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喊我去盗墓-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司马搭救。”

    典韦当即拜谢,回头却又看到了依旧眼神一片涣散躺在地上的白菁菁,下意识的问道,“那这姑娘……”

    “暂时不用管她,我们先进入内室查看,一会离开时再将她拉回来也不迟。”

    吴良嘿嘿一笑,眨眼说道。

    这样就没有这个累赘在旁边监督他了,万一内室之中有什么不错又方便贴身隐藏的好东西,完全可以偷偷多带上那么一样两样,何乐而不为?

    ……

    绕过屏风,吴良与典韦一同进入内室。

    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倒吊在穹顶之上的石龙!

    这条石龙大概有四五米长,从头到尾都被涂成了赤红之色,但令人惊奇的是,它的脑袋却并非龙首,而是一个神色狰狞的——人脸?

    而这条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则是这张人脸口中所含的那颗直径一寸有余的明珠。

    此刻这颗明珠正散发着并不刺眼的幽光,这便是吴良一直在寻找的照亮整间墓室的光源。

    根据刘去死亡的时间判断,这颗明珠放在这里至少已经历经了数百年,依旧能够不熄不灭,绝对是一件世间难寻的宝器。

    “这龙好生奇怪,倒更像是一条蛇。”

    典韦小心的将吴良护在身后,神色警惕的道。

    经历过刚才的“失魂”,墓中任何不同寻常的东西在他眼中都暗藏玄机,丝毫不敢再有疏忽。

    吴良则一脸笑意的道:“这石龙的原型应该是‘烛龙’,《山海经》中有云:烛九阴,是谓烛龙,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你看这条石龙,人面,蛇身,赤色,口中又衔了一颗长明宝珠,恰好与《山海经》中的记载完全吻合。”

    “看来广川王刘去还真是将自己当做了仙王,竟造出‘烛龙’这样的神物拿来照明,确实够狂妄。”

    嘴上说着话,吴良的注意力却早已集中到了“烛龙”口中的那颗长明宝珠上面。

    在吴良的印象中,历史记载中唯一与这颗长明宝珠特征相似的东西便是与和氏璧其名的宝物——随侯珠!

    后世常用的成语“珠联璧合”中,璧说的是“和氏璧”,珠指的就是“随侯珠”。

    相传这是一颗极为神奇的宝珠,“珠径盈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翻译过来就是说它可以在夜晚将整个房间照的如同白昼一般通亮。

    只不过在历史上,秦始皇灭掉楚国之后,终于同时获得了随侯珠与和氏璧。

    和氏璧被秦始皇制成了传国玉玺,此后历时1600年,经历了100多位帝王之手,而随侯珠自此便彻底没了下文。

    后世有人猜测,随侯珠可能随同秦始皇一同下葬,留在墓室中“以代膏烛”。

    但这也仅仅只是猜测,并未得到验证。

    随侯珠,早已成了只存在于历史记载中的宝物。
………………………………

第八十一章 阴阳石

    不过不管这宝珠是不是传说中随侯珠,吴良都已经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他既然决定在这个时代进行考古研究,那么今后便要经常出入伸手不见五指的墓室,照明自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

    这个时代虽然可以使用火把、油灯,甚至是价值千金的蜡烛照明,但这些照明设备的稳定性与光照范围都十分有限,有时到了特殊的环境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引发火灾,这种时候这颗可以代替手电筒和冷火棒的宝珠就变得尤为关键了。

    “典韦兄弟,劳烦你帮我将烛龙口中衔着的那颗宝珠取下来,这东西我要了。”

    如此想着,吴良当即对典韦笑道。

    这条烛龙挂在穹顶,那颗宝珠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将近三米,这相当于篮球框的高度,吴良现在的身体只有一米八左右的升高,就算伸直手臂跳起来去够也比较勉强。

    但典韦升高将近两米,又是实力惊人的名将,想来应该不难。

    “好说。”

    闻言典韦点了下头,转身便一跃而起,伸手轻轻一捞,便将这颗宝珠从烛龙口中捞了下来,双手奉到吴良面前。

    “不愧是典韦兄弟,好身手。”

