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既然王兄不愿提及,那在下不说也罢,此次找你前来一会却是有一笔买卖想和你合作,不知你意下如何?”
“买卖?是何买卖?”王海滨一愣,一头雾水,不禁问道。
“这同行的船队足有数十艏海船,不知王兄可有想法。。。。。。。!”
“停!此言就此打住!许公子!吾此刻亦为海商,怎还会干那种勾当,此事无需再提!吾不会答应的。。。。。。!”
面对王海滨严词拒绝,许鹏举却微微一笑,似乎早就算计到了王海滨会拒绝,即刻道“额。。。。。。王兄误会在下了,在下身为许家子弟怎会行海盗之事,王兄不会以为之前传言当真属实吧!”
“那公子之意是。。。。。?”
“吾派人查了,沿着沙瑶继续往南还有大片陆地,那里沙金遍地,据传为黄金之国,而据吾所知,王兄船队便是从南方海域而来吧!若吾等可劝说这些大海商一起去开采金矿。。。。。。。!”
“哈哈哈。。。。。。。许公子认为吾会相信此言?”
“哈哈哈。。。。。。说笑了!说笑了!还是说正事吧!其实在下之所以选择与王兄合作,看重的乃是王兄曾为陈祖义麾下身份,听说陈祖义当年被押送到大明京师时,曾留下一笔巨额财宝在苏禄国与文莱国之间海域,若吾等可联合这些海商一起去寻找,你说他等会不会愿意呢?”
“哼。。。。。。!”看着对方边说边笑,王海滨却是冷哼一声。
鬼才信你这番言论了!
这一听就是敷衍之语!
什么宝藏!什么正事!别人不知道,他王海滨能不知道,当年陈祖义的财宝大部分被郑和带回了京师,其余的均都被一些海盗小头目拿走各自逃命了。
“啪啪啪。。。。。。。!王兄不愧是吾看重之人!好吧!既然王兄不愿接下这笔生意,那就请吧!”
说完,许鹏举瞥了一眼屋外被挡住的十几个护卫,又见王海滨一手放在背后,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杀意,他似乎在犹豫,可最后他并未有其他动作,而是转过身去,不再言语。
王海滨见此,心中的那份警惕再次提高了几分,他一边防备着对面的许鹏举,一边快速出了船舱,而后率领着一种护卫迅速回到了自身座船之上。
站着甲板上,王海滨依旧还在沉思着,他总觉得这许鹏举话中有话,并未表面上所言那般简单。
甚至他在想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为何如此精心设局?其真正目的到底为何?又为何不见其他人,偏偏见他?
而且他口中所说的宝藏真的存在吗?是他王海滨真的不知道,还是对方故弄玄虚?
这一个个疑惑不停的闪过他之脑海!
直到此刻一旁张君的一句话顿时惊醒了他:“舰队长!有情况!前方海域,后方海域,左右两方海域同时出现了一支庞大船队!应该皆都是战船!”
“什么!看清楚是何船队?是苏禄国的水师?还是文莱国,亦或者是吕宋国的水师?”
“似乎都不是!好像是满者伯夷国!不对!是满者伯夷国与苏禄国两国水师!”张君拿着千里镜,对着王海滨回答道。
“苏禄国水师?满者伯夷国?这怎么可能?苏禄国水师在这片海域,倒是并不奇怪,可这满者伯夷国离此海域可有近千里!如此远,满者伯夷国到此地为何?”
“难道。。。。。。。吾明白了!原来这许家竟然也与满者伯夷国结盟了!该死!同为华夏人,竟然助纣为虐!残害同为华夏人!真是该死!混帐!”
思索到这,王海滨总算明白这许鹏举为何会如此苦心设局了,敢情是想将大明的海商船队一网打尽,而又不想留下任何痕迹以免被大明朝廷知晓。
也是,如果在马尼拉动手,难免会跑掉一两个人,风险实在太大了。
可在这茫茫大海上那就不一样呢!只要将船击沉,船上之人几乎不存在逃走的可能。
至于他为何会单独约见自己,或许也是觉得自己曾经是海盗,想要拉拢这附近海域的海盗势力收为已用吧!
