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喝了一口汤,又道:“徐晃本是天子相中的大将,只是镇守河东,未能随天子巡边,这几年也没能立功。这次随征冀州,他自然想争取立功的机会。关羽作为他最为倚重的将领,有些为难也是可以理解的。”
诸葛瑾恍然,也算是解开了一个谜。
当初刘备能守住彭城,的确让很多人大感意外,但真正了解其中原因的却不多,刘备也一直没提过。
“这关羽的练兵之法有何奇异之处?”
“就是我刚才说的,与士卒同甘共苦。其实说起来,这个办法最初是天子所用,徐晃学了精髓,然后又教给了关羽。”
“与士卒同甘共苦还不容易?”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其实这个练兵之法的精髓还不是同甘共苦,而是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让他们同荣辱、共利害。想做到这一点,可不是同甘共苦就能做是到的。”
诸葛瑾连连点头,把相关的信息串联到了一起。
关羽的练兵方法的确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刘备许诺要给将士们分地。正是有了土地的诱惑,那些将士才会拼命训练,舍身作战。
没有土地激励士气,谁的练兵方法都没用。
天子能收并凉将士之心,靠的正是度田。
“这么说来,度田势在必行?”
诸葛亮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
刘协坐在案后,含笑打量着徐晃。
几年不见,徐晃越发沉稳,已经有几分其静如渊、深不可测的感觉。
“公明,这次校阅,要争魁首么?”
徐晃微微欠身。“臣岂敢与禁军争锋。”
刘协哈哈一笑,摇摇手。“禁军不与诸将争锋,这不公平。”
“那臣就当仁不让了。”
“理当如是。”刘协收起笑容,一声轻叹。
虽说诸部还没有全部到达,但他看到的几个将领之中,练兵最用心的还是徐晃、关羽。
年轻人嘛,上进心更强一些,也可以理解。
至于杨奉、韩遂等人,虽说也想立功,但他们练兵的积级性远远不及徐晃,部下的训练水平也有限。
杨奉也就罢了。原本素质就不高,已经封侯拜将,这几年在弘农又太安逸,确实也没什么动力。韩遂的表现却让他大感意外,在麾下有数百名讲武堂毕业生的情况下,韩遂所部的训练水平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具体而言,应该是强度不够。
韩遂的解释是最近几个月忙秋汛,训练不足。
但刘协却觉得,根源应该还是韩遂这个主将的懈怠有意无意的影响了麾下将领。他们都觉得没什么大战的机会,更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不必那么强调训练,不如将重心放在教化上。
西凉兵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强,缺的只是教化。
教化好了,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刘协当然可以用禁军教他们做人,但禁军的装备和训练本来就与诸军不同,没有说服力。
现在,徐晃和关羽来了,他可以树立一个榜样,敲打敲打那些人了。
“关羽为人如何?”
“武艺高强,忠勇无双。”徐晃顿了顿,又道:“只是性子比较直,看不惯伪君子,只欣赏真正的英雄。”
刘协笑笑。
徐晃对关羽的评价不能说没道理,但恐怕也有滤镜的成份,毕竟他们太近了,既是上下级,又是同乡,性情又投契。
“你见过司马懿吗?”
“见过。”徐晃倒也不掩饰。“关羽对司马懿的评价有些偏颇,只见其长,未见其短。”
刘协来了兴趣。“那你说说,司马懿的长是什么,短又是什么。”
“长于计谋,短于气度。”
“仔细说说。”
“论才能,司马懿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堪当一方之任。论德行,亦能谨守家法,行不逾矩。可是也正因为如此,他难免守旧,很难在内心认同四民皆士这样的观念。只不过为人有城府,又能舍己从人,不露声色罢了。”
刘协品味了片刻。“所以,他可以独当一面,不能总揽全局?”
