疼,这毕竟是他到这个世界仅存的几个念想了。
“行了!赶紧起来!你看看你妹妹!她都不哭!你说你。。。。。!”
“怎么了!怎么了?”就当李江继续说下去时,门外再次走进来一人,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娟。
母亲来了!李江的一对儿女立马扑向了自己目前怀中。
看着自己儿子脸上的泪痕,张娟立马安慰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李江不禁微微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明白自己就算说下去也没有用,毕竟有他们母亲护着,他根本管不了。
事实上,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李江一直看得很重,除了让他们在学堂跟平常孩子一起学习,平时,李江总是会带着他们,告诉他们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尤其是自己的儿子,或许他将来可是要接他班的人,如果不好好培养,真不知道他将来会这样。
这就好比,大明对太子的培养,是极为严厉的,不过,李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读四书五经的书呆子,他希望他能够从学堂当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四书五经以及其他各方面。
。。。。。。。。
这天,李江趁着有空来到了专门供几岁孩子读书的蒙学,也就是蒙学学堂当中,这是一所很大的学堂,几乎周围的孩子都会被送到这里来。
而且对于这里的孩子教育,也不知是四书五经,而是包括许多,有各种介绍天文地理的,也有介绍国外风俗的,还有各种机械农学的,总之,这里相比那些学院,其实也差不多了多少。
不过,毕竟只是一些小孩子,所学的都是一些极为浅显的常识性问题,不会特别复杂,而且还多是以图画的形式。
其次,军事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李江已经下达了明确的命令,凡是学堂,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或是青年人,都必须接受军事教育,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
当然,对于小孩的军事教育不是以体力为主,而是以爱国教育与军事常识,比如火铳等武器识图为主。
还有一点,也是李江儿女以及其他小孩都必须要遵守的,那就是不得早退与迟到,这是李江规定的硬性标准,无论是何人,这等基本的条例,只要被违反了,就必须要受到惩罚,就算是李江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这样做,当然不是走形式,而是李江为了培养小孩子的思想观,让他们记住,做事要有规矩,不能任意妄为,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例外。
第六百七十八章:学说!
孩子的教育是整个汉华王国的未来,这是李江这位大统制说的,所以无论其他人如何反对,这项教育计划还是得到了通过,并且严格实施了,而事实上,效果还十分不错。
相比枯燥的四书五经,孩子们更加喜欢那些课外知识,比如图画识图这类东西。
当然,也有十分遗憾的,那便是女子没能进入学堂,只能在家中请夫子进行辅导。
要说这是为何?原因很简单!
现如今毕竟是古代社会,大家的思想还是跟不上李江这个现代人,所以对于女子进入学堂读书,这是十分忌讳的。
也是,自宋以来,理学思想就开始发展,而且十分快速,这下,对于女子的歧视,更加大了,虽然不至于比清朝还难堪,但也是极为艰难的。
至于进入学堂读书,那就更加不行了。许多学生包括大臣们全都反对,而且各家各户也都极为反对,而且李江也觉得如今女子的思想没有得到开放,所以即使女子本人,也是很少愿意出阁来学堂读书的。
因此,这项命令,李江不得不等待合适的机会再下达!
礼教问题,其实是李江一直考虑很久的问题,而礼教的关键在于新儒学的发展。
汉华王国发展到了如今,虽然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飞跃发展着,可是文化上却依旧是原地踏步。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儒家思想的束缚!
这种束缚禁锢着大家的思想,而且一直影响到了方方面面。
李江倒不是不认同儒学,他觉得只要对发展有利的,都可以继承与发扬,要去掉糟粕,继承精华部分,这才是关键所在。
就比如儒学思想,其理学有着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去除的,尤其是对于女子的歧视问题。
除此之外,新儒学也是李江推崇的。
至于什么是新儒学,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是李江自己提出来的,而是徐海东等人一起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汉华王国虽然与大明有着同根同源,但毕竟国体不同,而且也是以商立国,本身儒学就偏离了大明的正统儒学,所以新儒学才是发展的关键。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观点,便是儒学要吸收其他学说的先进理念,与时俱进。
对于这一点,李江是大为赞同的,其实,儒家思想一直是向前发展的,只不过在宋朝时期走了些弯路,而到了明朝中期,王阳明心学的发展可谓将这股弯路再次拉了回来,走回了正途,并且继承并且大大发扬了儒家学说。
而且,新儒学心学还因此传到了其他各个番属国,尤其是倭国,更是对心学极为推崇。
至于李江,他也认为心学是一个极为不错的学说,只不过李江觉得这还不够,他希望新儒学能够促进格物致知学,也就是科学的发展。
各家学说在汉华王国一直是百花齐放状态,只不过因为汉华王国是以商立国,所以商学一直是最为显著的学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懂得一些经商的知识,除此之外,就是墨学、儒学等了。
这样的情况,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他们觉得这样下去,汉华王国就会真的被商人所占领了。
这其中就以儒学为代表的官员最为反感,所以他们就屡次找李江提出,要限制商人的发展。
可李江明白,汉华王国之所以有今天,那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是因为这些商人,没有商人的努力,汉华王国恐怕连本土都无法发展起来。
而且李江更加明白,这些官员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担忧,其实也有担心商人一旦掌权,会威胁他们的地位,毕竟自汉朝以来,儒学就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官员大多都是出自于儒学,如果汉华王国的商人掌权,哪还有他们的地位!