想到这,王海滨望着周围的福船,一边下令船队即刻突围,一边让各船升战斗旗帜,随时准备作战。
“哎。。。。。。。。看来不仅仅是西洋各国乱了,就连这东洋各国也受到了影响,也渐渐变乱了!”
轻叹了一声,王海滨不禁想到一旦许家与满者伯夷国真的结盟,那从东阳港北上大明,就需要面对许家这个叛徒的围追堵截了!
“不行!必须得将此事即刻告知大人!让他早做准备才行!”思索到这,王海滨立即让各船靠拢,朝着西侧南海海域突围。
第一百七十九章福建太平港
可此时此刻,围追封堵的满者伯夷国与苏禄国水师舰船已经挡住了所有航路,并且已经将所有商船通通包围了,想要逃走,几乎是不可能了。
见此,王海滨只得下令各船时刻准备以武力强行突围。
然而就在这时,天突然黑了下来,远处翻滚的乌云呼啸而来。
一瞬间!起风了!
没过多久,海面上就掀起了巨浪!
海况变得十分复杂起来!
“哈哈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许鹏举!没想到你竟然失算了!”
站着甲板上,望着豆大的雨滴倾泻下来,狂风卷起几丈高巨浪不断拍打着舰船,王海滨反倒大笑了起来。
天气突然大变,尽管对于船队而言,是一件坏事,但同样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对方水师舰船同样也会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继而失去大部分战斗力。
如此一来,被包围的商船突围出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了!
。。。。。。。。。。。
福建长乐太平港。
自永乐年间郑和率领船队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此港虽然还有不少舰船前来此地进行朝贡贸易,但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繁华。
这一日,天气异常晴朗,远处的海面上,风浪不大,阳光洒落在海面上,浪花闪烁着光芒。
突然,一支船队缓缓朝着港口而来,很快,一支由数十艏福船组成的船队出现在港口众人视线之中。
虽然太平港每天都有不少商船在此停靠或扬帆起航,但规模如此大的商船船队却是不多见,因而港口内的巡检士卒立刻乘坐快船迎了上去。
他们准备例行检查,以确定船上是否有违禁之物或者其他危险之人或物。
然而,当他们看到船队所悬挂的旗帜时,却是一愣。
领头的快船上,一名百户即刻对着身后两艏快船下令道:“快!即刻返回港口!这支船队无需例行检查了!”
“百户!这是为何?按照咱巡检司的规矩,这船队必须进行巡查,否则没法跟巡检使交差呀!万一巡检使追查下来。。。。。。”
“无需再说了!这可是福建吴家船队!查不得!”那百户脸色骤变,对着身后之人解释道。
其实,眼前的这支船队别说是查不得,就是上前询问也询问不得,这吴家可不是一般海商大户,他家背后据说跟应天府中留守的许多部堂级别高官有联系,就是那北方京师之中,也有不少高官为其打掩护。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都跟吴家一位老太爷有关。
这位吴老太爷据说在太祖麾下担任过指挥使,后来又在靖难之役中多次立功,虽然如今早已告老还乡,但在朝廷之中人脉却在,算得上这福建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船队之中,中间靠后的位置,四艏福船混在船队之中,并不十分显眼,可是若仔细观察变化发现这五艏福船与其他福船并不相同。
没错!这四艏福船正是王海滨所率领的船队。
自打船队成功突围之后,王海滨立马就派了其中一艏舰船绕行婆罗洲返回东阳港汇报情况,而他则继续率领着剩下四艏福船北上。
数日之后,他率领四艏福船来到了琼州岛最南端,在附近渔村补充了一下补给之后,船队又沿着琼州岛来到了雷州,不过,他并未下令船队就此靠岸,而是转向朝着东北侧航行着。
直到五日之后,也就是大明宣德二年十一月初,李江刚刚返回东阳港的那一日,他在澎湖岛海域遇到了一支从东洋吕宋国返回的船队。
这支船队便是吴家的船队!
