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小字标注的应该就是小抽屉内所装的……药材?
吴良知道,在这个方士众多的年代,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药材使用。
甚至包括含有剧毒的水银与一些重金属矿物,都可以被那些方士拿来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而且还有大把的人相信。
当然,后世许多西药中也会使用一些毒物中元素用来制药。
但两者真心不可相提并论,这时候的“炼丹术”,讲究的可不是什么对症下药,而是将这些乱七八糟“药材”放在一起一顿煮一顿烧,烧完了只要能成丹,方士们就敢说这玩意儿是上天所赐,必有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效。
火药就是这么出来的……
虽然这些小抽屉上刻下的名字,其中大部分放在后世也确实是一味药材。
但若仔细去判断,似乎又没有那么贴切,倘若非要将它们归入同一类的话,它们又并非全都是药材,更贴切的分类应该是香料!
如此去分类。
再与弥漫整个墓室的异香、以及外面那个看上去极有可能是用来提炼“香精”的压榨装置相结合,似乎就合理多了。
难道正是因此,后是发掘海昏侯墓是发现的香气才会那么持久?
毕竟。
那个装置压榨出来的“香精”已经溢出了小玉碗,与地上的砖石和泥土融为了一体,再加上后来又被死水完全灌满,这些浓郁的“香精”虽然被稀释了一些,却又将整个海昏侯墓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泡了一遍。
而且一泡就是近两千年,因此香气才久久不散?
这种可能性很大啊……
带着这样的推测,吴良打开几个抽屉查看,因为年代久远,这些香料也都已经全部腐朽发霉,不过透过简易的防毒面罩,还是能够闻到不同香料那特有却又有些变质的味道。
看来这些“香料”是不能要了。
吴良有些惋惜的将抽屉重新关上,又从这间龛室中退了出来,走向隔壁的一间真的装有一扇完整铁门的龛室。
不过此刻,这扇铁门是此刻虚掩的状态。
吴良很轻易的将其拉开。
然后。
就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
只见这间龛室中存放了更多的枯骨,像墓室外面那一片“荫尸”一样累积了厚厚的一层!
只是这些枯骨看起来要比外面那些“荫尸”更加纤细一些,也更加低矮一些。
除此之外,这些枯骨与之前栅栏里的枯骨有一点不同,这些枯骨身上并没有残留的衣裳,并且保留还相对比较完整……尤其是胯部,因此吴良很容易便能够通过骨骼的特征来辨别它们的性别。
这也是考古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体质人类学。
最简单的方式便是查看耻骨,耻骨弓夹角大于直角的就是女性,耻骨弓夹角小于直角的就是男性。
女性……
女性……
女性……
还是女性!
吴良一连查看了十几具尸骨,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女性!
再观察这些枯骨的粗细与长度,与铁栅栏中的枯骨差别并不太大……因此不难判断,那里的枯骨与这里的枯骨都是尚未达到行笄礼年龄的少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良心中疑惑不已。
这个小小的龛室之中至少堆积了上百具、甚至可能是更多的少女尸骨,就算是人殉恐怕也没有这样的规矩吧,更何况还是基本已经杜绝了人殉恶俗的西汉?
就在这时。
“咯吱咯吱……”
不远处的枯骨之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异响,吴良瞬间惊醒过来,立刻抄起工兵铲向后退了几步,小心防范。
典韦则赶紧挡在了前面。
而白菁菁与于吉也是面色一紧,紧张的望着声音传出的地方。
片刻之后。
“哗啦!”
几根枯骨翻动了一下,竟是一只个头略小一些的怪虫从里面钻了出来,而后便摆动着还不算太利索的节肢努力向龛室之外爬去。
这应该是一只后知后觉的怪虫幼虫……
“呼——!”
虚惊一场,众人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一瞬间,吴良却是猛然意识到了什么,立刻对典韦说道:“典韦,用工兵铲将这些枯骨刨开,看看下面是什么?”
