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5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刘表激动了。
  所以吧,刘表中风不能说与天子无关,但也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
  他是被天子的胸怀感动的。
  陈氏亲自解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信,却也能说得通。
  一时间,无数人为刘表唏嘘,送来了丰厚的礼物,还有大量珍贵的药材,希望刘表能早日康复。
  韩遂也不例外。
  韩遂奉命监领二州,治所就在睢阳,并接管了程昱的旧部。得知刘表经过他的辖区,他很矛盾。
  就礼节而言,他不能不出面。
  就感情而言,他实在不想出面。
  他到死都记得,当年他上计洛阳,蒙大将军何进召见,却被袁绍等人轻视的场面。
  刘表当时也在场,虽然没说什么话,眼中的轻蔑却不加掩饰。
  所以,他根本不想见刘表,只想派个人送点礼物就算了。
  得知刘表中风了,韩遂改了主意,亲自登门拜访。
  与那些将信将疑的人不同,他坚信刘表中风不是激动。
  天子怼人的手段,他可是亲自领教过的。那幅题了诗的大捷图卷现在还藏在他家里呢。
  抚军大将军亲自登门拜访,陈氏不好阻拦,只好命人将刘表抬了出来,与韩遂见面。
  见刘表脸歪嘴斜,涎水不停地流,像鸡爪似的右手抖个不停,韩遂心情大好,脸上却满是同情之色。
  “景升兄,你可以好好休息,早日康复啊。知道的人会说这是君恩太重,不知道的人难免会胡猜乱想,甚至怀疑天子。为人臣者纵不能为天子分忧,也不能为天子引谤,你说对不对?”
  刘表虽然中风,脑子却还清楚,听得出韩遂的冷嘲热讽。
  君恩太重,你承受不起啊。
  不能为天子分忧,又为天子引谤,你真是不省心啊。
  总而言之,里外不是人。
  他怒视着韩遂,嘴里嗯嗯啊啊的,只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韩遂却听得很认真,连连点头,一副我懂你的样子。
  刘表又气又急,几乎晕厥。
  ——
  看完刘表,韩遂随即又去看望了奉诏来为刘表诊脉的太医。
  太医很委屈,再三解释,他真没给刘表用药,连针都没扎一下。
  他给刘表诊脉的时候,刘表虽然有些虚,但的确没有病,只要注意调养就好了。谁知道一转眼的功夫,刘表就中风了。
  他现在进退两难,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也不知道回去怎么向天子交待。
  韩遂听完,若有所思。
  类似的情况,他听说过一次。
  刘表离开洛阳的时候,袁术曾去送别。刘表本来也是好好的,虽然心情不佳,却也没得什么病,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病了。
  考虑到袁术的为人,韩遂相信,刘表十有八九是被袁术下的黑手,而且可能和袁术送的那副画卷有关。
  但天子没有诏书给刘表,只有口谕。
  那问题可能就出在口谕中。
  太医只管诊脉,能传达口谕的只有刘琮。
  问题的答案,应该就在刘琮身上。
  韩遂随即派人请来了刘琮。
  刘表中风,刘琮正是慌乱的时候,哪里是韩遂的对手,被韩遂吓了几句,就将与刘表见面的过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韩遂一听就找到了症结所在,不禁心中大爽。
  你刘表也有今天,真是报应不爽。当年你看不起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今天会被天子当作读死书的腐儒?
