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远,你有何建议?”袁绍忽然转过头,扫了许攸一眼,轻声说道。“公则本重皮相。如今破了相,难免会被人笑话。再让他抛头露面,怕是不太合适。”
  许攸暗自叹息。
  不出所料,袁绍不想天天对着一个说话漏风的人,就像当初嫌弃曹操不够高大一样。
  “主公,郭公则宜为心腹,作傧相太可惜了。”许攸说道。
  袁绍想了想,有点无奈。“那就让他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参谋军事吧。我听说,他那个从子在孟德处也是如此,神出鬼没,经常看不到人?”
  “是的。”许攸暗自松了一口气。
  能不能公开露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袁绍的信任,掌握军机要事。让郭图参谋军事,不离左右,这大概是眼下袁绍能接受到的底线。
  这也说明袁绍的确离不开郭图,尤其是在荀彧离开曹操,投奔朝廷的形势下。
  有这样的基础,他的计划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第二百七十一章 翻云覆雨
  袁绍迈开步子,来回走动,似乎有艰难的决定要做。
  许攸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很久,袁绍停住脚步,站在许攸面前。
  “子远,刘协小儿去太原,会不会是想从井陉入常山,与刘和相呼应?”
  许攸躬身说道:“主公所虑深远,臣也正有此担忧。臣听公则说,刘协远老臣,却与出身白波贼的杨奉很是亲近。白波可用,黑山自然也不例外。钟繇在上党,便与张燕常有往来。张燕本常山人,若刘协出井陉,入常山,与张燕相南北,于我大不利。”
  袁绍连连点头。“那该如何破解?”
  许攸沉吟片刻,抬起头,正色说道:“主公愿意放刘和去幽州么?”
  袁绍目光微闪。“我应该让他去么?”
  “不应该。”许攸说道:“但刘和自恃有朝廷诏书在手,不让他走,必有非议。依臣之见,不如与他相约,若他能引幽州俊杰,限期共破公孙瓒,则支持他主政幽州。”
  袁绍眼珠转了转。“两虎相争?”
  许攸点点头。
  袁绍仔细考虑了一番后,很勉强地接受了许攸的建议。
  不让刘和离开,终究解决不了问题。与刘和做个约定,让他竭幽州人力、物力,拔掉公孙瓒这个心头刺,是个不错的办法。
  公孙瓒也是朝廷想要争取的力量,如果他被刘和杀了,朝廷想必会对刘和不太满意。
  可是对刘和来说,公孙瓒是杀父仇人,断然没有不杀的道理。
  这也许是一个离间他和朝廷的机会。
  袁绍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随即让许攸去和试探刘和的意思。
  ——
  一声断喝,刘和一跃而起,挺刀直刺。
  沉重的环首刀在他手中如剑一般轻盈。
  “彩!”身后传来喝彩声。
  刘和转身回首,见许攸一边拍着手,一边走了过来,连忙收刀入鞘,拱手施礼。
  “不知许君光临,失礼,失礼。”
  许攸哈哈一笑,拍拍腰间长剑。“公衡少年,身手了得,攸不觉技痒。试试手,如何?”
  刘和连称不敢,摇手拒绝。“邺城有谁不知许君剑术出众,当世高手。我这些许技艺,岂是许君对手。许君,请堂上就座。”
  许攸也不坚持,他来找刘和可不是为了比剑。
  两人上堂就坐,刘和命人准备酒食。许攸打量着刘和,笑盈盈地说道:“看公衡刚才那一击,是胸中有不平气么?”
  刘和一声长叹。“长者面前,不敢有瞒。家父被公孙瓒所害,至今未能报仇。我愧为人子,只能练练刀剑,希望有一日能手刃仇人。”
  “公衡孝心可嘉,只是有些太急躁了。岂不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许攸停顿了片刻,又道:“杀公孙瓒以报父仇,难道比接应天子东归更难?天子都已经东归了,你的父仇也很快就能报了。”
  刘和心中微动。
  虽然他当年离开长安东归,是奉天子诏书求援,但天子今日脱困却与他无关。许攸将两件事混为一谈,自然不是说天子东归,而是说他报仇的机会来了。
  “但愿如此。”刘和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敢请许君垂教。”
  “公衡,鲍丘一战,你大败公孙瓒,所在必克,威镇北疆。如今公孙瓒困守易京,坐以待毙,你为何却迟迟不能见功?”
