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课本走向历史-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未到午时,阿史那从礼领同罗精骑冲击陛下营寨,太宗太宗皇帝显灵,陛下如有神助,阵斩阿史那从礼!
    五千同罗精骑被太宗皇帝用石头砸死无数,四处溃散!陛下一战斩杀同罗精骑无算!”
    前去打探消息率先回来的游骑兵满脸激动给王思礼汇报前方的战况。
    说道激动处,禁不住的面红耳赤,浑身微微战栗,只觉得浑身热血都!
    “你说什么?!”
    王思礼失态了,他一把拉住游骑兵的肩膀,双目死死的盯着游骑兵的眼睛,要他将方才的话再说一遍!
    这样失态,很少出现在王思礼的身上,即便是前几天闻听了陛下以八千散兵游勇,围歼了孙孝哲一万五千兵马时,他也只是心中震撼,表面还算平静!
    但现在不行了,这可是阿史那从礼带领的五千余同罗精骑啊!
    那群在战场之上就如同饿狼一般所向披靡的同罗精骑就这样干脆的败在了领着溃兵的皇帝陛下手上?
    而且还是阿史那从礼被阵斩,余者死伤无算,四溃而逃?
    “是真的!都是真的节度使!卑职亲眼所见!这一路过去,见到了无数同罗精骑的尸体,陛下营寨前方已经变成了血肉磨坊人间地狱!
    卑职还询问了陛下手下的兵马,这些事是他等亲口告诉卑职的!”
    游骑兵情绪依然很是激动,想起所看到的一幕,他就禁不住的激动的浑身战栗,曾经给他们造成巨大创伤,令的他们抬不起头来的同罗精骑,也会有今天!
    “呼!”
    王思礼松开游骑兵的肩头,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精神恍惚,过了一阵,他忽然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握握拳头,不无激动的高声喊道:“备马!我要前去觐见陛下!其余人谨守营寨!”
    如血的残阳夕照,本就被鲜血染红的大地变得更加猩红,地上层层叠叠倒伏了成片的尸体,血腥味刺鼻。
    不时有一队队疲惫不堪却又精神亢奋的兵卒从远处归来。
    他们有的人身上扛着马鞍子,有的牵着马匹,有的脖颈里面挂两颗头颅,又说又笑的走着。
    看上去竟不是去厮杀搏命,倒像是一群在地里忙活了一天,踏着斜阳归来的老农,带一些地里面的东西,和同行之人谈论一下今年的收成。
    王思礼看着这一幕,方才还显得慌乱的心,这会儿居然变得格外安静,这才是大唐兵卒大唐雄师该有的气象啊!
    朝追敌兵去,暮提人头归!
    远处有马蹄声响起,没过太久,便有一群骑兵从东方出现。
    这群骑兵有几百之众,不过马却有很多,空无一人的战马要超过三百之数!
    在沙场上混迹了几十年的王思礼自然不会认为这些空背马是这群骑兵中的人死后所留下来的。
    因为这些看起来人马具疲惫骑兵,在马鞍或者是马脖子上挂着很多的脑袋。
    骑兵的领头之人跨坐在马上,腰身挺得笔直,就像是一堵雄壮的大山,给人一种不可匹敌的感觉。
    “臣河西、陇右节度使王思礼见过陛下!恭贺陛下得胜归来,大展神威,一战而败同罗精骑,扬我大唐国威!”
    王思礼不敢怠慢,连忙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行礼,恭贺皇帝大胜!
    如果说之前他对于皇帝还有怨恨还有不服之心,那么这接连两场大胜仗打下来之后,他已经是心悦诚服了!
    军中之人素来崇拜强者,即便是王思礼也不能例外。
    浑身被鲜血浇透,这时候都已经完全凝固的王庆,伸手将面颊推上去,凝固的鲜血簌簌而落。
    他看着单膝跪地的王思礼,笑了一下道:“王节度使,快快请起。”

第四二九章 史思明的疑惑
    “王卿现在就回去,安排手下兵马,三更造饭,四更启程,早早来此与朕汇合,而后迅速往潼关方向推进,将潼关兵马牢牢看死!”
