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课本走向历史-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夜走的仓惶,众人没带多少粮食,非常时期也管不了这么多了,郭淮又命令手下两个小校各自带着十几个人到附近寻找村落,抢些粮食过来果腹。
    两个小校带着人还没有离开,忽然听得一声炮响,山脚一处转出一队兵马,为首之人横刀立马,一杆大旗上书‘汉国先锋南郑侯魏延!
    “贼子!某家在此等待多时了!”
    魏延大喝一声之后,领兵冲杀而来,郭淮孙礼面色皆大变,慌忙上马打马要逃窜,魏延拍马早到。
    郭淮见走不脱,匆促之间取弓来迎,被魏延劈胸一刀砍下马去。
    这边孙礼正待要走,魏延拨马又到,手提一刀,又将孙礼砍下。
    “不降者皆死!”
    他横刀立马对着惊慌的魏兵残卒吼叫一声。
    这些人犹豫片刻,尽皆抛了兵刃,束手就擒……
    魏延的从来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他都已经忘了自己多久没有这样痛快过了!
    现在的他已经不想着让诸葛亮早些死了……
    昨日一战,首先攻破魏军渭北大营,今日一战又连斩魏国副都督以及行军司马,这样的大功劳以及舒心事,令他格外的亢奋。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更令人兴奋的事情在等着他。
    在他斩杀了郭淮、孙礼引着兵马往回赶的时候,有丞相的传令兵飞马而来。
    “……令先锋魏延,就地休息,而后带领本部兵马直取长安……”
    魏延激动的浑身发抖,领兵取长安从一出岐山的时候他就想这样做,到了现在,他终于得到了这样了命令!
    他对着渭北大营的方向郑重的行礼而后双手接过将令,将这些投降的魏军兵卒交给传令兵,又派遣三十个人看护,郭淮、孙礼的首级也让传令兵带回去。
    “出发!目标直指长安!”
    他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意思,被这个意外的命令弄的亢奋至极的魏延,在简单安排了事情之后,翻身上马,单手持刀,刀尖指着东方长安的方向,大喝一声,率先拍马而去。
    让魏延取长安,是王庆一番思索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
    一出岐山之时,魏延曾经提出轻兵出斜谷,直取长安的计策,被讲究稳扎稳打的孔明先生所拒绝,这成了魏延一生的憾事,直到临死之前都念念不忘,不能释怀。
    王庆知道他心里的遗憾,这次就专门让他带兵直接去长安。
    一来是为了弥补魏延心中的遗憾,二来是这个事情非魏延去不可。
    这不仅仅是因为在熬死了五虎上将之后,魏延成为了蜀汉最能拿得出手的大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连番的激战之后,兵马困乏至极,安排其他人去,必定不会如同魏延这样的尽心尽责。
    所以在安排军务的时候,他就特意先让魏延往东而行,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阻拦逃亡长安的魏国溃兵。
    这样可以距离长安更近一些。
    对于关中之地,王庆可是极为的熟悉,因为不论是《鸿门宴》还是才刚刚经历过的《长恨歌》他的主战场基本都在关中。
    这次进入《出师表》,最先要经营的地方,依然是关中。
    魏延现在距离长安并不算太远,可以这样来算一下距离。
    武功在《长恨歌》里,被王庆暂时当作大本营的扶风县的东面,而渭北大营又在武功的东北面,魏延此时刻又在渭北大营的东面超过五十里的地方,距离长安最多也就还有两百余里的地方。
    急行军的话,三天的时间也要了,就能赶在魏国反应过来之前,将长安拿下。
    这一战,对于蜀汉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胜仗!
    之前丞相五出岐山都没有取得这样大的战果!
    王庆用从魏军两处大营得到的无数钱粮来奖赏军卒,论功行赏,众军卒无不欢呼雀跃,浑然忘却征战之苦。
    在休整了一天之后,王庆即命王平带领三千人马往东前往长安,相助魏延……
    

第四七零章 借司马懿首级一用
    “丞相,为何要放这些魏卒回去?而且还要给他们随身的钱粮?”
    大帐之内,姜维有些不解的出声询问。
    王庆没有说山人自有妙计,这样一来姜维也就教不出来了。
    他笑望着姜维道:“伯约好好想想。”
    姜维开始思索,过了一阵,抬头用试探的语气道:“丞相是想要收魏人之心?”
