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你嘴硬到何时!”马超不屑地说道,又扰起双手,大声喊道:“我和各部落说好了,你随时可以去挑人。”
“知道了。”马云禄扬扬手,却没有回头。
吕小环催马跟了过来,与马云禄并肩而行。“姊姊,有个兄长真好。”
马云禄瞅了吕小环一眼,欲言又止。
马超很多事都不着调,但对她是真的好。虽然强烈的反对她组建女军,希望她入宫为贵人,却还是四处张罗,帮她从羌胡部落中物色适合从军的女子。
就目前而言,适合从军的女子无疑还是羌胡更多。
“你喜欢啊?”
吕小环一愣,随即挺起胸口。“怎么可能,我将来要入宫的。”
“你既入了女军,就不能入宫了。”
“我先入女军,打几年仗,就退役入宫。”吕小环嘿嘿笑道:“我又没有你那样的志向,一心要做女将军。”
马云禄翻了个白眼,没再理吕小环。她知道,不仅是吕小环,很多女郎官其实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做骑士只是一时兴趣,绝非长久之计。
一心想做个女将军,宁愿不嫁人的,可能也就是她一个人。
一想到这些,她就更加郁闷。
信马由缰,回到御营。刚跳下马,一个侍女走了过来。
“侍郎,贵人有请。”
马云禄也没多问,跟着侍女来到一旁荀文倩的帐篷。荀文倩来得时间不长,却得到了无数人的欣赏,马云禄也是其中之一。
荀文倩正和蔡琰说话,两人谈笑风生。见马云禄走来,荀文倩起身相邀。
“云禄,坐。”
马云禄入座,向荀文倩和蔡琰行了礼,见蔡琰并无起身离席的意思,意识到这件事和蔡琰也有关系,说不定还和天子有关,不免有些紧张。
“云禄,这两天训练得顺利吗?”
“多谢贵人关心,很顺利。只是常用的弩太重,不太适合女子使用,需要改造。”
“今天请你来,就是想说这件事。你对马上用弩有何具体要求,拟一个清单出来,我派人送到河东去,或许能找到能工巧匠,帮上一点忙。”荀文倩笑道:“要说能工巧匠最多的地方,河东当仁不让。不仅有关东的,关中的,还有一些从荆州赶来的工匠,可是热闹得很。”
马云禄听了,欢喜不禁。“那可太好了,我正愁这件事呢。多谢贵人相助。”
蔡琰说道:“贵人也不是白帮忙的,她也有事要请你帮忙。”
马云禄说道:“能为贵人效劳,求之不得,何来帮忙之说。”
“这可不然。侍郎、郎官都是陛下之臣,与六宫有别。若无诏书,贵人是不便开口的。今天请你来,是想问问你的意见。得到你的应允,再向天子请诏,免得让你为难。”
马云禄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事?”
“贵人想到周边部落转一转,看看羌胡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女子的境遇,想请你随行保护。”
马云禄一听就明白了,不禁哑然失笑。
这些关东人果然会做人。天子重视女子,重视羌胡的教化,她们就立刻跟进。她的兄长马超是护羌校尉,与羌胡部落关系极好,由她陪着,自然要方便很多。
“求之不得。”
“既然如此,回头我就向陛下请诏了。”荀文倩笑着看看蔡琰,又看看马云禄。“你们一文一武,都是女中俊杰,将来必能青史留名,令人好生羡慕。”
蔡琰说道:“女官古已有之,不乏其人。扶风班氏珠玉在前,我又能有什么名声呢。倒是云禄,将来征战沙场,封侯拜将,才是古今第一人。”
马云禄连称不敢当,心情却轻松了许多。
荀文倩笑道:“虽说你是天子的大将,我不便多嘴。不过你我皆是女子,自然要互相帮衬。我没有昭姬的学问,帮不上太多的忙,只不过我阿翁、阿姑都在河东,还能办点事。你若是有什么需要,不方便请天子下诏的,可以对我说,我一定尽力帮你。”
马云禄感激不尽,再三致谢。
第四百零三章 君臣兄弟
“走访附近的部落?”刘协放下手中的文书,诧异地看着荀文倩。
荀文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骑士服,挽着简单的发髻,看起来干净利落。来了几天,她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言谈举止就像在这里生活了多年似的。
“陛下军政繁忙,每天都要见很多人,未必有时间去关注那些女子。妾正好闲着没事,想去看看她们,了解一些情况,互相参证,或许能更全面一些。”
刘协瞥了荀文倩一眼,无声而笑。
这是个人精。陈群能有陈泰那样的儿子,大概率要归功于她。相夫教子,一样不落。
相比之下,伏寿、宋都、董宛的反应就太迟钝了。
“让马云禄带几个女郎官陪着你吧。”
“多谢陛下。”荀文倩想了想,又道:“陛下,妾有一言,恐怕有些冒昧,却还是想面陈陛下。”
“你说。”刘协坐直了身体,摆出一副纳谏的姿势。
荀文倩忍不住嘴角上挑,却又强忍着,没有笑出声来。“马云禄有心为将,固然与陛下平男女之政相合。但马云禄也是女子,将来也是要嫁人的。陛下可曾想过,谁才适合做她的夫婿?”