    稍稍的见礼之后,来到帅帐之内,身上和铠甲黏在了一起的龙袍都没有来得及撕下的王庆,便不客气的对王思礼下达了命令。
    在从河西、陇右前来的路上,王思礼就一直在思索关于此次匆忙出征的之事。
    在他的预想之中,到了这边之后,军阵之事基本上是都要托付自己之手,因为皇帝陛下自己本身就没有上过战场,身边更是没有可堪一用的将才,此事非自己莫属。
    然而到了现在,事实却与他所想的相反,他不仅仅没有获得指挥权,反而还被皇帝陛下给反指挥了。
    若是在之前,他即便是嘴上不说,心中也是不乐意,但是现在却是不同,接连两场极度令人震撼的战争之后,他已经对皇帝所下达的军事命令,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
    稍稍的停留之后,王思礼便辞别了王庆,骑上马带着亲兵一路朝着除孝洼附近的营寨而去。
    王庆有些惋惜,自己手中兵力还是太少了,而且骑兵不多,不然今天这一战,必定要将同罗精骑杀一个差不多,不会像现在这里,逃窜走的超过千人。
    当然,最为重要的便是不能乘势而东,直接去怼跟在后面的安守忠之类。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此时的安守忠只怕早就已经得知了同罗精骑大溃败的消息,依照他们的性子,极有可能会选择重回潼关,等待时机。
    当然,趁着自己兵疲,刚刚大胜一场心情放松一下前来偷袭也不是不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他让王思礼早早的回去的原因所在。
    “传我命令,休整营寨,全军夜不解甲,刀不离身,即便是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
    夜晚守备巡营之人增加两倍,时刻警惕。
    告诉将士们,这只是最开始,接下来还有的仗打,都他娘的给朕打起精神来!
    之前拼死拼活的挣些军功,结果还有享用,就先死了,亏不亏的慌?
    都他娘的给朕好好活着,朕不稀罕这些钱粮”
    潼关附近的弯月朦朦胧胧,随着夜的加深,已经彻底的被云层所遮蔽。
    而此时的范阳却是一片皎洁,如水的月光笼罩着博阳城,以及博阳城外的军营。
    战争的痕迹因为夜色而被遮掩下去了大半,留下的只有一片难得的安宁清冷。
    博阳城上的除了有站岗的将士之外,还有一队队的拿着武器不停巡视的人。
    看着博阳城外那沉默以对的军营,城上巡逻的众人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史思明无心睡眠,他披着铠甲一个人独自坐在院落里,银色的月光落下,将他照的有些朦胧。
    他在呆呆的出神,不停的思索的如今的情况。
    潼关告破的消息传来,令的他一度雀跃,他知道,潼关一破,该死的郭子仪等人便不得不从范阳离开!
    自己被包围的多时的博阳,危机也会随之解除。
    范阳之地,最为重要的便是郭子仪的朔方军,可以称之为范阳的筋!
    只要郭子仪带着他手下的朔方军一离开,剩下的众多反燕拥唐的兵马便不足畏惧。
    包括夺取了平卢政权,领着两三万兵马南下的刘客奴!
    他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之后,损兵折将确实不假,但所折损的都是普通兵马,四千五百人的同罗精骑以及曳落河是他一直小心保存起来的力量,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只要郭子仪这个大麻烦带着朔方军一离开,他便有信心带着手中的这些核心精锐清扫整个范阳!
    然而,令他最为郁闷的和不解的事情就在此处!
    自己都已经接到的潼关被破的消息,郭子仪不肯能不知道,作为一个跟他打过交道很多次的人,史思明不相信郭子仪不明白潼关被破对于他们朔方的意义!
    这些天来,他就一直在等着朔方人马退兵。
    十日之前,朔方兵马倒是有了褪去的意思,他亲眼看到他们在整理营寨,但令他不解的事情随后就发生了。
    朔方兵马只是行动一番,随后便又彻底的安静下来,就像是一个睡觉的人翻身打了一个哈欠,呓语几句,而后又重新睡了过去。
    这让史思明感到心焦和不解,难道是潼关那里又有了什么自己不知道事情发生?
    还是郭子仪真的将宝都压在了他们黄土埋到脖子的老皇帝会真的领兵出征,并且带着一些溃兵能够将崔乾佑等人给死死的拖在潼关上?
