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热闹不嫌事大?!
我那是尊敬她爱护她么?
我那就是躲她避她还唯恐不及好吧?
哦——也对!
历史上不论是这个丁夫人,还是这个清河公主,都不是什么善茬来着,个顶个的狠人,曹老板都降不住的狠人。
看来这双靴子还是不要送回去的好,不然不知道还要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好的!
既然你敢送,那我就敢穿!
反正据吴良所知,这次曹家家眷搬到鄄城之后,在铜雀台建成之前就没再迁移过。
既然如此,等这次从豫章郡回来之后。
我就果断向曹老板申请举家迁回陈留,继续去住我那个已经收拾好的大宅子,如此便可远离曹家家眷,尤其是这个容易迪化的丁夫人和这个小恶魔曹旎,老死不相往来!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再见了您!
……
一个多月后。
吴良率领瓬人军一路向南,仿佛郊游一般走走停停,总算到达了庐江郡。
出了庐江郡再往南走便是豫章郡,那就是瓬人军此行的目的地。
据吴良所知,海昏侯墓的具体地点位于后世的楠倡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至于如今具体的地名到底叫什么,还需要到了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证。
不过大概的位置,吴良已经非常确定。
那地方在后世已经被建成了一座遗址公园,就位于楠倡市北部的昌北机场以北。
因此基本可以确定海昏侯墓就是在现在的豫章郡城正北方,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大概为200里左右。
并且在海昏侯墓旁边还有一个不算太大的湖,后世管这个小湖叫做“灵湖”,虽然不知道这个时代叫什么名字,但知道这些地形特征再去找墓,基本已经不存在什么难度了。
在庐江稍作停留的时候,吴良将单独杨万里叫了过来。
“校尉,啥事?”
杨万里躬身说道。
“你叫我什么?”
吴良斜睨过来。
为了掩人耳目,这次瓬人军干脆扮成了一个迁移南下的寒门。
吴良自然是家主,白菁菁被强行冠上了夫人的身份,不接受异议的那种,剩下的兵士则都是门客与佣仆。
“瞧我这记性,家主,家主啥事?”
杨万里一拍脑门,连忙嘿嘿笑着赔罪。
因为在发掘广川王刘去墓时表现不错,杨万里此刻已经被吴良任命为伯长,虽然不能像正规军一样真正统领百人,但享受的俸禄却是一样的。
因此这个家伙此刻已经认定了吴良这个老大,对他俯首帖耳。
不过暂时吴良并没有送他戒指的打算,这个家伙虽然打探消息还算比较靠谱,但距离吴良想要的人才还差了一些。
“我要你带领十人提前出发前往豫章郡,到达豫章郡之后再往北行进大约200里,先在那一带探寻湖泊,找到湖泊便继续在附近打探民间传闻。”
吴良正色说道,“记住!这次我们要找的墓叫做海昏侯墓,又或者叫海昏国墓园,不论打探结果如何,十日后准时返回豫章郡与随后到达的我们汇合,到时我会留人在北城门接应你。”
“家主,你这已经说的太具体了,豫章郡往北200里,还有湖泊……这么明显的特征,我就是闭着眼睛都能找到。”
杨万里拍着胸膛说道,“家主,你曾经肯定去过这个地方吧?”
“管这么多干什么,叫你去你就去!”
吴良瞅了他一眼斥道。
“是,定不辱命!”
杨万里应了一声,当即便要带人准备动身。
“等一下。”
吴良却忽然又叫住他,沉吟片刻之后道,“打探传闻的时候顺便询问一件事,当年初代广川王刘贺死后,他的两个继承人,长子刘充国与次子刘奉亲也都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莫名离世,以至于许多人认为这是上天要断绝海昏国的国运,最终导致海昏国被下旨除国,你打听一下民间关于此事有何传闻,这或许对我们后续掘墓会有所帮助。”
这件事确实很是蹊跷,历史上极少有哪个天高皇帝远的封国会像海昏国一样命运多舛。
因为在吴良所说的这次海昏国被除国十五年后。
当时的汉元帝终于又想起了这支位于偏远之地的近亲,于是又重新找到刘贺的血脉重新成立海昏国。
可是又过几十年,又被除国。
再立又再除,如此反复几次之后,史上终于再无海昏国。
从历史记载来看,海昏国的命运虽然看似与当局者的想法以及动荡的局势不无关系。
但老倒霉蛋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当的,反正吴良最感兴趣的便是后世历史中所没有这些传闻,多问问总归没有坏处。
另外,初代海昏侯刘贺,也就是吴良准备发掘的海昏侯墓的主人也是个传奇人物。
史载他仅当上皇帝27天就做了1127件荒唐事,因此才被废掉。
虽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当时大将军霍光一手遮天,其实是因为刘贺当上皇帝后不听话,霍光才杜撰了这些事情,以此为借口联合群臣来废他,但司马光毕竟是宋朝的人,他的说法也仅仅只是猜测,到底是否便是事情的真相,同样还有待考证。
吴良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便有资格与机会亲自去辨明历史的真伪,而并非一味信书。
“明白了,家主真乃博学之人,天底下似乎便没有家主不知道的事。”
杨万里由衷的拍了一记马匹,而后麻溜儿带着人脱离了队伍。
……
如此瓬人军则在庐江郡的桐城好好休整了一天。
第二日才再次上路,结果出了桐城没走多远,便有兵士前来报告:“家主,前方有一位老者拦路求见。”
“附近人多么?”
