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5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晏身体不够强壮,就是娇生惯养,缺少锻炼。现在天子愿意调教他,是他的福气,岂能推辞。
  何咸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答应。
  ——
  一转眼,便是二月。
  新年的气氛渐渐淡去,各行各业的人都投入了忙碌的劳务之中。各个作坊四处放出风声,招收工匠,学堂紧锣密鼓的筹建,教师、学生陆续到位,准备开学。
  印坊最忙,一批批的新书装上马车、牛车,送往各县。
  李仁、尹默抽出时间,给秦宓送行。
  他们即将奔赴岗位,教书育人。
  秦宓本想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广汉去,广汉也需要他们。可是转念一想,又放弃了。
  广汉虽然也在度田,却没有南阳这么彻底。比起天子的雷霆手段,一口气将十几个封君除国,士孙瑞终究还是太软弱了。学堂也没有建起来,李仁、尹默就算回去,能起的作用也有限。
  秦宓只能对他们说,希望他们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积累经验,将来为广汉的教化提供一些帮助,少走一些弯路。
  李仁、尹默一口答应。
  他们对做官兴趣不大,觉得教书育人更有意义。现在在南阳任教,也是为将来回到广汉,造福乡梓做准备。
  李仁对秦宓说,临走之前,你去见一下天子吧。
  天子是天命护佑之人,能得到他的点拨,你一定会有感悟。
  秦宓正有此意,欣然答应。
  ——
  二月中,秦宓见到了刘协。
  晚饭后,刘协正陪着皇后伏寿散步消食,说些闲话。知得秦宓求见,刘协有些无奈。
  “这些人怎么回事?那么多时间不来求见,偏偏现在来?”
  伏寿心情极佳,闻言轻轻推了一下刘协,抿嘴笑道:“想必是有些肺腑之言要对陛下说,人太多了不方便。”
  刘协耸耸肩。“话虽如此,也要有点分寸嘛。他们要劳逸结合,我就不能有点休闲的时间?”
  嘴上说着,却还是摆了摆手,命人召秦宓来。
  伏寿由桥氏姐妹陪着,缓缓往一旁去了。
  一会儿功夫,秦宓走了过来,躬步一拜。“臣秦宓,拜见陛下。打扰陛下与皇后消闲,死罪死罪。”
  “来都来了,还说这些有用吗?”刘协甩甩袖子,示意秦宓跟着走。“在南阳看了几个月,感觉如何?还觉得我是暴君吗?”
  秦宓吓出一身冷汗,连忙摇头道:“陛下言重了,臣从来没觉得陛下暴君。臣只是……”
  “你担心急则生变嘛,对吧?”
  “是……是的。”
  “我的确有些急,不急不行啊。”刘协一声叹息。“大乱之后,人心思治。这时候推行新政,能够接受的人会多一些。等天下太平,人人都安于旧状,再想改革更难了。打个比方吧,有人好逸恶劳,平时让他改,他肯定不愿意。可是现在病了,医生说,你要想活下去,就要改掉那些坏毛病,他是不是会更容易听一些?”
  秦宓忍不住笑了一声。“陛下所言甚是,这治国和治病的确有几分相似,时机很重要。”
  “还是治病更难一点。”
  秦宓有些意外,偷偷看了刘协一眼。“陛下……觉得治病更难?”
  刘协点点头。“治国不过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人人都看得见。治病则不然,有很多细节根本看不见,更需要严密的逻辑、精确的分析,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刘协沉吟片刻,又道:“我听说,你曾和王粲论过天?”