    这个念头升起,让史思明觉得很是可笑,因为这所谓的皇帝领军出征,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他不相信依照郭子仪的老练,会相信这样的消息。
    可是他思前想后,除了这个近乎可笑的原因之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其它什么原因,让郭子仪等人能够在潼关被破之后,还这样放心大胆的留着这里围困自己不撤军。
    难不成还有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发生吗?
    现在的他被围困在博阳无法外出,所得到的消息也极为的有限。
    很有可能就是这样!他微微的点点头。
    博阳城外,连绵一片压得博阳城中众人喘不过来气的军营之中,郭子仪同样没有丝毫的睡意。
    从去年到现在,超过八个月连续不断的征战,令他消瘦了很多,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
    不过这种疲惫之内,更多的却是干练和属于一方统帅的那种如山的气度。
    他是一阵极好的统帅,可以说是平叛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
    他腰杆挺得笔直的坐在桌案之前,显得沉稳如山。
    论打仗,他还从来没有怕过谁。
    军人嘛,就是为了打仗而生的,怕打仗的军人那还是军人吗?
    他所忧虑的是战场之外的事情,这些暗箭远比战场上一刀一枪的较量更加让人难以提防。
    说来说去,他都不是一个人啊!
    他需要为众多跟随着他的将士以及将士的家属考虑,他不能让这些人跟着流血又流泪啊!

第四三零章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第四三零章
    郭子仪静静坐在桌案前,一身的盔甲,剑就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他神情专注的看着手中拿着一方黄色的布条。
    精良的做工突出了它的不凡,布条不整齐的边缘证明了它被人硬生生撕扯下来的悲惨遭遇,布条上面的八个暗黑色的血字,更是突出了它的份量!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这便是那黄色布帛之上用血所书写的八个字。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看了良久的郭子仪嘴唇微动,轻轻的念了一遍。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啊。”
    他抬起头,看向营帐外面,皎洁的月光洒落,将所见到的事物,照的一片光亮又朦朦胧胧。
    “卿不负朕,朕不负卿!”
    他将目光收回,重新落到手中黄色锦帛之上,看着上面的八个有力的大字,再次念了一遍。
    “君不负臣,臣何敢负君啊!”
    他长出了一口气,显得有些感慨的轻声说了一句。
    他的心中颇多感慨,卿不负朕,朕不负卿,这是一个九五至尊亲自做出的承诺,这样的承诺对于一个臣子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万万人之上的天子,他是不需要对任何人做承诺的
    既然如此,那便赌一把吧!
    郭子仪紧了紧拳头。
    他这些时日一直忧虑拿捏不定的心,随着这块承载着皇帝承诺的锦帛的到来,终于变得决绝起来。
    “来人,传我命令,再次派去两百骑兵,往井陉一带,时刻留意潼关之处的消息,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回来禀告!”
    有人领命而去。
    他坐了一会儿,而后又道:“来人,请韦谔韦御史中丞起来相见”
    韦谔也瘦了,一路的风尘令的他黝黑苍老了许多。
    不过这些他并不在意,为王事而奔波是他应尽的义务。
    此时已经三更天了,他还是没有睡意。
    事实上,自从十余天前,他从陛下那里领了旨,接下了前往范阳说服郭子仪不要退兵的差事之后,他的瞌睡一直都很少,除了没日没夜的赶路之外,就一直在为如何说服郭子仪按照皇帝陛下的命令行事而忧虑。
    他一路匆匆而来,郭子仪、李光弼果然已经有了退兵之念,甚至于已经开始收拾做回去的准备了。
    好在自己及时赶到,各种手段齐出,绞尽了脑汁方才将他们说服,暂且在这里留下,看看情况不要解博阳之围。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一直得不到什么好消息的郭子仪等人,再一次起了回去的心思,而且还很强烈。
    今天整个白天,他见了郭子仪两次,想要劝说郭子仪留下,但对于此事郭子仪一直都没有松口。
    韦谔知道,这是因为孙孝哲出兵占长安的消息传来的缘故。
    孙孝哲出兵长安,清楚的传出了一个讯号,那就是在洛阳的伪帝安禄山已经等不及了,他要开始动手了!
    他原以为事情已经没有了转机,却不曾想到到了晚上,郭子仪居然让人将自己请过去,而后不等自己开口,便先说出了留在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