徐晃躬身道:“此臣一时愚见,仅供陛下参考。司马懿毕竟年轻,受陛下教导,将来更进一步,也未尝不有可能。”
第八百一十九章 走投无路
得知袁谭应选散骑失败,甚至连弓都没敢拉开,袁夫人非常生气,指着袁谭的鼻子一顿臭骂。
袁谭低着头,别说反驳,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清楚为了给他争取这个机会,袁夫人受了多少委屈。
袁夫人骂完,又心生疑惑。
散骑什么时候有这样的选拔标准了?她就没听说过。如果早知道这一点,她肯定不会让袁谭去应选。
这显然通不过嘛。
她一时拿不定主意,不敢造次,决定打听打听再说。
然后她又安慰袁谭,选不上散骑也没事。杨修、黄猗都没有入选散骑,不一样能当重任?你好好努力,读书习武,准备考讲武堂吧。
你想去西域建功,进讲武堂比选散骑更合适。
袁谭唯唯诺诺,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讲武堂的要求虽然没有散骑这么高,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考得上的。况且自己堂堂四世三公子弟,还要和寒门子弟一起去参加考试,有这必要吗?
毕竟去西域建功,靠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更是兵多将广。
虽说袁绍败北,袁术臣服,天子也对汝南袁氏极具敌意,却无法彻底动摇汝南袁氏几代人积累的深厚根基。
有荀谌、郭图等人的支持,我有必要去考讲武堂?花点钱,招募一些部曲不就行了。
只不过这些话不能对袁夫人说。
这是一个极度好面子的长辈。
就算不能和杨修比,也不能被黄猗比下去,否则袁氏的面子何存?
黄猗考入讲武堂,凭军功封侯,他必须也如此,而且要立更大的功,封更大的侯。
可是在袁谭看来,这只是妇人之见。
立功封侯的办法有很多,考讲武堂就算不是最差的选择,肯定也不是最好的。
告辞出门,郭图、荀谌正在外面等着,脸色都不太好看。
袁谭参选散骑失败,让他们大感失望。不是对袁谭失败,而是对朝廷失望。
袁谭循例入仕的可能正一点点的消失。
早知如何,他们就不该入朝。带着部曲,随袁术作战,都比现在这个局面要好一些。
袁谭使了个眼色,招呼郭图、荀谌一起出了袁夫人的小院,然后将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郭图眉头轻皱。“招募部曲,独自西行?”
袁谭点点头,有些不安地看着郭图。
郭图抚着胡须,咂了咂,欲言又止。
袁谭心中不安,转头又看向荀谌。
荀谌缓缓说道:“这个办法倒是可行,只是急切之间,恐怕难以实施。我听贵人说过,在草原上行军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带辎重,一是游牧。若是前者,要带多少辎重?就算沿途可以采购一些,这也是一笔惊人的费用,超出你的想象。”
郭图叹息道:“当年贰师将军征大宛,可是倾一国之力。仅凭汝颍大族,安能支撑起这样的征战?怕是倾家荡首也不够啊。”
袁谭眉头紧皱,犹豫了片刻。“那……游牧呢?”
荀谌苦笑。“游牧倒是可行,但需要时间适应。草原上生活艰苦,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到哪儿去招募那么多能忍受艰苦的人?就算我们能筹集到足够的钱,只怕这些人也不愿意出塞,更别说在草原上游牧万里了。”
袁谭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这么说,我若想西域立功,只能去考讲武堂?”