至于为何王海滨能够混入到吴家船队之中,这就要说到李江交给王海滨的几件玻璃器皿了。
在大明,玻璃器皿可是比黄金器皿还要珍贵万倍,尤其是海外舶来品,那更是价值连城。
在了解到对方乃是福建很有实力的吴家船队之后,王海滨立马派遣小船给船上的主人送去了三件玻璃器皿,而且器皿个体都比较大。
如此一来,有了这份重礼,双方的联系便建立了,在经过一番详谈之后,王海滨这个自称是苏禄国海商的商人便顺利谈成了一系列合作,而其船队也顺其自然的加入到了吴家船队之中。
当然,加入到吴家船队并不代表吴家就真的相信王海滨之言,在吴家船队管事看来,这仅仅只是一笔交易,只要能够获得大利益,别说是带王海滨船队顺利入港,就算是与其进行长期合作也没关系。
而王海滨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也刻意与吴家保持着一定距离,在港口内停靠不过三日,他便扬帆起航,继续北上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也不是什么好处也没有捞着,起码有了吴家这层皮,他的船队北上山东已经不成问题了。
。。。。。。。。。。
汉华王国东阳港。
随着开国大典的临近,港口内陆陆续续驶来了各国商船。
这些商船都是从新村港出发,在留守在那的西洋第二舰队护送下来到历州港的,不过,他们并未在历州港作过多停留,而是只在那停留了一晚上便一起来到东阳港。
他们之中除了一部分是真正的大海商派来的商船外,其中还有许多都是各国派过来的间谍船,其船上之人虽自称是商人,但其实都是各国或者各势力派过来的间谍。
对此,李江自然深知,但他并未点破戳穿,反正他也没希望一直将东阳港捂的严严实实的,许多东西让别人知道也无妨。
再说,作为一国之都,这样时时刻刻过分防备着别人,那这个国都就真的成为了摆设,根本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就拿最重要的贸易来说吧,目前李江麾下的工坊有许多,除了与军事有关的工坊,如火药,火器等工坊外,还有不少轻工坊,比如玻璃制造坊,棉布生产坊以及酿酒坊等等。
说到这些工坊,其实李江也在发愁如何将独属于汉化王国的商品行业发展壮大,要知道就棉布纺纱技术而言,于大明,于欧洲,都已经极为先进了,但与开创第一次工业革命先河的珍妮纺纱机相比,还是差了许多,何况,在李江的设想之中,直接造出水力织布机来才算是最完美的,纺纱织布,一条龙服务。
到那时,他只要垄断大明这个市场,便可源源不断的获得真金白银了!
只是这里却有一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人力问题,而是该如何打开大明市场的问题,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明末,很难将大量物美价廉的棉布卖入大明。
第一百八十章王海滨的紧急信!
工坊所生产的物品只有通过前来贸易的商船卖出去才能获得利润,而工坊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固步自封,反而不利于这些工坊的扩大。
当然,也不能说经济发展就一定比防谍工作更重要,其实随着汉华王国渐渐暴露在众人面前,间谍随之而来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才能做到控制这些间谍,不让其破坏汉华王国的稳定或者挖取有用情报,这就要靠李江准备了很久的情报组织发挥作用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李江是准备以兰芳商盟为基础,组建自己的情报组织的,但后来为了细化情报组织,也为了制衡情报组织成员,他最终将原定的情报组织一分为二,让蓝英主外,成立兰芳社,专门收集其他各国情报。
而有外必定有内,内部的监督与防谍工作,他准备再组建一个组织机构,他称其为复兴社。
这就好比民国某党的两大情报间谍组织中通与军通,能够相互制衡,也能够互相合作。
只是让李江有些发愁的是,想法虽好,可是组建起来却十分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且统筹复兴社的掌舵者,李江也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
他把他能够所想到的人都筛选了一遍,可除了蓝英这一个合适人选外,其余人都不适合,然而蓝英已经被选定作为兰芳社的掌舵者了,他是绝对不可能在接管复兴社的。
“要不由我亲自统领得了?”
“不行!不行!我平时诸事缠身,哪有时间。。。。。,再说,我连半吊子都不如,根本不适合!”
。。。。。。。。。
“大统制!大统制!出事了!出事了!”
就当李江正琢磨时,外面突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