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想要攻破潼关就不太容易,如今洛阳城破,国库府库被洗劫一空,少了这样多的物资,想要再将潼关攻打下来,收复关中,可就更难了……
李严刚出散关,就听到了这样了这样堪称石破天惊的消息,狂喜之余,立刻就催促的人快些赶路,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大展身手了!
原来来的路上,他还在为粮食等物资而发愁。
李严最善的的就是处理这类的事情,诸葛亮前几次北伐,每次收集运送粮草,李严都在里面出来大力气,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清楚的知道,蜀汉的钱粮匮乏到了一个什么地步。
他是一个务实的人,知道想要将关中开发起来,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钱粮二字。
如今他还未到,丞相就已经将这最为棘手的问题解决,那么剩下的,他又有何惧哉!
益州。
董允、蒋琬喜形于色,大汉真是是要兴起了!
特别是蒋琬,更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处理丞相府的各种政事,同时也要负责调动各种物资,运往前线支持丞相北伐以及开发关中的策略。
蜀汉钱粮已经捉襟见肘,负责这些事情的他压力很大。
现在丞相一举攻破魏堵洛阳,所得钱粮布帛无数,有了这样一大笔横财作为补充,他终于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气了。
同时也在感慨,以往丞相打仗,不论胜负,府库里面的钱粮都是越打越少,现在这次却翻过来了,越打越是富有!
皇宫之内,胖胖的后主刘禅同样也是满面的笑容:“一切都依照丞相所言行事,魏延此次连破二京,又为国带回这样多的钱粮,确实需要重赏,加封为南郑公并不为过。”
他笑笑之后,又道:“不过丞相功劳此次功劳更大,不能不赏,魏延封公,丞相也要封公,将丞相升为武乡公,封地扩大两倍。”
蒋琬、董允自然应允,同时也很是惊喜,因为他们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了幼主刘禅的成长。
这种有功就赏,毫不吝啬的手段,很有点先帝的风范。
蒋琬、董允离开之后,刘禅内心欢喜依然没有散去。
他招来黄皓,笑道:“你还真没有说错,我这样的说,董、蒋二位爱卿果然很是欣喜。”
黄皓上前道:“主要还是主公能机变,不然也不会这样无暇。”
刘禅笑道:“哈哈,就你会说。以后这事情,你还要帮我一些才好。”
黄皓点头称是,而后犹豫道:“只是董侍中常责备小人,小人不敢多言。”
刘禅道:“你悄悄的告诉我就行,就像今天这样,不让他知晓。”
第四八四章 恩不能施的太多
按照原来的程序,李严到达关中之后,需要先来到潼关面见王庆,而后再离开潼关,回到长安,开始进行关中大建设的事情。
这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十天的时间。
现在已经过了八月半,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种麦子了,时间十分紧迫。
王庆知道农时的重要性,所以提前就派来信使过去,让李严不必前来潼关,直接到长安,而后立即开始进行分田开荒的事情。
这已经在李严的预料之内,他知道,依照丞相性子,在这个时候,会把农时看的比繁文缛节重。
对于均田这上面,王庆给出来一个标准,就是按照南北朝以及隋和唐朝初期的时候来。
常年战乱之下,原有的生产关系被严重破环,人口锐减,关中出现了大量无主的荒地。
地荒自己不会产粮食,只有将它们种起来,才会有粮食产出。
指望百姓自己来,速度实在太慢,只有国家大力推行了,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均田制施行计口授田,王庆参照以前的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度,再结合关中现在的情况,做出的均田的大致构思是——
成年男子一人,授露田一百亩,桑田或者是麻田二十亩,女子授露田五十亩,桑田或麻田十亩。
孩童授田十亩,成年之后补齐。
其中露田在人死之后要收归国家所有,桑田成长不易,可以当作自有资产传给后世子孙。
露田严禁买卖,带有私人性质的桑田或者是麻田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买卖。
在制定这些的同时,还规定,每户农家都要至少要在宅院周围种植十株桑树,三株梨或者是柿子树。
其它的一些措施也有涉及。
李严还在路上就在研究王庆所给的均田册了,到了长安之后,立即召集官吏开始施行。
这样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做到全面开花,只能是选出一部分出来先行。
最先推行均田制度的地方,就是长安,以及长安附近的州县。
一来是这里的人口比较多,二来是附近的土地肥沃,而且灌溉的水源很充沛,毕竟有八水绕长安之称。
一开始的李严在推行均田制的时候,很少有人相信,作为穷苦的、饱受官府摧残的他们,不相信会有这样好事。
“每人都分给大量田地,官府还提供免费提供种子、农具,最初三年,每年只需要缴纳田地产出的两成?”