  气死你才好。
  心中开怀,韩遂脸上却看不出分毫。他语重心长的对刘琮说,你应该将这件事的本末公诸于众,让大家知道真相。
  要不然的话,有人会猜疑天子,用不齿的手段对待宗室,有人会轻视令尊,以为令尊受宠若惊,没有城府。
  刘琮更慌了,将韩遂的话转告母亲陈氏。
  陈氏反复想了想,也觉得韩遂说得有理。公布真相,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要不然既不能为天子解除嫌疑,也会让人轻视刘表。
  当然,刘表中风的原因不能说是羞愧,只能说成用脑过度。
  在韩遂的运作下,陈氏亲自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发表在邸报上,并附上了刘琮的那个问题。
  真相虽说不能让所有人相信,至少比陈氏的解释更能令人信服。
  更重要的是,那个有关登山的问题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舆论纷纷转而讨论起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不再关注刘表为什么中风。
  途经睢阳,准备返回家乡颍川的荀悦也被这个问题吸引了。
  他几乎第一时间想到了天子的建议。
  最开始听到天子建议时,他并没有当回事,只当是天子嘲讽他嘴上仰慕圣人,却不能追随圣人的脚步。现在听到这个问题,他意识到天子可能不仅仅是嘲讽他这么简单。
  天子可能希望他亲自去发现问题,而不是止步于圣人经典之中。
  反复思考之后,荀悦改变了行程,决定去泰山看看。
  他要先确认一下山顶比山下更冷这件事。
  在他看来,这显然是违反常识的,很可能只是道听途说的奇闻,未必就是真相。
  离开睢阳的时候,他带上了一份邸报。
  与此同时,太医带着一份邸报,返回行在,将事情的本末做了汇报。
  有陈氏亲撰的文章,天子的嫌疑算是基本洗清了,他也可以置身事外,不必受无妄之灾。
  刘协听完之后,首先想到的却是韩遂。
  如果不是韩遂从中运作,自己很难自证清白。
  其次是袁术。
  袁术究竟送了刘表一副什么画,竟然让刘表气得吐血了?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用兵如行棋
  丸都山下,高句丽王城。
  荀攸登上了城墙,看着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头,一时出神。
  辛毗快步走了过来。“都护,大事已定。”
  荀攸点点头,眼睛都没挪开一下。
  攻克高句丽王城,覆没高句丽,对他来说从来不是疑问,甚至不是问题。
  从出征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胜利在握。除非他自己犯蠢,否则不会有什么意外。
  高句丽只是一撮蛮夷而已,连公孙度的大军都抵挡不住,又如何是幽燕都护府的对手。
  这一路走来,别说张辽、高顺、麹义等人推锋必进,就连袁熙率领的冀州军都打得非常顺手,连战连捷。
  在斗志昂扬的汉军面前,高句丽军不堪一击,一路溃败,直到都城被攻破。
  “你看看远处的山。”
  辛毗转头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笑道:“你也在考虑天子的那个问题?”
  荀攸笑笑。“何止是我,但凡用心的人都会考虑吧。你难道没想过?”
  辛毗收回目光。“想过,但没太放在心上。这个问题虽然有趣,却不新鲜,和《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有何区别?”
  “那两小儿辩日的答案,你知道吗?”
  “不知道,也没时间研究。”辛毗淡淡地说道:“我现在只想建功立业,光大门楣。等将来功成名就,再坐而论道不迟。”
  荀攸笑了。“你说得也有道理,去忙吧。注意一点,别让将士们乱来。我们来此,不仅仅是为了破高句丽,杀其王,而是要将这片土地纳入大汉的疆域。杀戮太重,将来教化起来难度太大。”
  辛毗皱了皱眉。“这穷乡僻壤的,谁愿意来?”
  荀攸转头,打量着辛毗,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你要想搞明白这个意思,就要站在更高一点才行。如同赵毋恤,不站在常山之上,你是看不到中山国的。”
  辛毗沉吟片刻,哂然一笑,扬扬手,转身去了。
  大破高句丽王城,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没时间考虑这些虚无缥缈的事。
  辛毗刚走,荀衍走了过来,看了一眼辛毗离开的方向,伏在城墙上,看着远处的山头。
  “公达,你相信天子能够西征罗马?”
  荀攸站直了身体,神情肃穆。“我确信。”
  “想分一杯羹?”荀衍转头看着荀攸,眼中带笑。
  荀攸微微颌首。“如此大业,我汝颍人岂能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万里征伐,可不是易事。”荀衍收回目光,幽幽说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更何况罗马雄据西域数百年,可不是高句丽这样的蛮夷。”
  荀攸淡淡地说道:“那就打造射得更远,杀伤力更强的弩。纵使万里之外,也能摧锋折锐,一击必杀。”
  荀衍愣了一下。“世上会有这样的弩吗?”
  “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荀攸无声地笑了起来。“叔父不到此地,焉知盛夏竟能如此凉爽,又焉知山顶比山下更冷,竟然有雪?”