“谁?”
“唯有陛下。”
“我?”刘协很是意外。
“是的,只有陛下最适合。”荀文倩坐得近了些,挽起袖子,向砚台中注了些水,一边磨墨一边说道:“由公而论,女军亦是军,而且是夫妻为军,以征战为能的军户,战力更强,理应掌握在陛下手中。由私而论,马云禄入朝本就是为了入宫,见过陛下这样的当世明君,还有谁能入她青眼?”
刘协忍俊不禁。“巧言佞色。你这是私我,还是畏我,又或者有求于我?有事就说事,何必扯上马云禄?我可没觉得她有这样的想法。”
荀文倩抿嘴而笑。“陛下日理万机,自然不会顾及这些小儿女的心思。”
刘协抬起手。“这件事以后再说吧。袁术的女儿已经到了河东,正在赶来行在的路上。你准备一下,等她到了之后,由你安排她。”
“唯。”荀文倩眼神一闪,又有些好奇。“袁术的女儿好像还没到成亲的年龄吧,这么急着赶到行在,似乎没什么必要。”
“是啊,我也觉得挺奇怪的。”刘协笑了一声。袁术这么积极,肯定不会是称臣这么简单,或许是想捞点好处。毕竟称臣就意味着与袁绍撕破脸,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给曹操的战马可以起程了。曹操坚持得越久,他的时间就充裕,准备就可以越充分。
明天找马超谈一谈,看看他能提供多少战马。
荀文倩又与刘协说了几件事,磨好了墨,就退了出去。
刘协每天晚上都会处理公务到很晚,有时候还要接见大臣,所以给她单独设了一个帐篷。
当然,这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提醒她不是皇后,没有与天子并肩的资格。
荀文倩刚出帐,曹昂就匆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将一封刚收到的公文送到刘协面前。
“陛下,轵关都尉军报。”
刘协很是意外,连忙放下手里的公文,拿起军报。
轵关陉是出入河东的要道不假,但河东以东还有河内、上党,再往东还有兖州。按理说,就算山东开战了,也不至于由徐晃送来急报。
这是出了什么事?
刘协看完军报,恍然大悟。他看了一眼站在面前,神情紧张的曹昂,不禁笑道:“行了,与你父亲无关,也不是关东开战。”
曹昂如释重负,拱手而退。
刘协挑挑眉。这小子还真是大孝子,生怕曹操出事。
只可惜很多事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你把老曹放在心上,老曹却未必能把你当宝贝,看到人妻就昏了头。就像关羽一心想劝刘备归附朝廷,刘备却未必甘心做个封君一样。
与关羽、徐晃不同,刘协不太相信刘备向袁绍称臣只是出于无奈。袁术、曹操、孙策都选择向朝廷称臣,凭什么刘备就不可以?
归根到底有个原因,他舍不得放弃徐州。
当然,徐州以及豫州大族的选择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在很多人看来,既然关东大族都选择了袁绍,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天意。不管他怎么折腾,大汉终究是要亡的,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
刘备如此,刘表、刘璋恐怕也是如此。
但关羽来投,刘协还是欢迎的。
徐晃的处理很妥当,刘协非常满意。关东大战在即,身为刘备心腹的关羽突然返回河东,谁知道里面有没有问题?将关羽留在轵关观察,排除潜在的嫌疑,是一个很谨慎的选择。
刘协反复考虑了一番,叫来赵云。
得知关羽离开徐州,到达轵关,赵云也有点意外。
“子龙,你有何建议?”
