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的政策也就没有了掩饰的机会。
  “文先,你觉得这样好么?”
  杨彪转头看看周忠,嘴角挑起一抹浅笑。“你是不是想说秦政也是如此?”
  周忠语噎,有些讪讪。
  一听杨彪这语气,就知道他和自己的想法不太一样。
  看来自己离开朝廷这几个月,朝中的变化是真大啊,大得自己应接不暇,已经有点像个局外人。
  我就算做了司空,能胜任吗?


第七百一十三章 朝堂争论
  来到前殿,上了台阶,周忠就看到了坐得满满的朝堂。
  大司农刘巴正在发言,态度很激烈。
  “司徒不在京城,你们司徒府就不做事了?你这个司徒长史是干什么的?拿司徒时的惯例当借口,你是个傀儡不成?要我说,你就是维护乡党!”
  话音未落,一个年约五旬的文臣挺身而起,躬身向御座上的天子行了一礼,随即又转身看向刘巴,怒目相向。
  “朝堂之上,首重事实。大司农指责我因循守旧,不肯轻易更改成例,我接受批评,改与不改再论。但你说我维护乡党,对朝廷的诏令阳奉阴违,实属欲加之罪。你要是拿不出证据来,我就告你诽谤之罪!”
  “京兆桑田被侵占,难道不是证据?”刘巴转身从案上取出一份文书,举在手中,大声说道:“去年年底,京兆报上来的桑田数,比刚刚清查的桑田数多了一百多顷。就算今天没有新桑田,就算有地陷,也不至于损失这么多。更何况,据大司农寺所知,即使是新年期间,各县都在积极开垦桑田,而今年也没有大规模的灾害。”
  刘巴转向司徒长史。“我想请问,司徒府对此作何解释?你不要说不知道,一个月前,大司农寺就通报了司徒府,有文书可查。”
  司徒长史冷笑一声。“你说得没错,只是这文书不该送得司徒府来,而应该送到太尉府去。侵占桑田的人都是驻军,这事归太尉府管,司徒府没有权力过问。”
  御座上的天子一抬头,正好看到走上台阶的杨彪、周忠,便笑道:“正好,杨公这不就来了。杨公,快请进来,正好说到你们的事。”
  见杨彪、周忠入殿,殿中的大臣都起身见礼,就连天子都站了起来。
  杨彪与同僚一一见礼,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座,一边整理衣服,一边说道:“是京兆桑田的事?”
  “是的。”司徒长史躬身行礼。“还请杨公还我司徒府一个公道。”
  周忠目前还是光禄大夫,走到光禄勋邓泉身后就座,听到声音,抬头看了一眼司徒长史,发现是个熟人。
  此人姓杜名畿,字伯侯,曾在襄阳见过。没想到他回了长安,还成了司徒长史。
  说起来,这倒是个合适的人选,怪不得赵温能够放心离开长安这么久。周忠甚至怀疑赵温不想回来了,把事情交给杜畿处理,比他直接处理更好。
  杜畿就是京兆人,而且是个能臣干吏,做事胆大心细。
  杨彪转身,从随行的掾吏手中接这一分文书,不紧不慢地摊开。“杜长史不要急,这件事虽说不全是你的责任,但你的调查也不够详细,还是听我说一遍,然后再叫冤。”
  杨彪转头,向天子微微欠身。“陛下,经太尉府查明,此事虽与虎牙教尉夏育有关,但侵占桑田的人并不是夏育本人,而是夏育的姻亲之家。臣这里有夏育的手书证词,请陛下明鉴。”
  一个郎官走了过来,将杨彪面前的文书取了过去。
  杨彪转头看向司徒长史杜畿。“杜长史说是驻军所为,非司徒府所能处理。敢问你看到了相关的文书,还是听说?”
  杜畿正色道:“我亲眼看到了地契,上面不仅有夏育的签名,还有夏育的虎牙教尉印鉴。签名可以模仿,印鉴也能模仿吗?如果是,这事恐怕就大了。”
  杜畿话音未落,朝堂上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
  仿制虎牙都尉印鉴,可比侵占桑田严重多了。
  虎牙都尉负责京兆驻军,是南北军以外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天子看完夏育的公函,转身又交给郎中,让他拿给杜畿。
  “你见到的虎牙都尉印鉴是这样的吗?”
