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第一次荐书会,原本是王粲等人的私人聚会,印坊只是提供赞助,为印坊扬名而已。以私而言,印坊也不宜过份干涉聚会的议程。以公而言,既是第一次,难免有不同全处,不宜求全责备,只要不犯成法即可。”
刘协想了想,觉得有理,又转头看向伏寿。“皇后以为呢?”
伏寿笑道:“荀贵人熟悉形势,见识过人,臣妾一向是佩服的。”
荀文倩连忙谦虚了几句,灼灼的目光却还是落在刘协身上。
刘协斟酌了一番,接受了荀文倩的建议。
凡事第一次都有些粗糙,不能要求太高。非得按自己的要求来,只会让唐夫人为难,还有可能让王粲等人失去积极性,以后不办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有些自己的想法。
“你们都去看看,增涨见识,将来有机会也可以自己赞助一些类似的聚会。要说有钱,织坊可比印坊强太多了。”
伏寿附和道:“陛下说的是。印坊有教化的责任,多说些经史也未尝不可。织坊却是为了经济,大可直接一些,专门赞助相关技术。”
刘协看了伏寿一眼,哈哈一笑。
经过大半年的织坊管理,伏寿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自信多了。
“就依你们。”
“谢陛下。”
说完了荐书会的事,刘协又问了一下织坊年终赏赐的事。
伏寿将大致情况做了个汇报。
今年织坊的效益好,根据刘协的意见,她对织坊的匠师、工人们普遍厚赐,等级高的多发半年薪酬,最少的也能多一个月的薪酬。
与管理岗位不同,对技术岗的赏赐更厚,有些技术特别好的匠师拿到了等于一年的薪酬。因为数量巨大,只能用黄金发放。当数十枚金饼摆在他们面前时,很多人都惊呆了,现场效果拉满。
不出意外的话,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全城,明年扩产招工时会有更多的人来应聘。
对宛市来说,这两天也会迎来一个采购热潮。
各工坊都在陆续发放年终赏赐,匠师们手里有了钱,肯定会大肆采购。包括织坊生产的高档织品在内,都会迎来一波爆发。
刘协一边听一边点头,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工商业的确能够快速致富,但工商业吸引了太多的人口必然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眼下本就存在户口不足的问题,不加控制的话,粮食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农学堂有回复了吗?”
荀文倩摇摇头。“没这么快,这两天都要过年了,谁有心思研究学问。我估计年后会有人来,特别是那些返乡探亲的。回长安时,顺便从这里经过。”
虽然知道荀文倩说得有理,刘协还是有些着急。
农业是根本,化肥是农业根本。早一天研究,早一天出成果。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能逼得太紧。
三人说了半晌,才各自洗漱、休息。
——
并肩躺在床上,刘协问起了荀彧的事。
荀文倩也不瞒着,将荀彧正在研究塞维鲁的事说了一遍,最后问刘协道:“这塞维鲁有什么好研究的?”
刘协没有立刻回答。
他大概能猜到荀彧为什么研究塞维鲁。实际上,他也对塞维鲁的事比较上心,希望有人来做深入的研究。荀彧有这个兴趣,他求之不得。
经过这几年的资料收集,他对罗马的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越研究越觉得大汉与罗马的相似之处甚多,而塞维鲁就是罗马版董卓。
董卓出自凉州,塞维鲁出自阿非利加行省。
董卓出身行伍,百战余生。塞维鲁是骑士之子,从小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董卓以边将入京,控制朝堂,塞维鲁则以武力夺权。
区别只是董卓失败了,遗臭万年,塞维鲁却成功篡位,成了罗马皇帝。
这里面除了大汉的皇位更注重血脉传承,异姓篡位难度更大,而罗马却没有这样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比如罗马的公民教育远不如大汉普及,没有坚实的庶民阶层。
并峙于东西方的两大帝国虽然从规模、人口上差距不大,但成份却千差万别。罗马帝国的行省与大汉的州郡看似相同,实质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大汉的州郡也有割据倾向,罗马的行省则天然就有离心力。
而罗马的公民数量也远不及大汉的庶民户口。即使是迫于压力,不得不给予一部分外族公民身份,罗马的主体人口仍然是奴隶,公民占比很少。
相应的,受过基础教育的人也非常有限,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相比之下,大汉虽然也有奴隶,比例却不大,而且教育普及程度比罗马更高。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刘协的理论:人民才是帝国的根基。
“既然他有兴趣,那就好好研究。”刘协展开手臂,将荀文倩搂在怀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令尊这块美玉,的确需要琢磨琢磨了。”
荀文倩仰起头。“陛下,我可以将这句话转告他么?”
