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入塞简直就是送死,唯一的办法就是集结起来,以优势兵力冲击汉人的边塞,让汉人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最后陷于崩溃。
计是好计,但推举谁为首领,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最适合的人原本是步度根。
步度根是檀石槐的孙子,实力也很强,拥有五六万落。但他本人能力有限,不能服众。之前就受到其兄扶罗韩的挑战,扶罗韩战死后,后起之秀轲比能又得到众人拥护,对步度根的地位产生了威胁。
之前的联络中,就有不少人提议推会轲比能为大王,理由是轲比能为人公正,又善于用兵,有当年檀石槐大王的遗风。如果不是因为轲比能是小种鲜卑,并非檀石槐的子孙,实力又不够强悍,只怕就成了。
但步度根知道,如果不能扭转这个形势,轲比能成为鲜卑大王是迟早的事。
草原上的人不重名分,谁有实力就追随谁。
每次到这时候,步度根就特别羡慕汉家天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也能得到那么多大臣的拥护,这样的事在草原上想都别想。
步度根的牧场原本就在太原、雁门一带,汉家天子击破扶罗韩后,步度根主动退到了塞外,离弹汗山最近,也来得最快。
他想抢在真正的大会之前,与一些陆续到来的部落达成一致,结成联盟。
为此,他拿出了几乎所有的财产,降尊纡贵,每天与各部首领聚饮,拉拢感情。
这是轲比能承受不起的消耗。很多时候,轲比能只能作为陪客,出现在步度根的宴席上。
形势渐渐向步度根倾斜。
就在步度根盘着如何在元旦大会时倡议集结人马,入塞抢劫时,臧洪赶到了弹汗山。
臧洪来得很突然,步度根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两天前,他刚刚收到留在雁门的暗椿送来的消息,臧洪还在塞内阅兵,不像是有出塞的可能。再加上大雪纷飞,弹汗山周围至少有十余万落,步度根也不觉得只有三千郡兵的臧洪会赶来送死。
与其防着臧洪,不如防着轲比能。
但臧洪来了,趁着一场大雪。
发起冲锋之前,臧洪对将士们说,步度根盘踞雁门多年,造了多少罪孽,你们比我清楚。陛下一战击溃扶罗韩,保北疆半年太平。今天我们击溃步度根,至少可以保雁门半年太平,让雁门的父老乡亲可以平平安安的过个好年,安安心心的春种秋收。
几句话,激得连续三天没能睡一个囫囵觉的将士们热血沸腾,眼珠都红了。
在臧洪的率领下,三千步骑杀进了步度根的大营。
步度根一心一意盯着轲比能,完全没想到臧洪会在身后出现。一开始接到部下的示警,还以为是轲比能安排的疑兵,诱他出击,便下令部下不可轻举妄动,固守待援。
这给了臧洪一个难得的机会。
臧洪率部穿营而过,径直杀进步度根的中军。
步度根听到一阵急似一阵的号角声,意识到形势不对,冲出大帐,查看形势时,一眼看到了奔驰而来的骑兵,顿时目瞪口呆。
这些身披铁甲、手持矛戟的骑士绝对不是轲比能的部下。就算是他,也挑不出装备如此整齐的骑士。他的亲卫营倒是全员有甲,但制式不一,五花八门。
这些骑士只可能是汉骑。
仓促之下,步度根想起了一战而亡的兄长扶罗韩,心神俱裂,根本来不及考虑,甚至连对手是谁都没看清,跳上马,亡命而逃。
他跑得很及时。
臧洪看到步度根从大帐里冲出来,立刻下令射击。冲在最前面的骑士一阵急射,射倒了步度根的两个亲卫,却没能射中步度根,眼睁睁的看着步度根跳上一匹神骏的白马,消失在风雪之中。
臧洪顾不上去追步度根,率部在步度根的大营里往来冲突。
鲜卑人骤然遇袭,纷纷上马迎战,同时吹号,向中军求援,却得不到任何回音。他们只能各自为战,风雪中也看不清对手,战场上乱成一团。有人打了半天,才发现对手是自己人。
臧洪凭着三千骑士,突然袭击,硬生生将步度根的大营打乱了。
就在步度根的部下反应过来,准备反击时,利用兵力的优势逆转战局时,他们的身后又响起了激烈的战鼓声。
高顺、张辽各带万骑,从风雪中杀出。
激烈的战鼓声混杂着风雪,遥相呼应,仿佛无所不在,充斥天地。
得知援军到来,臧洪及麾下的雁门骑士战意盎然,齐声怒吼,鼓起余勇,奋力冲杀。即使是落马的士卒,也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们或是抢过鲜卑人的战马,再次冲锋,或是举起战刀,与最近的鲜卑人舍命相搏。更有人拿起火把,一路点燃鲜卑人的帐篷,动作纯熟,一看就是老手。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步度根的大营火光冲天。
第四百四十六章 建安二年
轲比能冲出大帐,看向战鼓声响起的方向,年轻而刚毅的面庞上满是惊愕。
鹅毛般的雪花扑面而来,转眼就在他的肩头积了薄薄的一层。
汉军居然会在这样的天气发起攻击?