  杜畿认真看了一会儿。“臣觉得是,但为策成全,还是比对一下为好。请陛下容臣调取地契的原件,对比之后,再行回复。”
  刘协点点头。“事情关系到虎牙都尉夏育,太尉府发个文书,让他回来配合调查。”
  杨彪躬身道:“陛下,夏育在弹汗山,一来一回……”
  刘协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拒绝。“就算这件事他不知情,也和他平时纵容姻亲有关。如果因此错过了征讨辽东的机会,那也是他应受的惩罚。”
  “唯。”杨彪没有再争,微微欠身领诏。
  “好了,还有其他的事吗?与太尉府有关的,留下来继续听。没事的,可以先退了。”
  “唯!”一大半人起身,行了礼,准备退朝。
  朝堂空了一半,除了刚到的假太尉杨彪之外,只有光禄勋邓泉、卫尉马腾还坐在堂上,执金吾却没看到。
  “稍事休息一下。”刘协又摆了摆手。
  “唯。”剩下的人也应了一声,起身到廊下活动身体。
  一群侍女走了过来,手里捧着食案,上面有点心和茶水。官员们纷纷上前,各取一只杯子,取上一两块点心,一边吃,一边轻声聊天。
  周忠看得目瞪口呆。
  这和他印象中的朝会根本不会一回事。这么庄重的场合,怎么搞得这么散漫?
  “周公,用些点心吗?”一个侍女在周忠面前停住,轻声问道。“这是皇后殿下亲自安排的关东美食。”
  周忠心烦意乱,也没关心这些,随意地挥了挥手,起身向御座走去。
  坐在他身后的孙策却盯着侍女看了又看,突然说道:“你是……桥……”
  侍女微微一笑。“正是,见过孙郎。”说完,款款一拜,将食案送到了孙策面前。孙策取了一杯茶,又起一块点心,激动地点点头。
  等侍女走开,周瑜小声问道:“你认识?”
  “你也认识。”孙策说道:“你还记得桥蕤吗?这是他的大女儿。”
  周瑜一愣,回头看向侍女。“是她啊,我还真没认出来。”
  “几年没见,更漂亮了,对吧?”孙策笑出了声。“而且身材也更好了,不像以前那么瘦,让人看着就心疼……”
  “坏了。”周瑜突然说道。
  “心动了?”孙策刚想调侃几句,却发现周瑜脸色不对。他顺着周瑜的目光看去,才发现周忠走到了御座前,正拽着天子的袖子,脸胀得通红。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第七百一十四章 杀心自起
  刘协转头,看了看脸胀得通红的周忠,轻轻挣了挣袖子。
  “周公,有话好好说,别拉拉扯扯的。我这新做的朝服很薄,而且仅此一件,你要是扯坏了,我可没换的。”
  义愤填膺的周忠听了,忙不迭地松开手,躬身施了一礼。
  “臣失礼,死罪,死罪。”
  刘协看了一下衣袖,忍不住问道:“周公进门的时候,我就觉得你心情不太好,莫不是……起得太早,没休息好?”
  “臣……”周忠平复了一下心情,恳切地说道:“陛下怜惜大臣,臣深为感激。只是君子不重则不威,朝堂之上,不宜过于散漫……”
  “周公误会了。”刘协面带微笑。“朝堂在河东,这里只是行在。”
  周忠愣住了,半晌没反应过来。
  严格来说,天子这话说得没错,这里的确不是朝堂,只是行在。
  是否迁都长安还在讨论之中,并没有结论。
  “就算是……行在……”周忠咂着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毕竟他也去过西北,见过行在是如何散漫的。
  “周公,诸事草创,很多礼节暂时还讲不起来,尤其是关系到军事。”刘协说着,拍拍周忠的手臂。“诸将教化不足,朝廷礼节有待教训,慢慢来吧。”
  正说着,一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说话,有的还和廊下的大臣打招呼。
  抚军大将军韩遂快步走了过来,向刘协深施一礼。
  “金城侯,抚军大将军,臣遂,见过陛下。”
  “大将军来得好快。”刘协面带微笑,同时示意一旁的侍女送过点心。“吃朝食了么?尝尝吧。你在洛阳那么久,应该熟悉关东的口味了吧?”