“当然可以。”刘协笑道:“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在宛城多留一段时间。”
“那我明天一早就转告他。”
“那倒不用着急。他是成年人,而且是成名已久的名士,不是什么也不懂的孺子,你要对他有信心,相信他自己能有所发现。”
刘协想了想,又道:“何顒说他是王佐之才,我却对他有更高的期望。”
“什么期望?”
“皇帝之手。”刘协嘴角挑起了一抹笑意,脑海里浮现出神剧里的那只小金手。
那只小金手简直就是个诅咒,胸前佩过这只小金手的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不是被人下毒,就是被人斩首。不是被亲爹嫌弃,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就是被逆子刺杀,很没尊严的死在厕所里。
大汉的丞相虽然没那么悲摧,却也同样是个高危职位。尤其是英主在位时的丞相。不是碌碌无为,就是不能善终。
帝与相,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相爱相生,至死不休。
“皇帝之手?”荀文倩心中一动,爬了起来,伏在刘协胸口。“陛下是说司徒?”
刘协摇摇头。“不,是丞相。”
荀文倩倒吸一口冷气,抬手掩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可以攻玉
丞相与司徒虽然都是治民,区别却很大。
丞相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兵权的太尉名义上与丞相并列,实际上却要稍逊一筹,只能与被称为副丞相的御史大夫比肩。
在汉初行丞相制的时候,由太尉转丞相是升迁,官至丞相才是真正的位极人臣。
即使是董卓这样的武夫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他有篡位野心的时候自任相国。
相国就是最初的丞相。秦时称相邦,汉代为了避汉高祖刘邦的讳,改称相国,后来又改称丞相。
光武帝延续了西京末年的司徒制,不设丞相,就是要抑制相权,增强皇权。
深知刘协对兵权重视的荀文倩当然不会天真的相信刘协会恢复汉初的制度,让荀彧担任丞相,却能看出刘协对荀彧的期望很高,丝毫不亚于杨彪父子。
仅是这个态度,就足以让她心花怒放。
如果天子对她没有足够的信任,不可能有这样的表态。
“谢陛下。”
“你也不要急着谢我。”刘协抚摩着荀文倩光滑的肩膀。“令尊年过不惑,习气已深,又以党人自居,想改弦易张绝非易事。正如旧刀,不入炉重炼,怕是难以锋芒。你既要有耐心,又不能掉以轻心,该提醒的时候还是要提醒,不能让他钻了牛角尖。”
荀文倩笑道:“臣妾哪有这个本事,还是请陛下出面点拨点拨吧。他虽然固执,对陛下还是佩服的,尤其是这两年,河东、河南的施政经历已经足以证明陛下高远,不由得他不服。”
“巧言佞色鲜矣仁。”刘协点着荀文倩的鼻尖,开了个玩笑。
“臣妾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荀文倩皱皱鼻子。
——
次日一早,荀文倩赶到隔壁院子,与父母共进早餐。
她向荀彧转达了刘协的意思。
虽然没说刘协希望荀彧能成为皇帝之手的戏言,但她明确的说,天子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下塞维鲁的历史,与董卓做个对比,并从中吸引教训。
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宛城多留几天。
荀彧心领神会。
天子不反对他研究塞维鲁,反而要他深入一些,不要浮于表面,说明天子也对此人的事迹有些感情。他们可能在细节上的有分歧,在以史为鉴的理念上却是一致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天子虽然对他之前的回答不满意,却没有因此放弃他,还对他寄予厚望。
这对他无疑是个安慰。
见荀彧阴了几天的脸露出笑容,唐氏也松了一口气。
