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剑宗竟然要和易宗合作,而且剑宗还是主动的一方。作为宗门高层,这个消息自然瞒不住李清泉。
原本以燕无锋为主的谈判团队都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毕竟对于他来说最需要的一个是一家上宗的支持,一个是化神境的消息。这两个东西对易宗而言属于惠而不费的条件,双方商谈的还是很顺利的。
但李清泉却突然插了一杆子,他希望获取一些易宗关于阵法的基础知识。
两家的谈判正是因为这个新条件,一时陷入了僵局。对于易宗来说,其实单纯的阵法基础知识,并不算什么。就像剑庐为了挑选弟子,也会把炼剑术的一些基础大量传播,用来筛选有天赋的弟子一样。易宗在他们的地盘,这些基础知识也是广泛传播的。
但是这种半途加码的行径,引起了易宗极大的不满。
易宗毕竟是上宗,在他们眼中,昆吾剑宗区区一个勉强四品的宗门,和蛮夷没什么区别。这样的行径就是一种贪得无厌的试探,一旦答应了,十有八九对方只会以为易宗是冤大头,还会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所以谈判僵持了下来,数月没有消息。而剑庐一边迟迟不开工炼制新剑,一边还阻挠剑宗大计,可想而知,其他人是个什么态度。但偏偏李清泉的身份地位在那里,身为宗门高层,他有这个资格做这些。
这段时间,剑庐众人明显察觉了其他峰院的敌意,生生把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每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黄烁见到李清泉的第一眼,心疼的差点惊呼出声。
他印象中的李清泉是一个充满精力的老头,人虽老,精气神充盈,自有一股独特的气质。但现在,半头白发,眼圈深凹,精气神折了一半,笔挺的腰背都有了些弯曲。
“师父,不就是阵法么,要什么基础的,咱换,要换就换高级货色!”
第二十六章 大规模测试
黄烁这人,技术出身,情商不算高,玩不了中庸之道。在他眼里,只有自己人,陌生人,敌人简单的分类。
剑庐这些师傅,在这个人情相对冷淡的剑宗中,对黄烁来说那就是自己人中的自己人。
听闻了剑庐的遭遇,眼见了李清泉的艰难,黄烁改主意了。
本来只是想抱上易宗的大腿,让他们顶在前面,减少自己的压力。现在看来,不坑他们一把大的,都对不起剑庐受的苦。
而且黄烁突然意识到,也许阵法和这个盔甲是绝配。
现在这盔甲最大的优势是有极大的几率促成武者筑基。但是等渊黎走后,黄烁重新复盘,还是发现了问题。这个几率可能没想象中的大。
首先渊黎的资质本身可能并不算太差,毕竟也是逆凡者家族出身,没道理哥哥是个天才,弟弟就一文不值。很有可能渊黎的资质离筑基不过一线之隔,所以稍有提升,就筑基了。
其次是过程,那种近乎压榨般的对盔甲的使用过程,可能才是其作用的关键。而这其中,自己那一大锅十全大补粥功不可没。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现在的问题是只有渊黎一个数据参考,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最稳妥的方式,还是扩大试验,对不同资质的人进行不同环境的测试,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
而在这之前,如果只按自己最初的设计目标,让武者拥有修行者的攻击力。按照测试的数据来看,其实挺不堪的。攻击距离有限,威力有限,发动满,消耗大,简直一无是处。
但听了剑庐的事,黄烁突然意识到,也许阵法是弥补盔甲弱点的最好方向。
自己设计盔甲的初衷是什么?不就是便宜,量大,配合数量庞大的逆凡者家族的武者,可以短时间内帮剑宗爆出大量可用之兵,用来平定现今各处的混乱。
那既然个体的战力在不提升成本的前提下,很难改善了。为什么不换个思路,依靠数量优势呢?
合匹夫之勇,成百战之师,那不就是军队么?