  “是的,不过只是一时玩笑罢了,当不得真。”秦宓嘴上谦虚,心里却有些得意。
  因为与王粲的这一番对话,他在南阳也有了不俗的名声。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
  “陛下请问。”
  “天有多高?”刘协转头看着秦宓。“我不要你引经据典,我要一个具体的数字,以及求得这个数字的办法,哪怕粗略一点也行。”
  秦宓顿时语塞。
  办法他有,这段时间宋忠教授算学,他也跟着听了一些,九章中的勾股就可以测山高路远。
  但是测天高,从来没有人干过。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以人为本
  “没想过?”刘协的嘴角挑起一抹淡淡地笑意。
  对付这些儒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说那么多虚无缥缈的东西,来点实际的,一问一个准。
  秦宓尴尬地摸摸鼻子。“没想过。”
  “那你应该更没想过,天有多高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不成立的问题。”
  秦宓一愣,抬起头打量着刘协,思索半晌,才说道:“陛下,即使如张平子所说,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也是可以测出天地之间的距离的。”
  刘协嘴角笑意更浓。
  看来秦宓这几个月在南阳没闲着,还是花了点心思的。
  至少对张衡的学说有一定的了解,对浑天说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只不过他还处在学习的阶段,并没有提出质疑。
  “张平子的说法有其可取之处,却也未必就是最后的结论。在进行必要的验证之前,一切都是假说。就比如说日月五重附现于天球之上,显然就有问题,不如宣夜说更合理。”
  秦宓半天没说话。
  他对宣夜说也略有所知。南阳学风浓郁,常有聚会、议论,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都是讨论的对象,各有优劣。
  南阳是张衡的故乡,很多人都对张衡推崇备至,所以浑天说的支持者更多。
  但刘协提到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宣夜说更合理。
  日月星辰飘浮在天地之间,显然比附丽于同一个天球上更能解释诸多现象。
  只是这么一来,想测天高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定位的目标了,测出来的只可能是日月星辰距离大地的距离,而不是天球距离大地的距离。
  秦宓越想,越觉得有趣,同时心生惭愧。
  天子日理万机,能用在学问上的时间有限。他闲来无事,有的是时间,自问对诸般学问也下了不少功夫。可是在天子面前,他立刻现出了原形,浅薄之极。
  他引以为傲的熟读深思不值一提,连最简单的问题都没想明白。
  “陛下,臣惭愧。”秦宓一声轻叹。“以前读的书都白读了。”
  “那倒不至于。”刘协笑了,扬扬手。“只是还不够罢了。”
  秦宓点点头,欲言又止。
  两人一路走,一路闲聊。看似没什么主题,但说得很坦诚。
  刘协并不全盘否定儒学,他只是觉得仅有儒学是不够的,还需要木学,需要医学,以及一些其他的学问。这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或者说,是他做的所有事的出发点。
  刘协用董仲舒做例子。
  当初董仲舒改造儒学,将诸子的学问加入其中,极大扩充了儒学的范畴。虽说现在看来,他的做法有利有弊,但是对当时而言,综合百家,显然对统一思想,减少内耗是有帮助的。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留下的积弊渐渐显现,理应对儒学进行一次重铸,去芜存精,并进行必要的补充。
  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
  在他看来,秦宓就是这样的人。
  “子勑,努力。”刘协语重心长的说道。
  秦宓激动不已,躬身施礼。“臣虽愚钝,敢不从命。”
  “带着朕的期望回去。”刘协伸手拍拍秦宓的肩膀。“告诉你的乡党,让他们不要被眼前的一己之利蒙住眼睛,逼着朝廷大开杀戒。”
  他停顿了片刻,幽幽地说道:“朕不是圣人,也有脾气的。”
  秦宓吓了一跳,再次施礼。“唯。”
  ——
  秦宓走了,远处的伏寿放慢了脚步,等刘协赶上去。
  “陛下和他说了些什么?”伏寿看着秦宓的背影,轻声问道。
  刘协有些意外。“你既然关心,刚才为什么不留下来听听?”
  “臣妾留下,怕他不自在。”伏寿笑了笑。“这秦宓最近在南阳颇有些名声,据说口才极佳,颇有当年苏秦、张仪的风采。但他并不以此为傲,反倒常常导人淳厚,不要学那策士之术。仔细想起来,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呢。”
  刘协点点头。“的确如此,他本是个聪明人,却一心想做个谨厚的君子,难免有些拧巴。将来若是改从实学,或许能有更大的成就。”
  “正如祢衡?”
