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泉很紧张,命虎贲、羽林列阵,打算将刘协包围在其中,隔绝张杨的部下。
  刘协阻止了他,命令虎贲、羽林拉开距离,留出一片空地,立起了射侯(箭靶),玩起了射箭游戏。
  汉代也有各种武艺,比如拳法、剑法,角抵也很流行,但大多数人都不把这些当武艺,而是当作游戏。真正的武艺首选骑射,其次是马战、步骑都能用到的长矛,再其次是刀盾短兵。
  所以史书里提到武艺高强的猛人时,大多和弓马、骑射这样的字眼分不开。
  比试一开始,羽林中郎将张绣就先声夺人,一番射十二枝箭,他射中十箭,连续三次中的。
  能在飞驰的战马上射中目标不仅需要靠训练,也要靠天赋。
  张绣显然便是有天赋的人,展现出的骑射技艺即使是同样出身凉州六郡的羽林骑也自愧不如。
  见张绣气势张扬,不可一世,刘协命郭武出战。
  郭武也属于天赋型选手。
  作为一个江东子弟,他不仅骑术好,骑射同样出类拔萃。
  比起有大量日常事务要管理的张绣,他还有一个优势,除了当值之外,有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
  郭武一出手,不论是精准度还是出手的迅捷,都丝毫不弱于张绣,甚至略占上风。
  张绣又惊又喜,随即请求与郭武比试长矛。
  他早就知道郭武是高手,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挑战。今天趁着天子高兴,想试试郭武的身手。
  刘协答应了。
  张绣、郭武出战,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将士们看看津津有味。
  刘协叫来一个虎贲侍郎,让他去传张杨留下的将领杨丑。
  时间不长,虎贲回来了,身后跟着几名骑士。
  骑士们远远地下马,一人上前,来到刘协面前,躬身行礼,报上姓名。
  “骁骑将军麾下校尉,臣丑,见过陛下。”
  刘协点点头,指指正在激斗的张绣、郭武。“有没有兴趣?”
  杨丑来时已经看到这一幕,惊讶于这两人的武艺时,也清楚自己绝对不是对手。
  “此二人皆勇士也,臣不敢献丑,自取其辱。”
  刘协大笑。
  杨丑也笑了,原本有点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些。
  刘协命人赐座,与杨丑拉起了家常。
  杨丑自称彭城人,本是青州黄巾的一部,到处转战,后来流落到河内,在一次战斗中投靠了张杨,成为张杨的部下。
  张杨的部下来源很杂,除了一千多从并州招募的精锐之外,剩下的既有河内本地人,也有河南难民、黄巾旧部,甚至还有一些匈奴人。
  张杨曾与于扶罗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来又翻了脸,被于扶罗劫持。双方打来打去,各有胜负,所以人员也很杂。
  “你既是青州黄巾旧部,与故人还有联系吗?”
  杨丑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落寞。“青州部最近几年连遭劫难,损失惨重,想来十不存一。再者乱世音讯不通,就算活着,也联系不上。”
  “想家吗?”刘协突然问道。
  杨丑一愣,神情忽然有些恍惚,半晌才道:“陛下,臣已经没有家了。黄巾起事之前,臣就卖光了家里的几亩薄田,连妻子、女儿都卖了,还是吃不饱饭。父母饿死了,儿子也饿死了,又被……”
  他突然哽咽起来,用手捂着脸,肩膀抽动,泪水从指缝里溢了出来。
  他越哭越激动,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匍匐在地。
  刘协静静地看着杨丑,心中说不出的凄凉。
  他大致猜到了杨丑没说出口的话。
  那个可怜的孩子大概率是被人吃了,要么是杨丑自己,要么是与其他人交换,易子而食。
  为了活下去,人可以做出任何事,与禽兽只有一皮之隔。
  三国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背后,是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求生的普通百姓。
  这些人甚至没资格留下自己的名字,被流民、蛾贼这样的字眼一带而过,是沉默的大多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十室不余一,野狐不惧人。