    吴良称赞了一句,伸手将宝珠拿了过来。

    这宝珠入手如同玉石一般温润光滑,手感相当不错,看起来材质应该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萤石,至于除了照明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特质,还有待日后考察。

    不过暂时,他还不打算将这颗宝珠包起来,因为墓室还需要用它来照明。

    如此将宝珠托在手心,吴良继续查探内室的其他摆设。

    这间内室与其说是一间墓室,倒不如说是一间等比例打造的王府居所。

    室内床榻、食案、书案、物案、屏风一应俱全,全部都是正常生活用的家具,并且制作工艺还十分精细,几乎每一样家具上都刻有精美的兽纹与云气纹。

    只不过这些家具大概为了经久不坏,全都用较为珍贵的纯色石料塅刻而成。

    这大概也是广川王刘去多次盗墓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木质家具哪怕是用的材料再好,也总有腐朽的一天,但石料却能够永远保存下去。

    就像吴良准备撰写的“盗墓笔记”,为了能够留到后世也打算使用石板篆刻,这便是“英雄”所见略同么?

    这些家具之上或是之内,俱都摆放着一些较为日常的生活用具,材质或金或玉又或是青铜,放在后世全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在宽大的书案上,吴良还看到了一件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的玉器:

    那是一个拳头大小的玉蟾蜍,光洁滑润腹部中空,里面还残留着一些干涸的墨迹,据说这是晋灵公的殉葬品。

    当年刘去盗晋灵公墓时,墓室内的殉葬品几乎全都朽烂的无法辨认,只有这个玉蟾蜍崭新明亮,刘去便将其掠去做了储水研墨的工具。

    想不到刘去死后,竟也将它带入了墓中。

    不过吴良将这个玉蟾蜍拿起来仔细观察了半天,也并未看出什么特别之处来,想来刘去也只是将它当做战利品收藏的吧,否则又怎会拿来储水研墨?

    仔细查看过这些家具与器具。

    除了叫典韦收拢了一些分量较足的金器之外,并未找到什么特别值得下手的东西。

    最后吴良终于将注意力放到了置于另外一个云纹彩绘小屏风之后的床榻之上。

    那是一张汉朝刚刚开始出现的带托角牙子的四脚平面大床,床的四个角都有牙子作为装饰,而床的左右两边则各自坐着两个同样不着一丝的女子。

    不过与外室的那些妙龄女子不同,这些女子体态十分丰腴,身高与身板不逊于男子,初略估计生前至少得有200斤的样子……

    这次就算不看壁画,通过这四名女子的体态特征,吴良也能够大概猜出她们的用途。

    天气寒冷时,她们便会将主人团团围住,用身体为主人抵御寒气,美其名曰“肉屏风”。

    在四个“肉屏风”环绕的床中。

    吴良终于看到了一套平躺的金缕玉衣。

    这应该才是广川王刘去真正的尸身,大概是因为死去之后仍想过生前的逍遥日子,又或是不愿接受自己已经死去的事实,他没有用棺椁,也没有用黄肠题凑,只用了能够“保持身体不朽”的玉衣。

    不过这具尸身显然已经无法像上面那具鞣尸一样考证。

    因为他已经完全变成了枯骨,金缕玉衣也已经因此塌陷了下去,仅在玉片以及玉衣附近的床上留下了一些黄褐色的曾经腐烂过的痕迹……

    至于其中放于尸身上的口含、眼盖、鼻塞、shengzhi器罩盒与gang门塞。

    吴良完全没有一点兴趣,因此也并不打算拆开金缕玉衣查看。

    “看来只有这些了,准备撤……再等一下!”

    吴良自己在金缕玉衣周围探查了一圈,并未发什么值得下手的东西,终于决定就此收手。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块至于床头位置的形状与大小都与香皂有些类似的白色鹅卵石又吸引到了他的注意。

    这是一块十分不算起眼的椭圆形鹅卵石,但也正是它太不起眼,放在这种几乎与刘去贴身的地方才更令人奇怪。

    吴良小心将这块鹅卵石拿在手中,这才发现它的背后竟有刻字——“阴阳石”。

    “这该不会是《水经注》中记载的那种神奇的石头吧?”