所以,这些人压制商人,提出要取缔商人某些特权也就不奇怪了。
可贺云却始终没有松开,他非常清楚,如今官员当中,儒学一直是主流,如果不给他们压力,不平衡他们,汉华王国将会走历代中原王朝的老路。
。。。。。。。。
为此,李江与一众官员经过了多次争论,可每一次李江都是不同意,这不,今日这会,他们又来了。
只不过这次他们学乖了,因为他们并未立即提出要限制商人,而是举例说明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都跟商人有关。
李江当然听得出他们这是要限制商人,所以便按照以往的态度直接否决了他们,说起了另外的议题,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时的他们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多次插话,说起此事。
而且更是让李江无法回绝他们,因为他们说的非常巧妙,就如李江在说这些事,他们却扯上那些事,而那些事又与商人相关。
如此一来,李江哪还不知道,如果今日不给大家明确的答复,这些人肯定不会罢休。
但是李江绝对不会妥协的,这是原则问题,李江可不会为了堵住他们的嘴,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可是该如何劝住这些人了?
一时间,李江陷入了沉默当中。
片刻之后,他扫视了一眼徐海东,忽然心头闪过一道灵光,顿时有了主意,不由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咳咳。。。。。。诸位!既然大家都觉得限制商人对于新儒学发展有利!不如听我一言!我觉得可以不如大家选派一些新儒学弟子去经商如何!”
“呃。。。。”
众人一听,瞬间愣住了,他们不明白李江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派儒家子弟去经商?这是要干嘛?
儒家子弟去经商,那还是儒家子弟吗?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绝对不行!
可李江接下来的话让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就听得李江说道:“新学儒学子弟既然说商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那不如自己体验一番吧!钱由朝廷出!就选派十人,三个月之后,大家再议如何?”
说完这番话,李江环视了众人一眼,脸上显露着一丝笑意。
第六百七十九章:大明的变化!
这便是李江的换位思考,既然你们都说商人们不行,那好,咱就让你们亲自去做商人,体验一番这做商人的难处与缺陷,这样一来,你们再来评价商人的好坏,看看是否还会如此说。
李江如此一说,在场诸位大臣皆都不说话了,他们的沉默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而此时李江则趁热打铁,环顾了在座众人一眼,冷冷说道:“既然诸位都不愿意,那此事就算了!不过今后要是谁敢再提此事,那我也不会跟他客气,让他去做商人好了!”
“散了吧!”说完这番话,李江再次说了一句,转身便离去了。
众人看着李江离去的背影,面面相觑,一脸的苦笑。
很显然,他们也对李江这样的做法没有什么办法!
。。。。。。。。
时间一点点过去。
汉华王国这个突然崛起的王国,一直领跑着一众国家,就算是大明也不例外。
如今的大明,在朱祁镇的统治下,已经在进行了好几年的改革了!
虽然成效显著,但其中的隐患也是空前的,对此朱祁镇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他觉得这些隐患算不得什么。
如今的大明,自他登基以来,便蒸蒸日上,国力更是达到了空前高度,不比太祖、太宗差了。
即使是他父亲朱瞻基,朱祁钰觉得也无法与他的丰功伟绩相媲美!
的确,如今的大明不仅军事上达到了最强状态,经济与领土也是达到了大明最好的时期!
可以说与朱祁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大明在改革途中,虽然遭遇了很大麻烦,但朱祁镇一直坚持,再加上于谦等人的支持,改革还是勉强顺利进行的。
如今,朱祁镇收归了大量的权利,可以说已经不比太祖、太宗时期,皇权差了。
可是,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随着汉华王国的崛起而出现的。
如果不是有汉华王国的崛起,朱祁镇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大明也不会奋起直追,最终成为了超级大国。
然而,这一次,大明却没有这般幸运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