军队,军阵,阵法…
念头瞬间就通达了。可惜他自己虽然手握着《归藏》,但却缺乏真正从低到高的阵法积累。属于那种高端理论头头是道,实践知识一点没有的高校教授派。
上回因为意外放跑了天宝宗,这会说什么也要把缺失的部分从易宗补回来。
李清泉听完黄烁对盔甲的描述,看向他的眼神都变了。
这猴崽子也太能折腾了吧?套剑的技术剑庐都还没消化完,又有新技术。不过听起来,似乎…不怎么样嘛。
李清泉毕竟是正统修士,而且无论出身还是修行的过程,一帆风顺。他本能地蔑视那些武者,倒也不是什么恶意,完全属于就没接触过,道听途说的印象。一如我们对非洲的印象。
对他来说,让一帮武者拥有筑基期的攻击力,这种事听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意思。筑基很难么?就算有一群筑基的小菜鸟又能如何?
论炼剑水平,李清泉自然是顶级的。但要说大局观,他和黄烁这种两世为人的完全没得比,毕竟只是一个搞技术的,甚至不如其他几个峰院的头。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剑庐对外真正当家的并不是他,而是他弟弟李清乐。
当这位精明的商人被李清泉喊来,听完了黄烁的描述,两眼精光四溢,那贪婪的眼神,仿若饿急眼的饿狼。
“哈哈哈,难怪我哥老是夸你,好,真的好。年轻人脑子就是灵,不比这帮老榆木疙瘩。廉价,简单,大量的筑基战力,还能配合阵法进一步提升。这生意经,有东西啊。黄烁小子,别跟着我哥他们这些二愣子混了,以后跟我吧。”
“闭嘴!”
恼羞成怒的李清泉,虽然说不过他这个牙尖嘴利的弟弟,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说不过就武力镇压。
一脚把李清乐踩在地上。
“小烁子脑子是灵,但要用在正地方。你小子少去招惹他,耽误了新技术的开发,老子剥了你的皮!”
在一番名为兄长之爱的大拳头的温柔劝慰下,李清乐哭丧着脸,和黄烁讨论起了具体的细节。
剩下的事就简单了。
青铜剑装的炼制对剑庐来说,玩具一般。虽然道纹比较高端,但是中锤师傅以上的多少都掌握了一两个道纹。而盔甲本身的锻造就更简单了,哪怕符纹阵列复杂了一些,但只要图纸清晰,随便一个小锤师父都足矣胜任。
这种玩具一般的东西都不值得大锤师父们动手。不过知道了是黄烁的最新设计,还是都围了过来,快速的理解消化后,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着进行改进更新了。
李清泉虽然对武者拥有筑基战力不屑一顾,但是凭空升高一级战力这事本身却引起了他的兴趣。黄烁的理念是怎么便宜,怎么方便快速列装怎么设计。但对李清泉他们这些大锤师父而言,要玩就玩高端的。
不说别的,如果能给作为中坚力量的金丹高手来上一身,不说能发挥出元婴战力,但凡能接近,那在他们看来才是真正提升剑宗底蕴的好东西。
拥有势力就是方便,对于黄烁来说繁琐复杂的数据测试,放在剑庐根本不是事。
剑庐众人除了背后有着众多逆凡者家族以外,他们还早早地就把弟子培养选拔权从内务院要了回来。在各地都有类似品剑阁一般的存在,吸收平民,培养锻造技巧,择优向剑庐推荐。
当初大招,剑庐和药事房的弟子根本就不参加大招,人家自己单独招录。
所以很短时间就新锻造出了数千套青铜剑装,并招募了数千武者弟子开始了测试。
不到一周,各方数据汇总上来,有一个数据很刺眼,黄烁苦笑不满,却惊呆了剑庐一众人。
参加测试的弟子足有六千三百人,经过一周的不断测试,足有七十多人筑基成功。
在黄烁看来,这个比例低的无法忍受,差不多千分之一了。要知道为了测试这个,他连十全大补汤的配方都贡献了出来,并通过李清泉的关系,借调了一批药师峰的弟子从旁辅助,尽可能还原渊黎当初的过程。
因为药师峰的建设,这帮丹师倒确实欠了剑庐一个人情,帮忙倒也心甘情愿,反正都是些低级弟子,只当实习了。
不过也好吧,比例低一些,也许冲击就小了,没那么大的压力。
但是剑庐众人可不这么看。黄烁还是没真正接触过人才培养,剑庐因为有着自己的培养体系,所以对这其中的比例相当清楚。
真正有资格筑基的人何止是万里挑一,那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这么说吧,最正常的培养比例。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城市,每年精挑细选,有资格练武的少年不过个位数。培养数年,都难有一个有资格参加大招的。通过大招加入剑庐就已经是万里挑一了,其中能筑基的百不足一。
为什么这些修行者总是高高在上,真不是他们品行有问题,而是这些人确实是人族中精英中的精英,少数中的少数。
而这些参加测试的,绝大部分都是和渊黎一样,经过测试,资质绝无可能筑基的存在。就是这样一群人,却硬是有着千分之一的几率筑基,这对李清泉他们的认知是一种颠覆式的冲击。
李清乐看着反馈的数据,发出阵阵狐狸般的奸笑。啪啪的大力拍着黄烁的肩膀。
“嘿嘿,放心吧,有着这些数据,老子非把易子的裤衩都榨出来!”