  刘协不禁哑然失笑。
  祢衡是个意外宝藏。他之前完全没想到祢衡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司徒长史,处理起政务来,让杨彪这样的老臣都赞不绝口。
  他与祢衡见过面,但祢衡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模样,他并不清楚。
  他只知道祢衡去过一趟汉阳,回来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
  他希望这样的年轻人越多越好。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连贼都知道的道理,他没道理不懂。
  他一个人能做的事有限,可若是将更多的年轻人发动起来,他就可以做很多事,甚至改变历史车轮的方向,打破那些自由、民主只能产生于西方的谎言。
  西方?嘿嘿,真正的希腊、罗马是奴隶制,和大汉比,差远了。
  “正如祢衡。”刘协附和道。“还是年轻人好,有冲劲,不守旧,改于突破自我。所以曾有人说,少年强则国强。而长者的责任就是设好边界,放开手脚,不要大包大揽,希望少年和自己一样老成。”
  他想了想,又补了一句。“那不是老成,那是未老先衰。”
  伏寿歪着脑袋想了想,垂下眼皮,看着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陛下如今是少年,有此想法,也是自然。三十年后,陛下年过半百,还会这么想吗?”
  刘协伸手拉起伏寿略微有些浮肿的手。“你是担心太子难做吧?”
  伏寿眨眨眼睛,欲言又止。
  刘协说道:“果然是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孩子还没出生,你就开始为他的将来考虑了。”
  伏寿吃了一惊。“陛下……”
  刘协抬手,阻止了伏寿。“你不要紧张,这是人之常情。太子难做,雄主的太子更难做。这一点,我比你清楚。”
  伏寿松了一口气。“陛下胸怀,臣妾自是信得过的。只是后世之君能否如此,臣妾不敢保证。陛下开千秋事业,立百年大计,若能为后世之君立下规矩,或许能有些帮助。当然,这只是臣妾的一点想法,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
  “你这个想法很好,而且一点也不早。”刘协说道:“你仔细说说,若有可取之处,下次朝会时,我与公卿们议一议。”
  伏寿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地看着刘协。
  “陛下……”
  刘协笑笑,摸了摸伏寿的肚子。“既是百年大计,自然要从长计议,早点准备也是好的。”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稳扎稳打
  伏寿再次怀孕之后,喜悦自不必说,但忧虑也随之而生。
  正如刘协所说,太子难做,雄主的太子更难做。
  有汉四百年历史,顺利继位的太子屈指可数,死于非命的更多,就连孝文皇帝都动过换太子的念头。
  唯一让她安心些的就是刘协显然不是高皇帝、孝武皇帝那样的雄主,他的目光更远,对她这个皇后的维护也更为在意。如果不是刘协坚持,她这个皇后之位早就坐不稳了。
  即使如此,她还是有些担心。趁着今天刘协心情好,又正好提到了,便鼓足勇气旁敲侧击了一下。
  没想到刘协比她更直接,直接挑明了,反倒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她也熟悉刘协,知道刘协不是那种故意挖坑套话的人。之所以这么直接,想必平时也考虑过类似的问题,只是还没找到具体的方案,这才想听听她的意见。
  只是她也没有现成的办法。
  她本来就是寄希望于刘协,希望刘协能像处理其他的难题一样,有妥善的解决之道。
  两人相对无语,随即又会心而笑。
  “看来你也没什么主意,那我们就随便说说吧。”刘协说道。
  伏寿立刻乖巧地说道:“愿闻陛下高见。”
  “其实这种事,关键还是那四个字:克己复礼。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欲望,能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守住礼,就显得格外重要……”
  刘协不紧不慢,说得云淡风轻,仿佛讨论的不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皇权。
  事实上,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就是置身事外。
  当局者迷。置身局中,是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的。
  他能这么做,是因为他并不是天生的皇帝,而是来自于两千年后的穿越者,生活在皇权已经覆灭的时代。他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到了太多的皇家悲剧,深谙皇权的弊端,也见过更好的选择。
  他要做的,就是用一种这个时代的人能接受的说法,将那个更好的选择变成制度。
  比如禅让。
  他一直觉得,西方那种一人一票的普选并不是最好的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