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课本走向历史-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王庆所收拢的这八千余人的溃兵之中,杂牌军有四千多人,中央禁军占三千余人,原河西、陇右兵马占五百多人,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第四零二章 面皮抽搐的陈玄礼
    在做这些同时,王庆也密切关注着攻破潼关的崔乾佑等等安禄山党羽的动向。
    和历史上一样,在占领潼关之后,面对门户大开没有多少防御力量的关中内地,崔乾佑等人并没有乘势追击一举拿下长安,以及关中之地,而是将兵马在潼关一线驻守。
    王庆当然知道,这并不是安禄山等人不想迅速的占领关中,而是他们有所顾虑。
    而他们的的顾虑,就是将安禄山的老巢范阳弄的摇摇欲坠的郭子仪、李光弼等朔方人马。
    他们在潼关驻守,也并非是白费时机,而是在等领兵在范阳的郭子仪等人做出反应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打算。
    在潼关失守之后,身在范阳的郭子仪等人就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一旦崔乾佑等人北进河东山西他们的后路就会被斩断。
    面对可能会被前后夹击,朔方精锐会被重创的危险,郭子仪很有可能会如同历史上一样,放弃范阳河北的大好局面,和李光弼一起带着兵马火速回还!
    当然,历史上朔方回师,除了军事上的这个原因之外,带兵回气给新君撑腰,乘机在新皇帝面前给自己军方以及朔方系争取足够的利益,也是一大原因。
    对于崔乾佑的的等人的心思,仔细研究过这一段的历史王庆基本上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
    朔方兵马同样是一块硬骨头,而崔乾佑等所带领的兵马从去年开南下开始,就一直征战不休,兵马疲敝是一定的。
    北上河东斩断朔方后路,而后和史思明一起前后夹击围攻朔方,基本上能够将朝廷手中的这支最精锐的兵马给打下。
    但面对郭子仪统帅的朔方军,真的这样硬打下去,他们的损失一样是巨大的!
    这样损失是他们所不愿付出的。
    北上死拼硬打折损大量实力,哪有西进关中,占领长安控制关中来的划算和舒坦?
    所以他们的打算,就是在这里不动给郭子仪施加压力,静等郭子仪从范阳撤兵。
    如此以来,不花费一兵一卒,范阳之围就能解除。
    而他们也可以领兵继续西进占领长安,统治关中。
    至于此时范阳众多反燕拥唐的州县,以及夺取平卢领兵南下直逼范阳的刘客奴,这些就是史思明的事情,和他们无关了。
    在最大的威胁朔方兵马撤退之后,依然保存着几千同罗精骑、曳落河的史思明,一定会将朔方给平定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崔乾佑等人攻占潼关之后,反而驻足不前的事情。
    王庆深吸一口气,现在时间很急迫啊!
    只希望韦谔能言善辩一些,郭子仪等人对自己这个皇帝多一些信心,面对这样的压力,千万不要从范阳回师。
    现在距离潼关被破,已经过去了八天时间,这样关乎全局的重大战役,郭子仪等人一定是已经得到了消息。
    就是不知道韦谔有没有赶到范阳,见到郭子仪等人,将自己的旨意传达到。
    时间必须要抓紧了啊!
    王庆握紧拳头。
    现在在扶风汇集起来的兵马很尴尬,最尴尬的不是这些人基本上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溃兵,而是处在有兵无将这样的尴尬境地。
    在封常清、高仙芝相继身死,哥舒翰兵败被破而降,王思礼又急匆匆的赶往河西陇右之后,王庆身边并没有一个足堪独挡一面的大将。
    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当这个大将。
    毕竟这是一个明显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所以韦见素等人,一直在为这件事情担忧。
    在劝谏了几次,皇帝都一口咬定必须要御驾亲征之后,这些人硬是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准备以禁军老将陈玄礼作为统军人选。
    毕竟历来皇帝御驾亲征,身边都是跟着一群精兵悍将。
    而且皇帝御驾亲征,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安定和振奋军心。
    在御驾亲征的时候,皇帝是不会领兵的,行军打仗这些,都是交给大将来做。
    毕竟是术业有专攻。
    而且皇帝身子娇贵,没有作战的能力、大臣们也不允许其上阵冒险。
    在得知了韦见素几人的打算之后,王庆心里有些感动的同时,也是不由的摇摇头。
    陈玄礼这人,忠心耿耿是绝对的,但是能力上面就差的多了,原先统领被玄宗弄的花架子远超过实际用处的禁军还勉强可以,真的让他领兵打仗,在如今这样的局面之下,绝对是把自己好容易才聚集起来这点力量往火坑里送。
    “想当年,太宗皇帝在世时,还不是经常领兵打仗?在马背上得到的江山?