一个饱经沧桑的老汉,睁着昏花的老眼,用怪异的声音问一旁站着的一个年轻人,下巴上的焦黄胡子一噘一噘的。
“是啊。”
这年轻些的人点着头,应道。
而后又有些希冀的问:“三叔公,你说这事真不真?”
“真?”
“哪里会真?”
老汉用浑浊的眼瞟了一眼说话的汉子,而后接着用语重心长的话道:“你三叔公活了大半辈子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去了,甭管哪个人当权,对待我们这些贱民,除了掠夺就是掠夺,指望官府对你好?那是做梦!
这官府现在说出这样的话,不知道又在憋什么坏呢!”
老汉说着,还撮了少了一半牙齿的嘴,吐出了一口吐沫,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不屑。
这汉子想了想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事情,不由的打了一个寒颤,三叔公说的没错,上哪里这这样好心的官府?这指不定是在憋什么坏呢!
听说蜀汉兵马正在跟魏国打仗,这官府不会是想要抓丁吧?
绝大多数的人,对此事都是持有这样的态度。
王庆接到这报告,还是不信,这些人都是傻子不成?这样好的事情,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自己这可是诚心诚意的在帮助他们啊,只要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可以从这里面占到多大的便宜,只是他们为什么还不接受呢?
王庆费解,思索半晌之后,忽然一拍脑子,想起了问题的结症所在。
当下执笔,开始书写,而后差人将这书信快马送到长安李严手中。
“种子借一还三,耕牛借用一头,来年多缴纳粮食一石,农具全部有偿使用,折合成粮食,明年随税赋一起上交。
地里产出,上交三成半……”
李严接到丞相书信之后,立即打开阅读,渴望得到丞相妙计的点拨,然而信上的内容却让他越看越是不解,眉头不由紧皱起来。
丞相怎么会出此下策?先前诸多优厚,这些民众尚且不愿意,而今与之前相比,他们每年差不多要多缴纳一倍多的钱粮,与之前曹魏的政策比起来,也就是少收取了一成而已。
这样的政策颁布下去,这些民众怎会买账?只怕会适得其反吧?
李严眉头紧锁,看不出这里面的道理。
思索一阵无果之后,便不再理会,开始着人按照丞相所言开始重新安排事情。
而且前去做事情的,也要不苟言笑,要将官府的威风给摆出来,不能像上次那样和蔼可亲对谁都客客气气的。
“……你们这些贱民,都竖起驴耳朵给老子听好了!
这种子,想要白种,那是在做梦!今年借了一斗,明年就要还上三斗!
耕牛这东西,比你们都金贵!官府手里也没有多少,哪个要用,要么出钱要么出粮!价钱还不能出少了……”
官吏不复之前的笑脸,恶声恶气的,这些人表面的上看起来虽然忐忑,心里其实放下心来不少,这才是官府该有的样子嘛。
“种子、粮食、农具、耕牛这些,官府都有,每方圆五十里,都有一个点,你们可以去这些取借、
老子跟你们说好了,入冬之前,官府发给你们的地,至少也要种上一半,哪个要是种不了,到时间别怪老子们不讲情面!”
官吏简单粗暴的宣讲完了政策,骑上驴子扬长而去,留下一地窃窃私语的人,不少人都喜形于色。
“三叔公,这次如何?”
三叔公捋捋稀疏的焦黄胡子,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高人模样道:“就知道他们没有这样好心!如何?现在尾巴露出来了吧?”