会不会是步度根使诈,诱我出击?
一瞬间,无数念头涌入脑海,难以决断。
他和步度根之间没什么信任可言,所以才会谈了这么久也没结果。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就算他想驰援步度根,也要防止步度根反咬一口,说他是联合汉人发起攻击。
如果是那样,他就很难在草原上立足了,说不定会被逐出弹汗山一带,只能到更加寒苦的北方生活,现在的牧场则被步度根侵吞。
亲卫将轲弥匆匆赶了过来,熊皮袄还没穿好。
“大帅,这是怎么回事?”
轲比能摇摇头,命轲弥去召集部下,准备应战,又让他叫来阎柔。
阎柔与轲比能年龄相当,相貌粗豪,除了发式不同,看不出与轲比能有什么区别。他很快赶到轲比能身边,听着风雪中传来的战鼓声,眼神闪烁。
“这是三郡郡兵同时出击。”阎柔说道。“大帅,你不要惹事,守好大营。”
“雁门的也来了?”轲比能心中一紧。他知道阎柔所说的三郡是指雁门、代郡、上谷。代郡、上谷离弹汗山都很近,出现在这里不意外,雁门郡兵也出现在这里,就不太寻常了。
汉军恢复得这么快?年初击破扶罗韩还是在塞内,一年不到,就敢出塞作战,这也太惊人了。
阎柔转头看了轲比能一眼,笑了。“大帅不相信?”
轲比能不说话。
“我提一个人,大帅就知道了。”
“谁?”
“臧旻。”阎柔吁了一口气。“熹平六年,与南匈奴单于羌渠一道,从雁门出兵的汉军将领。”
轲比能略通汉家故事,有点反应过来了。“雁门太守臧洪是他的子弟?”
“亲儿子。”阎柔裹紧了外衣,拉着轲比能回帐。“走吧,大帅,准备酒肉犒军,我保你无恙。”
轲比能将信将疑,命部下严加戒备,放出斥候监视战场,自己还是跟着阎柔走进了大帐。
——
张辽策马急驰,手中长矛起落,接连杀死数人。
喷溅的鲜血已经将他的甲胄染红,随即又被冻住,接着又有新鲜的热血溅了上来。随着他手中长矛的舞动,甲叶上的冰片不时发出轻微的碎裂声。
“冲!冲!冲!”张辽一边杀敌,一边连声下令。
他身边的鼓手屏住呼吸,舞动双臂,用力击鼓。
将士们随着鼓声奋力向前。虽然对手已经崩溃,该是分开追击的时候了,但鼓声命令他们集结冲锋,他们就不能违令,继续保持队型,跟着张辽前进。
此时此刻,风雪迷眼,张辽的战旗和战鼓所在之地,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
这是半年多训练养成的习惯。
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张辽如此坚持的原因。离他们不到两百步的地方,传来了战鼓声,有一支汉军骑兵正在同向冲锋。如果散开,他们很可能会撞在一起。
很快,前面又传来了战鼓声。
张辽随即下令,全军向右偏转,与前面的汉军保持距离,避免冲撞。
与此同时,高顺也下令全军向左偏转,与臧洪所领的雁门骑兵擦肩而过。最近的时候已在射程以内,双方几乎能看到对方的身影。
在高速冲锋的战场上,这已经是非常近的距离。如果不是双方有默契,很可能一拨箭雨就误伤了队友,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凭借着精良的训练,三郡精骑在无法看到对方的情况下,仅凭鼓声互相联络,在步度根的大营里往复冲杀,一次又一次地碾碎鲜卑人的反击。
鲜卑人终于崩溃了,一部分策马逃往大漠深处,一部分人跪地投降。
战鼓声渐渐停息。
臧洪居中,张辽在南,高顺在北,两万多汉军骑士向东列阵,随时准备发起进攻。
风雪更紧,将士们抓紧时间进食,检查装备,跳上备用战马。
虽然很累,但他们士气高昂,有信心击败任何来犯之敌。
臧洪喘着气,从亲卫手中接过水,灌了一大口,抹了抹嘴。“公达,张辽、高顺有多少骑?”