    其余不说,仅仅是洛阳城下,百骑冲阵,硬生生从窦建德十万兵马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就足以令人禁不住的热血!
    如今情形,与太宗皇帝所遇到的险情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我李唐的江山,是从马背上得到的,是一刀一枪拼出来。
    开国的高祖、太宗皇帝,那一个不是马上的帝王?!
    朕虽然远不及高祖、太宗二位先祖,但朕的身子里却流有他们的血脉!这血液到了如今没有冷却,它依然在!
    朕自知无法与高祖、太宗相比,但也一样敢领兵与安逆一战!”
    王庆在拒绝了韦见素几人的提议之后,再次慷慨激昂的说道。
    韦见素、崔圆几人满心的无语,面对这样的皇帝,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打仗这事,涉及的东西太多,牵扯到方方面面,跟这世上大多数的事情一样,并不是凭着一腔热血敢做就能做成的!
    您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在这样悬殊的差距之下,带着这样的军队,这怎么看都
    王庆见韦见素几人,面露为难之色,依旧不同意,便再次开口道:“诸卿不用担心,太宗赐予我了一身神力,朕如今只觉精力充沛,领兵出征这样的事情,我来做最是合适,至于陈将军,他年纪毕竟大了”
    陈玄礼面皮抽搐一下,六十四岁的他,被七十一岁的皇帝嫌弃了,而且嫌弃的居然是还是他的年纪

第四零三章 是朕错了
    韦见素、崔圆等人坐在锦墩之上,低垂着头,满心的无奈和无语,对于这个满心要御驾亲征的亲自领兵的老皇帝,不知道该怎么劝谏才好。
    过了一会儿,左相韦见素道:“陛下有太宗皇帝赐予神力,这点老臣等人见过,寻常人马确实近不得陛下的身,但普天之下哪有让圣上上阵冲杀的道理?
    微臣斗胆,说句万死的话,若陛下有个不注意,有个闪失,对于整个平叛安逆大业吗,都是天大打击
    况且领兵作战,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还有其它诸多东西,陛下固然勇猛,有长于谋略,但毕竟长期深居宫中,战场之上千变万化”
    韦见素这算是豁出去了,不再拐弯抹角,直接将话说明了。
    他的话也很有道理,作为一个庞大国家的帝王,王庆亲自上战场实在是不划算,赢了还好说,但一旦有一点闪失,那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灾难级别的!
    安逆其余的都不用坐,只需要将王庆给活捉或者是擒杀,那这乐子可就大了
    王庆不是不知道他们的担忧,但他却不会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做,真的这样做了,安禄山以及现在被围困的史思明一定会趁机做大,平叛之路,会再度变成持久战,各种消耗国力。
    至于领兵上战场
    他带兵征战的次数还少吗?
    于是伪皇帝陛下王庆再次站了起来,对着韦见素等人挥挥手笑道:“我知道诸卿都在为朕担忧,朕心领了,但也不必忧虑。
    太宗皇帝在赐予朕一身勇力的同时,也赐予了朕满腹的韬武略,领兵打仗足以!
    如今情况特殊,值此之际,必然要有人挺身而出,朕是皇帝,是我大唐的主人!
    从朕手里破碎掉的江山,朕必须让它再从朕手中恢复完整!
    诸卿留守扶风,给朕管理好事情,做好后勤,朕领兵马前去,亲自告诉安逆,我大唐立国百年,岂是他们这些宵小就能动摇的?!”