第一百九十九章 匈奴往事
  看着相貌粗猛的汉子哭得稀里哗啦,一旁的蔡琰也红了眼睛,不能执笔。
  泪水滑过脸庞,滴在木简上,洇开了墨迹。
  自有记忆起,她便随着父亲蔡邕流落江湖,见过高门深院的奢靡,也见过易子而食的残酷,自己更是险些成为西凉军的菜人。
  人间的苦乐,她都见识过。
  人间的不公,她也亲身体验过。
  如今身在河东,看着卫氏、范氏据堡抗命,看着公卿大臣明里暗里的袒护卫范,为了那些侵吞朝廷赋税的大户与天子为敌,却不顾百姓死活,她忽然有些明白了天子的焦虑和愤怒。
  荀攸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刘协起身,抚起杨丑。
  “天下不安,百姓涂炭,皆是朝廷之过。朕以不德,敢向万民起誓,若不能再建太平,使耕地有其食,织者有其衣,少有所养,老有所依,死不瞑目。愿君助我一臂之力。”
  “敢不从命,敢不从命。”杨丑哭着叩头,神情中却有些敷衍,显然并不相信。
  刘协也不说破。
  信任不是由言语得来,而是从行动造就。
  他招杨丑来说话,就是想了解张杨的部下有什么样的心思。
  张杨是个老好人,却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空有一身武勇,却不擅长治军,连手下都笼络不好。
  如果他记得不错,张杨最后就是死于眼前这个杨丑之手。
  其中原因,他不清楚,历史上也没记载。
  但张杨对手下的控制不够、防范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
  身为大将,被手下将领干掉的屈指可数,张杨算一个。
  等杨丑心情平复,刘协又问起他的部下,拉拉杂杂地问了很多。
  傍晚,张杨护送着闻喜送来的两千石粮食赶到。刘协留下一些口粮后,命人将所有的粮食送往卫氏庄园外,交给卫尉士孙瑞。
  刘协就地立营,命人用大釜煮粥,每只釜中放几块肉,添点荤腥气。
  他将张杨、邓泉等人叫来,一边吃一边商议事务。
  “将军熟悉呼厨泉其人吗?”刘协问张杨道。
  张杨连忙放下手里的碗筷,习惯性的用袖子抹抹嘴。“熟悉,此人不足为患。”
  刘协示意张杨详细说说。
  张杨想了想。
  “呼厨泉是于扶罗的弟弟,是前任单于羌渠的次子。从小有父兄照应,他也算得上骄生惯养了吧。武艺有一些,但不出众,统领部众的能力也很一般。怎么说呢,人不算坏,但也好不到哪儿去。于扶罗死后,他这几年还算安份,倒没听说有什么恶事。”
  “他会称臣吗?”
  “应该会吧。”张杨说道:“但是他胆子小,未必敢来。”
  “此话怎么说?”
  张杨偷偷看了一眼光禄勋邓泉。
  邓泉正专心致志的用手指刮碗上的残羹,根本没注意张杨。
  张杨松了一口气,向刘协挪了挪,放低了声音。
  “陛下可知羌渠为何而死?”
  刘协摇摇头。
  “羌渠被族人所杀,是因为匈奴人觉得他依附汉人,背弃了部落。当初羌渠能立为单于,就是因为使匈奴中郎将张修擅杀前任单于,立与他交好的羌渠为单于。后来张修被朝廷诛杀,羌渠的单于之位却得到了朝廷的承认,之后也一直对朝廷惟命是从。朝廷几次平定幽并叛乱,羌渠都曾派兵助阵。”
  “既然羌渠是大汉忠臣,为何呼厨泉不敢来见朕?”
  “羌渠的确忠于大汉,但他被族人杀死后,于扶罗兄弟诣阙请兵,却没得到朝廷的帮助,反而被人勒索了不少财物去,尤其是战马。有人视之为蛮夷,不准他们进洛阳城。后来先帝大行,更没人管他们的死活。他们衣食无着,不得已,抄掠诸县,又犯了朝廷律法。诸罪加于一身,岂敢来见驾。”
  刘协若有所思,没有再说话。
  张杨说得含糊,没具体说哪些人勒索匈奴人,但用脚趾头想,也想得出是什么人。
  自然是有权有势的人。
  中平以后,天下大乱,战马的价格居高不下,最贵的时候一匹战马值二百万钱,还未必能买到。看到拥有几千匹战马的匈奴人,自然会有人像苍蝇一样的扑上来,敲骨吸髓。
  但他们收了匈奴人的好处,却没有帮匈奴人办事。
  匈奴人为了生存,被迫劫掠,又被这些人以此为由,严厉打击。
  此时,他发诏书,召匈奴人见驾请罪,匈奴人哪里敢来。
  皇帝换了,但皇帝身边的还是那一批人,呼厨泉根本不信任他们。
  所以匈奴人迟迟没有露面,也就可以解释了。
  历史上匈奴人出兵助阵,迎战李傕等人,并不是应朝廷之召,而是接受杨奉的邀请。
  比起朝廷,他们更愿意相信白波军。
  “呼厨泉会信任你吗?”