第二十七章 鹿老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既然李清乐这么有信心,剩下的事黄烁也就懒得掺和,毕竟和人打交道不是他擅长的。相别而言,还是手上这些数据对他的吸引力更大。
在理工男眼中,数据有种别样的美,一种直指本质,欲语还休的朦胧美。让人有着强烈的冲动,拨开云雾,一窥真实的欲望。
这份数据表的格式还是黄烁提供的,所有测试的数据都是按照他的要求进行详细记录的。
没办法,李清泉他们这些匠人完全没有科学思维,修行讲究的是一个悟字。说白了,就和菜谱里的盐少许,醋少量差不多,具体用量因人而异,时时调整。
当然这也不能说就是落后,这些大锤师父日常最多接触的就是各种中高级的妖材。就像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这些妖族毕竟是活生生的生命,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环境,哪怕同族同境界的妖族,材料也有着很明显的细微差异。
所以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差异化的材料,习惯了因材而异的不断调整,自然不会去搞什么没有意义的标准化。
但是青铜剑装不同,因为用的材料太过低端,反而更容易标准化。
当这批新制的青铜剑装完全按照一个标准炼制后,不同的人在使用后的各种数据,也就有了横向比较的价值。
不过数据这东西也因为太过直观,却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黄烁现在就没太关注剑装本身的数据,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个不被人重视的细节,功法上。
浑元桩功是上到剑宗弟子,下到平民弟子入门打基础的唯一功法。要说好吧,这门功法全面而平和,兼容性极强,效果极佳,倒也不亏是传承千年的功法。但是要说强吧,那就真心磕碜了些。
还是那句话,区区养气期,对于修行者而言,混元功足以筑基也就够了,又真心不指望这些武者有多少战力。谁有那闲心去帮武者完善功法。
当然了,那些逆凡者家族毕竟以武傍身,还是有不少人努力钻研武学的。只是他们站得高度太低,既没有神念,又无法内视,哪有资格修改功法。最终也只能在外功招式上屡创新高,倒是搞出了不少新鲜玩意儿。
但黄烁现在想动基础功法了。主要是面前的数据实在有些惨不忍睹,远比他想象中的还差。
这也不怪他,渊黎什么人啊,上有斩孽峰真传的大哥,背后有老牌逆凡者家族渊家,哪怕是庶出,他从小获得的资源,受到的教育也不是那些平民子弟可比的。
即便之前没成为修行者,他也是武者群体中拔尖的存在。在对真气的使用上,无论积累还是搬运都强了不止一筹。而他启动个盔甲就要了半条命,剩下的真气也就两三剑的能力。
而现在大面积测试后,数据更难看。这三千多测试人员,甚至有数百个平民子弟一开始连启动盔甲都做不到。而有过半人,一开始就算启动了盔甲,也无力挥出第一剑。能像渊黎一样第一次就能顺利挥出一到两剑的无不是那些大家族出身的少数精英们。
这个比例在李清泉他们看来已经很好了,毕竟一个新东西,还能进一步改进。武者嘛,又多又好培养,比例低点也无所谓,大不了通知逆凡者家族调整一下政策,放宽一些武者的培养。量大了,高手自然就多了。
但是黄烁还是不满足,他想尽办法,降低盔甲的档次,为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