    王庆笑道:“确实如此,土地并非能打下来能守住就是我们汉国的了,只有政令能在这片土地上推行、税赋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收取、这片土地上的人对我大汉归心,这样的土地才算是我们汉国的土地。
    这是攻心之策,亦是长久之计,吕蒙取荆州,就是如此。”
    姜维点头表示受教。
    对于丞相现在的变化,姜维是比较奇怪又欣喜的,自从丞相从新还魂之后,行事似乎有了改变,不再像先前那样,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了。
    而是不少都交给手下的人去做。
    对于他这个弟子,也不像之前那样,要么说山人自有妙计,要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提示着让他思索一番之后,再慢慢的解释,分析这样做的道理。
    这真心让姜维觉得受益匪浅。
    王庆确实是这样打算的,蜀中的人不多,从蜀道运送粮草出关更是不易,想要真的发展壮大起来,必须将关中之地给占领了,这样才有足够的纵深。
    而且对待关中之民,不能采用暴政,而是应该如同刘老三入关那样的约法三章,让关中的众人安心生产,好为汉国提供足够的粮饷以及兵员。
    为东出中原而作准备。
    “好了,你去将费祎叫来,我有事情与之相商。”
    王庆见姜维悟了,又说了两句之后,就让他出去了。
    不久之后,费祎走进大帐,对着王庆拱手施礼之后道:“丞相相召,不知有何事吩咐?”
    王庆示意他坐下,拎起茶杯一人倒了一杯水之后,才道:“恐怕还需要你再去一趟东吴,去见吴主,再约连兵伐魏之战。”
    第六次出岐山,丞相最初明里攻打北原大营,实际上取渭南、渭北大营的计策被司马懿看了出来,将计就计之下,令的卧龙先生出岐山之后的第一战便损失人马近万余。
    当时大败之后,费祎从蜀中而来,受丞相所托前往东吴去见孙权,约定连兵伐魏。
    都督陆逊与大将军诸葛瑾以及吴主孙权各领一支兵马,这边魏主曹睿兵分三路前来救援。
    诸葛瑾中了满宠的计,败了一仗,陆逊令人传信约定孙权共同出力的信又被魏国截去,消息泄露,也就只好退兵。
    吴蜀联合,东吴最先败退。
    “丞相所托,费祎怎敢言劳苦?这就动身前往东吴。”
    在姜维没有去找他之前,费祎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三国之中魏国最强,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大趋势,丞相此次出兵一战而将关中魏军击溃,但也失去了继续东进的力量。
    关中失守,将直接威胁关东之地,魏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在反应过来之后,必定会有大量兵马前来攻打。
    单靠自己一国之力,与魏国相拼实在是有些吃力,联合东吴也就成了必然。
    王庆伸手将一旁拿过一个匣子,放在桌案之上:“将这个带去,东吴新败,若是没有这个,想要说服他们起兵,怕是不易。”
    “这是?”