  荀衍想了想。“的确如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身为士人,不能满足于圣人传下来的经典,更应该以身践行。”
  他站起身,拍拍荀攸的肩膀。“荀氏有你,未来可期。文若虽有王佐之才,眼界终究不如你开阔,这一步步的走得太辛苦。”
  荀攸正欲说话,城下有人大声说笑,其中仿佛有麹义的声音。
  荀攸立刻闭上了嘴,荀衍也收回了手,两人拱手而立。
  一会儿功夫,麹义大步流星的走了上来,还没说话,先拍了拍手。
  “真是晦气,又慢了一步,竟被张郃抢了先。”
  “怎么了?”
  “唉,公孙度的女儿被张郃俘虏了。那婆娘不愧是公孙度的种,竟是破口大骂不绝,还说公孙度曾是冀州刺史,冀州人都是他的故吏,张郃这么做是忘恩负义云云。”
  麹义摇着头。“虽然可笑,这份胆气却也难得。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只怕已经瘫在地上了,哪敢这么嚣张。”
  荀攸冷笑一声,不置可否。
  “都护,高句丽已经来了,接下来去哪儿?扶余?”
  “不急,先休整一段时间,看看扶余人有什么反应。若能知时务,主动投降,也就毋须大动干戈了。”
  “那岂不是便宜了刘备?”麹义搓着手。“都护在辽东度田,辛苦了一年,收成都给了他,岂不可惜?”
  “刘备不占领三韩,天子的水师如何能北上,进入漠北?”
  麹义愣了一下。“天子还真要用水师,从漠北进军?”
  荀攸点点头。“周瑜已经在漠北找到了水路,以水师运兵自然是最省力的办法,没道理弃而不用。”
  他想了想,又道:“听说周瑜不仅找到了水路,还找到了一些商朝遗民。孔融即将北上,与那些商朝遗民接触。若是运气好,有可能找回连山、归藏。”
  “当真?”荀衍兴致大增。
  荀氏也有家传的易学,对连山、归藏的兴趣自然比一旁人浓厚一些。
  “听说如此,是真是假,最后还要看孔融此行的结果。”
  “这么说,连我都想走一趟了。”荀衍看向远方,眼中露出一丝向往。“礼失求诸野,若真能找到连山、归藏,儒门必然大兴。”
  麹义对这些不感兴趣。他打断了荀衍,追问道:“都护,若是以水师取漠北,我们怎么办?难道又旁观?”
  荀攸打量了麹义一眼,笑了起来。
  “云天,这次征讨高句丽,你虽然出战不多,但山地战的战法,以你与高子平表现最佳。有没有兴趣再战数合?”
  “当然有,我还没打痛快呢。”麹义顿时来了精神,胸脯拍得咚咚响。
  这次征讨高句丽,他和高顺以步卒迎敌的机会最多。高顺的陷阵营表现最为亮眼,他的部曲虽然也打得漂亮,但兵力不如高顺,稍逊一筹,心里多少有些委屈。
  现在荀攸给他更多的机会,他当然不肯放过。
  “那你就去准备一下,带着部下,沿江东进,一直到海。”
  “到海?”
  “没错。水师要北上,中途必然要停靠。你去海边找一找,看看有没有适合水师停靠的港口,然后在那里建城。将来水师由此经过,你的机会不就来了?”
  麹义恍然大悟,用力一拍大手。
  “妙啊。都护,我就佩服你这一点。用兵如行棋,走一步,看三步。”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水到渠成
  八月初,刘协收到荀攸的捷报。
  幽燕都护府诸将并进,连战连胜,顺利攻占高句丽王城。高句丽王伯固、王妃公孙静及百官皆被俘,遣送行在。
  因进军顺利,消耗小于预期,余力尚雄,荀攸遣大将麹义率部继续东进,直抵大海。
  据高句丽人说,越过王城东的白山,另有一条大江,东流入海。
  此战,诸将皆有立功。袁熙部张郃先登王城,俘虏高句丽王及王妃,当为首功。
  大概是自知此战过于顺利,让人难以置信,荀攸还附了一份详细的战纪,对整个战事过程进行了回顾。其中既有从整个战局进行分析的文章,又有某些重要战役的复盘,可谓面面俱到,相当深入。
  看完捷报,刘协没有一点意外。
  荀攸攻破高句丽不意外,张郃立功也不意外。
  非要说有意外的话,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