  韩遂一手挽着袖子,一手端起一杯茶,却没拿点心。“臣在洛阳,最思念的就是凉州的羊羹,还有烤串。这关东的口味么,到底是甜了些,偶尔尝尝还行,天天吃,有些腻。”
  刘协哈哈大笑,眨眨眼睛。“今天让你如愿。虽然没有金城的羊,却是奢泽延送来的贡品。想吃羊羹还是烤串,随你。”
  “那臣今天就赖着不走了,一定要吃上这一口。”韩遂也笑了起来。
  周忠很无语。
  这哪里是未央宫的朝堂,这分明是休屠泽旁的行在啊。
  没等周忠反应过来,吕布和几个明显带着鲜卑特征的将领走了过来,向刘协行礼,寒暄了几句,转头一看周忠在旁,又连忙和周忠见礼。
  与吕布聊了几句,周忠大感意外。
  眼前的吕布与他印象中的吕布截然不同,举止从容,谈吐文雅,颇有几分儒将风范。
  不过更让周忠意外的是那几个鲜卑人。
  他们有些局促地向刘协行礼,嘴里说着生硬的汉话,神情恭敬中带着紧张,额头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汗珠。
  “温侯,这是……”
  “新归附的鲜卑小帅。”吕布使了个眼色,将周忠引到一旁。“周公还记得被我们击败的扶罗韩部么?”
  “知道。”
  “他们的残部有一些逃到了草原上,重新纠合起来,想犯我边塞。这几个不肯跟着他们冒险,就联络到了我们,通报消息。关系重大,我就带着他们赶回来了。”
  周忠吃了一惊。“鲜卑人又恢复元气了?”
  吕布摇摇头。“哪有那么快,只是几个残兵败将凑到一起,觉得自己又行了。他们不来便罢,若是敢来,就让他们见识一下我汉家铁骑的厉害。”
  周忠将信将疑。“既然如此,那你何必急着回朝?”
  “回朝是另有事请诏。”吕布转头看了一下四周,压低了声音。“曹都护想趁着这个机会,对草原深处进行一次行动,肃清残敌,顺便让关东来的骑兵熟悉一下草原。”
  周忠心领神会。“要辎重?”
  吕布笑了。
  周忠却笑不出来。
  冀州未定,天子还想着征讨辽东,现在曹操、吕布又不甘寂寞,想要深入草原。
  果然是武夫当国,必然穷兵黩武。
  ——
  不出周忠所料,相关军事的讨论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抚军大将军韩遂和狼骑督吕布争了起来。
  吕布刚解释完曹操的想法,韩遂就起身表示反对。
  他的理由也很直接:眼下不具备深入草原作战的基础。
  孝武横扫漠北,是建立在大汉立国七十国的积储之上。眼下刚刚恢复太平,山东还没有完全接受朝廷诏令,州郡阳奉阴违,度田举步难艰,朝廷连正常开去都捉襟见肘,不得不处处节省,哪来的钱粮深入草原作战?
  与其深入草原,与几个鲜卑残部较劲,不如用兵关东,将反对度田的州郡实行军管。
  如果度田能够得到彻底推行,用不了七十年,也许只要七年,朝廷就有足够的实力挥师北上。
  韩遂说得很激动,周忠听得心惊肉跳。
  他知道韩遂不满足于驻军洛阳,引而不发,而是想实实在在的立下大功,平定山东。袁绍撤了,他又盯上了反对度田的山东大族。
  他几乎听到了韩遂磨牙的声音,就像是磨刀。
  吕布也很直接,反怼韩遂说,关东和塞外的情况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你在洛阳驻军大半年,消耗了那么多钱粮,都干了些什么?要是能拿出一部分来,支持边疆,短不过三个月,长不到半年,我们就能扫平那些鲜卑残部。
  说到最后,吕布意犹未尽,不顾韩遂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又添了一句。
  你要是进攻冀州,那我不仅不和你争,只要天子下诏,我们配合你作战都行。几个反对度田的流寇,也值得你在这儿说?就当是练兵的对手,一场演习就解决了。
  当初百万青州黄巾入兖州时,曹都护只用了几千人就平定了。你要是没把握,不如到讲武堂听几天课,或者找一部曹都护作注的兵法看一看。
  韩遂愣住了,盯着吕布,两眼瞪得溜圆。
  周忠也愣住了。
  吕布和曹操这么亲近吗?他们可是死敌啊。
  这时,杨彪打破了沉默。“陛下,臣有不同意见。”
  刘协点点头。“杨公不妨直言。”
  “兵乃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陛下倡导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臣相信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