    费祎看看匣子,有些迟疑的问。
    王庆叹口气道:“司马懿的首级。”
    “司马仲达也是一代人杰,这样做有些不妥,但为了军国大事,也只能借他人头一用了。”
    费祎回去之后,收拾行装,带了仆人和一队军士,便朝着东吴进发。
    他走后,王庆下令高手匠人为司马懿打造了一个纯金的头颅,安上之后,将其葬于渭水之滨。
    葬礼隆重,有不少关中的乡老以及降服的魏国将领参加。
    其中就数夏侯霸哭的最为臻至和发自肺腑。
    这让王庆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当时他就再想,若是夏侯霸知道今后司马懿是怎样逼的他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奔,不知道还会不会这样……
    在大军打下北原大寨的第二天,也就是王庆到来的第三天,王庆就令人写了一篇檄文,令人抄上多份之后,派人往关中各个城池州县传递。
    檄文的内容大致也就是申明了汉军乃是正义之师,此举乃是为了兴复汉室。
    当然,这些只是一掠而过,王庆知道他们最在意的不是这个。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谁做皇帝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所在意的是他们自己的日子。
    所以对于秋毫无犯、各个州县的官吏不变,各司其职,民众田税减免三年这些事情说的格外的多。
    这样做可以得到普通民众地主官僚阶级们的支持或者是不反对。
    这样的事情王庆早就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做起来没有难度。
    其余诸将,在休整了五天之后,在王庆的命令之下,也带兵各自出击,去收复占领关中的城池。
    临行之前,王庆将这些将领招来,特意下了严令,令他们不得扰民,每到一处都要先劝服,实在不行之后再用兵。
    即便是将城池攻下,也只是将抵抗的将领杀掉,其余的百姓这些,一律不能动。
    此时的关中要比秦末《鸿门宴》里面的关中还要残破。
    汉末以来,持续几十年的动荡不安,刀兵相向,早已经将整个中华大地打的残破不堪。
    不仅仅是关中,整个华夏的人口都是锐减。
    已经不是统制中心的关中,人口更是死伤减少的厉害。
    诸葛亮前几次出岐山,就不怎么扰民,民众在关中的声评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在渭河两岸让蜀汉兵卒与魏国百姓一起屯田,所得谷物,一分三分,民得二蜀军得一这一政策,更是得到关中一代百姓的支持。
    所得谷物上交三分之一看起来已经很重了,这是因为没有跟别的地方比。
    古代的税是真重,田亩税、人头税等等下来之后,一户农家辛勤劳作一年之后,所得的东西能够留下来一半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很多时候,他们连一半都落不到。
    尤其是现在,天下动荡,他们的日子更苦,丞相所行的屯田之策,相应的也就深得人心。
    

第四七一章 简政放权
    长安城被魏延拿下来了,他领着兵马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硬生生的跑完了两百余里,跑的比魏国的溃兵都快。
    在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达到长安城下。
    前方有大都督司马懿领着十余万大军坐镇,即便是蜀汉国丞相诸葛村夫再厉害,也一样不能突破防线,来到关中腹地。
    所以长安的府尹可谓是极其的放心大胆。
    即便是长安内的原有的一些守军,被司马懿以及郭淮征走了一多半,去前线运送粮草,他也一样的不担心长安城的安危。
    长安城是真残破了,自从王莽篡位改汉为新朝,将高句丽改为下句丽,而后南阳大地主兼大魔导师刘秀起兵平叛,最终迁都洛阳建立东汉之后,这个曾经辉煌了几百年的大城就没落了。
    西汉末年以及东汉黄巾之乱之后,两段加起来近百年的乱世,给这座古老的城墙造成了足够的伤害。
    纵然魏国建立之后,修补了几次,但不再是都城的它依然难免破败荒凉。
    魏延了带军的神兵天降,令毫无防备的长安着了慌,匆匆忙忙间没有像样的抵挡,天边最后一丝光亮消失之前,蜀汉的大旗已经在残破的古墙之上飘扬……
    一身铁甲的魏延立在城墙之上,连日的奔波令的这个也不能不再年轻的老将双目血红、面色姜黄。
    他望着这陷入黑暗,承载着历史也记录着荣耀的城池,流下眼泪两行。
    值啦!值啦!
    两天一夜亡命的奔波,换来兵不血刃的拿下长安,值了!
    他立在这里,心潮澎湃,身上所有的疲惫、之前所忍受的种种痛苦,在此时全都化作了天大的荣耀。
    他如同一座雕塑立在城头,沉着的听从部下的禀告,
    在确认长安的各个城门全都被牢牢控制之后,他才下令让一半的兵卒就地休息。
    而他,则依旧持着枪,立在城墙之上,看着这座古老的城池。
    直到睡了两个时辰的副将前来换防,他才抱着枪靠着城墙坐下。
    本来感觉不到困意的他,坐在地上之后,片刻的功夫就已经睡的不省人事……
    王庆所用的怀柔手段以及攻心之策起到了作用,檄文传出之后,三日之间便有五城归降,十日之后,关中之地旗帜鲜明的降服服蜀汉的超过一半之地。
    剩下的城池在檄文的作用,以及领着大军的各个将领的苦口婆心的劝慰之下,也陆续投降。
    当然,也有一半个抵抗的,不过在蜀汉的兵马将城池攻破,将领头抵抗的主事之人杀死之后,剩下的一些还想抵抗的人,也就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