赵云想了一会儿。“云长熟读《春秋》,向来忠义,不耻于乱臣贼子。今朝廷在河东,他返回河东,为朝廷效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刘协微微颌首。
“再者,云长出身寒微,体恤士卒,与饱食终日,唯尚清谈的关东士大夫格格不入。玄德向袁绍称臣,有违于云长禀性,两人发生冲突也是难免的事。早在幽州时,云长便常因这类事与玄德争论。”
“云长这么……耿直吗?”刘协忍着笑。
赵云也有点尴尬。“云长与玄德,虽是君臣,更近乎兄弟,而且……云长还年长。”
“是么?”刘协这次是真的吃了一惊。
原来不是关二哥,而是关大哥?
“云长生于延熹三年,玄德生于延熹四年。”
刘协半晌无语。他有点明白赵云的意思了,也理解了关羽为什么会那么做。
从一开始,关羽就没把刘备当作君主,而是当作需要他保护的弟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刘备就那么几个人,君臣之义远没有兄弟之情来得实在,在名份上含糊不清,大家都没摆正位置。
等刘备称王称帝,他们的生命都已经是倒计时了,根本来不及适应新身份。
至少目前而言,关羽根本没把刘备当作主公。
“子龙,朕若下诏,召刘备入朝,他肯来吗?”
“陛下,臣以为……留他在徐州更好,东西牵制,袁绍……”
“留他在徐州,他会死。”刘协抬起手,打断了赵云。“你不会以为他真能控制住徐州吧?”
赵云一声长叹。
刘协搓了搓手指,又道:“他想留在徐州也行,但不能留在彭城,可转入泰山,与臧霸等人联合,牵制袁绍。只要他能坚持住,不向袁绍称臣,朝廷可以给他留一席之地。”
赵云又惊又喜,深施一礼。“陛下英明。”
第四百零四章 赵云论兵
看着感激不已的赵云,刘协忽然为刘备感到悲哀,也意识到了皇帝这个身份巨大的潜在价值。
在同样落魄的情况下,还有无数像杨彪、士孙瑞那样的人愿意为朝廷出生入死,却很少有人愿意追随刘备。皇帝天然的拥有天下,刘备为了保住徐州就不得不费尽心机。
他愿意给刘备留一席之地,说到底只是一句空话,却足以让赵云感受到他的诚意。
刘备向朝廷称臣却是天经地义,不称臣反而会让很多人失望,或者鄙夷。
刘备会不知道徐州大族对他的鄙夷吗?那未免太小看了刘备。
他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已。
“听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可有传承?”
赵云尴尬地摇摇头。“臣不太清楚。”
刘协笑笑。赵云不见得是不清楚,更可能是不好意思说。真要是有过硬的证据,刘备绝不会那么低调,不拿出来示人。
好在他也不在意刘备是不是,只不过想扔出一个诱饵罢了。
“无妨,让他问问族中父老,看看还有没有人记得。再者,涿郡、中山接壤,祖茔应该还在,梳理起来也不难。若能查证清楚,将来立了功,再归宗室,也是可以的嘛。”
赵云感激莫名,再次拜谢。
天子亲口允诺,将来可以恢复刘备的宗籍,这是莫大的恩宠。如果刘备还不肯迷途知返,那就是自绝于天,怨不得人了。
“臣必将陛下恩宠告知玄德,一字不易。”
刘协点点头。
他许下如此诺言,与其说是为了给刘备一个机会,更是为了赵云、关羽。
朝廷仁义至尽,如果刘备还不肯称臣,赵云、关羽也就没有再维护他的必要了。大义在前,私人感情再好,也只能放在一边。
刘协与赵云谈了很久,既有最近练兵的得失,也有刘备的奋斗历程,包括关羽、张飞的个人禀性。
他对关羽来投并不完全放心。毕竟关羽对刘备的忠义深入人心,他很难想象关羽仅仅是因为理念不合就离开刘备,为朝廷效力。
赵云却对关羽非常有信心。
他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