“各万骑。”荀攸平静地说道,将手中的长矛交到左手,右手在大腿上擦掉血迹。“他们动作快,一路招募骑士,里面还有不少雁门马贼。”
“怪不得我招不到足够的人手。”臧洪哭笑不得。“原来被他们招募走了。”
“你也驾驭不了那些人。”荀攸说道。“虽说马贼们也讲义气,但你若是没有足够强悍的武艺,还是很难让他们信服的。他们在刀锋上讨生活,首先考虑的是活下去。谁能带着他们战胜对手,让他们活得更久一点,他们就跟着谁。”
臧洪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论用兵,他或许不比高顺、张辽差。论个人武艺,尤其是骑战,他肯定不如高顺、张辽。
鼓声响了一阵又一阵,节奏渐渐舒缓,仿佛狂跳的心脏恢复了平静。
荀攸听了片刻,又看了看远处的地平线。“子源,随我上山。”
“好。”臧洪应道:“我就等着这一刻呢。”
战鼓声再响,荀攸轻踢马腹,缓缓向前,走向弹汗山的最高点。
臧洪率三千骑士紧随其后。
张辽、高顺也随着战鼓声缓缓调整方向,一人从南坡,一个从北坡,夹峙而行。
风雪渐停,东方渐白,一轮红日喷薄欲出。
荀攸登上山顶,亲卫立下战旗。
建安二年的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照在战旗上,照在荀攸、臧洪的脸上。
在他们的身后,是被摧毁的步度根大营。余烟袅袅,火光点点,一片狼藉。
弹汗山东坡,无数鲜卑人站在自己的大营门口,举目西望,看着山顶上的战旗,看着山坡两侧严整的汉军骑兵大阵,看着远处直冲云霄的烟尘,噤若寒蝉,冷汗淋漓。
在一片肃杀中,轲比能的大营里吹响了悠长的号角声。
轲比能单骑而出,在山脚下勒住坐骑,步行上山,一步步来到荀攸的马前,躬身拜倒。
第四百四十七章 文人之耻
荀攸安坐马背,一动不动。
“化外之人,鲜卑轲比能,见过天朝使者。”轲比能跪在地上,接连叩了三个头。
“久闻大名。”荀攸伸手示意。“大帅请起。”
“谢使者。”轲比能起身,双手抱拳,低头而立。“使者远来辛苦,我略备酒肉,为使者庆功。”
“甚善。”荀攸举起手,轻轻一挥。有亲卫上前,摆下两只胡床。荀攸翻身下马,自坐了一只,又伸手一指。“坐。”
轲比能再拜,在胡床上就坐,双膝并拢,半抬头,目光恭谨。
“你们齐聚此地,所为何事?”
“这是鲜卑习俗,元旦、五月、八月各有大会,共议大事,联络感情,以免纷争。”
“从现在起,这个风俗要改一改了。”
轲比能目光微闪,沉默了片刻。“使者,这可是我鲜卑几百年来……”
“鲜卑有几百年吗?”荀攸冷笑道。
轲比能语塞。
“就算你们有几百年,难道还比我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更久?”荀攸轻轻地跺了跺脚。“此地离我边塞不过二百里,为我卧游之地,不得有胡语喧哗,扰我清梦。你们要聚会,就走得远一点,否则今日之事,时时有之。”
轲比能深吸一口气,脸色变了几变,最后还是咽了回去。“那我们鲜卑人在何处聚会,才能不扰了使者清梦?”
“我大汉铁骑不能到达之地。”
轲比能抬起头,看着荀攸,正好迎上了荀攸如刀剑般锐利的目光。四目相对,被刺得心中一紧,后背发凉,下意识地想避开,却又忍住了。
过了片刻,轲比能承受不住压力,主动避开了荀攸的逼视,再次低头拱手。
“请使者指点一条生路。”
荀攸收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