  刘和苦笑。
  他与麹义率部围攻易京,占尽优势,本以为报仇在即,奈何粮草不继,不得不退兵。
  这其中的原因,许攸不可能不清楚,现在却来问他,让他如何回答?
  他总不能对许攸说,是袁绍断我粮草,不愿我建功?
  说实话,他自己都不怎么相信。
  但事实就是如此。
  因粮草不济,他不得不先遣散了幽州的汉胡骑兵,接着又让鲜于辅等人离开,最后只剩下几千人与公孙瓒对峙。即使如此,袁绍还是不能及时供应粮草,他与麹义不得撤退,因此被公孙瓒追击,车重尽失,狼狈而归。
  如果袁绍能及时供应粮草,何至于此?
  他一直想不明白袁绍的心思。
  “公衡啊,你还是太年轻。”许攸一声长叹。“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有害。这样的道理,你都不懂吗?”
  刘衡愣了一下。“许君,你是说……”
  “天子下诏,称主公为渤海太守,却拜你为征北将军,领幽州刺史,分明是离间之计。你不明就理,反以诏书求去,岂能如愿?”
  刘和大感意外。“天子称盟主为渤海太守是真的?”
  许攸一声叹息。
  刘和心中恍然,吁了一口气。
  袁绍接到诏书后,勃然大怒,深以为耻,却不敢公诸于众。
  一是怕人笑话,二是怕韩馥故吏因此生事。
  所以外面有风声在传,但没人敢明着说。刘和既不是冀州人,又非袁绍亲近,虽然听到了一些风声,却不知真假。
  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会装不知道。
  可是许攸此刻把话挑明了,他自然明白了许攸的来意。
  袁绍不希望他主掌幽州,但许攸却想助他一臂之力。
  “许君,那我该如何做?”刘和离席,深施一礼。
  许攸趁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公孙瓒困兽犹斗,没有冀州的支援,仅凭幽州的人力、物力,你是很难拿下公孙瓒的。不如请袁绍派袁谭为主将,你为副,一起进攻公孙瓒,让袁绍放心。
  刘和有些为难。
  他觉得袁谭虽然聪明,但是太年轻,作战经验不足。战场凶险,难免会有损伤。袁谭作为袁绍的嫡长子,实在不宜冒险。
  还是让麹义协助他比较好。
  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配合很默契,效果也不错。
  界桥之战,麹义一战成名,对公孙瓒的威慑力绝非袁谭可比。
  许攸冷笑,一声不吭地看着刘和。
  刘和很无奈,左思右想,最后只得接受了许攸的建议。
  他没有别的选择。
  许攸这个计划未必能让他成为幽州刺史,却让他有报仇的机会。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其他的,以后再说。
  刘和随即手书一封,希望袁绍委任袁谭为将,他为副,共取公孙瓒。
  为了表示感谢,他又尽其所有,送了许攸一份厚礼。
  邺城的人都知道,许攸贪财。
  许攸满意而归。


第二百七十二章 刚猛田丰
  听完许攸的回复,袁绍疑惑地看着许攸。
  “子远,这是你的主意吗?”
  许攸坦然说道:“是。”
  “为何?”袁绍眉头皱得更紧。“你也觉得我爱幼子,待显思太薄?”
  许攸摇摇头。“主公,正因为我不赞同此说,才希望你安排显思去幽州,以解众人之疑。”
  “哦?”
  “当年汉高祖征战数年,平诸侯,败项籍,乃有天下,何等英雄。嗣子却长于妇人之手,不识兵戈,大汉险些易姓为吕。如今又逢大争之世,主公尚且亲冒矢石,显思身为长子,岂能安坐邺城?”
  袁绍眼神闪烁,沉吟不语。
  许攸接着说道:“主公遣显思主政青州,用心良苦,奈何青州荒残,恐怕会有左迁之议。幽州则不然。幽州虽贫,钱粮不能自给,不得不依赖冀州,但幽州有精兵。显思若能主政幽州,将来争天下,掌幽州突骑而为前驱,既为主公分忧,又能立功。将来袁氏有天下,谁敢轻视?”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不快,嘴唇抿得更紧。
  许攸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接着说道:“若显思不能破公孙瓒,足以证明其不能负天下之重,主公亦可早作准备,别择良嗣,以免四皓之争。”
  袁绍眼神微缩。“你当真这么想?”