郭图、荀谌不约而同的一声叹息。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郭图缓缓开口。
“显思啊,大军远征西域这样的战事,只有朝廷才能施行。凭个人能力,只能像班定远一样择选精锐,以夷制夷,羁縻诸国。即使如此,也必须有朝廷作为后盾。目前看来,考讲武堂还是最可行的办法之一。”
袁谭紧紧地闭上了嘴巴。
他很沮丧,这个结果绝对不是他想要的。
但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要不……先做个郎官吧。”郭图试探地说道:“我刚刚听说,刘备到洛阳了,你要不要去见见他?若是不行,再联系你的阿舅,看看能否请他出面。”
袁谭心中烦躁。他没想到最后还要向刘备求助。
“既然如此,那也不差这一时,还是先问问阿舅再说吧。”
郭图、荀谌没有再劝。
他们也不愿意走到这一步。毕竟不久之前,袁绍和刘备还是敌人。
——
袁谭纠结的时候,刘琦却一点没有犹豫。
参选散骑失败之后,得知刘备到了洛阳,去迎接他的正是考核他们的散骑左部督赵云,刘琦立刻带上礼物,赶到刘备的大营拜见。
刘备刚刚安顿好,还在营里等诸葛瑾的消息。听说刘琦来拜访,意外之余,亲自到营门迎接。
早在十年前,他就与刘表相识。只不过当时他位卑名微,虽然挂着卢植弟子的名份,学问却一塌糊涂,连老师卢植都不愿意提携他,更别说刘表这样出身高贵,学问道德俱佳的名士。
他曾多次求见刘表,想在北军中谋一份事,都未能如愿。
不想十年之后,刘表的儿子刘琦会主动拜访他。
两人见了面,互道仰慕,亲热异常。
刘琦想以子侄自居,刘备却连称不敢,表示自己只比刘琦大几岁,还是以兄弟相称为好。
两人默契的回避了以谱系论辈份这个选择。
毕竟刘备的谱系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根本没法论。万一双方辈份差距太大,更没法收场。
于是,刘备为兄,刘琦为弟。
两人携手入营,分宾主落座。寒暄一番后,刘琦委婉地提出,希望能请刘备传授一些练兵之道,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阅。
他和蒯越带来的都是精锐。但到了平乐观之后,看到天子麾下禁军,以及韩遂麾下的将士,自知差距太远,根本不可能在大阅中出彩,反倒是有丢脸的可能。
刘备以两万新募的将士坚守彭城,挡住了袁绍的强攻,也因此恢复宗籍,想来是在练兵之法上有过人之处。如果能请刘备指点一二,或许可以挽回一些面子。
当然,如果能加入刘备麾下,那就更好了。
在蒯越有意接受朝廷的条件,出任魏郡太守后,刘琦就清楚,他们父子和荆襄人的情谊到此为止。为了前程,他有必要别谋出路。
与其到宫中为执戟郎,不如到刘备麾下谋一官半职。
如果刘备能让他为一偏将,领一营之兵,独当一面,那就更好了。
刘备听出了刘琦的意思,却没有立刻答应。
他对刘琦说,以令尊的名望和才华,朝廷必然不会弃之不顾。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托人打听一下天子的想法,然后再作决定。
刘琦正中下怀,感激不尽。
第八百二十章 见面礼
留刘琦吃了一顿晚饭,又聊了一会儿,刘备将刘琦送到门口,派人送刘琦出营。
看着刘琦远去的背影,刘备忽然有些感慨。
他对麋竺说,十年前,我在洛阳求见刘表时,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一天。
刘表的儿子居然来求我了。
麋竺笑道:“这是因为使君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是啊。”刘备一声叹息,回想着自己这两年多来的际遇,既欣慰,又有些后怕。
如果当时固执己见,选择了向袁绍投降,现在会是什么结果?
不敢想。
两人说了一阵,诸葛瑾回来了。
他心情轻松,没有说什么客套话,直接了当的给出了答案。
徐晃要争第一,关羽很忙,不可能有时间帮忙。练兵的事,只能自己想办法。
不过这是小事,不影响使君的前程。天子对使君很满意,既定的计划没有改变。平定冀州之后,使君就可以东进。
有了冀州,朝廷能为使君提供的支持也会更大。
从关中的形势来看,度田有利于提高百姓耕种的积极性,产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朝廷也就能收到更多的赋税,大军远征也就有更多的辎重可用。
要说朝廷的希望,那就是使君探索出更好的办法,减少阻力,在徐州加快推行度田,争取让徐州也能尽快恢复,成为大军东征的基地。
不仅如此,朝廷对麋氏兄弟的举动也非常赞赏,认为他们开了个好头。为此,朝廷打算在朐县扩建海港,并重修朐县直通长安的驰道,为沟通东西商贸打下基础。
麋竺一听,喜出望外。
他经商出身,自然清楚朝廷这一举动背后的巨大利益。
为了支持刘备,守住彭城,他几乎倾家荡产。可是有了这条驰道,再加上扩建的海港,最多十年,他就能恢复元气,甚至拥有更多的财富。
“天子圣明,天子圣明啊。”麋竺向御营方向连连行礼。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