荀文倩顺势又劝荀彧,虽然读书很重要,但实地考察也不可或缺。你难得来南阳,又恰逢新年,一起去见见宛城的繁华景象,能增加纸上见不到的人间烟火,也许会让你感触更深。
说着,她又命人取来一些钱,一部分交给母亲,一部分留作今天出去购物的开销。
昨天皇后给的年终赏赐大部分都在这儿,她只留了三分之一。
得知仅是年终赏赐就有五十万之钜,荀彧也颇有惊讶。他知道今年的形势不错,各府寺不仅发了全俸,还有赏赐,但荀文倩作为一个织坊的管理者,年终就能拿五十万赏赐,还是让他大出意外。
经过仔细询问,得知荀文倩能拿到这么多赏赐并不是因为她的贵人身份,而是织坊效益好,就连最普通的工人都有一个月的薪酬五六千钱,荀彧更是咂舌。
惊讶之余,荀彧又有些担心。
工坊这么挣钱,必然导致更多的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工坊。
如此一来,难免有土地抛荒,粮食如何保证?
荀文倩听了,不禁笑道:“你和天子还真是想到一起去了。不过天子有办法解决,你可有办法?不会又是重农抑商那一套吧?”
被女儿当面调侃,荀彧多少有些不快。
“朝廷施政,自有章法,岂是你能置喙的。不重农抑商,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再者,重农抑商又岂是只为粮食着想?商人行走天下,难以管制,本就是最容易生乱的一类人,市场更是藏污纳垢之地,奸宄为伍,倚仗财力,交通王侯,干涉政务……”
荀文倩抬手求饶。“阿翁,我错了,我不该不自量力,和你争论这些大事。”
荀彧自觉失态,摆摆手。“我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想告诉你,重农抑商之所以施行这么久,自有其不得已处。就算要调整,也不能轻率从事。你刚才说,天子有办法解决?”
荀文倩随即将刘协要她与石韬等人联系的事说了一下。
刘协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很直接:提倡农学,发展相关的技术,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劳动强度,使同样的人能耕种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而不是将劳动力限制在土地上。
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脱离土地,从事更有价值的事务。
农业是根本,但只有农业是无法发展的,工业、商业能产生的价值更高。只有大力发展工商,百姓才能富,国家才能强,华夏衣冠文明才不会被蛮夷欺压甚至毁灭。
有问题不可怕,想办法解决就是了,不敢正视问题才可怕。
对荀文倩言语间的轻狂,荀彧很不满意,但是看看摆在眼前的巨款,他又觉得底气不足。他身为河南尹,主政一郡,辛苦绝非一个织坊可比。可是他能拿到的年终赏赐却不及荀文倩一半,更别说河南尹府的掾吏了。
一个普通掾吏,比不上织坊的一个普通工人。
河南尹去年的赋税收入,也不及织坊去年的税收。
这就是农业与工商业的差距。太史公早就说过,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至今还是至理。
所以,向后退是不可行的,还是天子的方法更可取。
利用技术的力量,提高农业水平,在更多劳力的情况下,保证粮食的供给。
而这样的技术,不仅对户口有余的有用,对户口不足的河南更有用。
“硝石能提高粮食产量?”
“天子说有这个可能,毕竟硝石就是从人畜粪便中提取的,说不定就是肥料的精华……”
荀俣皱着眉头,叫了起来。“姊姊,正吃饭呢,你能不能别提这么恶心的东西?”
“有什么恶心的?”荀彧忍不住笑骂了一句。“你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
“我不吃了!”荀俣扔下筷子,捂着耳朵,准备逃离。
荀文倩起身,拉过荀俣。“好了,好了,我带你去宛城最好的饼店,请你吃真正的胡饼。”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更进一步
荀彧进城时就见识过宛城的繁华,尤其是沿街鳞次