  “主公面前,不敢有私。”
  袁绍想了想,神色稍缓。“话虽如此,显思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公孙瓒虽败,却非易与之辈。如此安排,会不会让人以为我是故意为难显思?”
  “主公不妨派郭图为军师。”
  袁绍轻挑,哑然失笑。
  他指指许攸。“许子远,怪不得当初公路要杀你。你真是可恶。”
  许攸躬身道:“公路之怒我,正因为我能为主公解忧啊。”
  袁绍哈哈大笑。
  他想了想,又道:“兹事体大,当与诸君共议。”
  “然。”许攸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袁绍已经答应了,与其他人商量不过是走个过场,以示公正。
  ——
  袁绍召开会议。
  审配、逢纪、沮授、田丰等重要谋士悉数到场。
  当着众人的面,许攸将自己的意见陈述了一遍。
  袁绍看着众人,让他们各抒己见。
  但发表意见的人寥寥无几,老半天都没人说话。
  袁谭是袁绍长子,已经娶妻生子。他的少年时光都是在洛阳长大的,与许攸、郭图等人很亲近,与审配、沮授等冀州人却有点疏远。
  冀州人既没有为他说话的想法,也不打算为了他和许攸等人发生冲突。
  既然许攸的理由很充足,那就让袁谭去幽州试试身手吧。
  公孙瓒虽说已经是困兽,却不是那么好打的。
  再者,能不能攻克公孙瓒,主动权并不在前线将领,而在钱粮供应是否充足、及时。
  不给钱粮,善战如麹义也只能铩羽而归。
  沉默了一阵后,袁绍宣布这个决议通过,派袁谭为将,主持对公孙瓒的进攻。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废长之意,他要求主簿耿苞保证大军的钱粮供应,不得怠慢,贻误军事。
  耿苞话音刚落,田丰便起身发言。
  “主公,公孙瓒不过釜底游鱼,不足挂齿。当务之急,乃是迎驾。”
  袁绍的脸色顿时变了。
  许攸暗笑。
  这田丰真是没眼头见识,不知道袁绍现在一提到天子就烦吗?
  与郭图见面之后,许攸了解到了更多消息,知道天子对袁绍的态度极其不佳,也没有妥协的意思。诏书称袁绍为渤海太守只是牛刀小试,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恶心人的事呢。
  迎驾?除非袁绍愿意束手就缚,俯颈就戮。
  耿苞轻咳了两声。“别驾,天子北上太原了。就算是主公想迎驾,现在也不是时机。”
  田丰大声喝斥道:“天子在河东,还是在太原,于迎驾有何影响?太原难道比长安更远?”
  耿苞面红耳赤,不敢再多嘴。
  袁绍心中不快,却不得不强忍着。“元皓,且息雷霆之怒。天子北上太原,想必有事,遣使迎驾,不差这两三日。元皓如此急迫,莫不是有所担心?”
  田丰拱手再拜。
  他是担心袁绍变卦,但这些话不能说得太明白。
  “主公,天子奋力一击,临阵斩杀李傕,自董卓乱政以来的颓势为之一振,正是重整朝政的好机会。主公若能入主朝堂,必能一呼百应。届时以诏书行于幽州,共讨公孙瓒,谁敢不从?若逡巡日久,贻误时机,而公孙瓒称臣,天子下诏罢兵,主公难免有进退失据。”
  许攸不屑地笑道:“公孙瓒擅杀大臣,朝廷也能容他?纵使朝廷能容,刘和也不能容吧。田元皓,你多虑了。”
  田丰怒目而视。“卫固、范先据堡而叛,天子都能容,为何不能容公孙瓒?擅杀大臣之罪,难道比叛乱还重?且天下大乱,州郡互相攻杀者数不胜数,若一一追究,何人无罪?”
  许攸扬扬眉,不予争辩。
  这正是他希望的结果。
  田丰这句话很犯忌,等于直指袁绍逼死韩馥的事。
  田丰越是义正辞严,袁绍越不爽。
  果然,袁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田丰也觉得刚才上了许攸的当,却不肯解释。“主公,杀父之仇为私,天下为公,刘和一人之事,自有刘和自决,主公切不可因小失大。天子改元,又立都安邑,诏书行于天下,即使江东、辽东,也不过数月便能知悉。届时天下翕然响应,共求太平,主公不取,必为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