  张杨想了想。“以前会,现在不好说。丧家之犬,尤其警惕。陛下欲召呼厨泉,不如以白波军为介。匈奴人这几年在平阳,与白波军多有联合,关系一直不错。”
  刘协没有再说什么。
  他是要收服匈奴人,但不急在一时。
  既然呼厨泉没有攻击他的勇气,不如放一放,等搞定了河东大族之后再说。
  正说着,有虎贲来报,颍川荀彧求见。
  刘协诧异地看看荀攸,笑道:“荀君来得好快,朕还以为要等些时候。”
  荀攸更惊讶。他根本不知道荀彧要来的事。
  “陛下,臣去迎一迎吧。”
  “也好,有劳公达。”
  荀攸略感惊讶,顿了顿后,拱手而去。
  张杨起身告辞,却被刘协留下了。
  “刚才一定没吃饱,顺便再吃几口。”
  张杨正中下怀,欣然答应。
  刘协取出手帕,抹净嘴角,又命人准备一些吃食。
  荀彧远道而来,应该还没吃晚饭。
  不管最后能不能谈得拢,一顿饭总是要招待的。
  刘协想了想,又命人去宰一只羊,待会儿烤了吃,算是特别款待。
  荀攸去得有点久,羊都宰好了,架在火上烤,他才陪着荀彧走来。
  荀彧风尘仆仆,脸上还算干净,可能是刚在涑水洗过,鬓角未干。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温润如玉,是一个不多见的美男子。
  看到架在火上烤的羊,荀彧嘴角微挑,上前一步,拱手施礼。
  “故镇东将军司马,臣彧,拜见陛下。”


第二百章 欺之以方
  该如何接待荀彧,既能留下他,又不至于丧失主动权?
  收到唐姬转述的信息后,刘协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可以不用荀彧,但一定要留下荀彧。
  荀彧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是一个人才,更在于他的号召力。毫无疑问,荀彧是新一代的汝颍士子领袖,他在哪儿,能影响无数人的选择。
  退一步说,荀彧的个人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让他成为对手的智囊,不如留为己用。
  但不能被他摆布。
  荀彧奉行的是党人的理想,代表的是世族豪强的利益,按照他的理想即使能重建太平,也不是能长久的太平。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先改造荀彧的观念,然后再由荀彧去推行新的道路。
  如果不能,那就退而求其次,将荀彧收为己用,通过调整他的官职限制他的发挥,将他的影响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到万不得已,不走曹操的老路。
  杀人是最等而下之的选择。
  看到荀彧在面前下拜,刘协站了起来,双手虚扶。“荀君,一别六年有余,荀君风采依旧。”
  荀彧微微一怔,再次行礼。“陛下记得清楚,臣是中平六年离宫,于今六年又两月。”
  “这六年,朕为董卓、李傕所迫,身既飘零,心亦无依,不意今日能又见荀君风采,可喜可贺。凤凰既来,愿来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荀彧的身体停滞了刹那,躬身再拜。“臣未能奉陛下于危难之际,死罪,死罪。”
  刘协微微一笑,挽着荀彧的手就坐。
  没有席,更没有案几,只有几个胡床。
  刘协早已习惯,荀彧却很别扭,坐立不安。
  不仅因为马扎局促,更因为天子话里隐藏的未尽之意。
  中平六年,董卓专政,刚刚被举为孝廉,拜守宫令不久的他主动求出补吏,除亢父令。但他没有去上任,弃官而归,然后领着宗族离开颍川,去了邺城,投奔韩馥。
  他因此保全了宗族,却放弃了天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趋利避害,这没有错。
  可是对君子而言,临难苟免,置朝廷安危于不顾,忠义有失,没有尽到为人臣的责任。
  此时此刻,面对天子,他不能心中无愧。
  天子对他的期望越高,他越是觉得惭愧,觉得亏欠天子,亏欠朝廷太多。
  刘协亲自倒了一杯热水,递给荀彧。
  荀彧心神不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