吴良皱眉问道。
“只他一人。”
兵士答道。
“那就给他个饼轰走,不必与他多说废话。”
吴良无所谓的摆摆手道。
这一路上瓬人军已经遇上许多回这样的事,基本上都是饿极了壮着胆子跑来要饭的流民。
吴良知道这是时局动荡的问题,这样的流民到处都是,国家一天不稳定下来,这些人就无法过一天安生日子。
区别只在于今天饿死或是明天饿死,这事他真的管不了,因此也就没有发那些没用的善心。
最多只在这种附近没什么流民不会引发哄抢的情况下送出一两个饼,然后将人轰走继续赶路。
“可是家主,那人并不要饼,只说有极为重要的话必须亲口说与家主。”
兵士又拱手说道。
“哦?”
吴良微微来了精神。
这种事倒还是第一次遇上,也不知这老者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反正旅途太过无聊,典韦不是个能聊的起来的人,白菁菁又受不了他调戏总是躲得远远的,见见此人解个闷倒也无妨。
“带那老者过来吧,不过告诉兄弟们不要停歇继续赶路,不要因为此人耽误了咱们的行程。”
吴良沉吟片刻,终于点头道。
“是!”
兵士应了一声。
不一会的功夫,便将一位老者带到了吴良面前。
这老者拄着一根弯曲曲折的木杖,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头上剩余不多的头发已经全部变成了白色,胡须与眉毛亦是如此,不过却留的很长,一副慈眉善目的长寿模样。
“黄老道于吉,拜见公子。”
见到吴良,老者微微低头施礼道。
“于吉?你就是那个写了《太平经》的于吉?”
吴良一愣,面露意外之色。
于吉在东汉末年可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妖道”来着。
他所著的《太平经》对发起黄巾军起义的张角影响极大,以致张角更是以此为纲领成立了“太平道”,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发动起义致使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彻底陷入战乱之中。
不过此人宣扬的那种“符水治病”的东西,却令吴良不能苟同。
治好了,就是我的功劳。
治不好,就是因为你心不诚不信道。
这不就是明摆着忽悠人吗?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堪舆之术!(第一更)
不过后来,于吉也没落得一个什么好下场。
据史书记载,于吉一直在南方传道,后来到了吴会(今江酥省酥州市),“设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后来公元200年,也就是距今大概6年后。
小霸王孙策大会宾客于郡城门楼上,于吉却穿起华丽衣服,携一漆画的木箱子从楼下走过,诸将宾客中竟有三分之二的人下楼去迎拜他。
孙策当时就怒了,命人将于吉抓了起来。
结果信奉他的人都使妇女入见孙策的母亲求情,就连孙策的母亲也替于吉说好话。
不料这么一来反倒被更加激怒了孙策,认为“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又直接命人把于吉给杀了。
不过在这之后发生的事反而更加玄乎。
据说于吉死后,有人认为他罪不至死可怜他,便将他的尸首藏了起来,结果第二天起来竟发现尸体消失的无影无踪。
同年几个月后,孙策便被人刺杀身亡……
有人说这其实是于吉索了孙策的命。
孙策杀掉于吉之后,每每一个人的时候,就能看于吉站在身边怨恨相望,故而总是吓得失魂落魄,这便是于吉在向他索命!
所以于吉这个人,还是有那么点神叨的,只是具体有多神叨,就不得而知了。
“公子此言差矣。”
见吴良听过他的名字,于吉的眼睛顿时明亮一些,捋着几乎及腰的胡须微微摇头笑道,“那书并非《太平经》,而是叫做《太平清领经》,另外此书也非老夫所著,乃是老夫机缘巧合之下自一出泉水秘境中偶得的神书。”
“喔,厉害了……”
吴良也知道,《太平经》其实是后世的叫法,他叫顺口了而已。
至于到底是不是于吉所著,后世也是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就是作者,一种则是于吉现在的说法。
但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毕竟,后世的人真的很难相信天赐“神书”一说,这极有可能是于吉为了抬高自己与《太平清领经》身价编出来的一种说辞。
“听我的佣仆禀报,老先生拦我去路,是因为有极为重要的事要说与我听?请老先生不吝赐教。”
吴良又笑呵呵的说道。
“不错。”
于吉点了点头,说道,“昨日夜里老夫占了一卦,得知有一位身怀机缘之人南下,今日便会经过此处,因此老夫早早在此处等候相见,方才见公子的人过来时,阵内泛起一层异于常人的气息,因此将公子拦下求见一面加以验证。”
“哦?验证结果如何?”
吴良愣了愣,心中略显惊奇,脸上却面不改色的问道。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确实算得上是身怀机缘之人,至于身上是否有异于常人的气息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他自己是看不到的,难道有人能看到?
再至于南下,这就不用多说了。
瓬人军自桐城南门而出,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来,这就真心没什么值得惊奇的地方了。
“如今一见,公子确是身怀机缘之人,并且有大机缘,老夫没有拦错人。”
于吉凝神看着他,神色郑重的说道,“实不相瞒,公子乃是世间极少数的天命之人,未出生前姓名便已录入了仙府的录籍之中。”
“真的假的,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听到这话,吴良又莫名有些想笑,脑中不自觉的闪过周星星电影里的那个卖秘籍的老头:你有道灵光从天灵盖喷出来……
“天命之人不能自知,尚需有得道之人提点。”
于吉又一副“没错儿,我说的得道之人就是我”的姿态扬了扬头,一脸傲气的说道,“公子虽是天命之人,但仅有天命尚且不够,仍需拥有足够的资质,并一心努力修行道学与行善积德,才有可能修成正果,得道升仙。”
“嘁……”
白菁菁刚好在这时走了过来,听到于吉这一番话,当即不屑的撇了撇嘴。
就这个无赖?
哪怕他真是天命之人,哪怕真有逆天资质,哪怕真一心修行学道,哪怕真每天施粥救人,之前缺掉的德也绝对不可能补的回来,别想啦!
吴良自然知道白菁菁这一声“嘁”是什么意思,对此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