“是。”
典韦略微反应了一下,立刻开干。
仅仅是十几个呼吸的功夫,便在原地挖出一个深约半米的坑。
而在挖开的坑下,果然再一次发现了“蜂巢”一般的巢穴,这怪虫九成九就是埋葬虫的一个古代品种!
而且很显然。
这些埋葬虫并非凭空出现在这间龛室之中,而是有人在进行圈养,并且提供的食物全是少女的尸体!
“那个叫廉石的方士?”
吴良很自然的想到了这个在中出现过的人。
一手筹建陵墓,自愿被封入墓中……种种迹象都指向了这个人,只有他有可能做到这些事情!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足鳖!(4000第一更)
但吴良不解的是,圈养这些埋葬虫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玩意儿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就算筑巢的时候能够产出一些虫蜡,但这时候应该还没有人用这种东西来做蜡烛。
否则墓室中应该有一些蜡烛存货才对。
毕竟,蜡可是很容易存放的东西,只要不是温度太高的环境,存个几百年应该不成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吴良从这间龛室里面走出来,又前往其他的龛室一一进行查看。
现在,他最想找到的就是“廉石”的尸身。
作为海昏侯墓中唯一有记载的活人,这里的一切异样应该都与这个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找到他的尸身或许便能够找到答案。
接下来的几间龛室就寻常了许多。
除了一些常见的殉葬品之外,吴良并没有发现其他对他而言更有价值的东西。
如此一直来到最后一间龛室。
这也是一间装有铁门的龛室,并且与之前圈养埋葬虫的那间龛室不同,这间龛室的铁门关得严丝合缝,还上了一把铜锁。
“典韦!”
吴良只叫了一声,典韦立刻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拎着工兵铲走上前去。
“这次小心一点,里面不知道有什么东西。”
吴良又提醒了一声。
虽然已经不需要担心埋葬虫,但是如果是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剧毒毒物之类,而且还像埋葬虫一样活到了现在,那就危险了。
“是。”
接着只听“夸嚓”一声,铁门上的铜锁已经被典韦暴力破坏。
不过听了吴良的提醒,他倒没有立刻将门打开,而是轻手轻脚的将铁门错开了一条细缝,借着随侯珠射入的光芒向里面查看。
“家主,这里面好像是空的……”
只通过一条细缝,随侯珠能够照亮的范围十分有限,因此典韦能够看到的范围也十分有限。
不过在可见的范围内,却是只看到了平整的砖石地面,除此之外空无一物,甚至连一件殉葬品都没有。
“空的?”
吴良觉得不合常理,也立刻凑到门边向看室内望去。
不应该啊?
如果什么都东西都没有,又何必锁门?
带着这样的疑惑,吴良又慢慢的将铁门多打开了一些,可视范围逐渐变大,但依旧没有在龛室内看到任何东西。
只是这间龛室的地面高度似乎要比其他龛室略低一些,靠近地面的墙上还留有一道一道逐渐干涸的水迹。
就像一个许久无人打理,导致逐渐干掉的池塘一般。
终于。
吴良将整扇铁门完全拉开,随侯珠的光芒照亮了龛室的所有角落。
这时他才在这间龛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两个靠在一起的青黑色鹅卵石,鹅卵石大概有一个成年男子的巴掌大小,呈扁平的椭圆状。
“就这?”
吴良不由的有些失望。
一件装了铁门还特意上了锁的龛室,里面就放两块石头?
当然,也不能排除这里面之前饲养过一些不知名生物的可能性,就像圈养埋葬虫的那间龛室一样。
只是现在这间龛室中除了干涸的水迹,既没有留下遗骸,也没有留下任何与饲料或是粪便有关的线索,吴良就算懂得再多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那两块石头还是有必要查看一番……
于是。
吴良拿着工兵铲来到龛室角落,保持着应有的谨慎轻轻敲击了两下鹅卵石。
“嘣!嘣!”