    好吧,王皇帝又开始演讲蛊惑人心了。
    结果还算是可以。
    在他的坚持之下,王皇帝自领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亲自掌管这些兵马。
    韦见素几人也提出的要求,那就是待到河西、陇右兵马前来之后,在军事上,皇帝陛下要多听河西、陇右节度使王思礼的。
    王庆一本正经的应承下来,倒是让提心吊胆的几人稍微放下心来。
    在敲定了这件事之后,王庆便穿着龙袍来到了军营,确切的说是来到了五百余人河西、陇右溃兵这里。
    这五百河西、陇右溃兵,衣甲大多破旧,一半个兵刃也丢了,但是就精气神而言,远不是那些中央禁军、和地方杂牌军可比的。
    只是这些兵卒,因为前不久才发生的潼关之事,对王庆这伪皇帝显然是有些芥蒂的。
    王庆自然能够看的出来,不过他现在的身份很特殊,有玄宗这个身份在,好多事情做起来都极为的容易。
    跟随的侍卫,见到这些河西、陇右残兵,并没有立即见礼,立刻就要发作,结果被王庆一眼给瞪了回去。
    王庆自然而然的走到这些汇集起来的兵卒面前,脸上神色有些沉痛。
    而后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河西、陇右兵卒。
    随后缓缓开口道:“诸位的心情,朕能够理解,这是朕应得的!”
    王庆开口所说的第一句话,就让残兵里面的几个将官以及众兵卒大感意外。
    在他们的印象里,皇帝陛下对他们边军可是一点都不友好,从高仙芝、封常清被杀,以及他们的节度使被迫出关,以至于他们河西、陇右的兵马潼关一战,一败涂地
    他们在得知皇帝要前来之后,依然带人摆出这样的姿态,就是一种宣泄,一种类似拼着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心情。
    在做这些之前,他们就已经考虑到了他们将要得到的后果。
    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看,一旦这样做了,等待他们的,都不会是什么太好的下场。
    但皇帝陛下的举动,真的是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想象中应该暴怒的皇帝并没有丝毫的恼怒,反而一开口,就对着自己众人认错。
    这可是九五至尊一国之主啊!
    他们没有发觉,他们心中汇集多时的怨气,随着皇帝陛下开口之后,立刻就消散了一个七七八八。
    王庆依然面色沉痛注视着这群显得错愕慌乱的兵卒,接着开口道:“朕不该听信奸相杨国忠之言,不该强逼诸君出关作战,以至于我数万大唐热血男儿血潵沙场。
    朕后悔了!
    朕真的后悔了!
    即便是朕已经斩杀了杨国忠又能如何?他的命又如何能与朕大唐数万征战将士相比?
    此事虽是杨国忠误我,但朕听信小人错误之言,同样难逃其咎。
    朕作为一国之主,不能明察秋毫,致使忠良受害,将士血染黄沙,这本身就是朕最大的错误!
    朕在这里,与诸君赔不是!
    与河西、陇右所有远赴国难、为国捐躯的将士陪不是!
    是朕错了!”
    王庆声情并茂的说着,眼角居然有泪水闪现。
    他说完这些,便朝着面前的河西、陇右残卒深深的一揖到地,表达自己心情的悔恨之情。
    王皇帝开头的一番话,便已经将河西、陇右这些残卒心中的怨气给化解了一个差不多。
    后来的言语,声情并茂之下,更是让这些人尽数释怀。
    在那股憋着的气散去、得到想要的之后,众人只觉得有一种委屈涌上心头。
    就像是因为父母的过错,而受到伤害的孩子,倔强的给父母怄气,而后得到父母的道歉和理解之后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委屈。
    “陛下!万万不可啊!”
    “末将等人万死!”
    在见到一身龙袍的皇帝,居然以九五至尊对他们作揖,这些将官和兵卒立刻就惊呆了。
    稍微的发愣之后,在里面起领头作用的几个将官,连忙跪倒在地,将头杵在地上,流泪大声认罪。
    后面的兵卒,也跟着跪了一地。

第四零四章 可敢随朕一战?
    明媚的天光暗淡下来,有风吹过,带走一片闷热。
    扶风县衙三里处临时搭建出来的简陋军营之内,才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陆续汇集起来的河西、陇右兵卒面对对着他们躬身作揖道歉的帝王,尽皆跪地。
    众人皆流泪不止,更多的人都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逼他们的王。
    王庆一揖倒地,保持着这个姿势停了一段时间,这才缓缓直起身子,看着跪地的众人道:“这一礼你们受的起!朕也拜的心甘情愿!
    朕不会遮遮掩掩!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