    吴良一愣。

    《水经注》中记载,阴阳石是一种能够预测天气的奇石,平时看起来只是一块平平无奇的白色石头,如果哪天有雨的话,石头便又会提前变为深色,比后世的天气预报还要准。

    后世科研机构还曾证实过阴阳石的真实性。

    推测这种石头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碳酸钙,只不过还蕴含了一些其他不为人知的奇特成分,晴天空气湿度小,这种奇石就会呈现白色,而雨天空气湿度大,这种奇石便会因为吸取了空气中的湿气变为深色。

    “如果真是阴阳石,倒也是个非常实用的东西,收了。”

    虽然暂时没有办法验证这块“阴阳石”的真伪,但这并不妨碍吴良将它带去慢慢研究,于是便将其藏在了典韦怀中。

    免得一会出去被白菁菁发现……

    ……

    这回是真的可以离开了,此行异常的顺利。

    一颗照明用的神秘宝珠,一块能够预测天气的阴阳石,都是日后进行考古研究的神器,对于这样的收获,吴良表示非常满意。

    但当他与典韦心满意足的走出内室时,却又立刻遇上了一个令人惊疑的状况!

    “唉?白菁菁人呢?”

    吴良一愣。

    只见在内室之外,原本倒在地上的白菁菁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堆依旧保持着人形的干瘪衣物!

    就好像原地蒸发了一般!

    “会不会是醒来之后提前出去了?”

    典韦下意识的问道。

    “不可能,亵衣都在这里,难道出去裸奔?”

    吴良从衣物中捡起一个尚有体温的红色小肚兜,十分肯定的说道,“更何况我们还在这里,她要留下来监督我,没有自行离开的道理。”

    “那是怎么……”

    典韦一脸疑惑,不知该如何解释。

    “不好说。”

    吴良也是一样,环顾空无一人的墓室,皱起眉头道:“如果不带她一起出去,守墓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可是这里就这么点地方,她又能去哪呢?”

    说着话的同时,吴良心中忽然有些后悔,后悔刚才不该将白菁菁一人丢在外面,甚至后悔第二次进来之前不该给白菁菁松绑。

    见识过梁孝王墓中的犼之后,墓中再出现多么诡异又或是可怕的事物,都已在他的心理接受范围之内。
………………………………

第八十二章 可怕的暗示

    “若真要开战,韦定会拼尽全力维护司马周全。”

    典韦还以为吴良在担心自己的安危,当即拍着胸膛郑重说道。

    “典韦兄弟武力高强,对付外面那些宵小自是手到擒来。”

    吴良摇了摇头,凝神沉吟着道,“总之先找找看吧,但愿不要出什么太大的岔子,否则我之前的那番唇舌就全都白费了。”

    说着话,两人便在殿室之中小心搜索起来。

    其实这间殿室并没有多少可以藏人的地方,仅剩的几个死角就是位于殿室边缘的那几间龛室。

    但在那几间龛室中,吴良与典韦并没有发现白菁菁的身影,那些摆放在其中的陪葬器具也都原封未动,完全看不出一丁点有人活动过的迹象。

    从龛室里面出来,吴良再次环视殿室,心中更加没底。

    这么大个活人到底能去哪呢?

    难道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蒸发”掉了?

    可就算是“蒸发”也总得有个原因吧,这搞不清原因的“未知蒸发”,才是最让人头皮发麻的诡事好么?

    这到底是……

    吴良的眼睛不自觉的瞟向位于殿室中央的那二十多个“妙龄少女”,试图借助这香艳的画面让自己冷静下来。

    但就是这一眼……

    久等麻袋!

    吴良忽然想到一种刚才忽略掉的可能性:白菁菁如今也是不着一丝,若是与这群“妙龄少女”站在一起,岂不是很容易便能融入其中?

    只可惜吴良刚才进来的时候,没有特意去清点这些“妙龄少女”的数量,一时之间没有办法确定“妙龄少女”到底有没有多出一个。

    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白菁菁这么做的理由,完全没有动机可言啊?

    再加上白菁菁留在地上那保持着人形的干瘪衣物,从任何角度去考虑,貌似都是“蒸发”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