“三叔公高见,那现在?”
一脸敬佩的问。
三叔公撮嘴,再次吐出一口吐沫道:“官府的獠牙已经露出来了,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我盘算了一下,这样一季子下来与以往比起来,还能多落下不少的粮食,也算划算。
你弟兄几人,等等了就去郭庄去借上一些种子,再牵回来一头耕牛,争取在落霜之前,把所有的地都给种上!”
“如何?”
见到一个官吏回来,李严开口询问,他其实对结果是不报太多希望的,却不想官吏笑道:
“上午时分,就有很多的乡民去借种粮借农具,到我回来的时候,郭庄的东西已经被借了不上太多了,还有乡民不断前来,下官回来就是想要请大人再往那边运上一批……”
第四八五章 伪诸葛不是诸葛
李严对于这样的结果是目瞪口呆,满脑子的不解,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之前种子白送、农具免费用,都少有人来领取,如今全都变成收费的了,前来借的的人却络绎不绝起来。
这些人都是怎么想啊!
一旁的官吏笑道:“这些人啊,都是贱骨头,对他们太好了,他反而会以为是在害他们,就需要这样来……”
李严苦笑,他还真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结果。
王庆在得到长安的消息,说是方法有效之后,也是苦笑,都是被官府压榨的从骨子里产生恐惧的人啊,对他们稍微好些好可以,一旦好的太多了,他们反而会认为你别有居心……
王庆也是在发现原来的方法行不通之后,才想起这里面的缘由的。
关中大地上,随着农具、耕牛、骡马等的下地,诸多荒芜的土地都被翻了过来,土块打碎之后,带着希望的种子,被埋进了土地,待到来年五月里,这些种子将会变成一片金黄的麦浪。
潼关之外,曹睿领着大军与王庆对峙,每日派人出来骂阵,让王庆出潼关与他一战。
同时要王庆将逮走的魏国王公大臣放还。
潼关王庆自然是不会出的,有唐玄宗的前车之鉴,在没有万分的把握之下,他轻易不会离开这座雄关。
不过对着曹睿所言的放还魏国的大臣的事情,他倒是可以考录考虑。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已经从武乡侯变成武乡公的伪诸葛孔明先生,披着鹤氅拿着羽扇,带着纶巾,坐着四轮车,由四个甲士推着,在略显耀眼的秋阳里,来到了潼关的城墙之上。
后面是被甲士押着的魏国王公大臣,包括燕王曹宇,以及曹爽,还有曹睿的几个妃子。
“想要他们回去,也容易,山人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做事也会留上一线。”
伪卧龙先生摇着羽扇,对着下方的曹魏兵马,悠悠然的说道。
“将贵国这些人请到这里,我蜀汉可是花费了大量的力气,他们在这里,我们又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现在你说让放走就放走,那我岂不是亏损大了?”
“诸葛孔明!你意欲何为!”
曹睿被气的一佛出世,二佛跳墙,低声怒喝出声。
传话之人一路传来,最终将这句话从曹睿军阵之中传到王庆耳中。
王庆笑道:“很简单,拿粮食。
你们这些魏国的人可是真能吃啊,短短时日,便吃了我大量的粮食,将我吃的都快受不住了。
尤其是燕王曹宇,一个人居然吃了两万石!
其次就是曹子丹的儿子曹爽,吃了一万五千石。
魏主的妃嫔个个也都是好胃口,一人吃了我一万石,还有这些大臣们……魏主不说,我也有意放他们回还,可他们吃了我这么的粮食,我要是不拿回来,手下将士们又该如何过活?”
王庆这是狮子大张口了。
现在的他,是怎么能折损魏国的实力怎么来,魏国的这些大臣们,能从曹睿那里换上一些粮草最好,换不成也无妨,只要将这样风声放出去,就能恶心恶心曹睿,给曹睿增添烦恼。
虽然这样有点损诸葛孔明先生的形象,但这都是为了蜀汉,为了先帝刘大耳的遗愿啊。
当然,最主要的是,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