好像不是石头,至少不是一般的石头。
敲击的时候感觉略微有些韧性,并且回馈回来的声音还有些沉闷,好像里面是空的或是软的一般。
有问题!
吴良又敲了敲另外一块鹅卵石。
“嘣!嘣!”
还是一样的感觉,一样的声音。
绝对不是一般的石头!
吴良万分确定,不过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有待考证。
他又将工兵铲伸了过去,打算将两块鹅卵石翻过来仔细查看。
就在这时。
?!
其中一块鹅卵石忽然晃动了一下!
“!”
吴良立刻神色一紧,连忙将工兵铲缩了回来。
“这次又是什么怪物啊?!”
于吉更是吓得怪叫了一声,老胳膊老腿极为敏捷的躲到了吴良身后,只探出一张既紧张又好奇的苦瓜脸来。
而典韦与白菁菁似乎已经逐渐适应了陵墓中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此刻虽然也保持着警惕,但已经能够做到起码的镇定,至少不会乱喊乱叫。
就这样被四人围观着。
另外一块鹅卵石也跟着晃动了一下。
如此等了好几个呼吸的功夫,两块鹅卵石下面都分别伸出两只又粗又短还有些皱巴的爪子来……
这是?
众人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
紧接着又有一只爪子与一条……分叉的小尾巴伸了出来。
然后便是一个三角形的有些像蛇的小脑袋,脑袋上面那两颗绿豆一般的小眼睛眨巴了两下,看到吴良等人的同时,仿佛受到了惊吓。
身体猛地一僵,立刻又将刚刚伸出来的脑袋、爪子和尾巴全部缩了回去,重新变回了两块鹅卵石。
“……”
这样子竟还有那么些呆萌,好像是鳖?
鳖与龟最显著的区别便在壳上,龟的壳有甲纹,并且十分坚硬,而鳖的壳则是平整一片,并且表面略微有些柔韧。
但眼前的这两只鳖都与正常的鳖略微有些不同。
因为它们好像都只有三只爪子,而且尾巴长成了分叉的“Y”型。
这可能是发育时长成了畸形,但也有可能……
吴良想到一种《山海经》中出现过的神奇生物,与这种鳖的特征极为相似。
“三足鳖?!”
于吉已是精神一振,抢先将吴良想到的那三个字说了出来,“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神物啊,想不到老夫竟在这里见到了!”
“你知道?”
白菁菁奇怪的问道。
“自然知道,《山海经》中所载,三足鳖仅生三足,尾分叉,食之无蛊疫!”
于吉捋着胡须颇为自得的说道,“即是说,倘若我们吃下它的血肉,便成了百病不侵之体,你说是不是神物?”
“真的?”
白菁菁奇道。
“老先生,为何我却听说这三足鳖不能乱吃?”
吴良当即斜了于吉一眼,反问道,“虽然《山海经》中说吃了它可百病不侵,但几乎同一时期成书的《庚巳集》中却说,这三足鳖是一种毒物,吃了之后会化体而亡,到时身体将化作一滩脓水,连根骨头都剩不下。”
《山海经》与《庚巳集》都是先秦时期的古籍,后世没有办法分辨孰先孰后,也没办法分辨两者究竟谁的记载更加准确。
一种生物同时出现在两部古籍中,那么这种生物存在过的可能性便提高了不少。
但具体功效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这就又不得不好好研究一下了再做评判了,否则恐怕酿成大错。
“这……”
于吉顿时愣住,有些尴尬的道,“老夫却不曾研读过这《庚巳集》,不知其中还有如此记载,若是如此,那这三足鳖最好还是验证一番再决定是否食用为妙……不过公子的博闻强记却是令老夫开了眼界,佩服佩服。”
“老先生过奖了,只是研习方向不同罢了。”
吴良谦虚笑道。
其实这时候也不乏好学之人,之所以看的书没那么多,主要还是受条件所限。
毕竟此时的一部长篇古籍,计量单位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